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当前我国钢铁行业举步维艰的不利形势下,控制钢铁生产过程中消耗的燃料成本已迫在眉睫。本文选取了12种高炉生产过程中实际使用的喷吹煤样,通过分析煤中不同化学组分对煤粉燃烧释放热量的消耗,综合计算了煤粉在高炉内燃烧可释放有效热量,提出了高炉喷吹煤种更为科学合理的评价方式。  相似文献   

2.
本文模仿高炉风口前燃烧条件,用试验与计算方法,对喷吹煤粉燃烧速度进行研究,按假设条件建立了喷吹煤粉燃烧速度的数学模型,试验与计算结果基本接近,按高炉风口燃烧特性,将模型作了修正,得出了适合高炉喷吹条件下煤粉燃烧速度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在均匀稳定喷吹情况下,高炉适宜的喷煤量应为140—160kg/吨铁。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预热对潞安喷吹煤粉的爆炸性能的影响。采用煤粉爆炸性测定仪,进行不同预热温度的潞安高炉喷吹煤粉的爆炸性能测定实验。结果表明:潞安高炉喷吹煤粉经预热后,煤粉的爆炸性基本没有变化。  相似文献   

4.
新型高炉喷煤模拟燃烧实验装置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了一种适合模拟高炉喷煤燃烧的实验装置,满足热风既高温又高速的煤粉喷吹条件,可以模拟氧气高炉条件下的煤粉喷吹.喷吹瞬间流场的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当喷吹气体速度达到最大值时,直吹管气体平均速度为162.35 m.s-1.利用该装置研究了氧气高炉条件下煤粉的燃烧规律.结果表明:煤粉的燃烧率随O/C原子比的增加而增加;在低O/C原子比条件下,煤粉的燃烧率较低,但其增幅比较明显;无烟煤的燃烧率低于烟煤.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炉缸区域热平衡,喷吹燃料后炉缸煤气量及矿批和焦批体积等计算,说明高炉加大喷吹量后燃料利用恶化的原因。 同时,用一些计算结果对比说明,高炉喷吹重油和煤粉对炉缸燃烧温度和炉缸气生成量的影响是不同的。实行油煤共喷,可改善喷吹燃料利用,加大喷吹量、进一步降低焦比。  相似文献   

6.
作者依据我国高炉目前的生产状况,讨论了高炉采用富氧喷吹煤粉所产生的增铁节焦、节能降耗的冶炼效果,并就富氧喷吹煤粉对高炉冶炼的影响,提出了高炉采用富氧喷吹的技术保证。  相似文献   

7.
对煤粉中氯元素在高炉内反应进行了热力学分析,模拟高炉风口环境,研究了喷吹煤粉中的氯元素在风口区的反应和分配规律.结果表明,煤粉中氯在燃烧过程中以HCl形式析出.与常规燃烧过程不同,煤粉中氯元素在风口区的析出率仅为40%~60%,剩余的氯元素残留在未燃煤粉中.喷吹煤粉带入高炉的氯元素不论去向如何,均不利于高炉冶炼过程的顺利进行.建立生产现场煤粉氯含量检测制度,减少高炉煤气中氯元素的危害,提高炉渣的排氯能力是今后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孙爱霞 《科技信息》2009,(28):I0260-I0261
本文研究了粒煤喷吹技术在1880m3高炉的应用。在我国,粒煤喷吹是现代高炉喷煤的一项新技术,同粉煤相比它具有工艺设备简单,投资少、效益高,应用前景广阔等优点。首先:粒煤喷吹对煤种的适应性强,特别适合烟煤,而且安全性较粉煤高,我国烟煤资源非常丰富且分布广泛、价格低廉;其次:采用粒煤喷吹技术在促进焦比降低的同时,还可以大幅度提高高炉生产率,这是因为粒煤在风口燃烧过程中对炉缸焦炭强度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从而使高炉炉况得到进一步改善,促进了高炉的稳定顺行。粒煤的制备是为高炉喷煤准备的,首先要满足高炉喷吹粒煤对煤粉的质量要求;其次要考虑为煤粉的顺利喷呔创造条件。本文对粒煤制备及喷吹环节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处理措施进行了叙述,同时对粒煤在大中型高炉的应用前景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高炉风口粉煤燃烧及回旋区焦炭燃烧过程中高炉工作环境的探讨,得出数值模拟的方法在喷煤高炉风口煤粉及回旋区焦炭燃烧研究中的必要性,回顾了前人应用数值模拟的实验方法在此方面的研究,总结出了煤粉喷吹过程气-粒两相湍流流动数学模型;煤粉挥发分热解及辐射传热数学模型;回旋区焦炭颗粒燃烧能量方程,最后提出了基于CCD技术的数值模拟边界条件设定的新构想.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高炉喷吹煤粉的燃烧率,研究了微波改性对煤粉燃烧率的影响。研究表明,低功率下微波的改性过程对煤粉组成影响较小,同时煤粉中的各物相在改性过程中较为稳定。无烟煤样品的燃烧率在改性后有所提高,当改性功率为264 W,改性时间为30 s时,改性煤粉的活化能相对原煤降低了8.35%,改性煤粉的燃烧率最高提高了8.99%。  相似文献   

11.
采用数学模型预测高炉富氧喷吹煤粉的燃烧过程,数学模型包括气相流动、煤粉挥发分的热解和燃烧、残炭的燃烧、辐射传热和固体颗粒相的运动等子模型.模拟结果表明,单筒煤枪和热风混合效果不好,不利于煤粉燃烧;由于直吹管和风口空间小,因而富氧对煤粉燃烧率影响不大;富氧可提高风口端部平均氧含量,有利于煤粉在回旋区内燃烧.  相似文献   

12.
富氧喷煤燃烧过程的三维数值模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数学模型预测高炉富氧喷吹煤粉的燃烧过程,数学模型包括气相流动,煤粉挥发分的热解和燃烧,残炭的燃烧,辐射传热和固体颗粒相的运动等子模型,模拟结果表明,单筒煤枪和热风混合效果不好,不利于煤粉燃烧,由于直吹管和风口空间小,因而富氧对煤粉燃烧率影响不大;富氧可提高风口端部平均氧含量,有利于煤粉在回旋区内燃烧。  相似文献   

13.
高炉喷煤过程中未燃煤粉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测定邯钢高炉喷吹煤种的燃烧率,分析了邯钢高炉喷煤利用现状.测定了高炉除尘灰中的碳含量,利用岩相测试技术分析了除尘灰中未燃煤粉和焦炭存在的不同结构形态,并确定了高炉除尘灰中含碳物质的来源.结果表明,邯钢高炉除尘灰中的碳元素含量都比较高.炉尘中的未燃煤粉颗粒可分成微变原煤颗粒、气孔原煤颗粒和残碳颗粒;焦炭颗粒可分成类丝碳、粒状镶嵌结构、流动结构、片状结构、块状结构.结合邯钢高炉目前配煤情况,给出了提高邯钢煤粉燃烧率的有效建议,邯钢高炉混合喷吹的首选用煤为长治煤与大湾煤.  相似文献   

14.
高炉煤粉喷吹控制系统述评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通过对高炉煤粉喷吹系统各环节工作特性及煤粉喷吹量各调节方式的分析,指出煤粉喷吹量调节系统是一个动态、时变、随机干扰严重的多输入单输出非线性对象·总结并分析了煤粉喷吹量计量和控制技术的发展现状,指出目前煤粉喷吹量调节控制系统存在计量信号不准确、控制规律无自适应性等问题,并对智能控制技术用于解决喷煤量调节控制系统存在的难题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高炉喷煤采用不同喷吹方式对煤粉燃烧效率、煤焦置换比以及高炉生产的经济效益的影响,以某企业3号高炉为对象,建立回旋区煤粉燃烧过程的计算模型,并基于该计算模型研究不同煤种、喷枪形式和富氧率对煤粉燃尽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烟煤的燃尽率高于无烟煤和混煤的燃尽率,双煤枪的燃尽率高于单煤枪和氧煤枪的燃尽率;当喷煤比不超过150 kg/t时,该高炉的最佳富氧率为5%。  相似文献   

16.
回旋区煤粉燃烧过程与辐射图像的关联性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高炉喷吹煤粉的喷煤枪出口到回旋区中心是煤粉燃烧的关键区域,为建立高炉回旋区煤粉燃烧与辐射图像之间的关联关系,以燃烧过程数值模拟和辐射图像信息与燃烧空间温度分布的关联性为基础,建立了二维辐射图像信息与高炉风口回旋区内三维辐射能的关系。提出将辐射图像信息作为煤粉燃烧过程数值模拟的辐射边界条件,借助燃烧过程数值模拟技术来估计燃烧介质辐射特性参数的非均匀分布,得到了高炉回旋区煤粉燃烧过程数值模拟与辐射图像处理相结合的方法,提出了一种利用二维成像技术测量三维温度场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针对高炉富氧喷吹煤气的新工艺,进行了热平衡和物料平衡计算.通过分析研究得到:当富氧率为10%,喷吹600m3tFe时,与唐钢1#高炉相比,新工艺的焦比可降低约40%左右.同时炉内还原气氛强、冶炼强度高、能耗少、炉顶煤气热值高,风口理论燃烧温度可进行灵活的调节,高炉上下部热量可达到均衡的分配等特点,彻底消除了喷吹煤粉给高炉冶炼带来的负面影响.高炉富氧喷吹煤气具有十分诱人的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针对高炉富氧喷吹煤气的新工艺,进行了热平衡和物料平衡计算。通过分析研究得到:当富氧率为10%,喷吹600m^3tFe时,与唐钢1#高炉相比,新工艺的焦比可降低约40%左右。同时炉内还原气氛强、冶炼强度高、能耗少、炉顶煤气热值高,风口理论燃烧温度可进行灵活的调节,高炉上下部热量可达到均衡的分配等特点,彻底消除了喷吹煤粉给高炉冶炼带来的负面影响。高炉富氧喷吹煤气具有十分诱人的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鞍钢已建成具有防爆设备的新煤粉制备车间,可供各高炉喷吹煤粉量为100公斤/吨。本文是探讨在鞍钢高炉喷吹各类煤粉量达到100公斤/吨条件下,煤焦置换比可达到理论置换比时的喷吹参数以及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对安钢7号高炉的造渣制度进行了分析,提出从风口添加含MgO物料是改善炉渣性能的有效途径.在安钢7号高炉进行了添加轻烧菱镁石的煤粉喷吹工业试验.结果表明:风口喷煤中添加轻烧菱镁石可以有效地解决w(Al2O3)升高对炉渣冶金性能和高炉冶炼的影响,有利于优化高炉生产指标.对安钢7号高炉,煤粉中添加轻烧菱镁石的适宜比例为3%;炉渣中w(MgO)/w(Al2O3)为0.60~0.65时,高炉铁水物理热明显改善、硫的分配系数有所提高.在实施混合喷吹措施时,应适当调整高炉的热制度、造渣制度、焦炭负荷,控制适宜的高炉"炉缸煤气热量的平衡点"等参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