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信仰是一种对终极价值的关切。康德从理性出发,把信仰建立在理性本身对超验的渴望与追求之上,并只有在实践理性领域才能达到。道德的最终目的——至善的实现亦是以信仰作为精神支撑的。康德的道德信仰理论对解决现代社会人们的精神迷惘和道德危机、对我们的伦理道德建设都具有直接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结合现行社会对公务员行政道德的要求,对"清官崇拜"的现象进行了新的思考,认为现阶段,我们并不主张提倡"清官崇拜",但是,应当深刻挖掘"清官"自身所蕴含的"廉洁奉公、执法如山"的高尚精神,并且以这种精神为借鉴,更好地规范现阶段公务员的行政道德,推进公务员行政道德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3.
公共精神作为一种社会资本,具有增值性、公共性、依赖性等独特个性,同时也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政治价值、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因而,在公共性问题得到广泛关注的今天,十分有必要促成公共精神在公共生活领域中的生成。政府必须坚持公共利益取向,以公共责任为依托,尊重公民的独立人格,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公民必须培育公共责任意识和公共参与精神,学会关注公共生活,关注他人,为和谐社会的构建而努力。  相似文献   

4.
国家公务员的职业道德建设和职业道德素质如何,不仅关系到国家公务员能否正当地行使"公共权力"、高效地履行国家公务,而且关系到社会的道德进步和国家的兴衰存亡.因此,加强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不断提高公务员职业道德素质,既是公务员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主义"依德治国"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政治体制改革滞后问题逐步暴露出来。我国正处在社会转轨时期,再加上受旧有行政道德的影响,我国公务员的行政伦理已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行政伦理失范时有发生。因此塑造公务员为人民服务的公仆精神,维宪遵法的法制精神,公开公正的公共精神,对我国行政伦理建设有着重要意义。以服务型价值为核心的行政人格是行政伦理建设的本质要求,正确的行政人格是行政伦理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6.
在工业化的中国建设后工业化的行政管理模式——服务型政府,首先要做的是打下良好的价值基础,解决中国社会转型所带来的一系列诸如信仰缺失、道德滑坡等问题。从服务型政府内在制度的建设入手,建立明确的指标体系,通过招聘、培训、固化等一系列方法,重塑行政机关领导及公务员的道德价值体系,建设道德政府,进而推动整个社会价值体系的重建,为服务型政府的建设和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努力。  相似文献   

7.
公共管理是一种以道德为基础的,为实现公共利益为目的的社会治理模式。公共管理目的的实现依靠公共管理主体的能动性的发挥以及对公共管理的目标的认识和态度。公共管理主体的道德性决定了公共管理伦理内涵的实现和实现程度。围绕公共管理的最高价值目标——公共利益的实现,讨论了公共管理的伦理内涵,指出公共管理主体的道德性对于公共管理伦理内涵实现的基础作用,探讨了公共管理主体为实现公共管理的伦理内涵,尤其是为其最高价值目标的实现应具备的道德性要求。  相似文献   

8.
马玲玲  窦正斌 《科技资讯》2007,(29):239-240
公共管理者在社会中拥有双重角色,即作为"公民"的基本角色和作为"公共管理者"的职能角色.公共管理者伦理角色的定位不同,为其提供了不同的履行角色伦理期待,由此影响甚至会决定着公共管理者的道德责任.完善对公共行政人员道德责任实现的制度建设,强化人们的道德自律意识,对建立责任政府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9.
"个体化"生存既不排斥和否定公共领域,也不否认对公共精神的认同,只是社会成员在当下特定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的个体化生存方式造成了公共交往的疏离和公共领域的狭窄。大学生群体作为社会成员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公共精神建设存在理想信念面临社会多元发展魅惑、大学生公共精神培育场域单一、社会适应困难淡化公共精神等问题。大学生公共精神培育路径在于,从现实生活过程入手,营造对社会个体有亲近感和吸引力的公共交往领域,通过公共交往行动凝聚共同体意识,实现共同体利益,促进公共精神的自觉认同。  相似文献   

10.
韩升 《西藏大学学报》2007,22(2):96-101,111
公共权力是一种维持、调整和发展社会生活基本秩序以追求社会公共利益的强制性力量。公共权力与道德之间存在着一种双向的互动关系,这是公共权力道德维度的理论基础。积极发挥道德的作用,对于公共权力异化的克服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公共权力的道德指向是善的实现,而善可以在两个层次上加以理解:实践描述层面上,具体的善就是确保主体的权利实现;价值规范层面上,最终善就是获得幸福。  相似文献   

11.
当前提出的服务型政府是以"民本位"为宗旨全方位革新的政府,要求其以社会公共利益为目标追求,以人文关怀、民主、透明、责任、法治等价值为基础,在社会公众的参与和监督下,提供公平、优质、廉洁、高效的公共产品。所谓"公共理性"是公民针对公共问题,以公共的善为目标,遵照"互惠准则"要求,"真诚、合理"地彼此提供合作条款,经过一系列理解、妥协、让步、不断修正个体理性的过程。服务型政府是公共理性的现实运用和具体体现,同时公共理性又是服务型政府建设的理论基础和本质再现。  相似文献   

12.
集体主义是与共产主义制度相联系的道德原则 ,是无产阶级的道德信念和追求。在社会主义初  级阶段 ,对于大多数群众缺乏规范的作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扩大了公共生活领域 ,公德建设对于每一个社会  成员都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道德建设的基础是道德教育,国家公务员要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就必须接受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和掌握符合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的道德观念。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国家公务员道德建设还需要全体国家公务员的配合,使国家公务员道德观念得到强制性实现,同时也需要以文化建设为依托提升国家公务员道德建设的品位。  相似文献   

14.
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的新生代农民工道德信仰必然会受到城市文明的更为深刻的冲击和震荡。由于他们的综合素养、社会阅历、对城市生活的期望等与现行的户籍制度、城市文化和城市居民对他们的态度等产生了激烈的碰撞,导致了新生代农民工道德信仰的弱化和扭曲。社会应该从制度革新、组织关怀和文化建设等方面着手来化解他们的道德信仰与现实的矛盾冲突,以实现他们向社会主义道德信仰的渐近和皈依。  相似文献   

15.
十七大报告对科学发展观进行了重新定位,指出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并赋予科学发展观以新的丰富内涵。这一新的定位与内涵,要求我国公共行政主体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正确处理责任冲突;处理好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关系;协调好各种公共利益关系;促进社会公正和谐。即公共行政主体必须具有为人民服务的公仆精神、对人民负责的责任精神、为人民谋利的公共利益精神、情系人民的公正协调精神,这些构成了新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伦理精神体系。  相似文献   

16.
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社会发展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领域,需要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当前,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需要以先进文化建设为依托,把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方向;大力弘扬和谐精神,增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动力;以机制建设为重点,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效。  相似文献   

17.
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的新生代农民工道德信仰必然会受到城市文明的更为深刻的冲击和震荡。由于他们的综合素养、社会阅历、对城市生活的期望等与现行的户籍制度、城市文化、和城市居民对他们的态度等产生了激烈的碰撞,导致了新生代农民工道德信仰的弱化和扭曲。社会应该从制度革新、组织关怀和文化建设等方面着手来化解他们的道德信仰与现实的矛盾冲突,以实现他们向社会主义道德信仰的渐近和归依。  相似文献   

18.
"誓"以对上帝和诸神的信仰为理论基础,它的表现形式源于宗教生活,它体现了宗教和秩序、信仰与法律制度之间的关系,在"刑起于兵"的中国法律传统中,"誓"在法律的起源中具有本源的意义;相比之下"誓"对西方法律传统影响更深远,它不仅把"法律必信仰"的理念植根于西方社会,而且把诚信观念、程序正义呈现于现代西方法庭.  相似文献   

19.
道德建设的基础是道德教育,国家公务员要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就必须接受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和掌握符合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的道德观念。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国家公务员道德建设还需要全体国家公务员的配合,使国家公务员道德观念得到强制性实现,同时也需要以文化建设为依托提升国家公务员道德建设的品位。  相似文献   

20.
龙母信仰作为水神信仰的一支,历史极为久远,它产生于秦代,历汉、唐、宋、元至明清时期,最终成为南方地区普遍受祭的神灵之一。明清时期,民间信仰成为国家控制地方社会的重要手段,龙母信仰成为国家与地方互动的场域。龙母信仰以其"仁孝观"而借助国家权力得到普遍祭祀,国家则利用龙母信仰对民众进行道德教化,安稳地方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