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城市空间结构是城市地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之一,它是一个动态演变的过程,促使其演变的力是错综复杂的.文章梳理了城市空间结构演变过程中的各种力,并将其分为内力和外力两大类,又将内力划分为向心力和离心力,外力划分为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然后分别从城市经济发展、基础设施与服务、土地集约利用、社会心理引导、环境承载力、技术发展、追求田园生活、政府政策、突发自然灾害等方面分别对其进行具体诠释.结果表明,城市空间结构是内外力达到平衡时的结果,内力在城市空间结构演变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外力起到辅助性作用.合理的城市空间结构兼顾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便民生活、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政府应通过制定合理的政策、规划来引导城市空间结构向着最合理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
基于对武汉城市圈历史发展过程的考察,将该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变历程依次划分为5个阶段,揭示武汉城市圈空间结构的演变规律,认为发展至均衡网络型空间结构是其必然趋势,并指出经济发展、交通诱导以及政策导向等因素是武汉城市圈空间结构演变的主要动力.  相似文献   

3.
城市空间结构演变是在多种机制作用制衡下不断变化的复杂过程,不同属性的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演变在不同作用机制下呈现不同的阶段性特征.以东北区域中心城市沈阳为研究对象,从古代、近代、现代的历史发展顺序出发分析城市空间结构演化历程,重现在城市地位、区域职能、经济发展等"城市内涵"变化过程中城市结构的"外在表象"演变过程.通过不同阶段空间演变特征识别,划分"单中心"外衍时期、"功能板块"拼接时期、"圈层放射"拓展时期3个历史阶段.根据分析,将沈阳城市空间结构演变机制归纳为自然因素、经济发展因素和决策者因素三大因素,并基于此预测沈阳城市空间结构的未来演变方向和最终城市结构.  相似文献   

4.
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的动力机制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一般机制和特殊机制两个方面构建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的动力系统,认为城市经济的发展是推动城市发展的内生力量,是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的根本动力. 而城市规划、技术进步和社会人文类型等是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的外生力量,他们共同作用,不断改变着城市的空间形态. 除了一般的动力机制,还对推动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的特殊动力如新区开发、交通区位袭夺、大型工程建设、突发自然灾害等做了初步的论述. 各种内生和外生的力量共同作用,不断推动着城市的发展和进步.  相似文献   

5.
从目前巨型城市发展趋势入手,探讨其发展背景及空间演变的动力机制,结合世界巨型城市研究进展,分析、探讨巨型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的规律.认为巨型城市与巨型城市区域空间结构演变主要由3个方面构成:一是反极化思维,构建等级异质多中心城市体系;二是实现组团空间和机能空间的有效融合;三是实行交通网络和生态网络的耦合.初步建立生态导向的合理城市空间结构.  相似文献   

6.
徐天铁 《科技资讯》2007,(35):236-237
淄博是一座典型的"组群城市".各城区长期的分散发展,使城市空间处在相对分散状态,并且在发展过程中伴生了一些突出的城市问题,影响了城市的发展.本文从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中研究城市空间发展趋势,并提出空间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引导城市空间的合理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7.
陈林 《长沙大学学报》2013,27(2):97-100
以不同时期长沙市城区的土地利用现状图、规划图、遥感影像图为基础,运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和多元统计分析法等,从时间序列、空间结构演变等方面对长沙市跨江发展的演变过程进行了系统分析,将长沙市的跨江发展划分为5个阶段:沿江发展阶段、萌芽阶段、缓慢发展阶段、加速发展阶段、全面加速推进阶段,并深入探讨了长沙市跨江发展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8.
刘瑞  王晓云 《科技信息》2012,(16):413-414
城市空间结构演变十分复杂,一直是城市地理、城市规划等学科的研究重点与难点。本文以昆明市为例,梳理其空间结构演变过程,从而可以了解城市的演化及发展历程,可以了解城市的发展背景,掌握当前城市发展的相关问题,并从城市空间结构优化角度提出调控措施,以期为昆明城市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9.
随着郑州城市人口的增加和城市规模的扩大,郑州也开始了轨道交通的建设.国内外的经验表明轨道交通对城市空间形态的引导作用是非常显著的.本文从郑州市城市空间结构现状、轨道交通线网与城市空间形态、轨道交通站点与城市空间形态、轨道交通与城市发展轴、轨道交通与城市中心等五个方面分析探讨了轨道交通对郑州市空间形态的引导作用,推断出轨道交通将形成郑州市空间结构的新骨架,它会引导郑州市向"两轴多中心"城市空间形态发展.  相似文献   

10.
兰州城市社会空间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第6次人口普查数据,利用因子生态分析方法对兰州城市社会空间结构进行全面剖析.结果表明,外来人口、国家干部与专业技术人员、少数民族人口、高学历人口、农业人口和产业工人等为兰州城市社会空间结构形成的主要因子.运用聚类分析方法将其社会空间划分为6大类型,即:机关干部与技术人员集中区、流动人口集中区、工人及低收入人口聚居区、少数民族人口聚居区、高学历人口集中区、郊区农业人口聚居区.据此将兰州城市社会空间结构概括为带状多中心主导下的混合模式.在此基础上,指出其形成缘于自然环境的制约、历史沿革的积淀、城市规划的引导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具有二元经济结构的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经济增长的基本途径。要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序转移,必须从法律层面创新户籍制度、土地流转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和劳动就业制度;并不断完善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真正转变政府职能,担负起对农民工管理、服务的法定责任,为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转移提供政策支撑;同时不断完善劳动法体系,切实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为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转移提供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12.
周在辉  马静  冯晓刚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0,20(29):12104-12111
城市空间形态体现城市空间扩展过程,对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制定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利用遥感影像从城市空间扩展和城市外部形态的时空特征两方面,借助GIS和RS技术定量化分析酒泉城市空间形态演化规律,利用灰色关联方法对酒泉城市空间扩展驱动力进行探究。结果表明:城市空间扩展呈现整合式外延快速扩张过程,用地扩展和速度差异较大,用地扩展方向指向性明显;城市外部形态呈现不稳定的分散发展状态,重心转移向西南和西方向。城市建设用地空间扩展的主要驱动力为经济发展和建设投资。  相似文献   

13.
通过引入城市空间扩展强度和紧凑度指数,借助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软件通过对4个时间段(1980年、1997年、2005年、2010年)的TM影像数据及土地利用现状数据进行预处理和分析,揭示重庆城市空间扩展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重庆市城市空间扩展表现在时间上的阶段性,总体上直辖以后比直辖之前城市空间扩展速度加快,其扩展强度和紧凑度都随时间呈上升趋势;2)空间上的不平衡性,由于各个时期发展区域重点不一,从而导致了各区发展不平衡,各个区在相同时期发展强度、紧凑度和发展模式也具有差异性;3)驱动因素的多样性,主要选取了社会经济因子、人口增长因子、政策导向性因子加以分析,得出经济发展速度的周期性决定了城市空间扩展速度的周期性和城市空间结构分化形式的周期性,国家和地方政策引导及重庆市人口快速增长对重庆市城市空间扩展趋势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以往相比,企业面临的是一个更加开放和复杂的外部环境。作为发展中国家,如何通过科学、合理的制定产业政策来提高我国产业竞争力,加快经济发展的步伐,一直是理论界讨论和探索的方向。首先对传统产业政策框架进行总结和分析。其次进一步讨论在动态环境下,构建产业持久竞争优势的模式,并强调政府的产业政策应从产业内部核心资源、关键能力的培育、外部市场建设等方面系统的考虑,力争通过有效的资源配置措施,使产业内部的资源与外部的环境相匹配。最后,提出动态竞争优势视角下的新式产业政策框架体系,以期为我国的产业发展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5.
农家乐是一种新兴的旅游休闲形式,是近郊农民因地制宜建设的某种可以满足城市人回归自然、放松身心、愉悦精神,脱离城市病的一种新兴休闲旅游方式。农家乐经济是指以农家乐的形态为基础产生的多形式经济交往或交易。农家乐以其多种形态影响着或改变着城乡人民的生活。了解、把握农家乐经济的发展趋势以及城市人群对农家乐的消费心理,对提高农村生活水平和提升城市消费多元化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地质作用是在动力的作用下产生的,地质作用的动力对地质作用的过程和规律起着控制的作用。一般把地质作用的动力划分为内动力和外动力,地质作用也相应地划分为内动力地质作用和外动力地质作用。本文从动力系统观点,强调动力乏间的相互关系和组合,将地质作用的动力划分为构造动力系统、水文动力系统、生物动力系统、人类工程动力系统和地外动力系统。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通过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以城镇化率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产出变量,研究了政府政策投入促进城镇化的效率.研究发现,目前政府政策投入规模较大,但效率不高,需要调整政策投入的结构.合理、统筹、科学地制定政策推动城镇化进程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兰州市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社会驱动力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典型河谷型大城市兰州市为例,剖析了其1980—2000年20年来土地利用结构、土地利用动态度和土地利用程度的变化情况;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土地利用变化的社会驱动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由于河谷地形影响,兰州市城市空间扩展受到限制,20年来土地利用虽然处于发展期,但土地利用类型总的变化速度不大;城市化和工业化、人口增长、经济发展是其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社会驱动力.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后,我国采取了市场经济体制和有效的经济发展政策,经济进入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时期,但我国的经济增长模式是高投入、低效率的粗放型的发展模式,走的是一条“边治理边破坏、治理与破坏同步、破坏大于治理”的道路,给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与破坏。尤其是进入到21世纪后,自然环境的状况成为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瓶颈。我国目前的生态治理体制、政策和政府结构与职能有其内在问题与矛盾,成为中国政府生态政治建设发展的最主要的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20.
利用土地调查和统计资料分析了天津市自1949年以来耕地数量动态变化过程、驱动因子及其影响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抑制耕地流失和促进耕地增加的相关对策.1949年以来,天津市耕地数量动态变化经历了波动变化和持续缓慢减少两大阶段,耕地数量总体上缓慢减少.经济发展、人口增长、相关政策、环境变化和自然灾害等因素,对耕地数量变动的驱动作用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