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通过溶剂挥发法,由4,4’-联吡啶(4,4’-bpy),2,4,6-三巯基均三嗪(ttcH3)及含有不同反位阴离子的MnⅡ盐制备了配位聚合物{[Mn(ttc H2)2(bpy)]·bpy}n。X-射线单晶衍射结构分析表明该配位聚合物结晶于单斜晶系,C2/c空间群。中心MnⅡ离子的畸变八面体配位几何由一对处于硫酮异构型式的ttc H2-阴离子的两对N和S原子以及两个4,4’-bpy配体的两个N原子构成。而4,4’-bpy配体则通过两个吡啶环上的N原子将相邻的金属MnⅡ离子桥接为一维(1D)链状结构。该1D链状配位聚合物通过链间的氢键作用及与晶格中游离4,4’-bpy的氢键作用进一步拓展为三维(3D)超分子网络结构。 相似文献
2.
利用常规水溶液法合成了一种新颖的三维配位聚合物{[La2(C3H2O4)3(H2O)6]·2H2O}n(1)(C3H2O4=1,3-丙二酸),用X射线单晶衍射、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分析对晶体结构进行了表征.X射线单晶衍射表明:该晶体属于正交晶系,Pbcn空间群;晶胞参数a=1.136 85(10)nm,b=1.274 99(11)nm,c=1.481 54(13)nm,α=90°,β=90°,γ=90°,V=2.147 5(3)nm3,Z=4,Dc=2.240g/cm3,μ=4.017mm-1,F(000)=1 384.0,S=0.975,R1=0.019 6,wR2=0.048 1[I>2σ(I)].在化合物1中,双核镧簇{La2O2}通过柔性配体丙二酸组装成了一个具有一维孔道的三维网络,孔道里容纳着结晶水. 相似文献
3.
采用溶液法合成具有一维链结构的铜配位聚合物{[Cu2(BPIPH)(C5H5N)2(H2O)]·3H2O}n(H4BPIPH=二丙酮酸缩间苯二甲酰腙,C14H14N4O6).研究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属正交晶系;空间群为Pccn;晶胞参数为a=1.694 21(8)nm,b=2.485 80(11)nm,c=1.372 05(8)nm,V=5.778 3(5)nm3,Z=8,Dc=1.581 g·cm-3,μ=1.536 mm-1,F(000)=2 816,R1=0.043 0,wR2=0.090 6;该标题配合物是由2个中心Cu(Ⅱ)原子,1个BPIPH4-配体,1个配位水分子,2个吡啶分子和3个游离水分子组成;双核铜配合物分子之间通过BPIPH4-配体中羧酸根的桥联作用,将化合物连接成一维链状结构. 相似文献
4.
采用水热合成法,以2,5-吡啶-二羧酸为配体,得到了Cd(Ⅱ)配聚物:[Cd2(2,5-pdc)2(H2O)4]n(2,5-H2pdc=2,5-吡啶-二羧酸).采用X射线单晶衍射确定了配聚物的晶体结构.配聚物的不对称单元为Cd2(2,5-pdc)2(H2O)4,其中两个不等效的金属Cd(Ⅱ)离子均为6配位.在配聚物晶体中,Cd(Ⅱ)离子之间通过pdc2-上的羧基O原子连接,形成了具有2D结构的配聚物,氢键进一步将其连接成3D超分子.采用表面光电压光谱(SPS)研究了配聚物的表面光电性能.结果表明,该配聚物在300~800nm范围内呈现出较强的光伏响应,表明他具有一定的光-电转换能力.对配聚物的UV-Vis-NIR吸收光谱、IR光谱进行了测定和指认,并将SPS谱与UV-Vis-NIR吸收光谱进行了关联. 相似文献
5.
合成了一维配位聚合物{[Cu(tzda)(H2O)3].3.5H2O}n(H2tzda为1,3,4-噻二唑-2,5-二硫代乙酸),对其结构进行了红外、元素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配合物属单斜晶系,空间群C2/c,晶胞参数a=1.907 3(12)nm,b=0.713 4(4)nm,c=2.363 5(15)nm,β=91.378 0(10)°,Z=8.金属中心Cu(Ⅱ)离子呈现出五配位,处于四角锥的配位环境;配体阴离子tzda2-采用双(单)齿配位模式将Cu(Ⅱ)离子连接成一维链状结构.配合物的电化学研究表明:在-0.3~0.4 V电位范围内,Cu2+/Cu+电对在电极上的氧化还原反应过程是准可逆过程且受扩散控制. 相似文献
6.
标题化合物{[Co(4,4′-bipy)(H2O)4](pda)2(H2O)2}n由醋酸钴、3-羧甲基-1,3-(2-甲基苯并咪唑基)-1-乙酸(Hpda)和4,4′-联吡啶通过水热反应而得。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显示该化合物的不对称单元含有半个Co2+离子、半个4,4′-联吡啶分子、1个抗衡阴离子pda-、2个配位水分子和1个结晶水分子。标题配合物中Co2+被4,4′-联吡啶分子桥联形成一维链{[Co(4,4′-bipy)]}n,同时4个配位水分子和来自不同4,4′-联吡啶分子中的2个氮原子与Co2+配位形成六配位的八面体结构。在固态结构里,抗衡阴离子pda-、配位水和结晶水分子通过O—H…O氢键作用构筑形成二维波浪形状的氢键结构,同时相邻二维氢键层被4,4′-联吡啶分子进一步以柱状连接形成拥有一维通道的三维超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7.
8.
利用1,10-邻菲啰啉-5,6-二酮(phon)与二水合氯化铜反应得到了超分子配合物[Cu2(phon)2(μ2-Cl)2Cl2].DMF(1),并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紫外-可见光谱对它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配合物1中铜离子处于畸变的四方锥配位构型中,分子间通过C—H…Cl and C—H…O氢键和π-π堆积作用形成二维网络超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9.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一种新型配位化合物[Ni(Hpdc)(2,2’-bipy)(H2O)2].H2O(H3pdc=3,5-吡唑二甲酸,2,2’-bipy=2,2’-联吡啶)。用热重分析、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对该配位化合物进行了表征,用X射线单晶衍射仪测定了其晶体结构。结果表明标题化合物属三斜晶系(空间群Pī),金属离子位于一个变形八面体的中心。镍(II)以六配位的方式,与三个氧原子和三个氮原子进行了配位。构成晶胞的四个配合物分子通过氢键相互连结,芳香环间未形成π-π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以1,3-bip(1,3-二咪唑丙烷)、1,3-bdc(间苯二甲酸)和Cu(NO3)2·3H2O为原料,在水热条件下合成了二维铜(Ⅱ)配位聚合物{[Cu(1,3-bip)(1,3-bdc)]·H2O}n,并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X-射线单晶衍射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测定结果表明,晶体属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a=0.910 50(5)nm,b=1.004 65(7)nm,c=1.154 67(6)nm,α=84.924(5)°,β=89.444(4)°,γ=76.505(5)°.标题配合物中每个Cu(Ⅱ)离子作为一个四连接的节点,通过1,3-bdc和1,3-bip桥联连接形成了二维(4,4)网格结构.此外,通过热重分析研究该配合物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合成了标题化合物[Co2(bte)3(NCS)4(H2O)2]n(bte=1,2-双(三氮唑-1-基)乙烷),用X射线单晶衍射仪测定了晶体结构,空间群为Pi,a=7.7962(2),b=8.3407(4),c=14.7735(5)A,α=86.835(2),β=76.2031(9),γ=80.583(3)°.晶体包含两个独立的结构[Co(bte)(NCS)2(H2O)2]和[Co(bte)2(NCS)2].[Co(bte)(NCS)2(H2O)2]的结构是由1个bte配体桥联2个Co^2+离子形成的一维中性链,其中Co^2+离子位于由bte的4个氮原子和2个反式NCS^-的2个氮原子和2个水分子组成的扭曲八面体环境中.[Co(bte)2(NCS)2]的结构是由2个bte配体桥联2个Co^2+离子形成的一维中性链,其中Co^2+离子位于由bte的4个氮原子和两个反式NCS^-的2个氮原子组成的扭曲八面体环境中. 相似文献
12.
用溶液法合成了一种新型的钴配合物[Co2(NDC)2.Phen.H2O]n(NDC=1,4-萘二甲酸根,Phen=1,10-邻菲啰啉),用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确定了配合物的结构.该配合物属单斜晶系,空间群P21/c,晶胞参数a=0.817 70(5)nm,b=1.944 72(12)nm,c=1.894 43(11)nm,β=101.943 0(10)°,V=2.947 3(3)nm3,Z=4,D=1.678mg/m3,μ=1.192mm-1,F(000)=1 512.该配合物是由1,4-萘二甲酸根桥联而成的三维网络结构,晶体中存在2种Co(Ⅱ)离子,二者都为六配位的变形八面体几何构型,但配位环境不同.配体1,4-萘二甲酸根的配位方式有桥联双齿-桥联三齿和桥联双齿-桥联双齿2种模式,1,10-邻菲啰啉为螯合双齿配体. 相似文献
13.
在水热条件下,合成了一个新的配合物[Zn(TTBT)2(Hndc)2]·3H2O(1),并利用元素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属于单斜晶系,C2/c空间群,a=28.186(6),b=10.174(2),c=19.050(4),α=90°,β=113.26(3)°,γ=90°,V=5 018.8(17)3,Z=4,dc=2.224 g/cm3,μ=7.319 mm-1,F(000)=3 224,R1=0.068 3,wR2=0.168 4. 相似文献
14.
以N,N-二(亚磷酸基甲基)-亚胺(简称H4IMPA)为配体,合成了2种新的稀土配合物[Ln2(IMPA) (H3IMPA)2](Ln=Pr(1),Nd(2)),并通过元素分析、紫外可见光谱、热分析、单晶X-射线衍射等方法对配合物 进行了表征.配合物1和2是同构的,属于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 相似文献
15.
在三氰基甲基阴离子存在下,CuCl2与氟康唑在H2O/CH3OH介质中自组装得到配位聚合物{[Cu(HFlu)2Cl2](H2O)4}n(1).单晶X-射线衍射实验表明,标题化合物属于单斜晶系,C2/c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2.343 1(8)nm,b=0.945 6(3)nm,c=1.984(1)nm,β=123.444(4)°,V=3.668(3)nm3,Z=4.每个铜离子分别与4个不同氟康唑配体上的三唑氮原子以及一对氯离子配位,其八面体几何构型表现出典型的姜-泰勒效应.氟康唑分子将相邻的铜离子连接起来,形成波浪层状配位网络结构.主体骨架与客体水分子之间的氢键相互作用进一步稳定了此结构. 相似文献
16.
王峰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18(1):25-27
使醋酸锰与α-萘乙酸(C10H7CH2COOH)、4,4′-联吡啶(4,4′-bipy)水热反应,合成了配位聚合物{[Mn(C10H7CH2COO)2(H2O)2(4,4′-bipy)]·4H2O]n.通过红外、元素分析以及晶体结构测试表征了所得到配合物的结构.单晶X射线测试表明,该配合物是由4,4′-bipy桥联多个金属锰(II)离子形成的一维{[Mn(4,4′-bipy)]。长链α-萘乙酸根离子的氧原子以单齿形式与中心金属离子配位,悬挂于长链的两侧,研究了这个配合物的荧光性能和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利用1,1'-二咪唑基酮桥联配体与铜盐CuCl2.2H2O反应得到了一种新型超分子配合物[Cu(C3H4N2)4Cl].Cl,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了其晶体结构,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分析等技术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配合物属单斜晶系,空间群P2(1)/n,a=0.8876(10)nm,b=1.3313(16)nm,c=1.3920(16)nm,β=89.997(2)°;Z=4;R=0.0604。配合物的基本构建单元包含1个Cu(Ⅱ)原子、4个咪唑分子、1个配位氯原子和1个游离氯原子;Cu(Ⅱ)的配位数为5,处于畸变的四方锥配位环境。紧邻单元通过N-H…Cl氢键的连接沿a轴形成一维超分子链;链间通过相邻咪唑环间的弱作用力在ab面扩展为二维超分子层;层间的N-H…Cl氢键连接二维层构筑了三维超分子体系。 相似文献
18.
用水热合成法以硝酸锌、氟康唑(HFlu)、甲酸为原料合成了一种新颖的配合物,利用单晶X射线、元素分析、等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的结果表明:标题化合物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1,晶胞参数为a=10.503(10),b=11.745(11),c=14.122(13),α=90.808(11),β=105.841(11),γ=101.996(11).锌采用六配位的模式,且位于变形的八面体中心,每个锌原子分别与4个各异氟康唑上的三氮唑[Zn-N=2,156(2)]的4-号氮原子以及两个甲酸根[Zn-O=2.086(2)或者是2.137(5)]进行配位. 相似文献
19.
贤景春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4(1):31-33
用自制的5-氯水杨醛与酪氨酸缩合,制备出一种新型的Schiff碱配体(5-氯水杨醛缩酪氨酸),将其与过渡金属Cu(Ⅱ)、Ni(Ⅱ)以物质的量1:1进行作用,合成出两种新型的配合物,并采用IR、UV、电导率、差热-热重等现代分析方法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20.
姜娈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1(2):40-42
目的研究配位聚合物[Cd(bipy)Cl2]n晶体结构。方法以CdCl2和2,2’-联吡啶(2,2’-bipyridine,简称bipy)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合成并利用元素分析、X射线单晶衍射对其结构进行表征。结果研究结果表明,该配合物属于单斜晶系,C2/c空间群,a=1.754 3(5)nm,b=0.930 1(5)nm,c=0.716 5(5)nm,β=110.929(5)°,V=1.092 0(10)nm3,Z=4,Dc=2.065 g/cm3,μ=2.453mm-1,F(000)=656,R1=0.022 6,wR2=0.044 7。结论该化合物呈一维Z型链状结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