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钢管再生混凝土轴压短柱力学性能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8个钢管再生混凝土轴压短柱以及2个钢管混凝土轴压短柱进行试验研究,比较了钢管再生 混凝土与钢管混凝土的荷载-变形关系曲线和强度承载力关系.采用数值方法计算了构件的荷载-变形曲 线,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采用有关设计规程对钢管再生混凝土的强度承载力进行计算,分析了 各规程在计算钢管再生混凝土轴压强度承载力时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2.
带约束拉杆矩形钢管混凝土柱的偏压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行了7 个带约束拉杆和2个不设约束拉杆矩形钢管混凝土短柱的单向偏心受压试验,主要研究偏心率、约束拉杆水平间距对矩形钢管混凝土短柱偏压性能的影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约束拉杆的设置有助于提高矩形钢管混凝土偏压短柱的延性,延迟钢管的局部屈曲。带约束拉杆矩形钢管混凝土柱的偏压承载力随偏心率的增大而减小。在相同偏心率下,试件延性随拉杆水平间距减小而增大。采用带约束拉杆矩形钢管混凝土的本构关系,利用条带法对试件承载力进行数值计算,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同时,利用国内现有规程GJB4142-2000、DBJ13-51-2003以及CECS159:2004对试件承载力进行计算,规程计算结果总体上低估了带约束拉杆矩形钢管混凝土偏压试件的承载力。  相似文献   

3.
钢管再生混凝土短柱轴压力学性能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5个钢管再生混凝土轴压短柱和1个普通钢管混凝土轴压短柱进行试验研究,比较钢管再生混凝土与普通钢管混凝土的破坏模式、荷载-变形关系和承载力关系,分析再生骨料取代率、矿物掺合料和钢纤维对钢管再生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钢管再生混凝土轴压短柱与普通钢管混凝土轴压短柱的破坏模式和受力过程基本相同;随着再生骨料取代率的增大,核心混凝土强度降低,变形增大,需要更大的约束效应约束核心混凝土,可以掺入硅粉、粉煤灰等矿物掺合料以及钢纤维来提高钢管再生混凝土轴压短柱的性能.根据现有相关规程对钢管再生混凝土的极限承载力进行计算,得到各规程在计算钢管再生混凝土极限承载力时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4.
通过试验,获得2组不同类型的混凝土试件养护28d后的强度以及1组由PVC管密封的混凝土的强度,将3组混凝土强度代入不同规范中求得不同的钢管混凝土轴压承载力,得出按规程AIJ(1997)算得的钢管混凝土的承载力与试验值偏差较大.通过比较用PVC管封闭的圆柱体混凝土和养护28d后的圆柱体混凝土的强度,得出按封闭的混凝土强度求得的钢管混凝土承载力与试验值较接近,从而在规程AIJ(1997)中引入系数η得到考虑封闭效应的钢管混凝土承载力公式.  相似文献   

5.
钢管高强混凝土承载能力计算公式适用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实测的钢管高强混凝土短柱的承载能力与目前常用的钢管混凝土承载能力计算公式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从而找出适用的计算公式。结果表明,欧洲规范和Good C.D.提出的公式低估了钢管高强混凝土的承载能力;JCJ01-89提出的公式有局限性,在含钢率超过13.6%后将低估其承载能力;用我国规程CECS28-90中提出的计算公式来计算钢管高强混凝土的承载能力最为准确。  相似文献   

6.
为了最大化利用再生骨料,以硅粉和钢纤维掺量为主要变化参数设计了20个圆形和方形截面钢管全再生粗骨料混凝土短柱构件进行轴压试验,观察了短柱的受力全过程和破坏形态,获取了构件的荷载―变形全过程曲线,分析了硅粉和钢纤维掺量对其承载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混凝土中的粗骨料全部采用再生骨料会降低钢管再生混凝土柱的峰值承载力及峰值应变,可以采用硅粉的填充效应及活性和钢纤维对裂缝的内部约束来改善钢管全再生骨料混凝土柱的性能,经改性后的钢管全再生骨料混凝土柱的性能和普通钢管混凝土柱的性能相当,硅粉掺量为10%、钢纤维体积掺量为1.5%的钢管全再生骨料混凝土的峰值承载力超过了普通钢管混凝土柱。并采用现有计算理论及规程计算公式对构件的承载力进行了计算和比较,得到各规程在计算钢管全再生骨料混凝土承载力时的适用性,规程EC4和试验数据更接近。  相似文献   

7.
在合理确定火灾作用下钢管配筋混凝土柱的截面温度分布及高温下钢材和混凝土应力-应变关系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钢管配筋混凝土柱耐火极限的理论计算方法.理论计算结果与以往国内外试验结果进行对比,两者吻合较好.本方法可供有关工程实践和规程制订参考.  相似文献   

8.
采用泰勒级数作为分段插值函数,在考虑多个截面的平衡条件和紧箍效应钢管混凝土应力-应变关系、剪切变形及初弯曲影响的基础上,建立杆件截面的平衡方程,提出四肢缀条轴压钢管混凝士格构柱弹塑性极限承载力数值方法,并编制相应的计算程序.利用提出的计算方法和编制的程序对国内已有轴压四肢钢管混凝土格构柱试件进行计算,并与现有一些规程进行比较.同时,结合数值计算结果及长细比折减系数计算模型,提出长细比折减系数计算公式.利用提出的长细比折减系数计算公式对国内已有轴压四肢钢管混凝土格构柱试件进行计算,并与数值计算结果及试验结果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适用于轴压长柱和短柱的弹塑性极限承载力的计算.规程计算方法结果偏于保守,计算误差大,本文方法的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较吻合;本文提出的长细比折减系数计算公式正确.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三种方钢管混凝土承载力计算的设计理论,即统一理论、叠加理论及拟钢理论,通过试验数据比较了基于三种理论的我国规范(规程)的承载力计算公式,并对各自的特点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钢管混凝土格构柱的工程应用和发展前景.对钢格构柱及钢管混凝土格构柱的试验研究、有限元分析和极限承载力计算方法的研究现状和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和总结,对国内现行设计规程计算方法的合理性进行了评价.最后对钢管混凝土格构柱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薄壁箱形截面柱的承载力计算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采用非线性混合有限元模型对薄壁箱形截面柱的承载力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绘制中心受压柱的柱子曲线和各类念主受压的相关曲线,并与采用GBJ18-87钢结构规范计算得到的相应曲线进行了比较与分析,文中提出了对现行规范计算方法作合理调整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考虑了一类关于有限域Fq2t 上的代数曲线yq+ y=xqt+1上的代数几何码 (几何Goppa码 )的广义汉明重量分析 ,它是厄米特码 (当t =1时 )的广义汉明重量的一个推广 ;提供了这类码的广义汉明重量的上界 ,同时给出了第二级的广义汉明重量在整数m在区间 qt+1+ q≤m ≤n - qt+1+ q+ 1上的准确值 (m是决定这些码的维数的一个参数 ) ,并且进一步提出了一些更加广阔的问题让人思考 .  相似文献   

13.
桥梁抗震随机响应分析及输入功率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抗震设计规范地面加速度反应谱曲线,生成当量的地面加速度功率谱曲线.比较了用迭代修正方法和Kaul方法生成当量功率谱曲线的效果,并对Kaul方法中基于经验的概率参数进行了修正.针对我国规范所适用的所有地区进行了系统对比,并借助于虚拟激励法对多座实际桥梁按均匀地面运动和考虑行波效应分别进行了计算比较.大量数值计算和对比研究表明,Kaul方法在按所提建议修正参数之后,精度已经比较满意,同时保持了使用简便的优点,适用于实际桥梁的随机抗震分析.  相似文献   

14.
基于IEEE 802.16a的TCM译码方案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设计并实现宽带无线接入系统的差错控制,基于无线本地城域网标准IEEE802.16a,提出了三种TCM码的译码方案.通过理论分析对比了各算法的实现的难易程度,采用定点运算进行计算机仿真,获得了不同码型各译码方案的误比特率性能曲线.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说明,不存在绝对优异的方案.最后给出标准中具体码型的方案选择。  相似文献   

15.
考虑震级影响的规范阻尼修正系数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规范采用阻尼修正系数(DMF)调整阻尼比不同于5%时的弹性反应谱,然而未考虑矩震级的影响.美欧规范DMF是基于位移反应谱,而中国规范DMF是基于绝对加速度反应谱.对同类场地不同矩震级范围内DMF的统计分析表明,除E类场地外,矩震级Mw6.5时,基于位移反应谱的中值DMF与美欧规范值比较接近,基于绝对加速度反应谱的中值DMF与中国规范值比较接近;而矩震级Mw=5.5~6.5时,中值DMF与各规范值有明显差异,采用规范DMF是偏于不安全的.对E类场地,规范DMF多数情况下稍偏于保守.最后,利用非线性回归分析,提出了不同矩震级范围时各类场地DMF表达式.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Dialog国际联机检索系统和国内外著名检索系统收录、引用《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情况进行全面系统检索,结果表明,1999~2003年5年间《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刊载论文破美国《化学文摘》、《数学评论》、德国《数学文摘》、美国《剑桥科学文摘》、俄罗斯《文摘杂志》和中国的《全国报刊索引数据库》及《中国数学文献数据库》等十几种国内外重要检索系统和数据库收录,同时被中外226种期刊引用。  相似文献   

17.
围垦对射阳河口海岸地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不同时期具有较高分辨率的卫星遥感影像,快速提取围堤线、平均高潮线,依此分析海涂围垦活动对射阳河口岸滩地形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a)河口以北岸滩以蚀退为主,1995-2003年滩线蚀退速率平均为4 ~ 6m/a;河口以南侧为淤长,1995-1999年除五条港淤长速率( 199.2 m/a)最快外,其他地段淤长速率平均为35 m/a; 1999-2003年除迷洋港淤长速率(79.4m/a)最快外,其他地段淤长速率平均为11 m/a.(b)河口以北1995-1999年围堤线基本无变化,1999-2003年围堤线平均向海推移0.94km;河口以南1995-1999年围堤线平均向海推移距离为4.08 km,1999-2003年围堤线平均向海推移距离为2.56km.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美国等国规范有关剪重比的规定,以及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和《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中最小剪重比提出的背景,对高层结构满足现行规范剪重比要求的结构自振周期进行了分析.根据现行抗震规范的要求将地震影响系数曲线分为两种情况,又将每种情况下的地震影响系数曲线分为5段,分析了每段的结构自振周期与楼层最小地震剪力系数值之间的关系,最后对结果进行合并,得到了满足规范要求的楼层最小地震剪力系数值的结构基本周期,根据结构的基本自振周期便可以判断该结构的剪重比是否能够满足规范剪重比的要求.通过工程实例对分析结果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9.
珠海淇澳岛人工次生无瓣海桑纯林的植被碳储量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无瓣海桑在快速固碳方面的效果,基于多期遥感影像和实测样方数据,对1999—2019年期间,淇澳岛无瓣海桑的生长范围、年际生物量和植被碳储量进行了定量计算,分析引起这些变化的原因,并得到研究区生物量反演模型为B=75.906-6.144×SR-10.728×Variance,P<0.01,R2=0.700。研究结果表明:(1)无瓣海桑在1999、2003、2009、2013、2019年的面积分别为0、29.520、114.245、140.280、332.399 hm2;1999、2003、2009、2013、2019年的碳储量分别为0、4 872.74、15 051.14、25 892.55、55 969.24 t,1999—2003、2003—2009、2009—2013、2013—2019年的固碳速率分别是:3.66、7.55、19.48、28.06 t/(hm2·a);20年间,无瓣海桑纯林的单位面积碳密度增长了168.38 t/hm2。(2)与其他红树林树种和同纬度的亚热带阔叶林相比,无瓣海桑的固碳速率更快,碳储量更大,是一种非常理想的能够用于修复裸地海岸的红树林植物。  相似文献   

20.
基于AWGN多次迭代的Turbo码与卷积码性能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卷积码及由其发展出的Turbo码的编码原理,给出了这2种编码方法的结构特征和最大后验概率(MAP)的译码算法;分别对卷积码和Turbo码进行仿真,得到在码长1024尽可能多的迭代次数情况下的Turbo码误码率(BER)曲线和采用维特比译码方法的卷积码误码率曲线.通过比较2种编码方法的仿真结果验证了Turbo码编码和译码系统的性能比传统的卷积码系统性能优异的结论,提出并描述了尽可能多次迭代的Turbo码对卷积码在性能上的具体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