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自然免疫机理对信息安全防护技术的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然免疫系统起着与信息安全防护系统相类似的作用 ,前者保护身体免受病毒的侵害 ,而后者防止计算机信息遭到病毒入侵的攻击。自然免疫系统具有多层次、分布性、多样性、容错性、动态防护、自适应性、联想记忆、自我防护等特点。系统地介绍了将自然免疫系统的一些特点应用于信息安全防护中的现有技术 ,并进一步深入全面地讨论自然免疫的所有特点以及这些特点为我们建立一个鲁棒、分布、自适应的信息防护系统所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本文扼要地介绍了现代战争中战术空间光电对抗环境的特点,侧重于从制导体制上分析红外寻的制导导弹的反对抗措施,其中包括背景辐射鉴别技术(空间滤波技术、光谱滤波技术)用于抗背景干扰的原理、特点和实例分析,以及多光谱(多色)技术、红外图象制导技术、智能跟踪技术、光电复合制导技术、导弹的战术机动和某些单项技术用于抗人工干扰的原理、特点和实例分析。最后,笔者提出了对我国未来开展红外制导武器反对抗技术研究的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主要研究在单CPU下高炮团与飞机对抗过程仿真的控制算法、高炮团由警戒雷达站,团指挥中心和高炮组成。此系统主要特点有三个:第一个特点是被仿真的对象有些属于离散事件系统,如目标火力分配,有些属于连续时间系统,如高炮跟踪,指挥仪解算;第二个特点是并发性,多个武器在同一时刻一齐动作;第三个特点是交互性、多个武器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针对以上三个特点,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解决了多个活动的并发性与单CPU之间的矛盾,既保证了仿真精度,减少了计算量,又使控制算法比较简单。  相似文献   

4.
基于Watterson模型短波信道仿真算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短波信道不可逆性、多径以及衰落等特点,提出了一种纯软件的短波信道仿真算法。该算法以Watterson模型为基础,具有简单易行、可移植性强、全数字化等特点,并可实时嵌入到调制解调器中,使该调解器兼有信道模拟器的功能,具有很重要的实际意义。仿真和数字信号处理器的实现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概述了作战模拟与实体实验法和解析法的特点,简要介绍了空军地面防空作战模拟系统的基本功能和主要性能、组成、特点、应用与评价,并就应用这种技术评定地面防空火力群的防空效率和防空兵器的作战效能提出了看法。最后预测了地面防空作战模拟应用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阐述了PIDA控制概念及特点,提出了基于PIDA策略的飞行器再入控制方法。以HL-20载人返回飞行器为例,结合PIDA控制的低模型依赖、简单结构、鲁棒性强和动态逆控制的解耦性好的特点,在多舵面组合且偏转受限、气动参数不准、外干扰的情况下进行了控制算法的仿真,充分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复杂系统多主体仿真方法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多主体仿真是研究复杂系统的重要方法,但缺乏规范的方法论.总结了多主体仿真的基本假设和技术特点,指出其本质特征是采用多主体视角建立系统的概念模型.根据多主体仿真的目的和特点提出了一种多主体仿真方法论,讨论了在概念模型建立、仿真模型建立、模型校核与验证等环节的特点.最后指出多主体仿真在适用性判据、建立微观-宏观联系、模型有效性验证方面尚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平流层通信是利用长期运行于平流层高度的航空平台作为信息平台,提供大容量、远距离的信息服务。平流层通信系统具有费用低、部署快速、地面设备少、使用灵活、通信质量好等特点,其应用在军事中是一个新的突破。对平流层通信系统的特点及实现可行性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通信平台几个关键技术的解决方案,最后提出了平流层通信系统在军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高速公路交通流建模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流体动力学和随机过程角度研究高速公路交通流的动力学属性和统计特点,揭示一些复杂交通现象的本质.分析并比较几种高速公路交通流模型,指出模型的性质、特点与适用范围.最后,作几点评述  相似文献   

10.
大规模定制生产线的动态网络构造与仿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大规模定制是当前最先进的生产模式。它是企业获得敏捷性的一种途径。实行大规模定制生产成功的关键在于设计一个连接系统棗动态网络。合格的动态网络应该有着即时的、低成本、无缝和无摩擦的特点,我们也可以把它看作是企业内的“动态联盟”。鉴于这样的特点,作者总结提出了三种适合大规模定制动态网络的生产线布局棗子生产线型、C形线型和花瓣型布局,分析总结了它们的本质特点(弱耦合下的综合优化)。最后,在QUEST仿真软件平台上的计算机虚拟环境中,对花瓣型动态网络进行了仿真和实现,并描述了其相应的工作流程。  相似文献   

11.
中国大豆进口的预测与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采用能够有效解决“小样本、贫信息”问题的灰色系统理论,在对中国大豆进口的分析基础上,依据嵌入知识的动态GM(1,1)模型对未来5年大豆进口量进行了预测和分析.模拟结果表明中国大豆进口还会增加,但是进口的增长速度会明显减低.基于本文的研究结果,提出部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大豆高产栽培体系的增产效果是不同栽培技术综合作用的结果,特定的单项技术因区域和种植方式不同而表现出增产的差异。研究探讨了不同品种、生物菌剂、奈安、叶喷剂及种衣剂在黑龙江省北部地区的增产效果。结果表明,品种和种衣剂增产潜力较高,新品种1342和4404的产量较当地主栽品种711,分别增产10%和6%,主要是荚数和百粒质量的差异。种衣剂增产9.1%。尽管不同生物菌剂均能增加生育期干物质积累,但只有生物菌剂BRF-1和保根菌剂表现出6%和5%增产效果,初花期喷施研制的叶喷剂增产6.7%,除草剂药害及残留防控剂奈安对大豆产量没有影响。制定大豆高产栽培配套技术体系,既要考虑增产效果,也要注重环境安全。  相似文献   

13.
不同土壤营养面积对大豆冠层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CI-110植物冠层分析仪,对不同生育时期不同营养面积的大豆群体冠层指标参数叶面积指数(LAI)、平均叶倾角(MLA)、散射光透过系数(TD)、直射光透过系数(TR)和叶分布进行测定。经过分析,不同营养面积所形成的冠层的指标参数是不同的,随着单株营养面积的减少,LAI逐渐增大;平均叶倾角先增大后减少;散射辐射和直射辐射逐渐降低,但是散射辐射始终大于直射辐射;叶片分布密度增大。单株营养面积大,所形成的冠层会给大豆一个宽松的生长环境,有利于产量因素的形成;单株营养面积小,所形成的冠层郁蔽,限制产量因素的形成。图2,表3,参15。  相似文献   

14.
松嫩平原黑土区大垄种植制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土壤肥水气热综合调控和光能转化利用原理,改0.67m小垄为1.34m大垄,建立两个大垄间隔一个小龙地的大小垄和大垄连片的垄体结构;调2垄上作物布局,形成早晚、高矮、阳阴搭配,宽窄行交错,有效地利用时间差和空间位的具有良好通风透光效能的作物群体布局。进行适于旱作农田轮作、施肥、耕作整体要求的玉米、大豆、矩菜、小麦大垄种植制度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玉米大小夺高产高效种植模式与常规小垄种植比较,粮食  相似文献   

15.
钙素营养对大豆的影响研究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钙素营养对大豆生长发育的影响很大。从大豆对钙的吸收及钙在大豆植物体内的分布,钙与其它元素的相互作用,钙对大豆生理特性、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阐述。我国大豆钙素营养研究较少,探讨大豆钙素应用机理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与生产指导意义。参24。  相似文献   

16.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调查和分析了根腐病生防颗粒剂对重茬大豆根腐病的防治效果和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显示,根腐病生防颗粒剂可促进大豆出苗,增加干物质积累和叶面积指数,根瘤回氮作用增强,两年大豆根腐病防效分别为37.5%和58.74%,分别增产5.43%和25.86%。图6,表1,参13。  相似文献   

17.
长期连作对大豆根际真菌主要类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大豆长期定位试验区,取生育期内大豆连作16a、轮作、米豆迎茬和大豆连作1a根际土壤,调查真菌总数及其主要类群数量,探讨长期连作对大豆根际真菌主要类群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轮作系统大豆根际真菌总数从高到低依次为大豆连作1a〉米豆迎茬〉轮作〉大豆连作16a;青霉数量从高到低依次为大豆连作1a〉轮作〉米豆迎茬〉大豆连作16a;木霉数量在整个生育期内变化规律相差较大,木霉数量由高到低依次为米豆迎茬〉连作16a〉连作1a〉轮作;连作16a在苗期(V3)时镰孢菌数量最高,以后均低于轮作处理,鼓粒期(R5)和成熟期(R8)轮作镰孢菌数量最高。图4,参24。  相似文献   

18.
磷肥与大豆产量及品质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有效磷含量很低的土壤中,施磷能够显著增加大豆产量,其籽粒产量与施磷量的关系式为y=2287.9 6.5x-0.03x2;并且施磷能够增加大豆蛋白质含量1.0~1.5个百分点,蛋白质产量与施磷量的关系式为y=1015 3.8x-0.017x2;大豆籽粒中蛋白质含量与脂肪含量呈高度负相关,如果以生产脂肪为目标,那么大豆脂肪产量与施磷量的关系式为y=427.4 0.7x-0.0038x2。表4,参4。  相似文献   

19.
土壤微生物对不同作物根系活动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中国科学院海伦农业生态实验站为平台,研究了不同作物(大豆、小麦和玉米)根系对根际微生物种群(细菌、真菌和放线茵)组成和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作物根际微生物数量均表现为细菌的数量显著多于放线茵和真菌的数量,作物之间的微生物总数量多少表现为大豆〉小麦〉玉米,各作物间差异显著(P〈0.05)。根际三大微生物种群的变化情况为真菌、放线茵数量的变化趋势相同,均表现为大豆〉玉米〉小麦,细菌数量的变化情况为大豆〉小麦〉玉米。不同施肥处理中,玉米根际微生物总数变化情况为NPK〉NK〉PK〉CK,且施NK和NPK处理极显著增加根际微生物数量(P〈0.01),增幅为54.9%和243.2%;NK处理下,大豆根际真菌数量表现为显著性降低(P〈0.05),而细菌显著性增加(P〈0.05);小麦根际微生物数量在NK处理下极显著增加,增幅为64.9%(P〈0.01)。图4,表2,参19。  相似文献   

20.
对东北典型黑土区,比较研究了保护性耕作在坡耕地和岗平地对作物产量、土壤密度、水热状况的作用差异,以及保护性耕作在坡耕地的水保效应。结果显示:在大豆玉米轮作制下,实施免耕(NT)和少耕(RT),较传统旋耕相比,坡耕地种植大豆,NT增产12.56%,RT减产0.94%;种植玉米,NT处理增产1.10%,RT减产14.80%。岗平地种植大豆,NT增产9.23%,RT增产4.80%,玉米NT、RT处理分别减产为22.60%和10.02%。坡耕地NT增加了耕层的土壤密度以及土壤质量含水量,降低了土壤耕层的温度,各处理之间的差异均小于岗平地。NT还降低了坡耕地水土流失的径流量和径流系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