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D·H·劳伦斯和艾米莉·勃朗特相隔近一个世纪,他们的作品都深深地带有各自时代的烙印.作品都不同程度地揭示了各自所处社会存在的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对社会进行了批判.艾米莉的<呼啸山庄>中社会批判主题是爱情主线下的客观产物.劳伦斯作品对社会的批判浸润着作者的主观意识,他从多角度、多维度对社会进行批判,作品中对完美的爱情、婚姻的探讨从一个侧面对社会进行了批判.另外,劳伦斯把解救社会的希望寄托在完美的两性关系上.两位作家对不同爱情婚姻的描述反映了他们不同的爱情观、婚姻观.  相似文献   

2.
劳伦斯与张爱玲同是20世纪初的现实主义作家.他们都是写畸形的家庭和畸形的爱,但由于社会环境的差异、民族文化的不同,他们用不同的艺术风格,语言特色对人性进行了揭示,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  相似文献   

3.
劳伦斯的《虹》描写了布朗温家族三代人在婚姻与爱情、人生道路上的不同命运,凸显了作者对两性关系与人生意义之间的问题的独特思考。面对人类沦为工业文明的奴隶这一不良社会后果,劳伦斯认为只有和谐的性爱关系才是祛除弊病的新动力,他推崇直指本能的"血性意识",并以之来阐释人生的理想之路。  相似文献   

4.
本文运用文学人类学和文艺民俗学的批评方法,对贾平凹的小说进行评论,认为贾平凹的小说从性文化意识,历史意识和民俗意识等角度对民族的文化心态进行了解剖,对文化性母题加以发掘,这正是贾平凹小说具有社会文化价值之所在。  相似文献   

5.
云南少数民族婚姻家庭习俗与构建和谐社会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生活在云南地区的少数民族,在其特定的生存地理条件和历史文化传统的影响之下,形成了自身多彩的文化和鲜明的地域性特点。其中,婚姻习俗作为各民族所特有的一种社会文化事象,有着其特定的文化内涵,各具特色的传统婚俗文化,反映着各民族不同的社会发展和历史进程,表现着共同追求自由、幸福、美好生活的内在愿望。文章试就云南少数民族的婚姻习俗与构建和谐社会作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婚姻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永恒主题。婚姻的主导因素是婚姻缔结的前提,并影响着婚姻功能的实现。强权政策、社会集团需求、金钱财礼、生计与生活方式、情爱等因素是主导古今中国婚姻实现的经验,左右着婚姻的发展方向。各种因素按照一定的层次关系交织在一起,婚姻的内涵就会变得极其复杂,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7.
《贾平凹作品生态学主题研究》一书从精神、文化、社会、人文、民生、自然、民俗、艺术等诸多层面,全面论述了贾平凹作品中的生态情怀和生态理念。这是一部选题新颖,视角独特,体系完备,论述深刻的佳作,堪称贾平凹作品人文生态学主题研究的开拓创新之作,也是该领域研究的集大成之作。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月下老是主管婚姻的“媒神”,西方的维纳斯是爱神与美神,他们正好代表了中国和西方不同的爱情观、婚姻观:中国重婚姻、轻爱情,西方轻婚姻、重爱情。这种差异源于中西不同的文化传统和社会状况。  相似文献   

9.
宋代南戏和元代杂剧所表现出的两代文人之仕婚观念,有着明显的差异:宋代文人社会地位高,他们只求做官,不求做人;为了做官,不惜负心婚变,攀婚高门,他们对待仕婚矛盾的态度是仕高于婚,婚姻是为仕宦服务的,其婚姻带有明显的功利思想,这是宋代科举大盛的一个恶果。元代文人社会地位低,他们只求做人,不为做官;为了做人,他们重婚轻仕.追求理想的婚姻生活,并使自己的灵魂得到净化,这是蒙元中断科举给元代社会道德风尚带来的一个意想不到的结果。宋元戏曲中文人仕婚观的差异,是宋元社会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政治制度、不同道德风尚的形象反映,尤其反映了两代文人尊卑的道德情操和人生追求。  相似文献   

10.
李菲 《科技信息》2010,(26):165-165
本文将从生态女性批评角度分析佐拉·尼尔·赫斯顿的代表作《他们眼望上苍》。在西方父权制的社会中,女性和自然都是男性压迫的对象。本文通过女主公珍妮的三次婚姻解读女性与自然的关系及珍妮通过婚姻追求自我解放,亲近自然。  相似文献   

11.
在文学史上,中国大作家曹禺和世界大文豪劳伦斯被一些人认为是两位“另类”的作家。他们归属于完全不同的文学阵营,而且文学追求、创作方向等也相去甚远。一直以来,很少有人关注他们之间诸多的可比性。而排除一切主观偏见与干扰对他们进行深度审视时,便会发现他们人生哲学观之间的一些内在关联及其悲剧意识上的超越性。  相似文献   

12.
大自然是戴.赫.劳伦斯与威廉.华兹华斯作品的共同主题之一。劳伦斯的自然观充斥着对工业文明的极端憎恨;华兹华斯的自然观则充满对哲理与人性的关注。同时两人都提出了以自然为方向的救世之道。两人自然观既有时代社会背景等因素造成的差异又有一脉相承共性。  相似文献   

13.
王倩 《咸宁学院学报》2010,30(7):45-46,56
作为两大文明发源地伟大史诗的代表,《奥德修纪》和《罗摩衍那》有异曲同工之妙,无论是在故事主线还是在情节上,两者都十分相似,两部史诗所反映出来的婚姻伦理关系更是如出一辙,丈夫为救回自己的妻子而历经险阻不顾一切并最终成功,合法婚姻的正义性受到神的支持,在此过程中始终强调父权制社会中妻子的忠贞,唯一不同的是结局一喜一悲,暗含着在古印度社会的婚姻家庭关系中,个人的现世幸福仍要屈从于社会道德规范。是否对现世幸福的追求是两部史诗婚姻伦理的主要区别。  相似文献   

14.
王遐 《科技信息》2010,(8):I0142-I0142
18世纪的英国女性作家,简·奥斯丁在她一生中完成的六部作品中,以她所独有的笔触刻画了不同人物以及他们琐碎平凡的日常生活。而这些形形色色的角色的经历和行为都不尽相同。但是,他们拥有一个共同的追求,那就是婚姻。本文旨在找出奥斯丁在小说《傲慢与偏见》中表达出的她对婚姻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通过比较《聊斋志异》和《十日谈》中女性追求的自由情爱与性爱,认识这两部作品反封建的主题与历史贡献,进而剖析中西文学中情爱与性爱的深层文化意蕴,并理解中国文化的一些特点以及文化对文学渗透与影响的规律.  相似文献   

16.
鲁迅与陀恩要耶夫斯基的不幸的婚姻给他们的个性心理都造成了严重影响。他们在以后追求爱情、婚姻的过程中都产生过自卑心埋。是精神的力量使他们最终获得了幸福。他们的艺术创作实际上就是他们婚恋心理的外化,而幸福的爱情又是创作灵感的源泉。  相似文献   

17.
英国现代主义作家劳伦斯身处世纪之交新旧力量对比的特殊时期,他对旧时代基督教教义束缚现代人自然人性的行为深感不满,同时他深切关注传统社会的伦理道德对人类非理性追求的干预和控制,因此在劳伦斯的文学作品中很容易找到作家本人反传统伦理道德和反对宗教文化信仰的痕迹.尤其在小说《虹》和《羽蛇》中他的基督教文化立场和归属尤为明显,本文基于此对劳伦斯的宗教观进行梳理和界定.  相似文献   

18.
西人成年儿女都很独立,和父母间私生活互不干涉,不会出现如中国那样,子女干涉父母黄昏恋的问题。加拿大是多元文化社会,尽管如此,两个不同族裔的加拿大人通婚,依然不是件容易的事。青溪刚到加拿大时,就发现这类跨族裔婚姻存在的最大障碍是文化差异、生活习惯、思维方式等。如果说华人对当地人生活习惯、文化风俗等,出于“入乡随俗”的考量,接受度要高一些的话,老外、尤其年轻一代老外就两样了,他们对华  相似文献   

19.
婚姻规范作为一种调节婚姻现象的行为规范 ,它是贯穿于人类始终 ,并随人类的发展而发展 ,但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之间 ,婚姻规范又不完全相同 ,它具有显明的时代性、民族性、区域性的特点 ,清至民初 ,新疆少数民族婚姻规范与婚姻习俗这一关系 ,在社会进程中也经历了一次大的转变 ,从而充分体现了它的民族性、时代性、区域性之特征。  相似文献   

20.
张爱玲的代表作《沉香屑·第二炉香》成功地塑造了罗杰这一“异国形象”,他的命运却因情爱认知缺失和流言的危害而走向尽头。玛格丽特·杜拉斯创作的《情人》这部中篇小说,向我们展示了现代法国社会男女对情爱的感悟和反思,折射出西方世界感情生活的不同侧面,华裔少年“情人”的命运也因国界等问题而发生改变。将这两个“异国形象”进行比较研究,探讨他们不同的性格特点和相同的爱情悲剧,挖掘不同地域女性作家带给读者的情爱、国别等问题的思考,能够带给我们现代性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