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甘肃科技纵横》2004,33(5):4-4
虎鲸即嗜杀鲸,是大洋中最凶猛的动物。 1862年,一个名叫埃斯里特的人,从一头虎鲸的胃中发现了13头海豚和14只海豹,因此,虎鲸理所当然地成了刽子手。虎鲸的英文、荷兰文名称,意即杀鲸之  相似文献   

2.
伪虎鲸(Pseudorca crassidens)在中国沿海的分布仅由其搁浅或被沿海渔业偶捕而获知。杨鸿嘉(1964)、王者茂等(1965)、王者茂(1980)及王丕烈(1979)报道过一些有关伪虎鲸的记录,但仅其中的第二篇发表了一雄体的少量外形测量及一雌体的颅骨测量。1979年12月17日,宁波海洋渔业公司在南黄海一个有近百头海豚的混合群中捕获伪虎鲸和大海豚(Tursiops truncatus)共13头。南京师范学院生物系获得了其中的4头伪虎鲸和4头大海豚(图版1)。  相似文献   

3.
近来,报刊上发表了国外许多鲸鱼集体“自杀”的消息。其实,在我国的金州湾,就发生过十五头伪虎鲸集体登陆死亡的惨剧。那是一九  相似文献   

4.
冷战期间日本承认中国对南海的主权,冷战后日本追随美国开始介入南海争端。新世纪,为维护其海上“生命线”安全的需要,保障其经济利益,争夺地区主导权并在钓鱼岛的主权问题和东海划界问题上牵制中国,日本开始介入南海争端,其战略措施有:舆论炒作“中国威胁论”;加强与亚太国家的合作并进一步巩固日美同盟,包括拉拢东南亚国家联盟、建立日越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加强与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的战略关系;从军事战略上谋划介入南海地区。日本介入南海争端意图推动南海问题的国际化,增加问题解决的难度,阻遏中国走向海洋的步伐,严重地威胁中国领海主权的完整。在解决南海争端的过程中,如何平衡日本因素是中国面临的一大挑战。  相似文献   

5.
指出随着福建民众的海上生产和文化交流活动,妈祖文化在南海周边国家传播开来,成为南海周边国家民众的主要信仰之一。基于妈祖文化在南海周边国家的传播现状以及南海妈祖文化圈的形成,分析南海妈祖文化圈建设具有的机遇、存在缺失,探讨在南海周边国家建设妈祖文化圈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6.
利用双线性函数给出了准伪正交基、伪正交变换、准对合变换与伪对称变换的概念,研究了它们的性质及其之间的联系,获得了许多新的结果,推广了伪欧氏空间的伪正交基与伪正交变换的概念。  相似文献   

7.
8.
9.
证明了存在无穷多个伪素数,获得了判别伪素数和孪生伪素数的充要条件,建立了伪素数和孪生伪素数的计算程序,从而获得了许多伪素数和孪生伪素数。  相似文献   

10.
晓岸 《世界知识》2014,(9):24-26
中国在南海问题上正面临“树欲静而风不止”的严峻局面。一是菲律宾继续处于“战略亢奋”,试图强化、扩大、升级其对中国岛礁的非法占据,还将南海争端闹上国际法庭。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海鵰     
本文报导中国四种海鵰的鉴别特征,形态描述,标本的数量和量度,生态和经济意义,以及威胁珍贵和稀少种类的生存的几种因素。  相似文献   

12.
南海诸岛琼人俗名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3年4月24日,中国地名委员会受权公布了南海诸岛部分标准地名,所公布的地名,有些采用当地渔民习用名称作为标准地名,有些采用当地渔民习用名称与标准地名相对照.本文着重对当地渔民习用名称的出处和含义进行考证,并在此基础上阐明当地渔民习用名称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本文用1978年至1983年冬、夏季资料,讨论了大规模的气压同步振荡的发展特征,这种振荡有明显的24天周期和2.5—3.3毫巴的振幅.  相似文献   

17.
18.
运用C编程语言和MATLAB工具仿真分析了"长河二号"系统在南海的几何定位因子分布,仿真结果表明"长河二号"系统在南海大部分海区定位误差较小,但是在部分海区定位误差较大,尤其是在(φ17°N,λ119°E~φ21°N,λ121°E)附近海区甚至不能定位.并对两种降低"长河二号"系统定位误差的方法(建立罗兰-C小台链,多台链交叉定位)进行了几何定位因子评估,评估结果表明这几种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分别对中华白海豚栖息地的海水、表层沉积物和生物(鱼类、甲壳类和软体类动物)体中的重金属含量进行测定与污染评价.结果表明,海洋生物对海水和沉积物中重金属有较强的富集能力,中华白海豚其肝脏中高浓度的重金属含量是通过食物链(网)而逐级积累的.栖息地中海水质量介于海水I类与II类水质之间,表层沉积物质量符合I类标准,3类不同类...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