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荒漠化是导致土地荒废、环境恶劣和沙尘暴频发的严重自然灾害。日趋严重的荒漠化已导致全球受灾人口达10亿之多,我国以每年2460km^2的速度扩展,涉及全国470个县(市、旗)。荒漠化治理的根本途径是生态恢复,生态恢复的关键因子是水分条件。然而,荒漠化地区恰恰是水资源严重缺乏,地表温度高,年蒸发量是降水量的几十到几百倍,巨额投入的频繁浇水不仅无法保证树苗成活,还导致有限水资源的巨大浪费。因此,节水造林是生态恢复可持续发展的主导方向,而蓄水渗膜材料显然在这一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沙尘暴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灾害性天气现象.它的发生既是一种加速土地荒漠化的重要过程,又是土地荒漠化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具体表现.根据我国西部地表植被向恶性方向发展,土地沙化面积逐年增长,沙尘暴日趋频繁的具体情况,分析了沙尘暴的成因、危害,因地制宜提出了5条对策:1)实行综合治理;2)加强沙尘暴的科学研究;3)建立健全法规;4)增加投资力度;5)提高思想认识.  相似文献   

3.
康锴 《科技信息》2013,(6):79-80
我国是世界上受土地荒漠化严重威胁和危害的国家之一。荒漠化土地不仅面积大,而且发展变化也大。在土地荒漠化迅速发展的同时,与之有关的各种地质灾害频繁发生。例如,北方地区与荒漠化密切相关的水土流失,不仅造成河流泥沙含量高、河流淤积,尤其是黄河流域下游地区的悬河已经成为我国心腹大患;同样,与风蚀荒漠化有关的沙尘暴地质灾害,也受到各级政府和全国人民的广泛关注。2000年2-5月西北、华北连续发生12次扬沙;2001年元旦北京等地出现沙尘雨雪天气,机场一度关闭;2002年4月19日华北出现近年来最强的沙尘暴,沙尘吹扬到南方,上海降泥雨。2004年3-4月,北方地区已经发生了近10次沙尘暴。总之,土地荒漠化不仅造成水土流失加剧、土地弃耕、地质灾害频繁,而且造成的生态难民以及贫困人口的增加,更是难以计数。与土地荒漠化有关的各种自然灾害所造成的损失更是高达540亿元《(中国荒漠化(土地退化)防治研究》课题组,1998)。卢琦等(2002)估测的结果是,我国荒漠化危害的直接经济损失约642亿元/年,平均每天损失1.76亿元。其中:水力侵蚀400亿元,风力侵蚀36亿元,盐渍化及有机质丢失造成的损失约186亿元,因沙尘暴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13亿元。荒漠化及其衍生危害造成的间接经济损失约2889亿元/年。  相似文献   

4.
重新认识沙尘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对沙尘暴的成因、沙尘暴生态效应、沙尘暴治理等问题的重新认识,提出国家治理荒漠化的工作重心、投资重点不应再是单纯的植树造林,而应将生态移民作为一个投资方向。将有限的资金用到最能产生效益的地方。  相似文献   

5.
《大自然》2002,(4)
沙尘暴、荒漠化是近些年里一直受人们关注的问题,当国家林业局在今年初公布“我国荒漠化‘局部好转、整体恶化’的趋势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遏制,土地沙化正在加速扩展”的消息后,又一次引起社会诸多方面的反响。沙尘暴吹走了春天的明媚,荒漠化的扩展则留给人们更多的疑惑、担忧和深思。面对接踵而来的天灾人祸,地理、气象、生态等学科以及自然保护方面的学者却有各种各样的看法。为此,我们特别组织了几篇专稿,就荒漠化问题,请专家们各抒己见,希望能为广大读者认识荒漠化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提供帮助。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文章中所涉及的一些名词,如荒漠化、沙漠化、沙化土地等的不同提法属学术领域里专家学者之间的各自认识和见解,这丝毫不会影响读者对荒漠化问题的认识,且我们在背景材料中尽可能地给予解释和说明。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类大规模的利用自然资源,化石燃料的肆虐利用等因素导致温度不断升高,气候逐渐变暖。若从地质灾害发生的机理来进行分析,温度的升高产生的一系列因素对于一些地质灾害的发生起着主要的作用。温度升高导致中国部分地区降雨的增多,部分地区降雨过少,山顶冰雪融化加快,从而促进一些地质灾害的发生。气候变暖主要对中国这几类地质灾害的影响比较大,如斜坡地质灾害(崩、滑、流的加剧),土地退化地质灾害(沙质荒漠化、沙尘暴)等灾害。气候变暖对中国地质灾害的影响也会因地域的不同而不同。本文针对气候变暖导致这几种地质灾害加剧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分析各种灾害可能在中国发生的区域分布。  相似文献   

7.
沙尘暴是一种危害极大的气象灾害,它的频发给生态环境带来严重影响,给人民生产生活带来严重的不良后果。沙尘暴为土地荒漠化的表现,它发生的频率和强度的增大,敲响了防治的警钟。  相似文献   

8.
依据第五次荒漠化和沙化普查结果,通过对武威市土地荒漠化的现状、主要特征、产生原因的分析,结合武威自然资源实际,提出了荒漠化防治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9.
新疆土地荒漠化灾害及其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新疆生态环境脆弱,土地荒漠化十分严重。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支持下,研究新疆土地荒漠化的孕灾机理及过程,建立土地荒漠化灾害扔监测及预警系统,对于新疆生态环境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新疆的土地荒漠化有多种表现形式,土壤盐渍化、土壤风蚀、土地沙漠化等是重要的几种荒漠化类型。以位于塔里木盆地的塔里木河下游阿拉干地区为例,该区土地沙质荒漠化的面积百分率已由20世纪50年代末期的86.98%,上升到90年代后期的94.78%。受土地荒漠化的影响,与荒漠化相关的灾害主要发生在4个地理区域,干旱、大风、沙尘暴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严重地影响到区域的生态安全。荒漠化及其灾害的综合治理是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方略。  相似文献   

10.
 脆弱和趋于恶化的西部生态 占我国国土面积50%以上的西部和北部地区, 降水量稀少, 而且季节分配不均, 受到严重缺水的威胁, 这是造成西部经济滞后的一个重要根源。近20年来全球荒漠化面积已占陆地面积的25%.我国西部荒漠化的土地以每年300万亩的速度扩大。据估计每年因风沙危害导致直接经济损失高达45亿元。年复一年地陷入干旱的生态危机, 严重威胁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河流断流、土地沙化、沙尘暴频发、湖泊湿地萎缩、草地退化、森林锐减、生物量和生物多样性急剧下降, 已引起全社会的普遍忧虑。  相似文献   

11.
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直接关系到能否合理配置农村土地资源,是土地财产权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农村人口迁移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土地产权制度在紫泉村的实施中,制度主体明确性及流转自由权限制等弊病日益显露出来,对此本文积极探索和构建一种合理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并提出的一些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2.
消费活动的自然属性与消费资源产权上的社会属性,使消费产生各种形式的外部性.从产权性质与特征上分析,公权消费比私权消费产生的外部性更为严重.合理地配合运用正式制度与道德的作用,以有效解决消费的外部性问题,优化消费资源的运用.  相似文献   

13.
我国森林资源产权体系的反思与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我国森林资源产权关系没有理顺,公有制林权权限错位,监管成本高;非公有制林权经常变动,经营者的经营自主权受限.通过对加拿大林权关系的借鉴,提出了分类经营的思路.主张在分类经营的基础上,公益林建立"三权分立"的管理模式;经济林则市场化经营,重点保障经济主体权利的实现.  相似文献   

14.
从人力资本产权的特殊性与资源稀缺性两个理论前提出发,构建一个基于资源稀缺性基础上的供求分析"博弈论"和基于产权基础上的"契约论"双重结合的逻辑分析框架,并通过历史和逻辑两条主线,探索人力资本产权主体分享企业剩余索取权的历史形态演进路径及其逻辑理据。  相似文献   

15.
论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对信息资源共享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知识产权与知识产权制度,论述了知识产权保护与信息资源共享的关系,探讨了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的不足,并从加强法制宣传、完善知识产权制度、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保护知识产权等方面提出了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XrML实现第二代数字权益管理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信息资源数字化、信息传播的网络化 ,知识产权保护越趋复杂 ,随之产生数字权益管理已从简单的安全加密发展到系统的、动态的新一代数字权益管理方案 .近年来诞生了基于XML和非对称密钥 ,面向权益管理的XrML技术 .并以此实现第二代数字权益管理解决方案 .本文分析研究了XrML技术权益的描述本质和实现权益管理操作流程的机制 ,为实现网络化的数字权益管理方案提供设计基础  相似文献   

17.
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知识产权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日益受到重视。但当前关于知识产权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还存在争论。通过对河南省的定量研究,探讨了现阶段知识产权对河南省经济发展具有的积极作用,基于该结论,对河南省知识产权的保护与管理提出了若干建议,为河南省推进知识产权战略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小区地下车库的地下空间使用权,认为国家应确定地下空间利用权,保障业主住宅功能最大化实现。小区地下车库的建造需要以取得地下空间利用权为前提,进而才能成为合法物的所有权客体。国家应加强对小区地下车库价格的干预,避免车库资源浪费。  相似文献   

19.
论述了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资源的构成及特点,根据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服务工作的特点,提出了图书馆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措施,并对网络环境下知识产权的保护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从企业行为的微观动力机制分析入手,指出资源替代弹性与实施可持续发展动力不足是企业短期行为的根本原因。实施资源评估,界定矿产资源产权,外部经济内部化,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