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3—二氯—2—丙醇氧化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3-二氯-2-丙醇的氧化反应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将84%的硫酸溶液慢慢滴加到包含有1,3-二氯-2丙醇和重铬酸钠水溶液的反应容器中去,将体系保持在24℃~26℃拦反应6h,反应完成后,过滤回收1,3-二氯丙酮粗品,粗品用冰水洗涤,然后通过蒸馏经可获得80.4%的收率的1,3-二氯丙酮,这是一种合成1,3-二氯丙酮较好的工艺,这种工艺与同类文献介绍的方法比较目标产物收率提高10%,而反应时间缩短  相似文献   

2.
3.
以α-蒎烯为原料,经环氧化等一系列反应得到α-烷基-β(2,2,3-三甲基-3-环戊烯基)乙醇和烷基(2,2,3-三甲基-3-环戊烯甲基)酮(烷基分别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异丁基、二级丁级、三级丁基、正戊基、异戊基、正己基、2-乙基丁基和环己基)共24个新化合物,并通过波谱及色谱确定了它们的结构及含量。  相似文献   

4.
用β-CD与顺丁烯二酸酐及α-氯乙酸反应制得(6-氧-3-脱氧柠檬酸单酯)-β-CD,用此化合物催化H2O2对环己烷进行氧化反应制得环己烯。  相似文献   

5.
6.
7.
N—氧化吡啶—2—甲醛缩对苯二胺合成及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并分离了N-氧化民对苯二胺生成的两种Schiff碱并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1HNMR谱对标题化合物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8.
用MnO^-4/MnO^2-4间接电氧化体系对黄县油页岩的氧化条件及产物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此过程可在室温下进行,并大大节省了KMnO4的消耗。氧化产物中的水溶酸主要由C6~C28的饱和脂肪族二元酸和C8~C31的饱和脂肪族一元酸组成。氧化过程中固体燃料残渣的FT-IR分析表明,油页岩有机质的脂肪族结构优先被氧化。  相似文献   

9.
10.
11.
以莰烯为原料,经环氧化等一系列反应得到乙酸(α-烷基-3,3-二甲基-2-降冰片烷甲基)酯共9个新化合物,通过波谱及色谱确定了它们的结构及含量。  相似文献   

12.
溶胶—凝胶法合成Li2Si2O5—La2O3及其导电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Li2Si2O5-XLa2O3(X=0~9%)复合电解质,与传统的固相合成方法相比,发现该法可使样品的合成温度降低,其离子导电性得到提高,并研究了分散第二相La2O3对Li2Si2O5离子导电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双(N—氧化吡啶—2—甲醛)缩对苯二胺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合成了N-氧化吡啶-2-甲醛与对苯二胺生成的双希夫碱,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1HNMR谱对标题化合物进行表征。  相似文献   

14.
MgO-B2O3-SiO2三元系1000℃时,35%≤MgO%〈60%组成范围内平衡相均为固相,其相关系可由Mg3B2O6-Mg2SiO4-Mg2B2O5,Mg2B2O5-Mg2SiO4-MgSiO3,Mg2B2O5-MgSiO3-SiO2三个结线三角形表示。各平衡相量之间关系可应用XRD定量相分析或重心规则计算。  相似文献   

15.
胆固醇是一种重要的生物物质,在 DMF-NaI-H_2O,体系中借助于电活性媒介体可以使其氧化。使用旋转环-盘电极法、卷积电势扫描伏安法和电势阶跃法等研究了在该体系中胆固醇电化学氧化反应的历程;测定了一些基本参数;表明整个电化学氧化过程具有 EC 催化历程的特性。  相似文献   

16.
采用UV-H2O2联用工艺去除饮用水中内分泌干扰物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研究表明单独的UV不能有效氧化去除DMP;而UV-H2O2联用工艺对饮用水中DMP具有很好的去除效果.在原水DMP浓度为5.149 6μmol.L-1(1.0 mg.L-1)左右、UV光强133.9μW.cm-2、H2O2投加量20 mg.L-1和反应时间60 min条件下,DMP的去除率可达到91.96%.同时,在氧化过程中,试验检测到比DMP极性更大的的产物.建立了UV-H2O2联合工艺降解饮用水中DMP及其产物生成降解的动力学模型,该模型可较好模拟UV-H2O2联合工艺对DMP的氧化情况.  相似文献   

17.
18.
FeO—Fe_2O_3—SiO_2渣系的作用浓度计算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共存理论的基本观点,从FeOn—SiO_2渣系的相图和粘度数据及FeOn—Fe_2O_3相图确定了本渣系的结构单元为Fe~(2+),O~(2-)简单离子和SiO_2,Fe_2O_3,Fe_3O_4及Fe_2SiO_4分子。在此基础上利用Fe_2SiO_4和Fe_3O_4的标准生成自由能数据推导了计算Feo—Fe_2O_3—SiO_2渣系各组元作用浓度的模型。 计算的NFe_tO与实测的αFe_tO符合,且NFe_tO、NSiO_2、NFe_2SiO_4和炉渣总质点数∑n随B_1=∑nFeO/∑nSiO_2而改变,而NFe_2O_3和NFe_3O_4随B_2=∑nFeO/∑nFe_2O_3而改变,表明Fe_2SiO_4和Fe_3O_4的混合是理想的,两者间的相互影响是不大的。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CO氧化模式反应考察CuO/γ-Al2O3,CuO/CeO2/γ-Al2O3,CuO/α-Al2O3和CuO/CeO2/α-Al2O3催化剂的氧化活性,运用TPR技术研究了催化剂的还原性能,结果表明,CeO2能提高Al2O3负载CuO催化剂的CO氧化活性,抑制CuAl2O3尖晶石的形成,改善催化剂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20.
依据热力学原理计算了W-ThO2阴极材料的蒸发速率,并分析了其蒸发规律。结果表明:随温度升高,各成分的蒸发速率按指数方式增大,其中ThO2的蒸发速率最大,其次是W、Th及WO2。在工作一定时间后,阴极表层会出现缺ThO2区,Th的蒸发受ThO2还原反应的控制。通过与实验方法对比,认为采用热力学原理计算蒸发速率是一种简便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