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正>在1877年,爱迪生经历了1500多次实验后,终于成功发明了世界上真正有意义的电灯,从此让灯光走进了千家万户。转眼来到了21世纪,以电为首的清洁能源替代传统能源的“革命”正在悄然上演。纵观人类的用电安全史,首先是裸露的电线,逐渐演变成包有绝缘层的电线,然后是电线破皮用尼龙膜或电胶布包裹,再后来有了保险丝、有了刀闸开关、  相似文献   

2.
黄丹 《广东科技》2012,21(17):55-55,64
某报曾报道"为防止菜园里的青菜被老鼠偷吃,广州市一菜农就在自家菜地里拉起电线电老鼠。某天上午,他的两个儿子8岁的阿祥和6岁的阿文在菜园玩耍时,被电线击倒,经抢救无效死亡"。其实农村触电伤亡事故屡见不鲜,据"中国用电安全信息网"公布农村触电事故是城市的6倍之多。由此可见,农村用户缺乏用电安全意识,电气知识贫乏、依法用电观念淡漠、用电设备安装维修缺陷是普遍现象。我局就农村用户用电安全情况进行调查并对此现状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3.
电线是家装选材时最不可轻视的材料之一,电线虽小“责任”却重大,是人们生命财产安全的保障。生活中很多火灾都是由于电线线路老化,配置不合理,或者使用质量低劣的电线造成的。因此,消费者在购买电线时一定要擦亮双眼,仔细鉴别,防患于未然。  相似文献   

4.
李曼 《世界博览》2012,(16):64-65
正危险的电路、高昂的电费对于北方这次大面积停电事件,大多数印度人都不以为然,好像司空见惯。今年7月30~31日,印度连续两天发生大面积停电,东部和北部地区约20个邦相继出现电力瘫痪,全国6亿多人口陷入黑暗中。因为没有波及孟买,我不禁暗自庆幸不必忍受爬楼和在黑暗中摸索的窘困。有感于这次"世纪大停电",对印度的电力供应和电力设施,我不禁"有话耍说"。用电处处有危险印度是个严重缺电的国家,各地轮流拉闸限电早已成为家常便饭。不过作为国家经济中心的大城市孟买,很少出现断电情况,我在孟买生活的三年时间里,仅有过一次因为公寓地下室电线老化起火而停电半个月的记忆。不过这个城市的电力设施实在乏善可陈,电线老化、插销漏电、电力设备陈旧司空见惯。今年6月21日,离我家不远处的马哈拉施特拉邦政府总部7层大楼起火,造成至少11人受伤。事后我路过时,看见大楼的东侧被火舌烧黑,楼内的  相似文献   

5.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用电负荷不断增加,原电网将会不适应发展着的用电负荷的增长,况且在过去不强调网络的规划设计,反正哪里要用电,就把线拉到哪里,因此导线卡“脖子”不按经济电流密度输送功率:无功补偿不足,功率因数低,线路上无功功率过磊;末端电辱堡二始尚宴辱波矽本大线路迂回供电,近电远送;还有电压层次过多,引起不必要的串级式供电等等,这些都是网络改造的任务。  相似文献   

6.
在戊戌维新运动改良说中,一直有这样一种推论:由于这次运动只采用和平方式而不赞成(或曰未采用)暴力方式,因此,它不具备我们通常理解的那种革命的意义,而只能算作资产阶级进步的改良运动。这个推论实际上隐含着一个不言自明的前提判断:只采用和个方式的社会变革运动就是改良运动。这个前提判断是戊戌维新运动改良说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改良说”得以长期流行的重要原因之一。笔者以为,这个前提判断是错误的,以此为出发点的椎论也是不能成立的。为什么说上述“改良说”的前提判断是错误的呢?这是因为:首先,这一判断混淆了…  相似文献   

7.
王梦格 《少儿科技》2013,(10):13-13
在放学路上,我经常看见一群小鸟站在高压电线上叽叽喳喳。它们时而飞起,时而停落,好不自在。忽然,一个问题在我脑中闪现:科学老师曾告诉我们,人如果碰到带电的电线会触电,可小鸟为什么能站在高压电线上?难道高压电线没有电?一听旁边碾米厂里机器发出的轰鸣声,刚才的猜想马上被我否定了。  相似文献   

8.
随着各种电气装置和用电建设设备日益增多,非电工种人员接触电气设备相当普遍,而施工现场又是多工种交叉工作的场所,现场用电的临时性和环境的特殊性、复杂性使众多的电气设备的工作条件大大变坏,因漏电引起的人身触电伤害事故显得更加突出和严重。因此,提高施工现场用电的安全性,降低乃至消除施工现场用电的触电事故成为施工用电安全的重中之重,必须引起企业各级领导和职工充分的认识。我们的职工是施工企业的主人,保障每个人生产过程中用电的安全,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不能以经济效益、工期等理由而放松对安全用电的重视。因此,施工现场的用安全的研究具有重大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9.
随着各种电气装置和用电建设设备日益增多,非电工种人员接触电气设备相当普遍,而施工现场又是多工种交叉工作的场所,现场用电的临时性和环境的特殊性、复杂性使众多的电气设备的工作条件大大变坏,因漏电引起的人身触电伤害事故显得更加突出和严重。因此,提高施工现场用电的安全性,降低乃至消除施工现场用电的触电事故成为施工用电安全的重中之重,必须引起企业各级领导和职工充分的认识。我们的职工是施工企业的主人,保障每个人生产过程中用电的安全,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不能以经济效益、工期等理由而放松对安全用电的重视。因此,施工现场的用安全的研究具有重大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0.
杭州出版社编辑出版的《兰苑》,是笔者常年订阅的兰文化期刊。兴趣相投,有时也投寄兰文化稿件。时光流逝,至2004年底,已出至第11辑,记得当时一收到邮件,立即拆封,按习惯先得闻闻油墨的香味,然后快速浏览该辑目录。当目光一扫瞄到《漫话兰文化的夭殇》时,顿时呆住了,感到无比惊讶,因为笔者深知这“夭殇”二字的含义。早在青年时代读过屈原的《国殇》,那是悼念与歌颂为国捐躯的青年战士亡灵的诗篇。“夭殇”二字合用,《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未成年而死”,也说“夭逝、夭折”。料想该文作者于种树先生并非不了解这词的含义。故在文尾倒二段点题道:。我的一位兰友,经常向我叹息:我们几千年的兰文化史,很可能会在我们这一代夭殇!”也许于先生觉得朋友的“叹息”不免有点“过火”,接着便和婉地说:“我写了上面这些事例,仅作警示,并非预示兰文化的夭殇。”既然于先生对朋友“夭殇”之言并不完全赞同,有几分保留,就不应该用:“兰文化的夭殇”作为文章的标题,因为这与目前中国兰文化的现状极不合拍,甚至可以说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个不和谐音符。  相似文献   

11.
邓月花 《奇闻怪事》2005,(11):38-38
参加学校的优质课比武,感受颇深。我上的是“小数的产生和意义》在最后一个环节“质疑问难”中,有一个学生提出:“小数是谁发明的?”我一听,愣住了,在备课时,看到过这个问题,想给学生介绍,但怕教学内容又难又多,没时间讲这个问题,所以就没有去记忆;再者已经快下课了,我还没布置作业呢。于是就对学生说:“这个问题网上有,你上网去查查吧。”就这样我完整地上完了一堂课。  相似文献   

12.
一直以来,因下水井井盖丢失而造成行人安全或车辆受损事件层出不穷,下水井井盖被盗几乎成了城市的一道顽疾,久治不愈,也给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害。据不完全统计:2007年来,全国各大城市因公共设施的损毁而造成的人员和车辆的安全事件呈上升趋势,这就为我们的某些行业安全管理部门敲响了警钟。小小的井盖,牵动着多少城里人的心,井盖被盗,为我们的城市设下了一个又一个“陷阱”。  相似文献   

13.
同学们刚离开实验室,实验室就闹了起来。原来是小纸船和酒精灯吵了起来,酒精灯夸海口说他能烧掉各种纸,这可激怒了小纸船,他气鼓鼓地说:“别看我是纸做的,可我有办法让你烧不着我。”酒精灯蔑视地说:“我就不信有什么纸会烧不着。”“就烧不着。”“烧得着。”“烧不着。”……这时“和事老”铁架台来了,他说:“别吵了,明天来比试一下不就一清二楚了吗。”于是他俩气鼓鼓地走了。酒精灯一夜没睡,一直在练习祖传的“点火突烧法”。他发誓要教训一下这个“嚣张”的小纸船,非把他烧个“片甲不留”不可。小纸船已经开始后悔了。他想…  相似文献   

14.
案例: 上课钟声响了,我走进教室,师生相互问候完毕后,我走下讲台,到第一排正中,面对学生,开始用导言导入新课:“我们生活的这个地球上有很多……”我边说边用目光环视学生,发现不少学生在交头接耳,声音越来越大,我说话声完全被掩埋,有的学生还冲我指指点点。我停住讲课,小声问我跟前的学生:“有什么问题吗?我身上哪有不对吗?”那个学生指了指我的头顶,我台头一看,  相似文献   

15.
五月的一天,上午第二节刚上课,我正在办公室备课。一名女生喊了声“报告”后进来,在小赵(我的徒弟)的办公桌前站了一会儿,然后坐了下来。我当时并未在意。过了一会儿,她还在那。我就问了一句:“这位同学是高二的吗?”她说:“是。”“为什么不上课?”“是老师让来的。”“老师为什么让你到办公室来?”“和老师顶嘴了。”她说着眼泪流了下来。看得出,她觉得自己很委屈。我说:“咱俩能聊一会儿吗?”她点点头,走了过来。原来,她是高二理科班的学生。因为他们班政治作业完成得不好,所以小赵让他们在课堂上重做,而她却在做语文作业。老师问她时,她却气呼呼地说:“我的政治作业做得那么好,你为什么不给优……”  相似文献   

16.
前不久,笔者到某矿检查工作,问起安全工作情况,该矿安监站长说:“现在抓安全比原来要好多了,领导非常重视,最主要的是职工安全意识提高了,我们安全监察没有什么阻力。”  相似文献   

17.
学生:我们上一节谈的主题是“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我想,这次我们应该谈“不创新就要被动挨打”了。教授:你说的这个内容,我想放在最后一篇,题目是:《乾隆的“天朝心态”与清王朝的衰落—丧失创新能力的民族是要被动挨打的》。我们不能过多的在历史中回旋,要尽快进入创新理论的范畴。  相似文献   

18.
在数学成绩公布后,班里4位成绩差不多的同学发生了如下的对话。 张红说:“我比你多1分。” 一个对另一个说:“我比你多2分。” 一个对另一个说:“我比你多3分。” 一个对另一个说:“我比你多4分。”  相似文献   

19.
丁海军 《奇闻怪事》2007,(10):33-33
一天,陶行知校长制止了一位男生用泥块砸另一男生。放学后,该生早早来到校长室门口低着头等着挨训。陶校长走来,先给了他一块糖,说:“这块糖是奖你的,因你按时到,我却迟到了。”该生惊疑地接过糖。接着,陶校长又掏出一块糖放到他手里,说:“这块糖也是奖你的,因我不让你再打人时,你立即住手了。这说明你尊重我,应该奖你。”该生更惊疑了,睁大眼睛看着校长。[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马旻 《科学世界》2009,(8):86-87
精神病院的早晨,办公室里医生们正在忙碌,一位病人走进来说:“我要叫大家提倡环保,教育其他人。”医生问:“怎么提倡呢?”病人答:“我要叫大家把地上的废纸拣起来,我的袖子就是抹布,我一抹,桌子就干净了;我的衣服就是拖把,我在地上一滚,地就干净了。”过了一会儿,再看到这个病人,他的手里拿着一些垃圾,边走边唱:“我的手是垃圾手啊。”这个病人即典型的躁狂症的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