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和日本是一衣带水的邻国。由于彼此地理接近和长期历史交往等原因,文化上的亲缘关系是相当广泛和深远的,特别是民间故事方面的关系则更具代表性。但是,中日两国的生活模式,思维方式和审美观念的不同造成了中日两国民间动物报恩故事也存有不同点。  相似文献   

2.
通过动物报恩的民间故事的解读,我们可以看出中国文化中的报恩观念具有强烈的理性色彩。具体表现为:一、在具体的报恩行为之上,高悬着“道”“德”“孝”等形而之上的的价值标准,报恩行为必须与这些价值标准相统一;二、在中国文化的报恩中非常注意利益计算。  相似文献   

3.
三国故事在日本受到推崇,应是中日文化同源的一种反映;而日本文学中诸多派生版本对《演义》的“演义”,又让我们读出日本民族特有的理念。比较两种文化之异同,三国演义在日本的情形正是个绝佳视点。  相似文献   

4.
《罗摩衍那》经过数百年的增删和修订,从一个民间故事发展成为印度文学史上不朽的经典史诗。随着佛教的传播,这部史诗的主要骨干故事相继流传到东南亚各个国家和民族中,通过与当地文化的长期融合,成为蕴含不同文化特色的罗摩故事,同时也是东方民族文学创作中运用的典型题材。  相似文献   

5.
具有世界声誉的阿拉伯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是阿拉伯文学宝库中奇异的瑰宝,是阿拉伯文化“一座壮丽的纪念碑”(高尔基语),是阿拉伯民族智慧与经验的结晶,具有不朽的艺术价值与文化价值。本文拟就时代背景、故事来源,思想艺术三方面探讨一下这部民间故事集中反映的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情况。  相似文献   

6.
作为青岛民间文学和青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岛民间故事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和审美意蕴。青岛民间故事在变化情节、天降"馅饼"、神奇宝贝及法术、动物报恩方面表现突出。  相似文献   

7.
<正>下堡坪民间故事是一种民间口头文学,因流传于长江西陵峡北岸的崇山峻岭间——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下堡坪乡而得名。这些民间故事是三峡民间文学的缩影,也是古代荆楚文化与巴蜀文化在此地区融合的产物。下堡坪民间故事的种类分为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生活故事、机智人物故事和民间笑话五大类。在形式上,多带有诗文、对联的故事,如在刘德方传讲的故事中,  相似文献   

8.
通过古代典籍文本和当代采录文本的梳理和比较,大致勾勒出"蜈蚣报恩"型故事及其亚型的结构特征和流变轨迹,并简要分析故事形成的文化背景及叙事美学特色。  相似文献   

9.
"三言"中有关报恩酬情的作品数量众多,报恩酬情者的身份复杂,报恩酬情的原因和方式丰富多样."三言"中之所以具有大量有关报恩酬情的作品,一方面是因为受到中国古代的报恩酬情文化影响,另一方面与冯梦龙所处的社会环境及由此产生的文学观和创作目的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0.
鲁迅对日本文化和日本国民性的关注更多的是从中国国民性批判的角度来进行的,他的日本认识包含两个层面:一是作为国民性改造过程中的一个参照物的日本,他过多地强调日本民族的优点而少谈日本民族的缺点,就在于他是以日本民族的优点作为救治本民族缺点的"药",日本民族的优点的选择是出于本民族现实需要的目的;二是作为独立民族文化的日本,他摆脱了中日冲突背景下的激进和狭隘的民族主义,以冷静的态度进行中日文化的交流,以期促成民族间的理解和友好。  相似文献   

11.
寿县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附丽在历史遗迹和历史人物之上的地方传说异彩纷呈。寿县地方传说的报恩主题较为鲜明,以报恩为主旨的传说积淀着当地民众宽厚而又深邃的伦理思考,也潜隐着民众对社会公平与正义的伦理诉求。  相似文献   

12.
佛教报恩观和佛教孝道观有着各自的伦理规范。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就联系而言,佛教的报恩观与孝道观基于相同的佛理教义,佛教报恩观是佛教孝道观的理论基础,是广义上的佛教孝道观。就区别而言,佛教报恩观围绕孝亲——敬众生——忠国——信佛法的人生理想而展开,孝道观围绕人子的社会角色而展开;佛教报恩观关系人生理想,孝道观关系社会伦理;佛教报恩观宣扬报恩得善报,孝道观多宣扬不孝遭恶报。  相似文献   

13.
在东西方民族文化中,东方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中的格萨尔与西方基督教《圣经》中的耶酥,有许多相似性,渗透着不同民族的某种共同的文化心理,显示出在一些相似的民族境遇中一些相通的民族心态,同时,这两位人物在“神性”与“人性”的比例方面又存在着明显的不同,这些不同却能映射出许多有价值的东西,而这些异同点对于研究不同民族的文化心理与民族美学思想等具有宝贵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东西方民族文化中,东方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中的格萨尔与西方基督教《圣经》中的耶酥,有许多相似性,渗透着不同民族的某种共同的文化心理,显示出在一些相似的民族境遇中一些相通的民族心态,同时,这两位人物在“神性”与“人性”的比例方面又存在着明显的不同,这些不同却能映射出许多有价值的东西,而这些异同点对于研究不同民族的文化心理与民族美学思想等具有宝贵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5.
动画片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可以承担价值输出的功能。关注动画片价值输出功能是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是纠正当前动画研究偏向和现实所存问题的一个突破点。金鸡奖获奖动画大多来源于民间谚语、民间传说、寓言故事、少数民族传说、神话故事、历史故事等,事实表明,它承担着构建中国现代民族国家、传承民族文化和教化受众的功能。获奖动画片向受众传递民族国家理念和民族文化的过程与受众的社会化过程紧密结合在一起,动画片的价值诉求与社会变迁、受众、传播功能等因素存在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16.
灰姑娘型故事是世界上流传最广的民间故事之一。1812年出版的《格林童话》收录了这个故事,并起名为《灰姑娘》。灰姑娘型故事最早的文本出现在七百多年前我国唐代段成式的《酉阳杂俎》中的《叶限》一文中。两个文本虽然故事情节相似,但是女主人公的态度、男主人公的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而这些差异正是两个相似的故事文本中隐藏的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17.
日本中世时期军记物语《太平记》中引用了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故事,成为作品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些故事的引用一方面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学对日本的影响,另一方面也体现着日本对中国文学的选择、取舍和吸收。对比中国文学中和《太平记》中李杨故事,考察出了李杨故事在日本传播的情况,了解了中日文学理念的不同,可以说李杨故事体现了中国文学对日本的影响及在日本的变异情况。  相似文献   

18.
自《春秋》中出现有关赵氏家族的记载,“赵氏孤儿”的故事历经无数文人、艺人的改编和演绎,迄今已有多个版本。日本净琉璃歌舞伎《菅原传授手习鉴》在很大程度上借鉴了中国“赵氏孤儿”故事的题材,吸收了中日两国中有关“赵氏孤儿”历史典籍的精华,并受到日本本土文化的影响。《赵氏孤儿》在欧洲的传播也对日本产生了一定的间接影响。近年来,《赵氏孤儿》这部传统戏剧及其故事也逐步通过影视、网络等多种手段继续传往日本。  相似文献   

19.
龙隐 《世界博览》2012,(17):82-83
正两百年前,一本不起眼的书在柏林出版了,这本名为《儿童和家庭童话集》的书收录了86则德国民间故事,只印刷了900册。虽然最初反应平平,但经过不断修订,1857年出版的新版已经扩充到了210则故事。200年过去了,这本书今天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甚至有了爱斯基摩语和非洲斯瓦希里语的译本,这本书的名字叫做《格林童话》。《格林童话》与中图文豪一般来说,童话故事有两种。一种是文学童话,最著名的作家是安徒生,另一种童话是口头传诵的民间故事,代表作品自然是《格林童话》。到了19世纪,伴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压力,自古以来的口述传统失去了其绵延世代的魅力,民间故事濒临消亡,恰在此时,格林兄弟出现了。不过格林兄弟并没有到乡下收集农民的故事,而是从身边的家人和朋友开始  相似文献   

20.
蒙古族洪水神话主要用幻想和虚构的方式,叙述古时人类被一次大洪水毁灭之后,如何再生繁衍的故事,而这些神话在流传过程中融入民间故事或传说之中,并发生了变化,本文以比较故事学的母题比较等方法,探究《天上人间》和《猎人海力布》等两侧融于蒙古族民间故障或传说中的神话原型,原意,力图揭示其原初形态,探讨其接受苏美尔,印度等民族或国家洪水神话影响之后发展变异的轨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