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3 毫秒
1.
杨朔散文善于采用叠音式的摹声词来描摹各种声响,使人如闻其声.本文探索了杨朔散文摹声词单音重叠、双音重叠的运用形式,并对叠音式摹声词的使用范围作了分类概括,揭示了杨朔散文叠音式摹声词使用的特色’丰富了杨朔散文语言美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重言,又称叠音词,是汉语特有的一种词汇形式,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同的音节重叠而成。重言可以模拟声音,也可以描摹人物情态、事物形状色泽等。不论是拟声叠音词还是非拟声叠音词,皆因音得意,于是形成了重言特有的形式整齐、音韵和谐、描摹生动的审美效果,从而在古典诗词中大量运用。本文对重言在古典诗词中的运用进行了分析,讨论了古典诗词中重言的几种构成模式和修辞效果。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汉语"单音节颜色词+叠音后缀"结构颜色词特点进行了分析,建议对维吾尔族学生以群集的方式进行汉语教学,采用使汉语"单音节颜色词+叠音后缀"结构颜色词进入一个网络系统、使用标志色彩特征的标注来指称颜色词的属性、在篇章中释义、加强近义词辨析(颜色词具有的不同感受层次、含有的褒贬义、指称范围、语义侧重及适用对象)的讲授方法。  相似文献   

4.
《庄子》中的叠音词数量多、使用频率高,大部分是形容词的重叠形式,也有少部分是名词、动词的重叠形式,在构成分类方面显示出自己的特点。同时《庄子》中叠音词的语法功能非常丰富,这也成为《庄子》这部书中很明显的一个语言特点。  相似文献   

5.
叠字与叠音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区分《诗经》中的叠字与叠音词?一般来说,结合造词法中重叠造词与重叠用词的不同,即属于附合重叠造词要求的可以认为是叠音词,而只是重叠用词的则不是叠音词。  相似文献   

6.
从叠音词的词性、构词法和在诗句中充当的成分,分析了<诗经>中的叠音词,说明了<诗经>语言的独创性和古今汉语语法的相对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叠音词的运用是《诗经》的一大语言特色.据粗略统计,《诗经》三百零五篇,有近三分之二的篇目运用了叠音词,有的章节几乎句句采用叠音词.全书共用叠音词约三百五十个,而它们出现的次数约在一千次左右.《诗经》运用一些叠音词来描摹细腻曲折的思想感情和丰富多彩的自然景景,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刘勰对此曾大加赞赏“诗人感物联类不穷……故灼灼状桃花之鲜,依依尽扬柳之貌,……杲杲为日出之容,漉漉拟风雪之状,喈喈逐黄鸟之声,喓喓学草虫之韵.情貌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对贵阳话中加叠音后缀“兮兮”的词的使用情况,以及表现出来的语法特征、表达作用等问题进行了论述,把贵阳话中的加“兮兮”的词与普通话同等语言单位进行了形式、语义等方面的比较,归纳出“兮兮”作为词缀在贵阳话中所具备的特有的各种特点。  相似文献   

9.
就叠音后缀的构成、语义形成的理据性、构词能力以及叠音后缀产生的原因等进行探讨,力求对叠音后缀作出较全面的阐释。  相似文献   

10.
英译汉不但需要译者根据英文的原意进行忠实的翻译,而且更需要译者凭借自己对汉语语言的独到理解,特别是对叠音词的运用,进行一些创造性的发挥,以便使原英文语言风格得到更准确的传达,以适合汉语文化的特殊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11.
重叠(主要包括叠音或叠字)的恰当运用,不仅使语意鲜明突出,而且表情细致生动。人们在行文中如果注意运用叠音词语,语流就会显得和谐悦耳,流畅动听。  相似文献   

12.
浅谈修辞在广告语中的运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词,协调音节,择取句式,运用辞格是广告语修辞的重要手段。选词讲求准确形象,对照鲜明,数据确凿,甚至别具新意。语意安排重在声调平仄相间,韵脚和谐,叠音自然,疑问句,感叹句能强化宣传效果。比喻,拟人,夸张等辞格使广告语产生动人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江苏丹阳话与山西云周话分属不同的方言区,尽管两地相距遥远,但在词汇方面同中有异,异中有同.通过对两地方言中的鼻音尾词进行比较可知:从词义的角度说,表示整体的泛指的类别概念的词较为趋同,而表示分体的特指的概念的词差异较大;从词性角度说,动词比形容词的方言差异大;从词的构成方式说,单音词、单纯词的方言差异少,加缀词、叠音词或合成词的方言差异大.  相似文献   

14.
“蔓”组同源词在音义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首先,它们都是由相同的语源意义“覆盖延伸”为核心引申分化出来的:由具体事物到抽象概念,由物体的长大延展到空间距离的延伸,由面积的覆盖扩展到数量的繁多庞杂,……再到人的自傲心理的延展扩张。其次,在语音方面,它们具有通转的关系。有的是对转关系,有的则是旁转关系,有的则是旁对转关系。与之相关联的一些复合双音词产生的过程是:从单音词到叠音词,再引延为联绵词,再由双声叠韵的联绵词发展为非双声叠韵的联绵词,最后衍生出一般的复合双音词。  相似文献   

15.
杨文惠 《咸宁学院学报》2010,30(2):64-65,70
汉语的“是”、“对”,日语的"はぃ"、“そ ぅ”等在会话中可以重叠使用,我们把它们称为叠音附和词。它们在会话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跨文化交际时,人们常常理所当然地以本文化的准则和社会规范作为解析和评价别人行为的标准,这种迁移有时会造成言语行为的失败;人们会因谈话对象的不同或发话人态度、语气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语用功能,如果无视语境的存在,往往会造成语用失败。本文将探讨两者的语用迁移和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16.
汉语的"是"、"对",日语的"はい"、"そぅ"等在会话中可以重叠使用,我们把它们称为叠音附和词.它们在会话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跨文化交际时,人们常常理所当然地以本文化的准则和社会规范作为解析和评价别人行为的标准,这种迁移有时会造成言语行为的失败;人们会因谈话时象的不同或发话人态度、语气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语用功能,如果无视语境的存在,往往会造成语用失败.本文将探讨两者的语用迁移和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17.
普通话中的ABB式形容词的叠音后缀大多读阴平,这之中有很多是由非阴平调变读阴平的,但从词语构成的角度和音韵搭配的角度都很难找出其变读的规律。从发展趋势来看,这类形容词的叠音后缀趋向于读原调。目前应允许两读并存,以后再逐步过渡到读原调。  相似文献   

18.
李莹 《科技信息》2009,(15):118-119,113
向子諲是两宋之交创作《浣溪沙》词最多的词人。《浣溪沙》也是其《酒边词》中使用最多的词调。在内容上主要有歌妓词、伤怀词和咏花词,开拓了咏歌妓和祝寿两类题材。艺术上大量使用题序并拓展其表现范围,上下片之间叙议结合并大量使用典故,加速了《浣溪沙》的诗化进程。体制均为42字齐言体。在《浣溪沙》词调史上起着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相似文献   

19.
英语、汉语词语重叠都可分为叠音、叠词和叠句三种方式。但英语叠音不多,汉语叠音(叠字)则很常见。至于叠词和叠句,英汉都很常见,且种类繁多,类型相似。词语重叠是英汉共有的一种修辞手段,它用来表示加强语式、说话强烈的感情,增强语言的节奏感,给内容增添新的色彩,以引起读者的注意力和共鸣。  相似文献   

20.
古汉语无形态和单音节的特点,致使兼类词大量产生和普遍使用。在语言追求简洁和要求明晰的矛盾运动中,逐渐形成了古汉语兼类词消减的自我调节系统:字形分化、字音转移、词形扩张、指称易名、结构变换。兼类词的减量和规范使用,标志着汉语的日趋成熟和愈臻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