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以苯乙烯和二乙烯苯为单体,采用悬浮聚合法合成大孔交联微球.将氯甲基化的交联聚苯乙烯(CM-CPS)和井冈霉素在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中进行胺化反应,得到一种新型聚苯乙烯支载井冈霉素功能高分子微球.采用红外光谱、元素分析、BET测试等手段分析了树脂的结构,并研究了该树脂对硼酸在不同温度下的吸附等温线,利用热力学函数探讨了该树脂的吸附机理和吸附能力.结果表明:该微球对硼酸有很强的配位吸附作用,其动态吸附量达到13.75 g.L-1(湿树脂).  相似文献   

2.
采用大孔氯球与井冈霉素胺解,合成了聚苯乙烯支载井冈霉素吸附树脂;通过红外光谱、元素分析等表征了树脂的结构,测定了该树脂的孔结构、含水量和溶胀性能,并研究了该树脂在不同温度下对葛根异黄酮的吸附等温线,利用热力学函数关系计算出了吸附焓、自由能和熵.结果表明:树脂对葛根异黄酮的静态吸附容量达123.7 mg·g-1(干树脂)...  相似文献   

3.
大孔交联氯甲基化聚苯乙烯分别与己内酰胺和尿素发生功能基化反应,合成了大孔交联聚(N-对乙烯基苄基己内酰胺)和大孔交联聚(N-对乙烯基苄基脲)树脂.测定了这两种酰胺基树脂对水溶液中苯酚的吸附等温线,发现所有的吸附等温线都符合Freundlich吸附等温方程,相关系数大于0.99;同时,聚(N-对乙烯基苄基脲)对水溶液中苯酚的吸附亲和性相对聚(N-对乙烯基苄基己内酰胺)更大.根据热力学函数关系计算了等量吸附焓、Gibbs吸附自由能和吸附熵.表明两种酰胺基树脂对水溶液中苯酚的吸附均为放热的、物理吸附过程;同时,聚(N-对乙烯基苄基脲)对水溶液中苯酚的吸附相对聚(N-对乙烯基苄基己内酰胺)有更低的吸附焓变、吸附自由能变和吸附熵变.  相似文献   

4.
采用苯乙烯与1,2-双(对乙烯基苯基)乙烷(BVPE)共聚物进行Friedel-Crafts后交联,通过对树脂的残留氯含量、比表面积、孔容、孔径及红外光谱等分析表明成功合成了结构均匀的超高交联吸附树脂.并研究该树脂在不同温度下对茶碱的吸附性能.实验表明BVPE树脂对茶碱的静态吸附量可达88.61 mg/g(湿树脂),对茶碱的动态吸附量高于同等条件下合成的DVB树脂,且洗脱容易,对茶碱的脱附率可达99.94%,没有明显的拖尾现象,再生后树脂吸附量大.该树脂的合成解决了现有超高交联吸附树脂结构不均匀、吸附-脱附拖尾严重等缺点,是一种性能优良的超高交联树脂.  相似文献   

5.
D151树脂一步法提取井冈霉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井冈霉素是通过微生物发酵生产的抗生素,是生产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两种糖尿病临床用药主原料的中间体,其井冈霉素A水解产物是新一代生物杀虫剂.作者根据井冈霉素分子结构中仲氨基在碱性介质中显正电性的特点,采用D151吸附树脂一步法提取工艺,考察了发酵液温度、酸度对树脂吸附的影响,探索了树脂对井冈霉素动态吸附的流量选择、洗脱剂及其流量选择等工艺参数,为生产高浓度井冈霉素提供可靠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6.
大孔交联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对酚类物质的氢键吸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测定大孔交联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对苯酚的吸附等温线,利用热力学函数关系计算了吸附热,推测出吸附过程为氢键吸附.通过比较大孔交联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对苯酚、邻苯二酚及间苯二酚的吸附性能的差别,进一步证明了大孔交联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对酚类物质的氢键吸附机理.  相似文献   

7.
通过测定大孔交联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对苯酚的吸附等温线,利用热力学函数关系计算了吸附热,推测出吸附过程为氢键吸附。通过比较大孔交联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对苯酚、邻苯二酚及间苯二酚的吸附性能的差别,进一步证明了大孔交联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对酚类物质的氢键吸附机理。  相似文献   

8.
将工业二乙烯基苯和致孔剂溶胀到磺化聚二乙烯基苯树脂球中,通过悬浮聚合合成了茶碱分子印迹和非分子印迹的大孔磺化聚二乙烯基苯/聚二乙烯基苯互穿聚合物网络(PDVB-SO3H/PDVB IPN)珠体,测定了2种IPN的结构及其对茶碱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2种IPN的物理和化学结构相近,但分子印迹IPN对印迹分子具有较好吸附作用,从而实现了以较简单的方法合成分子印迹效果好的大孔交联聚合物.  相似文献   

9.
根据井冈霉素分子含有弱碱性亚胺基结构的特点,设计合成了一种弱酸性离子交换树脂(新型聚丙烯酸树脂吸附剂),并对井冈霉素在不同酸度范围和不同浓度条件下的吸附性能及其影响作了详细研究,得到了获取高含量井冈霉素产品的可靠条件.  相似文献   

10.
采用分步聚合法制备了交联聚丙烯酸甲酯/交联聚苯乙烯互穿聚合物网络,将其中的聚丙烯酸甲酯在碱性条件下水解,合成了一网亲水、另一网疏水的聚丙烯酸钠/聚苯乙烯互穿聚合物网络;测定了树脂中亲水基团和疏水基团摩尔比对树脂交换量和含水量的影响;比较了不同树脂在水中的溶胀性能及水溶液中苯甲酸、邻硝基苯酚、对硝基苯酚的吸附性能差别,推测吸附过程的主要作用为疏水作用;建立了一种通过溶胀致孔合成吸附树脂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以水杨酸为模板分子,丙烯酰胺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为交联剂合成了水杨酸分子印迹聚合物.在B-R缓冲溶液中,采用差示脉冲伏安法研究了水杨酸分子印迹聚合物吸附性能,平衡结合实验结果表明,水杨酸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吸附量明显大于非印迹聚合物NIP的吸附量.选有与水杨酸分子结构类似的对羟基苯甲酸研究水杨酸分子印迹聚合物对水杨酸的选择性,表明此水杨酸分子印迹聚合物对水杨酸的吸附量总是大于对对羟基苯甲酸的吸附量,水杨酸分子印迹聚合物对水杨酸具有良好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12.
以树脂D072为载体,采用动态吸附法负载Fe2+,制备了非均相芬顿反应催化剂,并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了动态吸附法制备非均相芬顿反应催化剂的最佳吸附条件。结果表明:Fe2+溶液初始浓度2 000 mg.L-1、pH=4和反应时间为40 min时D072负载Fe2+的平衡吸附量为113.6 mg.g-1(干)。D072对Fe2+的动态吸附符合Thomas模型,KTH为7.55×10-2mL.min-1.mg-1。通过吸附前后树脂D072表面SEM形貌比较发现,D072表面没有明显的裂纹。可见,动态吸附法能够避免催化剂的磨损。以D072为载体的非均相芬顿反应催化剂静态法对三种模拟染料废水脱色率达到97%。  相似文献   

13.
比较了AB-8、HPD-300、HPD-600、HPD-722四种大孔吸附树脂对龙眼壳中总黄酮的吸附及解吸性能。筛选出效果最好的树脂来分离纯化龙眼壳总黄酮,确定其最优吸附及解吸等工艺参数.结果表明:HPD-300树脂适用于龙眼壳总黄酮的纯化,吸附条件为上柱液pH为5.0、总黄酮浓度为6mg/mL、上柱液流速为1BV/h,经1BV/h流速的70%乙醇洗脱.龙眼壳总黄酮的含量可达到75.4%.  相似文献   

14.
采用微波辐射固相法制备了钙改性SBA-15材料Ca/SBA-15 (MW),借助小角XRD、N2吸附-脱附实验及TEM表征了Ca/SBA-15 (MW)的结构,研究了4种典型的氨基酸在Ca/SBA- 15 (MW)上的吸附性能,并考察了钙负载量和pH值对其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的钙改性材料仍具有与SBA-15相似的结构特点,且钙物种均匀地分散在介孔材料孔道内.在pH =2.0~10的范围内,Ca/SBA-15 (MW)材料对酸性谷氨酸的吸附比纯硅SBA-15更好,且钙含量越高,吸附能力也越强;对碱性赖氨酸而言,在pH< 10时,Ca/SBA-15 (MW)样品的吸附能力比SBA-15载体要弱,但当pH=10时,其吸附能力要比SBA-15强;对中性苯丙氨酸和丙氨酸而言,在pH =20~6.0和pH =6.0 ~ 10范围内,SBA-15的吸附能力较弱;而在pH =6.0时,其吸附量最大且分别达到0.34和0.17mmol·g-1,但Ca/SBA-15 (MW)对丙氨酸吸附较弱,对苯丙氨酸则几乎没有吸附,这可能是钙改性SBA-15表面亲水性增强,对疏水性较强的丙氨酸尤其是苯丙氨酸的吸附能力较差.  相似文献   

15.
5-硝基水杨酸合成工艺的改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负载型稀土催化剂,在无水乙醇介质中,用浓硝酸硝化水杨酸,使5-硝基水杨酸的产率提高到了80%以上,同时考虑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产率的影响,获得了反应的最佳条件。  相似文献   

16.
用活性炭、酚醛树脂和乌洛托品制备了活性炭电极.并研究了吸附时间、电压、溶液初始浓度和体积对电吸附除盐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吸附时间的增加除盐率也增加,吸附平衡时间为120min;电压越高电吸附效果越好;溶液初始浓度越大除盐率越低;处理溶液的体积越大除盐率也越低.  相似文献   

17.
以粉煤灰对维多利亚蓝B进行吸附试验,探讨了吸附时间、温度、粉煤灰投加量及溶液的pH对维多利亚蓝B吸附的影响.对于1L浓度为40mg/L的维多利亚蓝B溶液,粉煤灰投加量为10g,常温条件下,吸附时间为20min时,维多利亚蓝B脱色率达92.37%.碱性条件下的脱色率优于酸性条件.利用Freundlich等温式和Langmuir等温式对其吸附行为进行了描述,表明粉煤灰易于吸附维多利亚蓝B,属于化学吸附.  相似文献   

18.
二元共聚高吸水性树脂的合成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油溶性引发剂,以醋酸乙烯酯,丙烯酸甲酯为主原料,通过系统实验,选择最佳配比,制得吸去离子水780(g/g) ,吸0 .9 % Na Cl 溶液75(g/g) 的高吸水性树脂.研究了引发剂、皂化等条件与树脂吸水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用强酸或强碱作水解催化剂,容易腐蚀设备。癸二酸与其二甲酯性质非常接近,它们又都溶解于乙醇、醚、酮中,用普通过滤及重结晶无法达到分离目的。利用树脂的酸碱催化与选择吸附两种功能,将树脂先后应用于癸二酸二甲酯水解反应与吸附分离,此方法在工业生产上也同样适用,能大大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