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物循环变化思想是建立在化生说基础之上的中国古代探讨生命起源和演化的自然哲学思想,它的产生既有其认识论原因,又有其哲学基础,它与生物进化思想既存在着联系,又有许多差异,对其正确地评价在今天仍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有生物进化思想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很多人谈到中国古人的生物进化思想,被谈到的中国人有荀子、庄子、王充、李时珍等,从生物学思想上说包括生物等级观念、自然发生思想、生物转化思想等。这些思想并非生物进化思想,尽管它们可能是反对神创论的。中国古代的特殊人文和地理环境,形成了中国古人特有的生物思想,将它们归入欧洲人的某种思想是困难的。  相似文献   

3.
论中国古代的村落规划思想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该文认为,中国古代村落与古代城市一样,也存在着着规划思想,具体表现在:(1)原始聚落中已有明显的功能分区;(2)村落形态和空间布局普遍受到宗族礼制、宗教信仰、风水观念、防御意识、诗画境界等人文理论的支配;(3)各地村落的均强调人与环境的和谐统一。文章最后对古代村落与古代城市的规划思想作了系统的比较。  相似文献   

4.
《考工记》的技术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先秦重要技术著作《考工记》中的技术思想从六个方面作了探讨:(1)分工与协作思想;(2)模数设计思想;(3)合理选材、用材思想;(4)质量管理思想;(5)工效学设计思想;(6)遵“礼”定制意识。本文认为《考工记》的技术思想研究是中国古代技术思想史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5.
李约瑟的世界和世界的李约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人的“李约瑟情结”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1)将李约瑟的贡献片面地理解成为中国古代科技成就树碑立传;(2)将其写作《中国的科学与文明》的最终目的理解成回答“中国何以未能产生近代科学”的问题;(3)为中国的历史由外国人书写的事实感到不安。因此,要想对这位当代文艺复兴式的学者有一更清楚的认识,就必须跳出中国的圈子来审视他的思想和工作;而要想看清“世界的李约瑟”,就得对“李约瑟的世界”有所了解。 所谓“李约瑟问题”并非始于李约瑟,早年来华的耶稣会士和欧洲一些启蒙思想家就已关注到中国社会与科技的“落后”问题,任鸿隽1915年的文章《说中国无科学之原因》首开中国知识界讨论这一问题的先声,20世纪 40年代李约瑟与中国知识分子的讨论互相启发,构成他日后写作《中国的科学与文明》的一个重要动力。 受到生物进化论和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影响,李约瑟成为一个“科学进步论”的坚定信奉者。他与当时在剑桥的一批左翼知识分子一样,对社会问题倾注了极大的热情,并相信科学是一种推进社会进步的强大力量。这导致他投身反法西斯运动来到中国领导中英科学合作馆,其后又担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部的首任主席。但是李约瑟又是一个虔诚的基督徒,基督教的博爱精神  相似文献   

6.
甲骨文中的天人关系思想以“天、地、人”(“ ”)与“从、比、北、化”(“ ”)两组古文字而体现的,其中蕴含了一个博大精深的反映人与自然关系的哲学体系,对东方传统文化的形成具有重大的价值。甲骨文中的“天、地、人”与“从、比、北、化”若加以简化便是“化”字,“化”字孕育了太极图,形成了《易经》;《易经》又成为中国文化的源头活水。专家、学者在探讨东方管理哲学时往往仅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轴心时代”开始探究,忽略了中国文化的“前轴心时代”的思想源头,更没有挖掘甲骨文中所蕴含的智慧。通过研究发现,甲骨文中蕴含的天人关系思想是中国文化“前轴心时代”、“轴心时代”思想的出发点,并对东方管理哲学的形成产生重大而独特的影响,以太极哲学、中庸哲学、和合思想、人本思想、变易哲学为核心的东方管理哲学正在彰显世界性意义。  相似文献   

7.
民主与科学:永恒的话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五四时期,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之一陈独秀在《新青年》上撰文鼓吹“德先生”和“赛先生”,认为“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从而竖起了民主与科学的大旗。80年过去了,民主与科学仍然是我们今天纪念五四的核心话题。中国几千年封建统治的专制传统太强,而民主传统甚弱,“脸皮厚,心黑,胆子大”的皇帝(季羡林语)同一帮“帮忙”或“帮闲”的大臣(鲁迅语)狼狈为好,大搞“造神”运动,善良的老百姓又总是习惯于把希望寄托在“圣君”或“英主”身上,一但“救星”出现,他就成了民意的当然代…  相似文献   

8.
天体测量 术(1)shu(2)calendar(1)计算天体运动的方法。《后汉书·律历志》:“《四分》之术,始颇施行。”(2)清乾隆以后,为避弘历讳,将“历”均改称“术”。度degree中国古代以一周天为365又1/4度。《周髀算经》:“三百六十五尺四分尺之一,以应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明显存在一个经学独尊的文化格局。这一格局不能用“生产决定论”来解释。在这一文化格局中,科学受到了经学的抑制。然而,为了摆脱这种抑制,科学又被迫依附于经学。从而,孕育了中国古代“科学神秘主义”的畸形怪胎。经学独尊严重妨碍了中国文化结构的改造和中国科学与世界科学的融合。  相似文献   

10.
茅以升(1896—1989)是中国科学社会史的前驱。他在圆周率史研究中,早于“李约瑟难题”经典论述(1944年)1/4多世纪,提出近代中国“学术不振,逐渐沦丧”的问题。他的工程社会史研究探讨了民国时期和建国初期中国工程的特点,提出发展我国工程必须自力更生等重要思想。在晚年,他研究中国古桥史,阐发了中央集权的封建政体、社会经济、桥工匠师以及中华传统文化对中国古代桥梁技术发展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第1期论文试论中国传统农学理论中的“人”曾雄生(1)20世纪上半叶中国高等数学教育的体制化亢宽盈(21)中国古代历法中的九服晷影算法曲安京袁敏王辉(44)《晓庵新法》中的常数系统宁晓玉(53)释谭峭的“四镜”戴念祖(63)大汶口、龙山文化黑陶内碳纤维的初步研究邱平王昌燧李凡庆周贵恩(79)研究讨论是运动不灭还是物质不灭──王夫之运动守恒思想质疑胡化凯(84) 曾侯乙墓漆箱房星图考武家璧(90)第2期特稿中国近现代科学技术史研究笔谈百年中国科技回眸董光璧(97)中国…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试辨硝石与芒硝的历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揭示了中国古代医药界和炼丹术早期活动中对各种“硝”(包括硝酸钾、硫酸钠和硫酸镁)在认识和应用上的混乱情况。接着论证了在唐代以后是中国炼丹家通过焰色和化学性质(硝酸钾的特征紫青焰色、助燃性和氧化性以及芒硝的风化性和特殊晶形)制订了对硝酸钾加以辨识的科学方法,从而结束了混乱局面,并促进了火药的发明和推动了芒.硝的应用。最后介绍了具有中国古代特色的、利用萝卜和植物灰对天然芒硝与火硝的提纯法,以及火硝与盐的重结晶分离法,并解释了其中的科学道理。  相似文献   

13.
以前,整个地球历史年代分为五个代:太古代(Archaeozoic)、元古代(Proterozoic)、古生代(Palaeozoic)、中生代(Mesozoic)、新生代(Cenozoic)。后缀“-zoic”本义是“动物”,在这里泛指生物,在5个前缀中前4个都是意译,而“新生代”的前缀却是音义双译。“cen-”或“ceno-”都来自希腊语“kain-”“kaino-”,就是“新”“现在”的意思,“cen-”发音也是[si:n],与汉语“新”很相近,所以,“新生代”一词的前一半(前缀)是音义双译的,意思是“新近的”“近现代的”。  相似文献   

14.
英国著名学者劳埃德(Geoffrey Lloyd)教授在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首届“竺可桢科学史讲席”上进行了系列讲演,通过对古希腊和古代中国科学史的比较研究,阐述了他的“新科学史观”。本文试图解读他的这一新史观,进而阐发对思考“中国古代有无科学”及“李约瑟难题”等相关问题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对“人定胜天”的历史反思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哲学、科学思想史的重大课题。围绕它针对我国威信思想分为“合天论”与“胜天论”两大流派,概述其历史发展和演变。高度评价“人与天调”、“道法自然”和“天人合一”的积极思想价值,指出合天论在几千年中占据的主导地位。列举诸多胜天论的史料(若干不为学界所提及),说明在生产力低下的古代胜天论的历史作用。本着重指出,50年代始在事实上作为指导思想的“人定胜天”,阉割和窜改了古人的原意(其中“定”不是“必定”,“胜”不是“战胜”),成为反自然、反科学的口号,对生态环境大规律灾难性的破坏,起到直接的作用,必须引起深刻的反思。  相似文献   

16.
论道教与科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姜生 《自然辩证法通讯》2003,25(5):12-17,11
道教特有的长生成仙理想和因此形成的重视生命及现实生活的价值取向,使其与中国科学的许多领域产生了密切关系。道教思想对中国古代科学的发展具有内在的构成性的作用,在科学发展史上有重要贡献。道教的宗教文化特征注定它将科学作为服务其终极关怀的“工具”,因而使它对中国古代科学的发展产生内在的制约作用。中西文明差异,尤其是处于强势地位的西方“科学”概念,导致西方学术界——进而是近代以来中国学术界对道教与科学关系的简单否定。重新认识“科学”,是对中国科学、进而道教与科学关系在真质层面进行把握的前提。  相似文献   

17.
[编者按]八十年前,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哲们从西方请来了“德先生”(democracy,民主)和“赛先生”(science,科学),在中国掀起了波澜壮阔的启蒙运动,以期救治中国政治的黑暗和经济、文化、思想的落后。中国人从此迈开了政治现代化和思想现代化的坚实步伐。时至今日,民主和科学虽然在古老的中华大地登岸,特别在近二十年也取得了诸多成就,但其进展似乎仍未能尽如人意,遑论在中国的社会肌体和民众的意识和潜意识中生根。看来,民主和科学将仍然是二十一世纪中国思想启蒙的主题和社会建制的目标,是中国走向物的现…  相似文献   

18.
本文运用文化(科学)社会学的一些概念,分析了中国古代由统治集团以国家名义进行的文体选择对科技发展的三个方面的影响,作者认为,汉代实施的“罢独”政策和唐后确立的科举制度,构成了中国古代两次影响最大的文化选择,它们共同指向儒家学说,使儒家思想成为社会文化中心的统治思想,这不仅直接导致墨家科学的灭绝,使科学知识在社会的文化选择和文化传播中遭到轻视,而且也把一种不利于科技 文化价值观念置于社会思想的统治地  相似文献   

19.
在查理·达尔文(C.R.Darwin 1809~1882年)1858年发表他的系统生物进化学说之前,不论是在西方还是在东方,都存在过闪耀着科学光辉的自然界和生物进化的思想,这些曾经成为达尔文进化论的思想源泉。先秦时期《庄子·至乐》中已有相当丰富的物种可变和生物界相互转化的思想,而在《庄子》“齐物论”和“秋水篇”中,已经流露出生物与周围环境相适应的思想。西汉初年,刘安《淮南子·坠形训》对各类动物和植物的进化过程作了生动的记述,凭借古人的想象力和臆测,描绘了一幅生物界进化发展的图景。但是,《庄子》、《淮南子》中的生物进化观在以后并没有很好地被继承下来,两千余年来,似乎成了空谷足音,殆成绝响。然  相似文献   

20.
《科学大观园》2009,(5):72-73
2009年2月12日.是达尔文诞辰二百周年。这二百年,是世界天翻地覆的二百年,也是中国天翻地覆的二百年。但达尔文在中国的传布,却不是因为其关于生物进化的科学,而是因为其作品中的“物种灭绝”和“物种竞争”理论。在中国过去一百多年的历史中,存在着一条清晰的对达尔文的“误读之线”。一百年误读,二百年孤独,这是达尔文在中国的命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