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李建麟 《科技资讯》2012,(31):241-241
杏鲍菇属中偏低温型菌类,子实体生长发育最适温度为13℃~18℃。栽培的形式和培养料的处理方式很多,但以控温熟料袋栽成功率最高。在杏鲍菇子实体原基分化与形成菇蕾阶段,以控温控湿进行周年栽培管理,可促使出菇早、子实体发生整齐、管理方便,生物转化率高且稳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不同温度贮藏对秀珍菇SOD和POD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不同温度和贮藏条件下秀珍菇SOD和POD活性与商品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采用PE膜4℃条件下密封贮藏效果好,此时菇体色泽正常,失水率只有3.690%(8 d);低温能有效地抑制采后菇体内POD的活性和褐变程度,维持SOD的活性;贮藏温度对保鲜期的影响是贮藏温度愈低,保鲜期愈长,4℃下可保鲜8 d以上.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结果认为鸡腿蘑(Coprinus comatus)最佳原种培养基为马铃薯200g,葡萄糖10g,燕麦粉10g,琼脂20g,水1000ml;最佳出菇培养料配方为棉籽皮90%,燕麦粉8%,蔗糖1%,过磷酸钙0.5%,石膏0.5%;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0~25℃,子实体发育最适温度为18~22℃;培养基的最适pH值为6.5~7.5。  相似文献   

4.
猪肚菇属中温偏高温型菌类,子实体生长发育适宜温度为23~32℃。根据漳州地区的气候条件,栽培的形式以大棚规模化墙式叠排袋栽生产。培养料的处理方式为室外淋水预处理、混合堆制发酵和常压蒸汽灭菌。接种后的栽培袋在24~28℃进行发菌培养,一般经30d左右菌丝可长满袋。为了使猪肚菇子实体原基分化较快形成菇蕾,昼夜需有8℃以上的温差刺激,菇蕾形成后,为了提高菇品质量,菇棚温度最好保持在23~32℃,菇棚内的相对湿度保持在85%~90%,合理通风和光照,有利于子实体生长发育,生物转化率高且稳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甜菇娘酒发酵过程中环境条件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比较不同接种量、pH、温度、加糖量、SO2添加量对甜菇娘酒发酵的影响,探讨发酵过程中环境条件对甜菇娘酒质量的影响.结果 表明:酸浆酒发酵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接种量5%,SO2添加量80μg/L,发酵初始液pH为3.9,分次补加碳源,发酵温度20~25℃.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不同温度、pH值、CO2浓度、相对湿度、培养料含水量和光照等多种处理,研究了上述培养条件对柱状田头菇[Agrocybe cylindracea(Dc.ex Fr.)Mairde]苗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柱状田头菇菌丝体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5℃;最适的pH值为5.5,适宜范围为4~8;当CO2浓度超过0.18%时菌丝生长明显地受到抑制:最适相对湿度为96%,适宜范围为85%--100%;在培养料的料水比为1:1.4时,菌丝生长最快;黑暗条件下,苗丝体生长快速,强光条件下菌丝体生长将受到一定程度地抑制。  相似文献   

7.
《贵州科学》2021,39(3)
目的:以贵州省生物研究所保藏的长根菇菌株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碳氮源及温度对长根菇菌丝生长的影响。方法:固体培养基培养,十字交叉法计数。结果:长根菇最佳碳源蔗糖;最佳氮源为酵母膏,不能吸收氮源尿素;最佳碳氮比为40(葡萄糖)∶1(蛋白胨);菌丝最佳培养温度为23~25℃。结论:长根菇菌丝对常见的碳源、氮源都能较好的吸收,且对碳氮比要求不严。菌丝在15~30℃下均能萌发且生长,有较广的适温范围。  相似文献   

8.
采用液体摇瓶培养法,以菌丝体鲜质量为指标从培养温度、起始pH值、摇床转速等方面对金福菇的液体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金福菇液体培养适宜的条件为pH值6.0~7.0、培养温度30~32℃、摇床转速160~180 r/min以及250mL三角瓶中装液量100mL.  相似文献   

9.
以天然树菇为原材料,使用高温碳化的方法获得具有分等级孔的碳结构,并将碳化后的树菇表面沉积金、银贵金属纳米颗粒得到Au/C和Ag/C复合材料,分别测试其海水淡化性能。结果表明,在400、500、600℃温度下进行碳化处理的树菇,其蒸发速率分别为0.411 7、0.459 8、0.513 5 g/(cm2·h),碳化树菇与金、银2种贵金属复合后,其蒸发速率分别为0.750 0、0.638 4 g/(cm2·h),比未负载的碳化树菇分别提高46%和24%。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仪(UV-Vis)、热重分析仪(TGA)和红外热像仪对材料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碳化树菇具有竖直的圆柱形通道和分等级孔结构,可形成快速的蒸汽传输孔道,能显著提高海水淡化速率。同时碳化树菇与贵金属的LSPR效应协同还可提高光热转换速率,Au/C和Ag/C材料的表面温度在太阳光照5 min时温度分别达到46.3℃和48.0℃,比纯碳材料提高6.1℃和7.8℃。该研究表明碳化树菇在海水淡化领域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对藏灵菇菌增殖条件及其产乳酸特性进行了研究。藏灵菇增殖适宜条件为:乳浓度60%,培养温度28℃,接种量5%,pH值6.6,250 mL三角瓶装液量50 mL,转数100 r·m in^-1。连续培养5代后,其增殖率达到108%。藏灵菇产酸能力较强,培养20 h,pH值迅速下降到4.62,酸度增至109°T。外加碳源不利于藏灵菇生长,而添加蛋白胨和酵母浸提物则对藏灵菇增殖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GV34菌株,菌丝生长适应温度范围较广,在24~32℃温度良好生长,在23~25℃偏低温度下正常出菇,能适应气温骤降和昼夜温差大的气候环境,适宜pH为7.0~10.0;培养基含水量为65~70%;光照(400勒克司)可加速菌丝生长;能利用多种碳、氮源;产量高而稳定,棉籽皮的生物学效率为40.0~55.5%,稻草和麦秸为25%左右,是适合我国北方地区栽培的草菇优良菌株。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白玉菇的货架期,采用中短波红外线对白玉菇进行干燥,考察了干燥温度(60、70、80、90℃)和干燥功率(675、900、1 125、1 350 W)对白玉菇干燥特性的影响,并通过7种常用的农产品干燥模型对干燥过程进行了拟合,建立了白玉菇中短波红外干燥的动力学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干燥温度和干燥功率对白玉菇的干燥过程均有影响,但干燥温度对干燥过程影响更大,干燥温度越高,干基含水率下降越明显。白玉菇干燥过程由内部水分扩散控制,降速阶段为主要阶段。Page模型的预测值与实验值具有较高的拟合度,能够较准确地反映白玉菇红外干燥过程,可以用来定量描述不同干燥温度和不同干燥功率下白玉菇的红外干燥过程规律。固定干燥功率为1 125 W时,水分有效扩散系数随着干燥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当干燥温度从60℃升高到90℃时,水分有效扩散系数从2.723×10~(-9) m~2/s升高到9.088×10~(-9) m~2/s;固定干燥温度为70℃时,水分有效扩散系数随着干燥功率的升高而增大,当干燥功率从675 W增加到1 350 W时,水分有效扩散系数从4.847×10~(-9) m~2/s升高到5.243×10~(-9) m~2/s。白玉菇中短波红外干燥活化能为39.45 kJ/mol。本研究旨在对白玉菇的中短波红外干燥工艺设计、设备选型及生产控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冷藏和恢复培养温度对坛紫菜存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坛紫菜叶状体阴干后的冷藏温度及冷藏后的恢复培养温度对其存活及生长的影响,同时探讨了不同冷藏时间与叶状体生长、存活的关系.结果表明:在5~-20℃冷藏,随着温度的降低,坛紫菜冷藏后的成活率逐渐升高,在-20℃冷藏30 d,品系1(野生)和品系2(新开发)的成活率均高达100%,在-10℃冷藏时,品系1和品系2的成活率分别为78.1%和100%;冷藏后藻体恢复培养的成活率与温度有关,在17~29℃范围内,温度低于23℃,藻体成活率高达100%,温度高于26℃,藻体成活率逐渐降低;藻体冷藏后在17~29℃培养时的生长差异极显著,在20℃时成活率和生长速度最高,藻体成活率达到100%,品系1和品系2的日长度增长率为8.2%和15.4%,日增重率为17.1%和25.6%.当坛紫菜叶片的含水率为10%~15%时,冷藏10 d与30 d的成活率均高达100%;随着坛紫菜冷藏时间的延长,其冷藏后的成活率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4.
为明确顺北地区中下奥陶统流体改造与油气充注耦合关系,通过对方解石充填物进行阴极发光、流体包裹体显微镜下观察和油包裹体及其伴生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测试分析,结合方解石微区原位U-Pb同位素定年开展顺北地区中下奥陶统流体改造期次及序列、油气充注期次和时期及流体改造与油气充注耦合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一间房组和鹰山组上段均经历多期流体改造,形成了具有不同阴极发光特征的多期方解石充填物,两者区别在于鹰山组地层未经历大气水改造;油包裹体荧光显示呈现蓝绿色-蓝白色,指示原油成熟度较高,且一间房组与油包裹体共生的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分布范围84℃~98℃,平均均一温度92.49℃和113℃~130℃,平均均一温度119.91℃、鹰山组上段均一温度分布范围91.2℃~104℃,平均均一温度96.1℃和112.7℃~128.1℃,平均均一温度119.97℃,表明存在加里东晚期和海西晚期-印支期两期油气充注,主成藏期为海西晚期-印支期。烃类包裹体宿主矿物方解石微区原位U-Pb测试表明,其主要形成于加里东中晚期(466.8±8Ma ~ 470.6±4.5Ma),揭示油气充注发生在加里东晚期混源流体改造形成的具备红色-橙红色阴极发光特征方解石之后。  相似文献   

15.
杨立明 《科技资讯》2005,(22):120-121
本文报道了福建省龙岩市农科所1997~2004年选育并经审定的优质红心甘薯品种岩薯5号、龙薯1号、龙薯3号、龙薯9号的种质来源,审定情况,主要特征特性和栽培技术,旨在加快各品种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胡文华 《应用科技》1999,(12):23-23
1品种来源百里9299平菇,是在长江宝岛百里洲采集到1株重9.ZIg的特大丛野生平菇经分离选纯,新型温光调控驯化培育而得。通过全面系统出菇试验和南北各地引种栽培,表明其商品性好,产量较一般常规品种高出50%以上,是具有很高推广价值的平菇良种。2特征特性百里9299平菇生命力极强,菌丝在0-38℃范围内生长正常,能吞食多种霉菌杂物且在气候复杂多变和二氧化碳浓度偏高的恶劣环境中生长茁壮。子实体在2-35T条件下均可生成,无论选择何种原料采用何种方式栽培均适宜,播种后15-20天现蕾出菇,单丛重l-10kg,颜色灰褐,手感弹性柔和…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袋栽香菇发展很快。但袋栽香菇的畸形菇发生率较高,严重影响香菇的产量和品质。因此在袋料栽培中,要针对畸形菇的产生原因,及时采取相应措施。(1)大脚菇对于高温型品种,如菇出菌较迟,出菇时遇低温影响,易形成大脚菇。防止措施主要是根据选用的品种对温度的要求,合理安排栽培季节。(2)空心柄菇菌筒失水严重,空气湿度偏低,气温偏高,导致幼菇脱水而空心。防止措施是每采光一潮菇后及时浸水处理,一方面可补充菌筒的水分损失,另一方面,又可刺激菇营形成。(3)螺盖菇只有如田螺盖大的菌盖。高温型品种生理尚未成熟而又…  相似文献   

18.
通过单偏光显微镜观察、激光拉曼光谱分析及显微测温,对苏里格气田西区16口井50块盒8段储层流体包裹体样品进行了综合测试分析,总结了流体包裹体的岩相学特征,并依据流体成分将包裹体细分为6种类型。分别测试了不同层位、不同产状内与烃类包裹体伴生的盐水包裹体的均一温度、盐度。结果显示:盒8段储层伴生盐水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分布在90~180℃,温度主频段分布在120~170℃;石英次生加大边中的伴生盐水包裹体主峰温度比愈合裂隙及微裂隙中的略低,且不存在明显界限。在包裹体均一温度、盐度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研究区埋藏史-热史-生烃史,认为苏里格气田西区盒8段天然气为一期成藏,成藏期可依据伴生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分布特征划分为初始充注期和主充注期2个阶段。初始充注期伴生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区间为90~120℃,对应于220~160 Ma的中三叠世末—中侏罗世末,主充注期伴生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区间为120~170℃,对应于160~100 Ma的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末。  相似文献   

19.
为了确定鄂尔多斯盆地白豹地区三叠系延长组油气藏的成藏时间,采用了流体包裹体测温技术.通过对大量流体包裹体特征的研究,发现研究区的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有2期分布:85~105℃,115~125℃.从研究区延长组不同层位均一温度平均值对比来看,石英加大边中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显示出一个明显特点,即从长82→长81→长71,包裹体均一温度呈逐渐减小的趋势,而从长71→长63→长61→长4+5,均一温度又呈逐渐增加.这一变化趋势可能与油气的运聚有关.利用包裹体均一温度与油气成藏之间的关系,可推测油气藏的形成时间.研究区主要成藏期为早侏罗世中期—中侏罗世中期,中侏罗世末期-早白垩世早期.  相似文献   

20.
绒白乳菇菌丝体多糖提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绒白乳菇菌丝体为原料,采用水提法提取其多糖,比较了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对绒白乳菇菌丝体多糖得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正交实验,确定了水提法提取绒白乳菇菌丝体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25、提取时间5.0 h、提取温度70℃;此条件下绒白乳菇菌丝体多糖的得率可达1.19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