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载人航天器在轨维修性设计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开展了对载人航天器维修性设计体系的研究,明确了载人航天器维修性设计体系构成,包括维修性设计、维修性验证、维修性评价和维修性管理。维修性设计包括维修原则确定、维修需求分析、维修任务规划、维修模式设计等;维修性验证包括维修试验规划、分析仿真验证、实物试验验证和在轨飞行验证;维修性评价包括飞行工程师评价和航天员评价;维修性管理将维修性设计、验证、评价工作进行有机衔接并在工程上实施。本文可以作为载人航天器在轨维修性设计工作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武器系统维修性分配的规划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给武器系统维修性分配提供较为科学的决策依据,建立了以全寿命维修性费用最小、系统平均修复时间最短等为目标并综合权衡费用、平均修复时间的规划模型。模型体现了在维修性设计时考虑全寿命维修性费用的思想,经用数学软件LINGO计算,得到系统维修性优化分配方案。通过应用实例,验证了该模型的计算过程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维修包括维护与修理。维修费用在很多产品(特别是武器)的整个寿命周期总费用中占相当大的比重,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产品的固有维修性。因此在任务书或合同中,对产品要有维修性要求。承制方要制订维修性大纲,规定在产品研制、生产、使用的各个阶段所必须进行的定性或定量的维修性工作项目。其中特别要抓好维修性设计;产品要有良好的可达性,高互换性,标准化程度高,保证操作及维修安全,防止人为差错。产品要具有高可检测性,并按人-机工程进行设计,要降低维修项目的数量及维修频率、维修费用。常用件(紧固件、润滑装置、轴承、密封件、接插件)的维修性是维修性设计的重点。还要展开维修性预测、维修性分配、维修性的定性及定量鉴定、维修性验证等工作。  相似文献   

4.
本文就导弹系统的设备级、单元级和系统级提出既通用又有特色的维修性仿真建模和仿真实现方法,分析了维修性仿真的误差,提出了以定量和定性维修性指标为基础进行维修设计的仿真决策。  相似文献   

5.
随着当前在轨服务技术的快速发展,航天器在轨维修成为了可能。因此,本文系统地定义了空间可修系统(space maintainable system, SMS)的概念,通过梳理维修性分析、评价与验证方法的发展现状,结合SMS系统复杂、在轨维修数据量少等特点,探索性地提出了针对SMS的维修性分析、评价与验证技术。首先利用大量的航天器故障数据,采用基于维修障碍分析法的维修性分析手段。其次,构建了定性评价和基于神经网络的定量评价方案对维修性设计进行评判。最后,考虑SMS真实环境验证样本低等约束,提出了基于贝叶斯理论的小子样维修性验证方法,可以有效地降低试验样本量。  相似文献   

6.
可靠性与维修性指标综合权衡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首先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分别建立了费用、效能与可靠性、维修性的关系式。然后通过费用-效能分析的方法,把可靠性、维修性综合权衡问题转化为二元非线性规划问题。通过连续变化费用,最后得到最优组合曲线,根据最优组合曲线权衡出可靠性、维修性指标。  相似文献   

7.
为了在产品设计中系统、全面、准确地反映用户需求,提高维修性要求与产品设计特征之间的关联性,提出维修需求到维修性要求再到产品设计特征的规范化映射方法。通过对用户需求陈述的处理和基于启发式问题的分析,进行用户需求识别;基于系统工程方法,展开维修性设计分析;运用质量功能展开法,进行用户需求向设计要素的转换。将该方法用于某无人机通用操控席位的操作台维修性设计,为生成符合用户需求的系统布置方案提供了权衡依据,在减少设计差错的同时提升了需求转换的精度与效率,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作战飞机维修性指标确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战飞机的维修性决定了作战飞机保持和恢复到完好状态的能力,在飞机研制阶段提出合理的维修性指标对于飞机的作战使用具有重要意义。根据业务流程重组和并行工程理论,以及现有维修保障流程重组优化的研究,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维修保障流程的维修性指标确定方法,以缩短飞行前准备时间和再次出动准备时间,提高飞机再次出动能力。  相似文献   

9.
基于维修性指标验证在提高武器系统费效比中的重要性,针对常用的对数正态分布,提出了一种模糊维修性指标验证方法。在样本数据精确,统计假设模糊的情形,以控制出现两类错误的概率为目的,研究了对数正态分布下的模糊假设检验问题。实例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处理维修时间服从对数正态分布时,具有模糊背景的平均修复时间的模糊假设检验问题,对装备试验靶场进行维修性试验与鉴定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复杂可修系统可靠性维修性综合仿真研究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杨宇航  冯允成 《系统仿真学报》2002,14(8):978-982,986
根据子系统和部件故障后“先来先修”的队列原则,利用优先级和事件表建立了复杂可修系统可靠性维修性仿真的逻辑关系,根据对系统完成任务和子系统运行特征的识别,得到反应复杂系统运行的整个历史纪录和可靠性维修性参数的统计值。旨在为系统可靠性设计和维修性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本文应用软件可靠性模型技术研究软件测试资源管理的两个基本问题:测试资源的预测与分配问题和测试的最佳释放时间问题。应用文献[1]中得到的一般软件可靠性增长模型,我们讨论了软件测试资源的预估和分配的一般方法和具体计算公式,以及在几种软件释放标准下的最佳释放时间的确定方法。文中所提供的方法与公式对于搞好软件开发工作,合理地使用测试资源,保证软件的可靠性指标与预定功能的完成,降低软件产品的价格性能比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针对当前可靠性评估模型解决动态、复杂、多变的云服务环境下支持可靠云服务协同应用中存在的不足, 提出基于层次变权的云服务可靠性评估模型. 根据云服务IaaS层、PaaS层和SaaS层应用的特点, 借鉴AHP层次变权的思想, 分析了层次云服务的失效关联关系, 给出了利用三角模糊数关原理量化可靠性权重值的方法, 基于互补判断矩阵给出了权重值的排序求解公式; 结合云服务系统中各层次云服务的实时在线监测可靠性数据, 给出了层次云服务可靠性评估计算公式. 该模型计算量小, 简单易行, 操作性强, 能对云服务可靠性进行合理、动态评估, 具有较好的应用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3.
基于复杂可修系统可靠性增长分析的简单指数时间函数模型和非齐次 Poisson过程的概念 ,本文发展了一种改进的指数模型 ,该模型较目前流行的 AMSAA模型有更广的适用性 .给出了其拟合优度检验公式及一般情况和失效数截尾及时间截尾两种特殊情况的模型参数估计公式 .两个例子说明了本文模型的优越性 .  相似文献   

14.
冷贮备系统的模糊可靠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Fuzzy可靠性的基础上,应用模糊数学的原理和方法,建立了一套冷贮备系统的模糊可靠性公式  相似文献   

15.
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非线性最小二乘法的软件可靠性Jelinski-Moranda(J-M)模型参数估计方法(LogLSE).给出了一种与经典的J-M模型最小二乘法等价的曲线拟合函数,推导了J-M模型的新的非线性最小二乘(NLS)参数估计公式.在标准的软件可靠性失效数据一海军战术数据系统(NTDS)和三组J-D.Musa软件可靠性数据上,利用牛顿迭代法求解参数估计的实例分析,说明了LogLSE估计优于传统的基于最大似然估计(MLE)和最小二乘估计(LsE)的J-M模型参数估计.  相似文献   

16.
通常导弹发控系统的分系统为旁待冗余系统(各分系统〕,本文给出冷、暖、热旁待备分系统的可靠度及平均无故障时间的计算公式,并对热旁待备分系统给出可靠度置信下限的估计公式,应用于某型导弹发控系统中。  相似文献   

17.
冷贮备串联系统可靠性指标的经验Bayes近似置信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无替换定时截尾样本下,利用经验Bayes方法和极大似然法研究具有冷贮备部件串联系统(简称冷贮备串联系统)可靠性指标的近似置信限,给出部件失效率、系统可靠度和平均寿命近似置信限的计算公式。最后给出随机模拟例子并讨论置信限的精度。  相似文献   

18.
由于多态系统的复杂性、统计数据的不完备等诸多原因 ,人们往往不能精确地确定系统及其元素的状态概率 ,也即存在着状态概率表示及计算的不确定性问题。针对多态系统中可能存在多种状态概率表示形式的情况 ,介绍了多态系统可靠性计算的随机模型、模糊模型和区间模型。对于同一系统中可能同时存在多种状态概率表示形式的情况 ,提出了将不同状态概率表示形式归一化的方法 ,给出并解释了状态概率的转换公式。  相似文献   

19.
论模型的精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们在建立了某个数学模型之后,经常会碰到模型的精度分析问题。某些建模方法,如经济计量学,已具有一整套完善的精度分析工具;但其它大部分建模方法的精度分析问题都没有很好地解决,如灰色动态模型的精度分析尚存不少疑点,一些近似的参数估计方法更无明确的精度公式。总的来说,在模型的精度分析领域,至今似乎还没有一种统一的理论,也没有一套常规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20.
针对传统的可靠性分析模型知识描述能力差和分析结果指导意义较弱的问题,设计一种功能模型用于可靠性分析.这种模型能够描述系统功能知识和性能知识,并且能够建立系统性能对功能的影响关系.此模型的建模过程较为简捷,模型结构适合于可靠性推理.由于模型描述了系统本身的领域知识,基于该模型得到的可靠性分析结果较传统的可靠性分析结果更具指导意义.最后,基于这种建模策略建立了某型家用门铃系统的功能模型,并分析了其可靠性,验证了该模型及其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