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信仰就是人们对某种事物、思想或主义极度的尊崇和信服,并把它奉为自己的精神寄托和行为准则。信仰是人的最高需要的体现,是人的最高价值观念,对一个人一生的发展非常重要,它是人生的基本需要、是人生的精神支柱、是人生的终极价值。我们要选择崇高的人生信仰,用科学的信仰指引我们的人生。  相似文献   

2.
信仰是人们的精神支点与动力源泉,大学生群体的信仰追求与价值取向的现状是不可忽视的课题,引导其认同主流意识形态,确立崇高的信仰,是培养未来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与接班人的需要。要注重了解大学生在信仰问题上的状况与整体认知,聚焦成因的客观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可行性的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3.
了解当代大学生信仰结构;通过随机抽样对兰州大学2005级不同专业317名在校本科生进行关于大学生精神信仰的调查,数据用统计软件11.0分析;表明文科学生在宗教信仰、神灵崇拜、政治信仰上均值高于理科和医学类学生,医学类学生在国家主义信仰、生命信仰、金钱崇拜上均值高于理科和文科学生,文科学生在家庭崇拜上均值高于理科和医学类学生,文科、理科、医学类学生在民族信仰、家族信仰方面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4.
伯尔曼曾经指出:"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但是这一观点近年来遭遇了众多学者的质疑,认为这是一个伪命题,法律不能是被信仰的对象。如果倡导法律信仰就必须找到法律信仰的实证基础,以下笔者从民间法价值角度证明法律信仰是法治社会得以实现的掘路人。  相似文献   

5.
民间信仰是非官方的信仰理念、行为习惯和制度化仪式的统一体,具有广泛参与性、空间地域性、多元分散性、自发制度性、民间自主性等基本特征。民间信仰是以生活和历史为基础的民众精神生活,既能传承传统文化,;』导民众的价值追求和道德认知,也能促进民众自我组织和自我约束。  相似文献   

6.
钟利红 《中国西部科技》2015,(1):121-122,124
为更好了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状况,分别设计了大学生信仰马克思主义的动机调查问卷和疏离马克思主义的动机调查问卷,对全国大学生进行了在线问卷调查。通过对数据的整理,分析了大学生信仰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因素,以及造成大学生疏离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影响因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新时期进行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7.
李琳  郭卉 《科技信息》2010,(19):I0130-I0130
在当今社会中,大学生是构成社会的重要因素,有部分大学生在思想上存在着许多困惑、矛盾,而思想上的紊乱、迷茫必然会引起行为上的紊乱、迷茫。因此,对与当今大学生的生活状态,心理健康状态就不得不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其中最受关注的就是大学生生活满意度。生活满意度,它是个人依照自己选择的标准对自己大部分时间或持续一定时期生活状况的总体性认知评估,是衡量某一社会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参数。本文主要叙述了生活满意度与主观幸福感、文化、信仰三个方面的关系,以及不同的自尊和应对方式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法和法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法律作为人定规范不能也不应当被信仰,人们所要信仰的应当是法律背后所沉淀下来的法律精神。法律的实施、法治的实现是需要人们信仰法律,这种观点恰恰是一种颠倒。不是因为要实现法治而要求人们去信仰法律,而是要去信仰符合理性要求的制定法,从而在内心形成一种价值的趋同,不自觉地实现了法治。对法的信仰,能够促进人定法律规范向公平正义的“法”的接近;对法律的信仰,有利于对法的信仰的形成。普法教育是法的信仰形成的基本途径;以权利为本位、以自由为最终目的文化氛围的形成是基础;完善的经济体制、文明的政治制度和良好的法律制度是法治观念树立、“法”的信仰形成的保障。  相似文献   

9.
道德信仰作为信仰的一种基本形式,体现了道德体系的最高价值理想和人格的最高境界,蕴含着道德主体对道德理想与规范的价值认同和行为趋向,它从根本上解决了人为什么要有道德以及应该具有什么样的道德的问题,因此,道德信仰教育问题对大学生来说具有重要意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大学生道德信仰危机体现了道德信仰的缺失,道德生活的空虚与迷茫,正确认识这种现状,并分析其产生的根源,才能寻求有效的途径建构大学生的道德信仰。  相似文献   

10.
有人说当今社会面临着信仰危机,当代大学生存在着所谓的"信仰危机",但是通过对当今大学生的调查发现,主流是积极向上的,并不存在所谓的"大范围的信仰危机".但是部分存在着马克思主义信仰淡漠,理论淡化,思想多元化倾向等问题,这些都急需要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信仰教育这一方面。针对现状,大学生信仰教育应当采取一系列方法去顺应时代与人本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民间舞蹈是体育学、艺术学、民俗学等多个学科研究的母题,而民间信仰是许多民间舞蹈的重要精神支撑。本文对流传于桂东南客家聚居区的民间舞蹈与民间信仰进行调查整理,为桂东南客家民间舞蹈的保护传承提供依据,为扩充当地学校的体育、舞蹈等教学资源提供参考资料。研究认为:在桂东南客家聚居区流传的民间舞蹈有舞龙、舞狮、舞麒麟、舞春牛、跳禾楼、采茶舞、竹马舞、跳傀僮、打杯舞等,桂东南客家信仰有神灵崇拜、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和圣贤崇拜等;民间信仰是解读客家民间舞蹈内在精神的钥匙;客家民间舞蹈需要外界的包容,也需要客家人的"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12.
本文意在从民间的角度对张承志的创作进行富有新意的阐释。三块民间天地基本上构建起他从知青到教徒的精神屏障,也清晰地标示出他的心灵轨迹。民间的行走不仅是一种精神漫游,而且是一种孤独的心灵追问。张承志创作立场的民间化已表明了一种决不随流从众的姿态,在人们为信仰与精神危机苦恼的时候,他皈依了民间宗教,以独特的方式向人们提示信仰之于人生的价值意义。这或可称之为世纪末的民间理想主义。  相似文献   

13.
廖宗明是个传奇人物。这是很多与廖宗明相交多年的朋友或者"敌人"一致的评价。在马来西亚,廖宗明因其火热的信仰而成为风云人物;在中国,因残酷的商业竞争又上演了港剧式的兄弟情仇。人生大起大落来得太快,廖宗明几乎还没有时间去享受平凡或让自己沉静下来。火热信仰、白手起家、兄弟阋墙、  相似文献   

14.
高校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加强对大学生进行信仰观和终极关怀教育,从而使其逐步树立科学的信仰,筑构自己的精神家园,实现“追本求真迭善向美”的人生追求目标。  相似文献   

15.
西方社会文化的"神圣"品质并没有在"世俗化"的浪潮中消失,与此相应,以基督教为样板的宗教及其信仰似乎以更为亲和的方式影响着人们的精神生活,"上帝无处不在"、"上帝无时不有"真实的反映着神圣的信仰深深的根植于社会民众之心.相比于西方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把信仰置放于伦理的崇高之中.当承载着信仰的终极关怀由"士大夫"承担逐步消解在脱离民众生活的伦理性崇高之后,民众的信仰便只有一条出路:历经千难万险,到深山老林的庙堂顶礼膜拜,求得内心的修炼与安宁;信仰真正的成为了"难于人说"的神秘之举,世俗的芸芸大众没有真正的信仰.现在,是让信仰从崇高的伦理和高远的庙堂走向乡间田野深入民众之心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问题的调查与分析,指出了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产生偏差的原因,针对其原因,提出了新形势下坚定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应该把握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7.
"法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之一,医学院校大学生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体之一,必须积极弘扬法治精神,坚持法治原则,让法律成为医学院校学生内心真正的信仰.随着依法治国的不断推进,法治信仰越来越受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工作者的推崇,培育学生的法治信仰成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的应有之义.高校思政课教师应该拓宽医学院校学生法律素质教育的途径,积极培育学生的法治信仰,使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和法治信仰真正内化为学生的行为准则,并逐步外化为学生的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18.
西方哲学思想对大学生信仰养成的影响是巨大的,尤其是实用主义的哲学思想。笔者认为应该辩证的对待外来哲学思想,一方面加强对实用主义本身的全面的认识,以尽量避免实用主义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令一方面发挥其在对大学生树立信仰过程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法律信仰的树立,不仅有利于“法治中国”的建立,也有利于自身的全面发展.本文针对大学生法律信仰缺失现状,梳理出五种表现:对立法产品的陌生与轻视;对法律价值的误读;消极被动地守法;对法律行为的漠视;法律信仰本身表现出的不完备性.通过梳理与论证,以期有针对性地为开展大学生法律信仰培育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论述了以下问题:1.价值的内涵与价值的评价;2.人的价值及其实现的制约因素与特征;3人生价值的实质及其构成。文章认为,人生价值是人生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是人生的物质价值与精神价值的统一;是人生的内在价值与外在价值的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