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庙岛列岛黄土的某些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建中 《科学通报》1984,29(19):1197-1197
在庙岛列岛的大小岛屿上黄土分布广泛,主要披覆在山麓、沟谷、凹坡以及个别山顶上,由上而下逐渐增厚,厚度多在3—6米左右,砣矶岛、大黑山岛、庙岛、蓬莱县泊子村等地黄土发育较好,厚度可达15—20米左右,黄土下伏地层多与基岩风化壳接触,从剖面观察表明,上部为淡黄色,下部呈桔红色,个别地区有1—3条古土壤层存在,上部黄土胶结疏松,垂直节理发育,在黄土层的中、上部并含有钙质结核,多数呈零星分布,但也有结核层存在,结核大小不一,排列杂乱,本区黄土一向被认为是我国黄土的东界,近年来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前人对黄土的成因及沉积物特征均做过某些研究,本文仅对黄土中石英颗粒表面结构和热释光特性进行观察、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2.
东海高镁方解石结核的矿物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而勤 《科学通报》1986,31(9):689-689
1983年作者在东海陆坡(29°08′N,127°30′E,水深240m)采到了碳酸盐结核多枚,它们的形态、矿物成分及结构与东海近岸海域产出的钙质结核明显不同。后者系陆相成因,而前者属海相自生成因。在我国沿岸海区以前未曾发现过这种海相自生碳酸盐结核。研究它,对阐明碳酸盐的胶结作用、成岩过程中的迁移、变化等方面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渤海湾盆地早第三纪非海相钙质超微化石的锶同位素证据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渤海湾盆地早第三纪沙河街组在沉积过程中有无“海侵”,一直是地学界争论的问题之一.争论的原因是在这套地层中既存在典型的陆相化石(如介形虫、腹足类及轮藻等)又有一些所谓“海相性”化石(如有孔虫、鱼类、钙质超微化石等).其中尤以钙质超微化石最为引人瞩目,因为尽管该类生物现代有一个属(Hymenomonas)生活在淡水中,但其不具钙质骨骼而无法保存为化石,故一般认为钙质超微化石为典型的海相化石.本文无意再从这些化石的属种组成、形态特征及生态分布对上述问题进行深究,而利用近年来发展迅速的锶同位素分析方法,以沙河街组钙质超微化石为材料,从地球化学的角度来探讨该类化石生活的环境.1 材料与方法样品取自山东济阳拗陷6个钻孔的沙河街组(图1).通过分析发现钙质超微化石主要分布在沙河街组一段和四段,其数量丰富,但属种单调,主要为Reticulofenestra bohaiensis(图2).产钙质超微化石的岩性主要有钙质页岩、灰色泥灰岩及灰褐色泥岩,其中以其“黑”、“白”相间韵律纹层的钙质页岩中最为丰富,灰白色的钙质薄层几乎全部为钙质超微化石(图2),而暗色的泥岩层则为沟鞭藻及其他有机质,不含超微化石.首先对每个样品在偏光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进行观察,然后挑选了10个超微化石最丰富、成岩作用影响最  相似文献   

4.
陕北陇东黄土孔隙分布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雷祥义 《科学通报》1985,30(3):206-206
黄土最大特征之一是富含孔隙。黄土孔隙结构与其组成物质的堆积方式及风化成土作用有关,它对黄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影响很大。我们在国内首次用压汞法进行了黄土孔隙研究,效果很好。它能定量地揭示黄土中不同大小孔隙的分布特征,并能定量地了解黄土中孔隙的连通性和渗透性,弥补了以往偏光镜下定性描述的不足,也弥补了孔隙度只限于了解孔隙性的不足,使黄土孔隙研究取得了新的进展。这次测试的52个样品采自陕西榆林、靖边、洛川、长武、西安及蓝田以及甘肃西峰等地八个黄土剖面。凡同一时代的样品均取自同一层位。  相似文献   

5.
不同区域变质相中钙质角闪石的成分特征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靳是琴 《科学通报》1991,36(11):851-851
钙质角闪石广泛出现于不同变质级的区域变质岩中,确定不同变质相中钙质角闪石的特征显得非常重要,因此,许多学者对角闪石的特征与变质相(或温度、压力)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并建立了相关图解。近来作者对我国华北地区已明确产状和变质相的大量钙质角闪石  相似文献   

6.
王永炎 《科学通报》1982,27(2):102-102
黄土的微结构是在黄土物质沉积时及沉积后的成土作用过程中形成者.对它的研究,有助于解决黄土成因、黄土工程地质性质等有关的理论与生产问题.我们对陕西、甘肃、青海及新疆等四个省区的十二个黄土剖面不同时代的黄土微结构,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进行了观察与分析,本文是这次工作的报道.  相似文献   

7.
黄土高原现代植被花粉稳定同位素基本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魏明建 《科学通报》1997,42(7):725-728
中国黄土地层的稳定同位素特征与黄土高原气候环境特征的关系前人已做过一些工作,并取得了一些很好的成果.耿安松等指出黄土地层中碳酸盐的δ~(13)值越低显示生物活动越强气候越温湿,反之气候越冷干生物活动越弱则碳酸盐的δ~(13)C值越高,可以用做古气候代用指标.魏明建等做出了较详细的碳酸盐碳、氧同位素序列,其中δ~(13)C序列可与深海沉积同位素气候曲线对比,与磁化率、全氧化铁气候曲线的波动一致,表明是一种较好的气候指标.同时指出:由于其易迁移所以时间分辨率较低,且记录的气候变化超前于其他指标.谭桂声等研究了钙质结核碳、氧同位素组成,认为δ~(13)C主要指示古土壤发育时的环境降水量,δ~(18)O指示土壤发育时的环境温度,δ~(13)C-δ~(18)O直线指示控制古土壤形成环境的古夏季风风场.  相似文献   

8.
黄河中游地区马兰黄土的稀土元素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吴明清 《科学通报》1991,36(5):366-366
文启忠等人曾对中国黄土的稀土元素作过研究,他们先后采用纸色层光度法和中子活化分析法主要分析和研究了陕西洛川剖面黄土的8个稀土元素,且对面上的工作涉及不多.作者为全面考察中国马兰黄土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在黄土高原进行大范围野外考察和系统取样的基础上,采用等离子体光谱测定了147块黄土样品的15个稀土元素.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张鸿义 《科学通报》1984,29(8):512-512
新疆的黄土,中外学者曾经做过不同程度的研究。但是至今,几乎所有研究成果都未能涉及黄土的分层问题。近年来,新疆地质局第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对天山北麓和伊犁谷地黄土进行了研究,他们根据黄土的地质特征,所处的地貌部位和河流阶地的分析对比,古土壤的层次和颜色,所含化石和古人类遗址,同时进行了区域性层位对比,在此基础上明确将天山北麓的黄土划分为现代黄土、晚更新世黄土、中更新世黄土和早更新世黄土四层,并且将后三层黄土分别命名为“沙湾黄土”、“石场黄土”  相似文献   

10.
灵台红粘土-黄土剖面钙质结核的碳同位素记录表明:在东亚季风区,C_4植被至少在7.0Ma时已经存在;从4.0Ma开始,C_4植被逐渐扩张,但并未达到主导地位。与低纬地区相比,本区C_4植被的扩张滞后约3.0 Ma;晚中新世以来北美北纬37°以北地区C_4植被扩张要滞后于北纬37°以南地区,在东亚大陆区,此分界线似乎要更加靠南。从约2.0 Ma以来,黄土高原C_4植被又明显减少,这说明除CO_2含量和温度变化外,可能还有其他因素在对C_3/C_4植被的转换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1.
华南二叠纪末大绝灭后的钙质微生物岩及古环境意义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华南钙质微生物岩产在二叠纪末生物大绝灭界线之上. 根据其中的牙形石Hindeodus parvus化石, 微生物岩的产出层位相当于浙江煤山剖面的27层. 钙质微生物岩主要分布在生物礁相或浅水碳酸盐台地之上, 向深水区逐渐尖灭. 钙质微生物岩一般由微晶基质和中、粗晶方解石指状体或斑点所组成. 微生物岩中的生物化石以微生物为主要特征, 同时伴生有小型腹足类、介形虫和小型双壳类化石. 这一以微生物为特征的生物化石组合代表了二叠纪末大绝灭后礁相及浅水碳酸盐台地相上残存下来的一个简单而又特殊的化石群落. 大绝灭界线之上钙质微生物岩的突然出现是二叠纪末全球事件在礁相及浅水碳酸盐台地相上的具体反映. 由于前人对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及事件的研究多集中在深水相或浅海陆棚中、下部剖面上, 而华南钙质微生物岩则主要分布在浅水或极浅水礁相及碳酸盐台地相剖面上. 因此, 通过对钙质微生物岩的岩石学、古生物学及古生态的研究, 将有助于人们能更全面地了解二叠纪-三叠纪之交全球事件在古海洋不同水深区的具体表现, 为认识全球事件的实质和过程提供浅水礁相及碳酸盐台地相上的新资料.  相似文献   

12.
潘根兴 《科学通报》1992,37(13):1223-1223
苏北岗地的岗间洼地,广泛分布着砂姜黑土,根据美国农业部和我国的最新土壤系统分类,分别属暗色湿润变性土和浊粘土,其上段是厚可达40—80cm的暗色粘性层,堆积于草甸-沼泽环境,~(14)C年代在2500—7000年B.P.;下段是棕黄色亚粘土层,其中有一厚约40cm的钙积层,该层含有占容积10—15%的3—4cm直径的浑圆形钙质结核。根据CaCO_3的~(14)C测年,其年龄在13000—45000年B.P.。目前土壤本体已无游离CaCO_3。本文从钙积层土壤和钙质结核的铁锰氧化物性质的分析和观察探讨其与晚第四纪环境变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二叠纪海绵生物礁的主要造礁生物钙质海绵和钙藻的生物学特征,埋藏及保存特点进行了分析,并讨论了二叠纪海绵生物礁的成礁过程,认为它与地质历史时期其它生物礁的成礁过程存在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周虹 《科学之友》2006,(7):72-72
日常的膳食调理,对健康的意义绝对重要。(1)注意补充肉类等富含铁质的食物:动物性蛋白质的食物含丰富的铁质,可帮助身心保持精力充沛,提高脑部的专注及集中能力,从而从容地应付压力。食物来源:瘦牛肉、猪肉、羊肉、鸡血和鸭血等。(2)奶类、豆类等富含钙质的食物:摄取钙质可坚固  相似文献   

15.
李春来 《科学通报》1994,39(14):1309-1309
磁化率特征作为古气候的代用指标已广泛应用于黄土的研究中.黄土具有较高的沉积速率和古气候分辨率,而洛川黄土剖面中微玻璃陨石的发现与研究,为验证撞击效应对古气候变化的影响提供了很好的机会.本工作通过对微玻璃陨石赋存层位进行高密度取样(3—5cm),以尽可能高的时间分辨率(~300年),研究该界线层位黄土样品的磁化率特征,以证实  相似文献   

16.
半咸水湖相未熟油成因机理模拟实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选择了对济南坳陷东营凹陷南坡低熟油形成具有意义的未熟钙质页岩进行模拟实验,并分别研究了可溶有机质和干酪根演化产物的地球化学特征,建立了可溶有机质、干酪根产率特征及相互关系。首次计算出了半咸水湖相沉积环境中可溶有机质和干酪根早期降解对未熟油形成贡献的比率,在未熟油成因机理的研究中取得了进展。  相似文献   

17.
黄土中微玻璃陨石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袁宝印 《科学通报》1989,34(22):1725-1725
一、研究剖面 中国黄土以陕西洛川黑木沟剖面研究最为详尽,该剖面黄土层厚135m,根据岩性划分为坡头黄土、马兰黄土、离石黄土和午城黄土等。黄土层之下为厚约15m的红粘土,两者呈渐变关系。古地磁测定表明,黄土与红粘土界线大约距今240万年。红粘土含蜗牛及中间  相似文献   

18.
青藏高原东北部黄土堆积的岩石磁学性质及其古气候意义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对青藏高原东北部青海拉拉口、盘子山和东川等地的黄土-古土壤样品进行的磁化率、频率磁化率、c-T曲线、饱和等温剩磁和磁滞回线等测试分析结果表明, 晚第四纪青藏高原东北部风尘堆积黄土和古土壤中的磁性矿物都以磁铁矿为主, 还有磁赤铁矿和赤铁矿. 古土壤中的磁赤铁矿含量高于黄土, 说明在成壤过程中除了形成赤铁矿外, 还新生成了磁赤铁矿, 这些土壤成因的磁赤铁矿使古土壤磁化率明显增强. 这与六盘山以东黄土高原的黄土-古土壤具有相似的特征. 另一方面, 青藏高原东北部的黄土层和古土壤层中的亚铁磁性矿物的平均粒度都是准单畴, 但黄土层中亚铁磁性矿物的平均粒度较粗, 明显偏向多畴区域. 研究区黄土-古土壤序列的磁化率高低与超顺磁颗粒的含量和土壤发育强度基本呈正相关. 气候作用是主导高原黄土-古土壤磁化率增强的主要因素, 即温湿气候增强土壤化作用, 从而导致磁化率增强.  相似文献   

19.
中太平洋海山铁锰结核形成环境的地球化学制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卜文瑞 《科学通报》2001,46(Z1):89-95
用ICP-Ms法对中太平洋海山6个站位的16个结核样品作了常量元素、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分析, 采用碱熔Te共沉淀预富集和同位素稀释法测定了其中部分样品的铂族元素含量. 用X射线衍射法测定了样品的矿物组成. 结果显示, 中太平洋海山结核的矿物组成和化学成分, 以及主要组分的赋存状态均与水成海山富钴结壳十分接近, 表明样品是水成成因的产物. 与深海结核相比, 海山结核有明显富Fe和Co, 贫Cu和Ni的特征. 中太平洋海山结核可能形成于海山沉积物表面的弱酸性、强氧化环境中. 与富钴结壳相似的产出水深和氧化还原条件是决定海山结核化学成分、矿物成分和元素赋存状态的主要因素; 但因其产出于沉积物-海水界面, 经受了沉积物早期成岩作用的影响, 从而较典型的海山结壳略具向深海结核过渡的特征.  相似文献   

20.
徐道一 《科学通报》1982,27(6):366-366
Hays等根据深海沉积物中古气候变化的记录曾指出,最近50万年里重大的气候变迁都跟随地球轨道几何要素的变化而发生,大陆上比较完整的黄土-古土壤序列大体上可以和第四纪深海沉积物剖面中δ~(18)O、有孔虫组合等的变化序列相对比,黄土剖面中CaCO_3含量变化既清晰地反映了黄土-古土壤序列的旋迥特征,还具有类似于深海沉积物中CaCO_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