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河 《科学之友》2020,(9):42-44
正勤洗手、戴口罩、不扎堆……新冠肺炎疫情让人们的行为习惯发生了很多变化,可是你知道吗?这并不是人类的独特行为,为了防止疾病流行,很多群居性动物都会采取"社交隔离",有的甚至做得比人类还要"自觉"。即使有时候事关生死,社交隔离对于像人类这样的社会性动物也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否则就不会有那么多人刚在家待了几天,就嚷嚷着"宅"不住了。  相似文献   

2.
人类的感情有父母的慈爱、朋友的友爱、男女相恋的情爱,以及大众奉献的爱心,等等,这些都是高级动物所独有的精神活动。那么,除了人以外,其他的动物具备这种爱吗?从社会生物学的观点来看,动物之爱的本质是由遗传的利己基因所决定的利他行动。应该说动物的爱是在物种淘汰、自然选择的过程中形成的。为此,动物之爱不能以人类的感情标准来衡量,因为一些行为对人类而言可能意味着绝情绝义,但对动物而言恰恰表示了一种爱意。那么动物又是怎样示爱的呢?与人类的爱有什么异同呢?  相似文献   

3.
《大自然探索》2014,(6):13-13
正一项新研究发现,人类祖先(指人类最早的祖先,其外形并不像人。如图)曾经与恐龙分享地球。这种人类祖先是最早的胎盘生动物,它生活在8830万年前~9160万年前。今天的胎盘生动物包括人类和除了产卵或有袋动物之外的其他所有哺乳动物。这项研究推翻了之前的基于化石证据的研究结论:"一切胎盘生动物之母"是在恐龙灭绝后才出现的。当然,如果恐龙没有灭绝,胎盘生动物也不可能发展到今天这样的多样化,也就不可能进化出人类。  相似文献   

4.
动物中有一种奇特的现象:雄性动物常常为雌性配偶自杀。它们或者为了圆满完成性行为而在交配后立即死去;或者在交配后心甘情愿,也可能是无可奈何地让雌性配偶吃掉,充当雌性配偶养儿育女的营养食品;或者为了保护雌性顺利逃亡或保证家族繁衍而在“监狱”中自毁。这一场场悲壮而残忍的爱情故事,使我们情不自禁地要将一句古谚改为:“一生中只要爱过一次,即便死去,也比一辈子没有爱过好”。动物行为学家饶有兴趣地研究了这~类可怜而又可敬的雄性动物,企图揭开雄性动物自杀性性行为的谜底。一澳大利亚有一种绰号叫“黑寡妇”的雌性蜘蛛…  相似文献   

5.
探索恐惧     
研究表明,当某件糟糕的事情发生时,人大脑的一部分开始独立思考,储存自己的记忆,这样下一次碰到类似的威胁时,就可以挽救自己. 人们总是认为人类在许多方面比动物高级,但烦人的迹象正不断出现,它们表明,人与动物之间的界限常常是模糊不清的.使人惊讶的不仅是动物比人们想象的要聪明,或者它们也有已很稳固的文化、也使用工具并且显然也有记忆,相反,人类的动物性远比人们自己愿意承认的多得多,这一点同样使人傲气大减.  相似文献   

6.
尽管动物也有爱的观点被许多科学家所否定,但是现实生活中的许多例证说明,在动物王国的许多动物之间确实存在着与我们人类相似的感情。  相似文献   

7.
南非研究人员发现了一具极为古老的骨架,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为古老的现代人类祖先的完整骨架。研究人员认为,它是由猿进化成人类期间很多过渡性动物之一。这具骨架是由约翰尼斯堡一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的。检验说明这一骨架大约有350万年,埋在约翰尼斯堡附近洞穴的岩石中。领导这一科研小组的兰·克拉克认为,这具骨架属于南方古猿属的一种猿人,这种动物正好存在于早期人类之前、最近发现的这具骨架看来能像人一样用双脚行走,但很明显也能像猿那样挥动双臂在树木之间穿行,据克拉克说,在确认这具骨架届哪个种类还需大约1年时间一在此…  相似文献   

8.
<正>在自然界的进化大舞台上,动物们的表演精彩纷呈,让我们大开眼界。通过了解智慧有爱的大猩猩、各种珍奇鸟类和以勤劳著称的小蜜蜂等动物的进化历程,也许有助于我们探索人类进化的奥秘。动物行为科学告诉我们:自然选择不仅创造了动物身体构造上的诸多适应性,比如适应各种需要的眼睛、翅膀、牙齿和爪子,  相似文献   

9.
<正>有些动物,包括你的宠物,可能会是部分色盲,但它们的视力在某些特定方面超过人类。生物对周围环境的视觉感知取决于眼睛对光线的处理。人类拥有三色视觉,意味着人眼中有3种光受体,也就是视锥细胞,能够感知红、绿、蓝3色;还有一种光受体,叫视杆细胞,可以感知少量的光,让我们在黑暗中也能看见事物。动物们处理光的方式大不同,有些生物仅有2种光受体,让它们变成部分色盲;有些动物则有4种,这让它们能够看到紫外光;甚至有一些能够侦测到偏振光——在同一平面振动的光。  相似文献   

10.
未有定论     
科学家表示,随着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增加,发现动物新品种的可能性已经越来越小。不过,在最近一百年间,仍有未知动物陆续得到发现与证实,比如大猩猩、大王乌贼、鸭嘴兽、科摩多龙等,这些动物过去都曾被人怀疑,但事实最终证明了它们的存在。那么,我们能证实大脚怪等野人的存在吗?这就要看科学家们的努力了。  相似文献   

11.
<正>如今的地球上,存在着一百多万种动物,人类只是其中的一种。考古学家称,自从出现生命以来,这颗星球上曾经存在过上千亿个物种。我在想,幸亏物种们有个先来后到、你来我往地陆续活在这个世界上,要不然,恐怕大家会多得挤成一堆,谁也动弹不得。甚至更有可能,大部分物种会被挤死或踩死!感谢我们伟大的造物主,让物种有生有死、交替接力地存在于这颗星球上,不让大家挤成一锅粥。  相似文献   

12.
④未有定论     
科学家表示,随着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增加,发现动物新品种的可能性已经越来越小.不过,在最近一百年间,仍有未知动物陆续得到发现与证实,比如大猩猩、大王乌贼、鸭嘴兽、科摩多龙等,这些动物过去都曾被人怀疑,但事实最终证明了它们的存在.那么,我们能证实大脚怪等野人的存在吗?这就要看科学家们的努力了.  相似文献   

13.
张守忠 《科学之友》2003,(11):26-27
茫茫的非洲热带草原上。当夜幕降临时,一个个像幽灵似的小灯泡会充斥在大草原上,看上去让人不寒而栗。其实它们并不是什么神怪或幽灵,而是许多哺乳动物的眼睛。人们不禁要问,人类也是哺乳动物,但为何人的眼睛在夜晚不能发光呢?答案就是,人类眼睛与动物眼睛在构造和功能上有很多差异。动物的瞳孔与人类的瞳孔有明显差别。夜行动物的眼睛相对于它的形体来说要比人类的眼睛大得多,尤其  相似文献   

14.
科学之窗     
人类对生物的调查还不全面,地球上仍有众多的生物种类尚未发现。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R·梅伊教授在1986年12月11日号的《自然》杂志上撰文认为地球上的生物种类有150~500万左右,因此对这一问题有重新考虑的必要。在被确认的100万生物中的大部分是昆虫,而且,几乎都生活在温带地域。但是,生活在热带地域的大型动物大约是温带地域的2~3倍。这个比率是用昆虫进行估计的排算值。根据最近在某一热带树林的调查结果,生活在树上的昆虫超过了1100种。参加调查的研究人员假定,约有20%的特定种类的树木上生活着所特有的昆虫,热带树木也有5万种。苏联科学院动物进化形态学·生态学研究所的S·库鲁莫夫研究员说:“尽管人类在地球上派出了调查队,但是还有不少地域没有得到专家的探查和研究。尤其在占地球表面积70%的海洋中,人类能够潜到海深1000米以上的地方不多,而海洋的平均水深却为4000米。最近,J·库斯特在阿根廷海面上记录到新近发现的100种以上的鱼种。特别是还发现了过去认为已经绝种的鱼。  相似文献   

15.
在自然界中,有许多动物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自古以来,人们就想方设法驯服它们,让它们为人类服务.这些经过专门训练的动物,不仅是人类从事生产活动的好帮手,而且还在战争中大显神威、建功立业,为世人所赞颂.  相似文献   

16.
类人猿正接近灭绝,下一个猴年恐怕再也见不到它们了. 类人猿集中在东半球,又名无尾猿,包括灵长目猩猩利四种大而无尾的动物;黑猩猩、大猩猩、长臂猿和猩猩.这"四大金刚"是仅次于人类的高等灵长类动物,它们与人类的亲缘关系最力密切,黑猩猩的DNA有99%踉人类相似.1987年,全球幸存的猩猩数量在四五万只之间.但是到2001年,仅存2.5万~3万只,这其中约有一半生活在保护区之外.  相似文献   

17.
伪装是动物的一种生存技能,成功的伪装使动物摆脱了许多麻烦。一些动物可以使自己与周围的环境完美地融为一体,如果不仔细寻找,你根本无法发现它们的存在;一些动物则给自己披上色彩斑斓的“外套”,并饰以特殊“徽章”,把自己伪装成危险的、有毒的种类,好让天敌敬而远之。动物的伪装本领有时候让人类也自叹弗如。  相似文献   

18.
<正>爱是人类最强大的力量,也是人类最美好的语言。它包含着巨大的正能量,让我们身心饱满充盈地去迎接种种挫折。如果我们失去了爱,那么再如何高度发达的文明,也只会是一座座寂静的死城。这个世界从来不缺少爱,只是缺乏爱的勇气。在爱与被爱的过程中,我们都曾经历过痛苦、恐惧,也体验过狂喜与极  相似文献   

19.
世界上所有的动物和人类,都希望能有效地保护自己,不被别的动物和人伤害或侵犯.但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实在不是一桩容易的事.人类和动物的许多行为,一方面是保护着自己,另一方面又往往在伤害着自己,有时,伤害远远大于保护.  相似文献   

20.
动物的尾巴     
目前在地球上生存着的150多万种动物中,除少数动物(如人类、类人猿、蛙等)的尾巴已退化外,相当多的动物都长有尾巴。动物的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