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通过枯草芽孢杆菌发酵得到γ-聚谷氨酸(γ-PGA),并采用静态阻垢法评价γ-PGA的阻垢性能.研究了温度、pH值、Ca~(2+)浓度、γ-PGA分子量以及γ-PGA浓度对于该阻垢性能的影响,并对其阻垢产物进行结构表征以及对阻垢原理进行初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γ-PGA大分子和小分子均具有较强的阻垢作用,而小分子具有比大分子更加优良的阻垢特性.在阻CaSO_4垢和阻CaCO_3垢实验中,达到100%阻垢率时,小分子γ-PGA的最低浓度分别为4 mg/L和2 mg/L,而在相同条件下大分子γ-PGA的最低浓度均为20 mg/L.  相似文献   

2.
运用第一性原理研究了氮掺杂对碳化硅纳米管场发射性能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在外加电场作用下,体系的态密度均向低能端移动,赝能隙及最高占据分子轨道/最低未占据分子轨道能隙减小,且Mulliken电荷在帽端聚集程度增加.态密度、最高占据分子轨道/最低未占据分子轨道能隙及Mulliken电荷分析表明,氮掺杂改善了碳化硅纳米管的场发射性能,且N替代顶层五元环中Si原子体系场发射性能最优.  相似文献   

3.
吕·查得里原理是判断平衡体系中平衡移动方向的极为有用的定性规律。但在大中学教学中往往把它说得过于绝对,认为吕·查得里原理可应用于任何平衡体系中。事实并非如此。现在,我们着重讨论它在应用中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作者设计的新型催化-分离脱氢膜反应器的氢传递过程原理。从热力学上讨论了膜分离对脱氢反应平衡移动的作用。实验考察了几种无机膜材料的气体渗透性能并研究了不同工艺条件对选择性渗氢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生物大分子是近年来生命科学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之一,有关蛋白质的各类研究也是人们比较感兴趣的课题.平衡透析法是定量研究蛋白质与有机小分子相互作用的经典方法.通过平衡透析法的研究我们可以讨论蛋白质与有机小分子的结合数目、结合平衡常数及作用力情况等.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此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提出了各种各样的结合模型.本文就此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陈晓桐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24):6064-6068
调谐质量阻尼器对结构的减振作用过程,本质上也是一个能量的传递、转化与耗散的过程。首先,根据能量法原理, 对TMD-结构体系的能量平衡进行了较详细的分析,深入了解其在整个地震过程中各部分能量的分配组成和传递机理;然后,通过TMD-结构模型的模拟振动台试验研究,对TMD-结构体系的能量平衡进行了分析,从试验上进一步验证了TMD-结构体系的能量平衡理论,为下一步对TMD-结构体系的能量分析奠定试验基础。  相似文献   

7.
常规物质平衡方程在油田已广泛应用,然而对油田注气物质平衡方程的研究较少。注入气与油藏油接触时,油气体系间会发生相传质和传热,由于气体溶解于油中引起油的体积膨胀,所以注气过程中物质平衡方程与以前传统的没有考虑相间传质作用的物质平衡方程不同。从物质平衡原理和膨胀理论出发,建立起了注气混相及非混相驱替和气水交替注入过程物质平衡方程式。该物质平衡方程考虑了油气体系相间传质作用和油中溶解气体后的体积膨胀,为注气开发油藏的开发动态分析及预测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8.
台风准平衡移动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台风移动与环境基本气流关系密切,存在一种准平衡关系.对于这种准平衡关系至今仍不很清楚.本文用成熟台风模式从理论上探讨了这种准平衡关系,发现台风的平衡移动速度是由环境气压梯度力、柯氏力、台风涡旋与环境基本气流的相互作用力、摩擦力和台风内力等各作用力相平衡所决定的.当台风移动速度与平衡速度不一致时,只需三个小时左右的时间,摩擦作用和相对散度便可使台风移动速度迅速调整到接近于平衡速度,因此,正常台风总是以准平衡速度移动,台风路径则主要决定于这种准平衡速度的演变过程.本文还对造成疑难台风路径的原因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超声强化传质方法对吸收式制冷系统工质溴化锂溶液中冷剂水的沸腾传质过程的影响.结果发现:超声波对该冷剂水的传质过程有明显的强化作用,初始阶段强化效果最好,随着系统达到平衡强化效果逐渐减弱并趋于稳定;对于以50%溴化锂溶液为工质、初始压强约800Pa的制冷系统,加热热源温度在65℃~80℃时,超声波对冷剂水传质过程的强化率大于20%,且热源温度越低强化效果越显著;使用超声强化传质的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低温热源驱动下的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的制冷效率,降低制冷系统所需最低驱动热源温度,且不会影响系统的稳定运行.该方法适用于低温热水驱动的太阳能吸收式制冷系统,能增强太阳能空调的制冷性能.  相似文献   

10.
依据最低能量原理,将椭柱导体表面的电荷离散成有限电荷微元,通过电荷微元的坐标轮动,寻求体系的最低能量位形,得到了体系达到静电平衡时的电荷密度分布,进而依据高斯定理描述了导体表面的电场分布。  相似文献   

11.
探讨了漆酶处理碱木素对其热塑过程中VOCs挥发量的控制作用.采用顶空气相色谱仪(HS-GC)和热重分析仪(TGA)对木素热塑过程中VOCs挥发量进行定量分析.HS-GC检测结果表明,经漆酶处理后木素热塑过程中VOCs挥发量减少35.7%.TGA数据分析显示,热塑温度为190,℃时,漆酶处理后木素中VOCs含量比空白样少0.9%(相对于木素质量).进一步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和凝胶渗透色谱仪(GPC)对漆酶作用原理进行探索,结果显示,漆酶处理后碱木素反应滤液中小分子酚类物质含量减少,而碱木素相对分子质量增大,表明在漆酶处理后,碱木素中的小分子酚类物质发生聚合或与木素大分子接聚,导致碱木素热塑过程中VOCs的挥发量减少.  相似文献   

12.
以丙二醇、氢氧化钾为引发剂,引发环氧丙烷阴离子聚合,原料不同脱水方法对聚合引发效果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将丙二醇/冠醚较低温度下真空脱水,再加入KOH脱水,然后加入少量单体聚合,对聚合得到的低聚物进行高真空脱水,再以产物为引发剂,利用短链引发方式引发聚合得到的目标聚合物聚环氧丙烷,它具有相对分子质量高、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窄的特点,且多分散系数可达到1.09。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机载分子筛产氧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变压吸附的基本理论 ,建立了机载分子筛产氧器的数学模型。模型考虑了筛床内的传热传质和压力的变化以及吸附热引起的享利系数的变化等因素对吸附性能的影响 ;吸附床采用了串联混合池模型 ,吸附平衡量的计算采用线性吸附等温理论。用所建模型对机载分子筛产氧器的工作过程进行了模拟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分别以1,2-丙二醇碲和四氯化碲为原料,采用非水解溶胶-凝胶法制备TeO2薄膜.研究了非水解溶胶-凝胶聚合过程的聚合机制以及TeO2薄膜热处理过程中的微观结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1,2-丙二醇碲为链状齐聚团簇结构,齐聚团簇间通过非水解脱醚聚合反应形成凝胶网络;四氯化碲则先与乙醇发生部分取代反应生成中间产物氯代乙醇碲,中间产物间发生非水解脱氯代烷聚合反应形成凝胶.分析表明,2种凝胶中残余有机基团的数量和所处地位存在差异,其造成薄膜中的Te4+以不同方式还原为Te0.脱氯代烷聚合凝胶网络中残余的氯离子会造成薄膜中非桥氧数目增加,并导致Te2O5晶体析出.随着煅烧温度提高,金属Te和Te2O5分别氧化分解为TeO2,同时依次析出了β-TeO2和α-TeO2.  相似文献   

15.
提出了一种两步三段式厚渣层铁浴熔融还原炼铁工艺,铁浴炉利用厚渣层保证反应器内球团矿的氧化区氧化放热与还原区还原的梯度隔离,煤气改质炉提高煤气利用率,转底炉预还原匹配整个系统能耗最低.依据物料平衡与能量平衡的原理,建立了该工艺的静态模型,依据设定的工艺流程中各个环节的生产指标,掌握了各个环节的物料消耗与能量消耗情况,并与现阶段各种炼铁工艺进行了对比,阐明了本工艺的特点与优势,为该工艺的生产实践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研完了用固相缩聚方法提高全芳液晶聚酯的分子量。以2,6-萘二甲酸,对/间羟基苯甲酸、双酚类单体为原料,经熔融酯交换合成低聚物,再以固相反应制备共聚酯。通过对共聚酯熔融指数的变化,探讨固相缩聚中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的效应,共聚酯分子结构和聚集态结构与固相缩聚反应速率的关系;并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考察固相缩聚对聚酯结晶性的影响。得出全芳聚酯固相缩聚过程是一个由化学反应为主要控制,继而转化到物理扩散为主要控制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不凝气体存在时水平管束冷凝换热特性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水平管束管间冷凝换热特性的试验研究,探讨并分析了冷却水流量以及不凝气体质量分散对管束冷凝换热的影响规律和机理。试验结果表明,当有不凝气体存在时,冷凝放热系数最小值并不一定发生在最低排管上,冷凝放热系数最小值与冷却水流量和不凝气体质量分散均有关。研究结果为凝汽器的进一步传热强化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以物料平衡原理建立豆制品废水降解过程数学模型,经计算机运算获得跨界融合子FOAZ降解该废水的系列参数.运算的结果表明,在设定的约束条件下,当所需反应器体积V达最小值时,回流流量Qr和回流生物量Xr这2个控制变量及其它变量有唯一解.这个唯一解不同于全自控反应器中实际运行的结果.根据实际运行的测定值对已建立的数学模型进行了修正.研究结果为合理设计处理工艺和有效控制运行参数提供了重要的依据.还针对参数优化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不同Ziegler-Natta催化剂体系对淤浆聚合制备低等规聚丙烯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三异丁基铝作为助催化剂时催化剂的聚合活性高于三乙基铝。BCM-100催化剂具有较高的聚合活性和立构定向性能力,但制备的聚丙烯正己烷可溶物含量较低,而BCE制备的聚丙烯正己烷可溶物含量较高,且聚丙烯正己烷不溶物的等规指数最高。利用DSC、GPC、13C-NMR等表征手段对不同催化剂体系合成的低等规聚丙烯的结构进行了分析。表征结果显示,在相同聚合条件下,BCE催化剂制备得到的聚丙烯正己烷不溶物的立构规整性最高而结晶度最低;实验所考察几种催化剂制备的聚丙烯正己烷可溶部分的平均重均分子量均远小于正己烷不溶部分的平均重均分子量,通过比较发现,BCE催化剂得到的聚丙烯的正己烷不溶物的平均重均分子量最低,正己烷可溶物的平均重均分子量最高,而BCM-100得到的聚丙烯的正己烷不溶物的平均重均分子量最高,正己烷可溶物的平均重均分子量最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