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造血干细胞是所有免疫细胞和血细胞的来源,而造血微环境是造血干细胞增殖、发育和分化的场所,对造血干细胞发育为成熟血细胞起重要的调节作用。造血微环境(HematopoieticMicroenvironment,HME)的概念1970年首先由坦廷(Tentin)提出,当时认为它由骨髓中微血管系统、神经、网状细胞、细胞外基质及纤维组织等构成,对造血干细胞的分化成熟起调节作用。以后的研究证明,微环境中的基质细胞(StrormalCell,SC)及一些造血刺激因子是造血微环境的主要成份。1977年德克斯特(Dexter)建立了体外长期骨髓细胞培养系统地Long-TermBoneM…  相似文献   

2.
BTEX是苯、甲苯、乙苯和三种二甲基苯异构体的合称.BTEX不仅对环境造成污染,而且对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和功能有一定的毒副作用.本文主要从BTEX的研究背景以及其对动物神经发育的影响进行阐述;围绕模式动物小鼠、斑马鱼以及非洲爪蟾展开介绍,综述BTEX处理对这些模式动物的神经发育以及形态和行为的作用,探讨BTEX神经毒性作用的内在机制,为相关疾病的预防和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微管(microtubule,MT)是一种具有极性的细胞骨架.在微管动态变化过程中,有两类蛋白参与微管组装和解聚的动态调节.Fidgetin(Fign)的编码基因为CG3326,它是其中的去组装因子之一,参与微管剪切和末端解聚.本实验使用CRISPR/Cas9系统,构建fidgetin无功能突变体果蝇品系(fidgetin~(null)),观察fidgetin功能缺失对果蝇的神经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fidgetin~(M14-2)会导致神经肌肉突触(neuromuscular junction,NMJ)的扣结数增多.通过观察fidgetin~(M14-2)的表型从而初步判断fidgetin基因对神经系统发育的影响,为fidgetin基因功能与致病机制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4.
N6-甲基腺苷(m6 A)甲基化是RNA水平转录后的表观遗传学修饰,由RNA甲基转移酶催化腺嘌呤在N6位置发生甲基化的过程,调控RNA稳定性、定位、运输、剪切和翻译,将影响mRNA的命运与转归,进而影响机体结构和功能的改变.新近研究表明m6 A甲基化修饰在神经发育、传导、再生及学习记忆功能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并与神经...  相似文献   

5.
作为主要的H2AK119ub去泛素化酶,USP16与造血功能异常、神经发育、癌症发生等病理过程密切相关。它能够调控染色质的动态性和可及性进而调控转录,也调控细胞周期。尽管USP16在细胞核内发挥功能,但它主要定位于细胞质中。迄今对USP16下游具体的功能网络和信号途径缺乏深入研究。在本研究中,我们通过对来自HeLa细胞和两株usp16稳定敲低细胞系的转录组和蛋白质组数据进行对比整合分析,发现usp16敲低后上调的基因和蛋白主要与细胞骨架形成、细胞形态构建等相关的生物学过程有关,usp16敲低后下调的基因和蛋白与线粒体中的蛋白翻译和代谢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6.
成果推广     
神经酸是国外90年代的新产品,国内尚未研制。它主要是恢复神经末梢活性,促进脑神经细胞的发育和生长,改善大脑功能,增强理解和思维能力,是脑黄全的更新产品。目前已从海洋生物中提取出神经酸产品,并由红外、质谱和核磁等分析手段确证无疑,但尚未做毒理和临床试验。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SHANK2基因表达下调对诱导性多能干细胞神经发育模型的早期影响.方法:体外建立人诱导多能干细胞来源的神经发育模型,构建携带靶向敲减SHANK2基因表达信息shRNA的慢病毒,在发育起点感染细胞模型.在发育第3、6、9、12、15天分别固定细胞,荧光显微镜拍照,动态监测继发于SHANK2表达下调的胞体面积、突起长度与分支、生长锥面积等神经元形态发育变化.结果:体外成功建立人诱导多能干细胞来源的神经发育模型.与sh Control组相比,在发育不同时间点shSHANK2组神经元分支个数减少、突起长度减小,shSHANK2组神经元胞体面积、生长锥面积均有所减小.结论:SHANK2基因敲减导致早期神经元形态发育异常,可能是SHANK2导致自闭症谱系障碍的潜在致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骨髓衍生的祖细胞归巢入胸腺是T细胞发育必需的过程,因为胸腺不包含具有自我更新能力的造血干细胞,它需要从血液中添补祖细胞,此过程依赖多级细胞粘附分子和趋化因子的衔接.细胞粘附分子选择素和它的配体PSGL-1在淋巴样祖细胞归巢入胸腺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综述了选择素/配体PSGL-1的生物学特征及其相互作用对骨髓祖细胞胸腺归巢及胸腺-骨髓反馈环的影响和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9.
目前治疗白血病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用骨髓移植法,这种方法能彻底根治白血病,但重建造血功能需要的时间长,移植过程中容易出现感染.出血等并发症; 二是用外周血干细胞移植重建造血功能,这种方法造血功能重建快,安全性好,但远期疗效尚不确定.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在多次论证基础上,将两者结合起来,进行骨髓及外周血于细胞联合移植获得了成功,这样就能兼具骨髓造血恢复快和长期造血功能稳定的两者优点.接受这次移植的患者两年前患了急性白血病,曾多次接受化疗,疗效不佳.到该院求治后,血液科为他实施了目前国际上最新的移植方法,应用了最新的血细胞分离机和造血干细胞  相似文献   

10.
额神经节是昆虫神经系统中的重要结构,它参与昆虫的羽化、蜕皮等多种生理行为的调节,在昆虫的生理生态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研究额神经节的神经网络结构及功能对理解昆虫的生理学机制有重要科学意义。综述近年来关于额神经节研究的最新研究成果及进展,围绕额神经节神经网络的结构和功能展开,主要论述了额神经节的解剖学位置、形态结构、组织发育、神经元的种类、运动神经元的类型、与其他神经组织的联系的神经网络结构以及调节昼夜节律、控制前肠肌的自律性运动、控制蛋白质的新陈代谢和调控心跳等的各种生理功能。并提示额神经节可能是一个内分泌器官,通过分泌神经调节因子发挥作用,对其神经机制的进一步研究将是额神经节今后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包特金以及巴甫洛夫的神经论原则明确而坚定的指出了对于血液成分有神经性影响的可能性。贝可夫,切尔尼高夫斯基、雅罗舍夫斯基等根据这一伟大理论发展了关于血液系统神经调节的研究。他们的丰富实验和临床事实都充分证明血液系统是受神经的作用所支配的.并且认为末梢血液相在任何时候都是造血,血液分布和坏血过程相互关系,相互作用的结果,而不是他们无关的共同存在的结果;神经系统对血液成分的影响,同时也就是神经系统对整个血液系统影响的证明。这一原则完全符合巴甫洛夫的「完整机体中各个过程相互联系的论见」。  相似文献   

12.
突触后神经元AMPA受体数量的动态调控是突触可塑性的核心机制.从受体聚集、转运到锚定和降解,每一个环节的失调都可能引起突触传递障碍,是神经发育障碍、退行性疾病以及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的根本原因.针对合成、转运、锚定和降解等一系列细胞内事件,总结AMPA受体在突触后膜实现突触传递功能的途径,并分析参与AMPA受体循环调控蛋白的作用,理解AMPA受体动态调控的基本生物学机制.  相似文献   

13.
在生命科学的世界中,神经科学研究被认为是探知人类行为和意识的出发点.它关注各类神经活动的生物学原理,解析大脑的结构和功能、揭示大脑活动的神经基础、探索神经疾病的发病机制,既是科学研究前沿又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利用NCBI在线数字化差异显示工具(Digital Differential Display)对笠贝(Lottia gigantea)EST数据库进行筛选,获得笠贝幼虫时期显著差异表达基因203个,其中124个基因有Blast2Go注释结果,这124个基因可以归类成细胞组分、分子功能和生物学过程三大类;参与MAPK、Ras、PI3K-Akt、Rap1、cAMP等信号通路;涉及能量代谢、免疫应激、细胞分化、神经发育、细胞骨架、信号传递等生物学过程.将获得的转录子运用Cytoscape软件构建分子相互作用网络,最终获得7个核心转录子.涉及到神经发育、次生壳形成等相关基因调控关系.  相似文献   

15.
转录因子GATA-1在造血系统中的作用(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录因子GATA-1为正常红细胞发育和分化成熟所必需。GATA-1的表达严格限制于造血细胞系,主要调控红系的增殖和分化,对巨核系、肥大细胞系及嗜酸性粒细胞系也起一定的作用。GATA-1参与自身启动子的正调节,而且GATA-1和PU.1可以通过交互作用抑制各自的功能;GATA-1与红系Kr櫣ppel样因子(EKLF)、FKLF-2、SCL、生长因子骨形态生成蛋白(BMP-4)及其他GATA转录因子之间存在相互调控作用。GATA-1可在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等多种类型白血病中表达,它的表达还可影响急性髓性白血病的预后。GATA-1还与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伴有严重贫血的多发性骨髓瘤的发病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16.
卵巢是维系女性生育的重要器官,主要功能是产生卵子,完成人类繁殖的任务.卵泡作为卵母细胞发生和发育的基本功能单位,控制着雌性哺乳动物所有的生殖活动.近几年的研究显示,Wnt信号通路在调节卵巢卵泡发育和类固醇生成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卵巢早衰、卵巢癌等女性生殖疾病中起到重要调控作用.就Wnt信号通路对卵泡发育的影响及其作用...  相似文献   

17.
褪黑激素是松果体释放的一种神经内分泌激素,起着介导外界环境和机体神经内分泌系统以及免疫系统之间相互协调作用,参与人体生理节律,睡眠状态和性征发育的形成与调节,直接和间接地调节人体神经内分泌功能和免疫应答反应,还具有直接的抗氧自由基功能,它的分泌节律紊乱可能与良性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的发生有关,目前临床上已作为生物反应调节剂的辅助药物用于晚期肾癌的治疗。本文主要综述了它的生化生理特性及其在泌尿外科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18.
1989年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开始应用于临床,但它的应用范围主要局限于治疗各类贫血,如肾性贫血、爱滋病患者贫血、癌症相关贫血等。近年的研究发现,EPO在中枢神经系统内也有大量的分布,并且有其受体的广泛表达。脑源性EPO的生成受多种因素的影响。EPO具有营养神经的功能,并且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发生发育、神经功能的维持以及多种神经系统损伤中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胞外基质Tenascin C(TNC)是肌腱蛋白Tenascins家族的主要成员之一.TNC转录调控元件多样性,呈现为独特的细胞发育时空表达,进而参与不同神经疾病的发生.本文基于TNC基因表达元件组构与TNC蛋白合成、转运、分泌视角,探析神经发育疾病相关Tenascin C表达的分子调控通路,以期丰富神经发育相关疾病发...  相似文献   

20.
神经诱导机制是当今发育神经生物学领域中一个有重要意义的研究课题之一.对神经诱导的认知历程做了简要回顾,列举了近年来的观点对经典观点提出的挑战,综述了参与神经诱导的BMP、Follistatin、Chorclin、Shh、Activins FGFs和Noggin等因子的诱导机制,了解这些因子的功能对解决部分医学及胚胎学问题有很重要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