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谢鸿昆 《科学之友》2009,(10):47-49
证实与证伪作为科学的两种划界标准可以归结为科学命题的经验检验,这种检验的实质在于用待检验命题或理论解释用于检验的可观察经验,如此理解检验能避免范式不可通约所引起的检验困难。证实在逻辑上复杂、在实践中不可行,证伪虽在逻辑上简单、但在实践中同样困难。证实和证伪的不对称并不表明证伪更可行。单凭证实或证伪都不足以为科学划界。  相似文献   

2.
证实与证伪作为科学的两种划界标准可以归结为科学命题的经验检验,这种检验的实质在于用待检验命题或理论解释用于检验的可观察经验,如此理解检验能避免范式不可通约所引起的检验困难.证实在逻辑上复杂、在实践中不可行,证伪虽在逻辑上简单、但在实践中同样困难.证实和证伪的不对称并不表明证伪更可行.单凭证买或证伪都不足以为科学划界.  相似文献   

3.
科学与理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华杰  刘兵  田松  苏贤贵 《自然杂志》2005,27(2):114-116
编者按:本栏摘登了由青年学者刘华杰博士主持的关于"敬畏自然"话题讨论的部分内容.这个话题,自从印度洋海啸发生之后引起了我国学术界人士的普遍关注,并在某些报刊上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这里刊发的是四位青年学者从文化层面对"敬畏自然相关问题"发表的意见,供读者参阅.  相似文献   

4.
关于达尔文主义科学范式的争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新武 《自然杂志》2000,22(6):362-365
本文认为,对达尔文主义是否科学的争议的关键,就是进化论中有没有严格的常规意义上的科学定律;波普以证伪原则来否证达尔文主义的方式过于理想化;应该承认生物学解释具有其自身特点并具有一定的解释限度,但又不能走向以生命科学作为整个科学评判标准的极端,更不能以此让达尔文主义逃避科学的检验.事实上,只有同达尔文主义的科学范式进行彻底的决裂,才可能出现真正的、科学的进化论.  相似文献   

5.
6.
方鸿辉 《科学》2005,57(3):59-61
人类近代史上曾发生过两次具有里程碑性质的科学革命:一次是17世纪以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为标志的科学革命,一次是20世纪初以爱因斯坦和普朗克为代表的、以相对论和量子论为标志的科学革命. 这两次革命的科学大师都站到了巨人的肩上.牛顿不仅站在伽利略、哥白尼的肩上,也站在阿基米德和托勒玫的肩上,他运用微积分等数学工具,初步地、闭合地、确定性地回答了人类曾苦苦思索了两千年的问题:物体是怎么运动的?爱因斯坦和普朗克则站到了牛顿等大师的肩上,他们的视野更开阔,看到了以经典力学为代表的科学革命的局限性,利用近世数学工具,描绘了一个更接近"真实"的、开放的、动态的世界,并无情地击碎了第一次科学革命给人们带来的基于经典时空观的"确定性"理念.相对论摧毁了经典的时空观,量子论推翻了经典的确定论.人们不由得开始追问理性思考的合理性在哪里.伴随着自然科学各分支领域不断深入地探索和进展,拨开了层层迷雾,给迷惑、沮丧和彷徨中的人们打开了一扇扇窥视未知世界的窗口.  相似文献   

7.
郭丽 《科学之友》2009,(12):103-104
文章基于对逻辑经验主义者倡导的传统科学理性所陷入的困境的剖析,以及对历史主义、新历史主义、科学知识社会学及后现代主义等为摆脱这种困境而走向相对主义的原因的揭示,阐述了修辞战略作为介于理性与非理性之间的一种中间战略,走进科学殿堂的可能性和合理性,此外,在科学实践中,那些成熟的、有效的和成功的科学修辞战略的具体运用,也都深刻地表明充分,有适当构成的、辩证理性指导下的科学修辞战略为我们提供解决传统科学理性困境、解决理性和非理性之间的矛盾提供了一种可选择的进路。  相似文献   

8.
文章基于对逻辑经验主义者倡导的传统科学理性所陷入的困境的剖析,以及对历史主义、新历史主义、科学知识社会学及后现代主义等为摆脱这种困境而走向相对主义的原因的揭示,阐述了修辞战略作为介于理性与非理性之间的一种中间战略,走进科学殿堂的可能性和合理性,此外,在科学实践中,那些成熟的、有效的和成功的科学修辞战略的具体运用,也都深刻地表明充分,有适当构成的、辩证理性指导下的科学修辞战略为我们提供解决传统科学理性困境、解决理性和非理性之间的矛盾提供了一种可选择的进路.  相似文献   

9.
时东陆 《科学》2007,59(5):23-27
自笔者《科学的定义》发表后,读者评论很多,褒贬不一,这是十分自然的。科学界任何事物都可以质疑,不过真理是唯一的。本文是笔者思考科学问题时的一点考虑,在这里与读者分享。  相似文献   

10.
理性的热情     
赵春雷 《世界科学》2011,(12):40-42
让·马里·莱恩(Jean-Marie Lehn),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化学家,因对相互识别作用着的分子的开发和应用,1987年与他人共享当年度的诺贝尔化学奖。他创建的超分子化学,是一个利用非共价分子相互作用的化学领域。莱恩1939年生于法国的罗塞姆,他的父亲是一名面包师,后来成为这个城市的一名管风琴手。音乐是莱恩的最大爱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