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当前,各地应急管理系统的建设工作普遍兴起,但在多数系统的建设中偏重了对突发事件的现场指挥和灾后处理,而忽视了灾害的预防.获取现场第一手资料的手段较为单一,安装摄像头进行视频采集几乎是唯一的力法“;……  相似文献   

2.
“当前,各地应急管理系统的建设工作普遍兴起,但在多数系统的建设中偏重了对突发事件的现场指挥和灾后处理,而忽视了灾害的预防,获取现场第一手资料的手段较为单一,安装摄像头进行视频采集几乎是唯一的办法”。  相似文献   

3.
城市震害应急救助实践表明,灾害现场及时的自救互救是大多数地震灾幸存者得以生还的主要途径,是减少震后人员伤亡的关键因素.然而,尽管目前我国的地震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已相对较为完整,但主要是政府主导的宏观应急模式,存在应急预案微观社区层面可操作性弱的问题,同时在提升灾民现场自救互救意识和能力方面现有应急管理也显不足.因此,针对上述客观实践和管理需求,本文在国内外地震应急管理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城市震害单元化应急管理的概念,阐述了应急管理基本单元和应急救助基本单元概念,并探讨了应急管理基本单元的划分原则,相关研究有助于充分发挥微观社区公众的广泛参与性,有助于应急管理工作的规范化、高效化和可操作化,从而可以实现以震后灾民自身为主体的微观应急与政府宏观应急一体化的应急救助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4.
目前,财政资金(其中以主要是中央财政)始终是我国应急处置和灾后恢复重建的主力资金,银行信贷资金和捐赠资金在一定程度上也发挥了作用。但总的来说,以上资金均主要用于灾害事件发生后的紧急处置和恢复重建上,即应急管理“4R”理论中灾害管理的后两个环节。一个覆盖减灾、防灾、应灾和灾后恢复的完整的资金体系尚未建立起来。本文详细分析了我国现行应急管理的资金情况,分析了存在的突出问题,在借鉴相关国际经验的基础上,就如何构建我国应急管理的资金体系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基于灾害系统理论对承灾体进行分类,对于有效防灾减灾具有重要意义。依据北京师范大学民政部/教育部减灾与应急管理研究院的综合风险搜索引擎为灾情数据来源,从产业结构、灾害链和土地利用3个角度对中国南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的承灾体进行分类,并以郴州市交通承灾体为例,进行了脆弱性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第一产业承灾体种类最多、面积最大,第二产业承灾体集中在电力行业,第三产业承灾体集中在交通运输业;"结构破坏"、"断电"和"交通阻塞"在灾害链节点处的承灾体脆弱性强;土地利用中大面积的林地和园地,线网状的交通网、电网和通讯网用地的脆弱性强;郴州市交通承灾体脆弱性存在着明显的地域差异,京珠高速公路郴州段脆弱性为全市最高。本研究可为灾情评估和减灾工程布局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灾害意识在人们同灾害斗争的实践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进行灾害宣传,可以增强人们对灾害谣言的辨识能力,增强人们的灾害意识.通过灾前教育可以强化人们的防灾意识,提高人们的抗灾能力;灾时教育主要包括紧急状态下的应急措施,自救知识以及最佳疏散路线及方案等内容;灾后教育主要是开展医治创伤、恢复家园等恢复工作.文章主要主要针对灾害宣传及教育开展了相关的研究工作,对灾害的宣传教育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为充分发挥灾害信息员在灾害应急管理中的作用,依据国家有关灾害信息员队伍建设的要求,本文分析了城市基层灾害信息员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研究表明,基层灾害信息员队伍不稳定、专业技能薄弱、培训效果不理想、管理保障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是影响我国基层灾害信息员工作质量的关键.建议要从人员的配置、工作需求、个人发展等方面为队伍建设提供保障;要加大专业培训力度,以提高培训的实际效果为着力点,丰富培训的组织形式、培训内容和方式方法;要严格灾害信息员的业绩考核制度,奖优罚劣.  相似文献   

8.
“当前,各地应急管理系统的建设工作普遍兴起,但在多数系统的建设中偏重了对突发事件的现场指挥和灾后处理,而忽视了灾害的预防。获取现场第一手资料的手段较为单一,安装摄像头进行视频采集几乎是唯一的办法”; “应急指挥系统更应该加强对突发事件的预防,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实现数据信息的自动化实时采集和预测分析。例如,要想预防矿难的发生,则必须实时收集地下矿井瓦斯浓度、温度、风机运行情况等基础信息,通过有效监控、提前预警,才能及时避免灾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以海峡西岸城市群为研究对象,以台风灾害为例,基于系统动力学的理论方法,运用Vensim软件对海峡西岸城市群的台风灾害进行仿真模拟,重点围绕建筑物脆弱性指数和政府重视程度这两个变量分析其对台风灾害损失系统的影响. 得出结论:建筑物脆弱性指数可用建筑物灾损率来表征,脆弱性指数越大,建筑物毁坏速率越快;政府重视程度越高,台风监测预警能力与应急处置能力越强. 从长远考虑,降低建筑物脆弱性指数和提高政府重视程度,对降低台风灾害风险具有较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甘肃省近年来的突发性地质灾害呈现出灾害种类繁多、单灾规模大、破坏大、空间分布上点多面广、灾害成因复杂、防灾救灾难度大等特点,不合理人为活动的诱发作用日益突出,选址不当则是成灾的重要因素。除滑坡、崩塌、泥石流外,地裂缝等灾种发展迅速。通过对甘肃省近年来突发性地质灾害特征的研究及应急救灾管理经验的总结,提出了进一步加强应急救灾及防灾工作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1.
新世纪以来,全球化浪潮席卷全球,全面地影响当今人类社会经济的方方面面,也使自然灾害风险显示出新的特征:自然灾害事件或社会灾害风险持续增多,灾害风险对人类的影响具有全球性特征,自然灾害风险的传播与转移现象显著增强。全球化过程不仅积极地推进自然灾害管理的发展和进步,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消极的影响。为应对全球化新形势,建议:提高全球化进程中自然灾害风险特征的认识;把灾害风险管理上升到国家安全战略高度;建立基于风险管理的灾害风险管理范式;积极推行自然灾害风险转移;切实加强对新型灾害和突发灾害地防御;积极开展减灾防灾领域地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12.
发展以最大程度消除灾害风险为前提的山地灾害风险防控扶贫模式,对全面实现西南山区精准扶贫战略目标意义重大。本文在分析山地灾害对精准扶贫的影响及面临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构建山地灾害风险防控与扶贫保障体系的主要措施,包括统筹山地灾害风险管理与扶贫开发规划、科学开展山地灾害风险评估、采取多种手段加强山地灾害综合治理、构建山地灾害风险防控监测预警机制、全面推动贫困人口防灾减灾。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来,带领中国人民与频发的自然灾害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并取得了显著的抗灾减灾成效。从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对灾害成因认知变化的历程出发,梳理了百年来中国抗灾体制的变迁史,并在此基础上提炼总结出了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在抗灾救灾中所拥有的独特制度优势,即对口援建模式、军民协同模式、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理念以及广泛的国际协作实践。在中国共产党的重视及引领下,中国正在经历从救灾到应急管理,再到风险管理的理念变迁,未来将更多地体现出科技应灾及多元治灾的重要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将成为未来应急管理及风险治理取得显著效能的不竭源泉。  相似文献   

14.
【目的】城市综合公园因其用地性质及要素分布,是城市灾害发生时的重要“防灾区”。但是传统防灾避险已难以面对城市建设中错综复杂的条件与要求,引入物联网技术可以提升防灾避险功能,解放人力,实现高效管理。【方法】剖析目前综合公园防灾避险管理功能中数据采集方式的缺陷,针对性地引入物联网技术,实现更快、更准确地采集公园防灾设施以及避难者活动情况的数据。根据公园平灾结合的原则,以常州市红梅公园为例,对平时和灾时两种情况进行分类探讨,构建合理的综合公园防灾避险管理机制。【结果】通过在公园防灾设施上贴入RFID标签,将RFID手环下发避难者两种方式,再结合读写器读取信息,从而准确、快速地采集公园防灾设施以及避难者活动情况数据; 建立了物联网技术下有序的公园门票管理系统、灾时避难者疏散数据收集系统、救灾物资智能发放系统,并制定防灾设施以及避难者疏散、安置的工作流程,完善城市综合公园防灾避险管理体系。【结论】在物联网技术支持下,综合公园的防灾避险机制能够合理、有序地掌握防灾设施的使用情况,实时、精准地把控避难者的流动信息,快速、便捷地分发救灾物资,进而提升其管理效率。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在加强应急管理、系统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方面做出了一系列重要决策部署。10年来,中国减灾能力、现代化综合救援能力和重大安全风险防控能力持续增强,新时代应急管理取得了显著成效。同时,防灾减灾研究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灾害大数据平台在灾害防控工作中起到重要作用。针对目前中国自然灾害频发、高发的现状与趋势,自然灾害防灾减灾存在本底数据、机理认识、风险预测的挑战。未来应重点加强自然灾害基础研究、监测预警体系构建、韧性社会建设、科普教育、自然灾害保险等方面的工作,更好地推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营造宜居地球,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16.
 自然条件和人为活动的双重作用导致地质环境日益恶化、地质灾害频发,造成了前所未有的生命和财产损失,而汶川大地震直接促成中国"防灾减灾日"的设立。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迫切需要改变地质灾害防治"重灾后整治、轻灾前预防"的传统安全性思维。本文分析了地质灾害防治从传统安全性思维到风险思维转变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建议加强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与管理的相关研究,注重防灾减灾救灾知识的宣传、教育和地质灾害风险思维的培育,特别强调以"防灾减灾日"为契机,不断提高公众的风险思维和防灾减灾意识,构建地质灾害风险文化,最终促成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和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安徽省地处南北过渡带,气象灾害呈现出频度高、危害大、以旱涝灾害为主导且交替出现等特点。当前安徽省实施农业风险管理存在着农业风险管理基础薄弱、政府投入资金有限、农业基本设施投入不足、市场化的风险管理体制尚未完善等一些问题,提出应从完善和健全农业风险管理体系、进一步加强政府农业风险管理的投入机制建设,积极发展市场机制、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民灾害风险管理的意识、加快农业风险管理工具的创新等多个方面提高农业风险的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18.
甘肃省地质环境条件复杂,受极端天气、地震及人类工程活动等影响,区内地质灾害多发、频发,防灾减灾形势严峻。为进一步查清甘肃省地质灾害现状发育特征,在甘肃省1:5 万地质灾害风险调查最新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全省地质灾害灾情险情特征、总结了地质灾害时空分布规律及致灾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甘肃省地质灾害以崩塌、滑坡、泥石流为主,灾害规模多为中小型;(2)在空间分布上,地质灾害主要集中分布于甘肃省中部和东南部的9 个市州,属于黄河流域及黄土高原区、白龙江流域及陇南山地;(3)在时间分布上,5-9 月主汛期是地质灾害高发期,以7 月下旬至8 月上旬最为严重;(4)地质灾害具群发致灾、隐蔽致灾和链式致灾特征。研究成果可为区域地质灾害风险管控和应急管理提供一定的技术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上海市主要自然灾害特点与应对策略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以大量的事实和翔实的数据说明,全球自然灾害的风险与日俱增,并造成日益严重的经济损失.如何防灾减灾已成为当前国际社会和学术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实践表明,预报和预警灾害的发生非常重要.指出,上海作为中国东部沿海特大型城市,其可能的自然灾害主要包括海平面上升、地面沉降、台风风暴潮、暴雨内涝、赤潮、高温、雷击和地震等.上海自然灾害的特点是发生频繁,灾情严重和成因复杂.针对上海市降险减灾的严峻形势,提出应从防范重点自然灾害,开展灾害风险评估与技术研究,健全综合救灾体系,建立可操作应急预案,加强应急避难所建设,减轻防灾降险后遗症,组建防灾救灾志愿者队伍,开展减灾科普宣传和培养灾害管理人才等方面积极着手,以提高上海市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城镇化发展的进一步推进,工程建设质量安全风险越来越高,工程风险事件频发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建设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关键因素,因此,有必要通过系统化、标准化、规范化的风险管理标准体系,实现"主动控制、主动管理"建设工程的施工质量安全风险.本文通过对澳大利亚/新西兰、英国、国际标准化组织以及我国的工程相关风险管理标准现状分析,探讨了各国风险管理标准的主要内容、结构体系、等级标准、适用范围、主要特点及不同之处,为我国工程建设风险管理标准体系的构建、相关技术标准的完善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同时,本文探讨了我国工程建设领域的风险管理标准化发展趋势,并在其发展方向及主要任务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