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西是遭受毒品侵害较为严重的地区之一 ,而青少年吸毒又是广西毒品问题中较为突出的方面。造成这种情况既由于广西特殊的区位因素 ,也由于复杂的社会经济因素 ,同时与毒品预防教育的相对滞后也有关系。当前 ,对青少年吸毒的治理既要强化打击贩毒、戒毒等工作 ,又要突出毒品预防教育的基础性地位 ,实施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 ,使禁毒工作由消极堵截转变为积极防范 ,扭转毒品扩散和吸毒人数增加等趋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阿片类毒品滥用人群中酒精使用情况,并筛查饮酒行为的影响因素。方法在强制隔离和自愿戒毒所选取1 215名阿片类戒毒志愿者,对他们的人口学特征、吸毒史及饮酒行为进行调查。结果调查人群的饮酒率为34.2%,危险及有害饮酒率为14.8%。饮酒率最高的年龄段是40~50岁之间,注射吸毒组的饮酒率与危险有害饮酒率均高于非注射吸毒组,每天使用0.5~1 g组的饮酒率与危险有害饮酒率显著高于其它两组,多药滥用组的饮酒率略低于非多药滥用组。结论在对吸毒人员中危险有害饮酒者实行戒毒治疗的同时,进行戒酒治疗,并要加大宣传力度,避免酒精与海洛因的混合滥用,提高戒毒人员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吸毒劳教人员中的绝大多数吸毒史长,对毒品心理依赖程度深,教育矫治的难度大.因此,从吸毒劳教人员的吸毒成因及其心理特征分析看,应着重探索建立完善心理矫治工作体系的有效途径,才能有效降低劳教人员的复吸率,提高劳教戒毒质量.  相似文献   

4.
正厦门市社区戒毒康复工作虽然成效显著,但仍有诸多问题亟需解决,只有找到问题出现的原因才能对症下药。本文根据掌握的资料,构建厦门市社区戒毒工作的基本模式,分析其优缺点,并努力从源头上提出防止漏管失控现象的建议,为完善社区戒毒康复工作机制提供参考性意见和看法。厦门市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的现状1.厦门市毒情的基本特点综合分析近年来破获毒品案件和查处吸毒人员的相关数据,厦门市毒情呈现以下特点:一是吸贩毒人员仍以外省籍、外市籍为主。2012年抓获的毒品犯罪嫌疑人87%为外省籍、外市籍人员,查处的吸毒人员91%为外省籍、外市籍人员;二是吸贩毒人员以文化程度较低的青壮年男性为主。2012年查处的吸贩毒人员男性占83%,文化程度为初中以下者,占88%;三是冰毒所占比例远超海洛因。  相似文献   

5.
采用自编戒毒动机量表和钟俊等编制的吸毒动机量表问卷对戒毒所500名戒毒人员施测,发现10年以上长期吸毒者,吸毒动机中的社会压力、价值观念能较好地联系戒毒动机中的现实条件、社会支持和家庭责任;10年以下短期吸毒者,吸毒动机中的社会压力和价值观念能显著地关联戒毒动机中的空虚感、自我认识和现实条件,同时吸毒动机中的身体症状和负性情绪能很好地反映戒毒动机中的自我认识、家庭责任和现实条件.可见不同吸毒年限的吸毒者在吸毒与戒毒动机的关联存在类型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强制戒毒所戒毒人群的生命质量及其影响因素,为开展对戒毒人群的心理干预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整群抽样获得了大理州强制戒毒所350名戒毒学员作为调查对象,利用自设问卷对调查对象进行面对面现场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戒毒人员人口学特征、入所前吸毒方式和时间、戒毒持续时间和次数,同时采用WHOQOL-BREF量表对戒毒者生命质量进行评价。结果:强制戒毒人群生命质量生理、心理、社会关系和环境领域的得分别为(57.07±14.68),(60.56±19.20),(56.34±15.49)和(51.45±18.44),总生存质量与健康状况得分为(78.56±14.78);经过单因素分析发现静脉注射吸毒和混合吸毒者生理、心理和环境领域的生命质量得分明显低于单纯口吸毒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吸毒持续时间对戒毒者生理、心理、社会关系、环境和总生命质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吸毒持续时间和与他人共用注射器静脉吸毒特征为调查对象生命质量的危险因素且为负向影响(P0.05)。结论:戒毒所强制戒毒人群的生命质量水平偏低,应结合戒毒者个体吸毒特征进行早期的心理行为干预,采取综合措施提高其生命质量和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强制戒毒人员的心理卫生情况,进行必要的干预对策。方法:采用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150例新型毒品依赖强制戒毒人员进行测评。结果:①新型毒品滥用者的人际敏感、抑郁、焦虑、强迫症状、偏执这五个心身症状上均高于正常人群。②在戒毒人员的治疗中,不但要进行生理上的脱毒治疗,还要进行心理上的矫正。结论:新型毒品的吸食者同样可以引起心理健康问题,要进行必要的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8.
毒品复吸率居高不下,成为重大社会问题。其主要原因是:人们对药物治疗期望过高,对解决持续戒毒工作,缺少理性认识和有效措施。通过分析我国戒毒治疗三种主要模式的经验和得失,并与国外流行的TC方式进行比较,提出立足国情,依靠社会力量控制毒品复吸,综合治疗强化持续戒毒的构想。  相似文献   

9.
战嘉怡  王瑛 《科技潮》1998,(7):73-73
戒毒,吸毒者唯一的选择无论是谁,无论何种原因,一旦误入吸毒的歧途,除了要承受毒瘾的折磨及巨额的经济开支外,还将受到国家法律的罚处和社会舆论的谴责。吸毒者唯一的出路,就是戒毒,别无选择。过去有一种古老的戒毒方法称"冷火鸡法",即在一定环境里强行中断吸毒者的毒品.吸毒者在三四天炼狱般的煎熬后,俟吸毒者戒断症状自行消退。这种方法对戒断者来说过于痛苦与残酷,现已趋于淘汰,当今,国际国内基本上都采用药物戒断法。  相似文献   

10.
当今时代,吸毒问题已成为严重威胁全球人类生存的最严重的医学和社会问题之一,而其中青少年吸毒患者的高比例更是举世震惊,据一项统计数据显示:青少年吸毒患者占吸毒人数的75%以上。与此同时,禁毒、戒毒工作已被公认为今世界上最复杂、最艰巨的五大项工作之一,其中自愿性戒毒工  相似文献   

11.
邵建平 《世界知识》2014,(21):24-25
<正>近来,明星吸毒事件频发,柯震东、房祖名、张默、高虎、宁财神、李代沫、张元等星光耀眼的名人纷纷因吸毒轻易地上了"头条"。在"看热闹"之余,我们有必要对中国毒品形势为何依然严峻、如何从抑制需求层面打击毒品等问题进行深层思考。中国邻接两大毒源地"金三角"和"金新月",在全球毒品需求不断增长和多元化的背景下,"金三角"正在从传统毒品基地向多元毒品基地  相似文献   

12.
珍爱生命拒绝毒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常见毒品的主要种类和危害以及戒毒的痛苦 ,并对目前常用的戒毒方法作了简介 .  相似文献   

13.
当前贩卖毒品和吸毒的蔓延,已经成了许多国家的严重社会问题。毒品不仅极大地损害人类的健康,破坏了劳动力,而且伴随贩毒、吸毒而滋生的犯罪活动给社会带来危害和不安。据美国报刊透露,纽约25%的谋杀案和旧金山70%的犯罪行为都与吸毒有关。可见毒品这种可怕的东西已经成了一场新的“瘟疫”。毒品大致可分为大麻、可卡因、鸦片和海洛因四  相似文献   

14.
随着吸毒人数的增加和毒品交易量的不断增长,初涉毒品的年龄层也在不断地向低龄告近。科学家们正在努力对毒品以及人体依赖性的概念做出更准确的诠释,并力图找到抑制毒品的良策。  相似文献   

15.
自20世纪80年代起我国重新面对毒品的威胁,至2011年我国政府对外正式公布登记在册的吸毒人数为154.5万。海洛因滥用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和卫生问题,尤其是造成了51.2%的艾滋病传播。目前,在中国针对海洛因依赖的治疗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美沙酮维持疗法、传统中医药疗法、心理干预疗法以及免疫戒毒法,针对以上几种方法,阐述海洛因成瘾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和展望。  相似文献   

16.
为了了解和掌握吸毒人员的戒毒情况,分析原因、研究对策,提高戒毒工作质量,重点调查复吸率的情况,采用对比调查,即对劳教戒毒人员和解教回归人员各随机调查20人,采取与当地公安机关、社区、村委会联系以及本人和家属见面的方式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无毒环境戒断率高,有毒环境低于25%,复吸率高。还分析了复吸和未复吸的原因并提出戒毒工作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对运输行为按行为人主观罪过的内容来定罪,既解决了运输毒品罪与走私毒品罪、贩卖毒品罪的区别,又解决了非法持有毒品罪与运输毒品罪的区别问题。按行为人犯罪意图的实现程度来认定犯罪的结束形态,可以解决运输毒品行为的犯罪预备、未遂与既遂问题。  相似文献   

18.
《少儿科技》2012,(7):49
新型毒品泛滥,吸毒者呈现低龄化倾向据统计,最近几年新型毒品泛滥,我国青少年吸毒的比例始终在吸毒人口中占80%左右。众多青少年,因年幼无知,不了解毒品危害,导致步入歧途。  相似文献   

19.
80年代以来,毒品犯罪已波及全国,吸毒人数膨胀并日趋女性化与年轻化;毒品生产以境外为主,但境内发展快;国际贩毒路线与境内贩运路线相互交织,出现了一批毒品中转地区;毒品的非法生产、贩运与销售均具明显的地域性特点。  相似文献   

20.
毒品席卷全球,而且愈演愈烈,屡禁不止。如何铲除毒源,打击贩毒分子,最终达到防毒、戒毒、禁毒的目的?首先对我国的禁毒史进行分析,找出问题的症结,然后提出禁毒措施及戒毒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