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评价是景观生态规划、管理和保护的基础.选择多样性、代表性、自然性、稀有性、面积适宜性、人类干扰和稳定性7个指标建立自然保护区生态评价的等级化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单项指标权重,对福建漳江口红树林湿地自然保护区进行生态评价,计算出该保护区生态质量综合指数为0.78,表明其生态质量较好.分析了该保护区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漳江口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水鸟动态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建全 《武夷科学》2006,22(1):210-215
根据2005至2006年福建漳江口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水鸟调查资料,发现保护区湿地水鸟种类减少,5年共减少7科,42种。探讨漳江口水鸟的数量变化规律,8—12月为数量增加期,高峰期出现在1.2月,3—5月为数量减少期,但不同水鸟数量变化并不一致。本文还提出保护区建设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采用SWOT分析法,探讨漳江口红树林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的优势、弱势、外部机遇以及威胁挑战,构建量化评价模型,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具有显著的区位优势、自然与人文资源基础,也存在一定的内生与外嵌限制性因素,机遇与挑战并存,总体上符合进取型发展战略。为此,提出漳江口红树林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对策,为该地生态旅游开发及资源保护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表层沉积物及柱状沉积物的分析,研究漳江口红树林湿地沉积物重金属Cu、Zn、Cr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表层沉积物中Cu、Zn、Cr的含量范围分别为:46.98~63.21mg/kg,241.21~301.76mg/kg,40.55~83.42mg/kg,平均值分别为56.93,259.09和61.82mg/kg.与台湾海峡南部海区:背景值相比,该区沉积物Cu、Zn含量较高、污染较重,但样地间波动范围小、没有明显变化,表明保护区周边的生活污水和养殖污水没有对红树林沉积物重金属樗染产生明显影响.随着深度增加,Cu含量呈现不规则递增的趋势,Cr呈现不规则变化,Zn在33cm以上含量急剧减小,说明近年与Zn有关的重要污染源被关闭.利用欧共体标准物质局的BCR三步分级提取法分析沉积物中重金属形态,结果显示Cu、Zn、Cr的残渣态含量都较高,可提取态分别为总量的9.31%~35.90%,10.14%~17.21%,9.32%~35.70%.在可提取态中B1态在总量中所占比例较小,B2态含量最低,B3态较高,这可能与红树林沉积物高硫,高有机质和相对还原的特点有关.  相似文献   

5.
漳江口红树林区沉积物中Cu、Zn、Cr的分布及形态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表层沉积物及柱状沉积物的分析,研究漳江口红树林湿地沉积物重金属Cu、Zn、Cr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表层沉积物中Cu、Zn、Cr的含量范围分别为:46.98~63.21 mg/kg,241.21~301.76 mg/kg,40.55~83.42 mg/kg ,平均值分别为56.93,259.09和61.82 mg/kg.与台湾海峡南部海区背景值相比,该区沉积物Cu、Zn含量较高、污染较重,但样地间波动范围小、没有明显变化,表明保护区周边的生活污水和养殖污水没有对红树林沉积物重金属污染产生明显影响.随着深度增加,Cu含量呈现不规则递增的趋势,Cr呈现不规则变化,Zn 在33 cm以上含量急剧减小,说明近年与Zn有关的重要污染源被关闭.利用欧共体标准物质局的BCR三步分级提取法分析沉积物中重金属形态,结果显示Cu、Zn、Cr的残渣态含量都较高,可提取态分别为总量的9.31%~35.90%,10.14%~17.21%,9.32%~35.70%.在可提取态中B1态在总量中所占比例较小,B2态含量最低,B3态较高,这可能与红树林沉积物高硫,高有机质和相对还原的特点有关.  相似文献   

6.
简述了人工湿地法去除氮、磷、有机物的主要机理、人工湿地内植物的作用及其它一些问题,从而说明了人工湿地是一种造价低、运行简单及管理方便的农业非点源污染控制系统。并详细论述了人工湿地环境效应和经济效应,为人工湿地处理农业非点源污染技术的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九龙江口红树林区表层沉积物中多环芳烃含量与来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测定了福建省九龙江口7个红树林湿地站位表层沉积物中16种优控PAHs的含量.用微波萃取法萃取,用GG-MS法检测.探讨了各站位PAHs的主要来源,并通过与其他典型地区污染状况的比较,分析了研究区内PAHs的含量水平.  相似文献   

8.
为了比较福建漳江口红树林和盐沼湿地不同植物生境的大型底栖动物次级生产力,依据《海洋监测规范》(GB17378—2007)的定量框采样法,采用孔径为0.5mm的网筛,于2010年1,4,7和10月在漳江口红树林和盐沼湿地4种植物生境定量采集,获得大型底栖动物物种数、栖息密度和生物量数据,运用Brey的经验公式计算不同植物生境的大型底栖动物次级生产力.结果表明:4种植物生境的大型底栖动物年平均次级生产力为4.77g/(m2.a),其中白骨壤(Avi-cennia marina)生境大型底栖动物的年平均次级生产力最高,为7.44g/(m2.a),其次是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秋茄(Kandelia candel)和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生境,分别为4.30,3.94和3.40g/(m2.a).互花米草生境大型底栖动物的P/B值,是4种生境中最高的,为1.84,其次是桐花树、秋茄和白骨壤生境,分别为1.14,1.00和0.89.互花米草生境大型底栖动物的P/B值高是因为其栖息密度以个体较小的寡毛类占优势,占大型底栖动物栖息密度的85.30%,且小个体的多毛类,如小头虫(Capitella capitata)和刚鳃虫(Chaetozone setosa)比例高,分别占多毛类栖息密度的52.7%和24.9%.个体较小、生命史较短的种类P/B值较高.  相似文献   

9.
人工湿地对洱海湖滨地区农业非点源污染控制示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植物碎石床人工湿地和湖滨带湿地对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海湖滨地区2.77Km^2示范区农业非点源污水进行处理。试验结果表明:植物碎石床人工湿地系统对示范区生活及禽畜养殖污水进行处理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明显,在高水力负荷(62~103cm/d)条件下,各湿地出水水质较好。对COD、TN和TP的去除率分别为83%~97%、50%~87%和78%~94%;对COD、TN和TP去除量分别为10.6~140.2、0.9~104.3和0.27~3.3(g/(m^2.d))。试验示范运行结果还表明,湖滨湿地对减少农灌排水及降雨径流水体中氮和磷的负荷、消耗营养物质并截流水土流失中的泥沙具有极好的去除效果。对SS、NH4-N、KTN和TP的去除率分别为79.7%~81.8%、60%~68.9%、53.8%~57.7%和76.5%~84.5%。对有机物也有明显降解效果。试验结果显示,人工湿地是一种适合应用于发生在农村地区的非点源污染控制的工艺方法。具有基建费用低,运行成本低,维护技术低的技术特点,因此,在洱海流域地区有很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广西红树林湿地研究概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生境条件、植物生态、动物生态、恢复与重建、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等方面综述了广西红树林湿地近25年来的研究进展,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1.
2014-2015年对深圳湾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水质进行定期监测, 分析水质状况的空间和季节变化特征。结合2009-2014年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的水质监测结果, 阐明红树林水环境质量的年际变化趋势。结果表明: 1) 保护区内水体溶解氧(DO)普遍较低, 营养盐和有机污染物普遍超标, 其中TN, TP, COD和BOD的平均浓度分别为地表水Ⅴ类水质标准的4, 2.6, 1.3和1.3倍, 富营养化程度严重, 枯水季的污染程度显著高于雨季; 2) 年际变化显示, 2009-2014年, TN和TP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 BOD总体上保持上升趋势, COD保持下降趋势; 3) 福田红树林保护区内水质重金属污染已得到改善, 有机污染则有不断加重的趋势, 外源性污染物的输入是主要污染来源, 亟需采取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2.
广州城区雨水径流非点源污染特性及污染负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广州市新河浦社区部分排水区为研究对象,将研究区域划分为居住区、马路、草地3种典型下垫面,在各典型下垫面分别进行若干场雨水径流水质监测,主要分析雨水径流中的化学需氧量(COD)、生物需氧量(BOD5),以及总悬浮物固体(TSS)、总氮(TN)、总磷(TP)、氨氮等污染物的浓度,探讨TSS和COD的相关性,揭示污染物的时空变化规律和径流的初期冲刷效应。基于暴雨径流管理模型(SWMM)建立了研究区域降雨径流非点源污染的模型,根据研究区域的水质监测资料率定模型参数,结果表明:水样中TSS和COD的相关性不明显;居住区、马路存在较为明显的初期冲刷效应,草地的初期冲刷效应不如居住区和马路明显;所建立的非点源污染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利用该模型分别模拟不同重现期、不同降雨类型及不同下垫面类型的非点源污染负荷,所得负荷量结果较为合理,可以为城市雨水径流非点源污染的控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闽江河口湿地维管束植物较为丰富.据统计,具有408种植物(包括亚、变种),隶属于109个科、294个属.其中蕨类植物有16个科、17个属、23个种.裸子植物种类较少,仅2个科、3个属、5个种.双子叶植物有74个科、213个属、294个种.单子叶植物有86个种、隶属于17个科、61个属.该区种类较为丰富,草本植物占有绝对优势,菊科、禾本科和莎草科种类最多,大型属较少、寡种和单种属较多,热带性质的成分占主导地位,主要为泛热带分布,世界性分布亦较丰富.还论述了闽江河口湿地与邻近地区湿地植物区系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非点源污染中氮磷迁移转化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随着非点源污染研究的深入,氮磷作为非点源污染的主要营养物质其污染的机理、迁移影响因素的问题,已成为研究的重点.系统地综述了氮磷在水土界面的化学转化、迁移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对今后的研究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多水塘湿地系统是我国特有的农业微景观结构,通过对巢湖六叉河小流域多水塘水生植被群落的组成和生物量及其对面源污染的截留作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多水塘湿地系统内共有8种水生植被、5个优势群落,水生植被分布面积占多水塘系统总面积的12.6%;水生植被对氮磷面源污染负荷的截留率分别为12.0%和6.7%.  相似文献   

16.
汉江中下游地区人口众多、城市密集、工农业发达,是湖北省经济精华所在,同时也是污水大量排放环境污染比较严重的地带,随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实施,汉江水量减少,流速减缓,水污染将更趋严重。通过分析提出,充分利用本地区湿地资源条件,并结合人工湿地,建立一套以农田为中心的,包括人工建造湿地、多级水塘、田间沟渠坑塘或基塘系统、湖滨湿地和河岸植被缓冲带等多种湿地在内的综合湿地系统,来达到防治水污染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从山西省的实际情况出发,采取收集资料、室内分析的方法,重点对水环境的非点源污染来源及危害进行了阐述.水土流失、农业生产、采矿、生活污水及生活垃圾、城市地表径流等使得水环境的储水空间减少、水体物理型污染严重、水库富营养化、威胁人体健康,给建筑物及财产带来直接损失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水环境非点源污染的控制措施,主要是加强"源"的控制和"汇"的截留.  相似文献   

18.
猫儿山自然保护区药用植物资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报道猫儿山自然保护区药用植物的种类、分布、生境及资源量。提出了合理开发该区药用植物资源和保护珍稀濒危药用植物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