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在被动式超低能耗木结构建筑能量损失中外围护结构的传热损失占比最高,为了降低能耗,研究了被动式超低能耗木结构建筑外围护结构节能设计方案。通过标定热箱法对建筑外围护结构保温性进行测试,获取建筑外围护结构传热系数或热阻。分析了建筑外围护外墙、屋顶和外窗,研究了各外围护组成部分的传热系数。将屋顶、外墙和外窗当成正交实验的三个因素,通过等水平正交实验表获取实验方案组合。将研究的被动式超低能耗木结构建筑当成基准建筑,将其冷热总负荷和各外围护结构节能设计方案全年空调总负荷的差值当成对应组合方案的总负荷节能值,获取节能设计方案。利用Energyplus软件对设计节能方案进行能耗模拟,获取前三个最优方案在一段时间内的能耗值,对节能设计方案进行验证。结果表明:4号节能设计方案空调总负荷节能值最高,其次是2号节能设计方案,再次为8号节能设计方案;方案4能耗低,二氧化碳减排量高,舒适性好。可见桁架屋顶、玻璃纤维保温棉填充墙体、low-E中空(断热铝窗框)外窗组成的外围护结构节能设计方案最优。  相似文献   

2.
外窗是建筑外围护结构中热工性能最薄弱的部分,是建筑物能耗的关键部位。本论述通过分析与探讨建筑外窗节能的主要影响因素:传热系数、密封性能、玻璃辐射、窗型选择、窗墙比的影响。提出外窗节能措施,通过优化节能设计、应用节能玻璃、正确选择节能型材及优质附件,从而达到提高门窗节能效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建筑外窗作为围护结构中薄弱的部位,其综合性能的提升是建筑节能的重要内容。本文主要介绍了一种新型建筑外窗的成品一体化安装技术,将成品窗框与副框快速整体安装,副框的横向和竖向分别设有内粉刷层限位板和外保温层挡水板,有效解决了窗框的雨水渗漏、节能保温和成品保护等问题。这种新技术提高了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拆卸方便,适用于现行的各种门窗安装工程,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4.
夏热冬冷地区建筑围护结构节能要兼顾保温与隔热,从外墙、外窗和屋面的围护结构方面提出了保温和隔热的影响因素和应采取的节能措施。  相似文献   

5.
节能建筑的常规检测技术近几年在国内已有所发展,随着节能建筑的发展,其检测技术也随之更新。文章阐述了当前住宅建筑节能检测概括,具体阐述了节能检测的方法,结合实例,探讨了住宅建筑外墙保温以及外窗节能检测技术应用措施。  相似文献   

6.
为适应国家第三阶段建筑节能政策要求,减少严寒地区既有住宅建筑的热损失。以节能65%为改造目标,利用DeST-h软件对哈尔滨地区某典型住宅的冬季逐时负荷进行模拟,系统分析了外墙、屋顶、外窗、地面不同保温性能时建筑耗热量的变化规律。通过计算建筑设计热负荷,可知主要耗热量所占比例分别是冷风渗透44.2%、外窗30.9%、外墙20.7%和屋顶3.3%;增加保温层厚度可降低建筑能耗,但增加到一定厚度时,再继续增加节能意义不大。严寒地区应采用低传热系数且高遮阳系数类型的外窗。  相似文献   

7.
外墙是建筑的主要外围护结构,通过外墙传热造成的热损耗占建筑外围护耗热量的35%~45%,是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重点部位。外墙内保温、外墙外保温和内外混合保温是对既有建筑外墙进行节能改造可以采用的三种外墙保温方法,其中外墙外保温系统最适用于既有建筑外墙节能改造。本文主要分析了外墙外保温系统的构造、特点,并针对既有建筑外墙外保温改造中的技术问题提出了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8.
宁方伟 《科技资讯》2009,(31):63-63
建设部《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JGJ26-1995)要求新设计的采暖居住建筑在1980-1981年当地通用设计的采暖能耗基础上节能50%。其中建筑围护结构应承担30%,采暖系统承担20%。据统计,建筑物通过围护结构散失的热量大约占整个热量损失的70%左右,在围护结构中通过外墙损失的能量又占大约30%,实施建筑节能,增强外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是最重要的一项措施。我单位工程外墙保温采用挤塑型聚苯板的保温材料作法。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现有节能玻璃窗节能灵活性不足和时节适应性差等问题,提出将保温卷帘与普通玻璃窗进行组合以实现节能的构想.分别以寒冷地区山西省太原市某简化建筑和实际建筑为考察对象,进行单因素分析和正交分析.首先,通过模型实验与DeST软件模拟进行对比,验证DeST软件模拟的可行性.其次,利用DeST软件模拟分析保温卷帘与普通玻璃的不同组合安装对考察对象全年冷、热负荷的影响.结果表明:南向玻璃窗配置外保温卷帘,在窗墙比为0.6和遮阳板框至少为1 m的情况下,可以有效降低冷、热负荷;北向玻璃窗配置内保温卷帘,在窗墙比为0.4的情况下,可以有效降低冬季热负荷;将保温卷帘与普通玻璃窗进行组合用于寒冷地区,白天收起卷帘进行采光和太阳得热,夜间放下卷帘减少辐射和对流失热,是一种较为灵活和理想的保温模式.  相似文献   

10.
随着国家对节能建筑要求的不断加强以及人们对居住环境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建筑节能技术也得到了蓬勃发展.建筑节能技术的应用成为评价建筑居住环境质量的一个重大标志.而通过围护结构的保温可以有效地减缓建筑物的热损失,达到节能效果.本文分析了常用墙体保温材料的性能,并分析研究了内墙保温和外墙保温的优缺点,为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提供理论依据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张馨  西光智 《科技信息》2009,(3):349-349,358
住宅建筑设计的节能措施是指利用建筑的造型.朝向.围护结构.保温构造.外窗遮阳构造以及空间布局的通风等来进行节能降耗设计。本文对节能型住宅的推广及应用谈了看法.  相似文献   

12.
提出1个基于热舒适的居住建筑室内热环境评价指标。该指标以夏热冬冷地区冬夏季热不舒适温度出现频率为基础,通过对比冬、夏季室内外热不舒适度来获得室内热环境评价。通过窗墙比、屋面保温、外墙保温和外窗水平遮阳4种情况共37个算例的模拟分析,研究该评价指标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该评价指标能较准确地反映出建筑围护结构变化对室内热环境带来的长期影响,还可以此对比不同围护结构下建筑的节能性。  相似文献   

13.
金国辉  李佳  杨鹏  陈伟 《科技促进发展》2021,17(7):1402-1410
为解决内蒙古西部草原民居建筑外围护结构设计不科学而造成的室内热环境质量差、能源浪费量大及供热能效低的问题。文章对内蒙古西部初始民居进行了分析,利用DeST软件优化建筑结构、替换保温材料、增加保温层厚度、更换外窗等方式研究外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性能对建筑能耗的影响,并对其经济性进行分析。通过净现值法,计算出了适合内蒙古西部草原民居的三种外保温材料不同厚度的净现值和节能率。结果表明:外墙围护结构的优化对建筑整体节能效果最好,节能率可达20.92%。内蒙古西部超低能耗草原民居外围护结构优化综合节能率超过86.7%,冬季采暖能耗为29.75 kW·h/m2。  相似文献   

14.
汪妙 《科技信息》2013,(8):458-458
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程是在不改变建筑结构、确保建筑结构安全和现有使用功能的基础上,严格遵循国家及地方政策法规、设计标准、施工图集等进行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设计、施工,通过外墙外保温、屋面保温、外置楼梯封闭保温、节能保温窗更换、建筑供暖末端改造等一系列措施,要使得改造后的建筑达到现行居住建筑节能50%的设计标准,能按照住户需要关闭或开启室内供热系统以调节室内温度,并能实现用户用热计量,能较好的改善居住室内热环境和居住舒适度。  相似文献   

15.
建筑节能和建筑围护结构的关系,加强围护结构如墙体、门窗和屋面的保温、隔热措施,提高门窗的气密性是建筑节能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围护结构的材料选择来加强围护结构隔热、保温,以减少传热损失和空气渗透热损失,从而达到建筑物节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推广建筑节能是我国发展住宅建设的一项长期国策。建筑外墙保温作为外墙建造保温层,可用于新建墙体及已有建筑的外墙改造。在节能机理和节能效果上,都具有极大优点。本文通过分析建筑外墙体保温的分类及保温材料的选择,针对其施工中的关键技术及质量控制方法进行探讨,以期通过本文的阐述有效提高建筑工程质量,满足节能环保要求。  相似文献   

17.
在采暖地区通过窗损失的能量约为建筑能耗的50%,控制窗面积是寒冷地区普遍采取的一项有效的节能措施.本文从建筑采光角度出发,以平均天空概念为基础,提出了平均天空影响系数,修正了侧窗开窗量计算公式,分析了影响系数的建筑节能意义.  相似文献   

18.
建筑保温节能是近几年来国家对建筑业实行的一项重大节能改革措施,建筑保温节能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建筑保温节能中,相对于内墙保温节能来说,建筑外墙保温节能比较经济方便。本文对建筑外墙保温节能施工中的要点作一简介。  相似文献   

19.
外窗传热分析及窗的节能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居住建筑的外窗传热情况,针对影响传热的因素归纳出提高外窗节能性能的方法,并对不同材质和形式的外窗热阻计算比较分析,提出效果较好的节能窗的形式。  相似文献   

20.
推行建筑节能是国家的一项基本国策,从1989年开始推行节能建筑以来,主要采用内挂、夹芯、外贴等三种保温形式,其中内挂苯板保温墙体存在保温隔热效果差、热桥处理困难、保温层断裂等缺点,且内挂钢丝网和天棚间存在的缝隙始终没有太好的方法进行处理;夹芯保温墙体易出现棚面结露、长毛、圈梁位置挂霜、坡屋面高低处结露、墙体开裂等现象;外贴保温墙体基本解决了这些问题,近年来得到普遍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