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应用Formastor-FⅡ相变膨胀仪测定并研究了5Ni钢的静态CCT曲线,测定了相变临界点A c1与A c3,为制定热处理工艺提供依据.通过万能硬度计及OM,SEM和EPMA分析了冷却速度对5Ni钢硬度、显微组织及微观成分偏析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冷却速度的增大,试样显微组织由多边形铁素体和珠光体变成贝氏体和马氏体.从CCT曲线上可以看出,淬火热处理时为了避免铁素体和贝氏体相变,临界冷却速度要大于20℃/s;在不同冷速下,Ni元素都存在偏析,这有助于回火时产生逆转奥氏体,进而改善5Ni钢的韧性.  相似文献   

2.
加热温度对TRIP钢连续冷却转变曲线及室温组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膨胀法在DIL805热膨胀仪上测定了不同加热温度下实验钢的连续冷却转变(CCT)曲线,通过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分析不同加热温度对CCT曲线和冷却试样显微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加热温度由完全奥氏体化温度降低到两相区内较高温度时,CCT曲线中铁素体转变区左移;当加热温度处在两相区范围内时,随着加热温度的降低,铁素体转变被推迟,使得CCT曲线右移;新生铁素体外延生长方式和奥氏体中碳富集程度的差异是导致上述变迁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高温变形GCr15连续冷却相变及显微组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合理确定GCr15轴承钢的轧后冷却工艺,利用Gleeble1500热模拟实验机,模拟830℃终轧的变形过程,测定GCr15轴承钢的动态CCT曲线;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等分析了冷却速度对珠光体片层厚度和网状碳化物析出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在一定的冷却速度范围内,随着冷速的增加珠光体片层变薄,当冷却速度过大时,会产生一种粗大的类珠光体组织;当冷却速度为10℃/s左右时,可以获得细片状珠光体组织,且可有效减少网状碳化物的析出.  相似文献   

4.
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拉伸试验机和洛氏硬度计,观察和分析了Cr5钢调质处理前后的显微组织以及调质处理后的断口形貌、抗拉强度、延伸率和硬度。研究结果表明:调质处理前Cr5钢中碳化物类型有M7C3、M23C6和M3C2;调质处理后Cr5钢的显微组织得到明显改善,点状偏析基本消除,基体上弥散分布着细小的碳化物;断口形貌由小准解理刻面逐渐向韧窝转变;抗拉强度和硬度值随回火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延伸率有所提高;回火温度为540℃左右时,抗拉强度、延伸率和硬度值分别为14299MPa、290%和492HRC,有良好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5.
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金相软件和洛式硬度计,对Cr5钢组织进行了观察、物相(淬火前后)分析、碳化物含量的计算和硬度测试。研究结果表明:Cr5钢中碳化物相主要是Cr7C3、Cr23C6和Cr3C2相,其形貌特征有球状、椭球状和棒状,并且无规律地分布于基体上;淬火后碳化物部分溶入基体,未溶碳化物以细小颗粒状分布于马氏体上;碳化物的溶解量随温度的升高和保温时间的延长而增加,970℃时,碳化物大部分溶解;保温开始阶段,碳化物溶解速率较快,随时间的延长溶解速率减慢,超过60 min时,溶解速率趋于零;Cr5钢硬度随加热温度的升高和保温时间的延长先增加后降低,970℃加热保温60 min硬度达到峰值,为55.4HRC。  相似文献   

6.
7.
在Gleeble-1500热应力/应变模拟实验机上热压缩模拟Q460C含铌钢的轧制过程,并控制终轧温度和轧后冷却速度.通过观察金相组织和膨胀曲线研究控轧控冷对Q460C钢组织和相变的影响,分析了轧制过程中可能诱导其裂纹产生的原因.结果表明,Q460C钢组织分布不均、控轧控冷工艺不合理均可能造成其裂纹的产生,提高终轧温度可促进相变提前发生,而在较高终轧温度下,轧后冷却速度对Q460C钢组织变化的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8.
利用热力模拟试验机研究了20CrNi2MoV钢在变形和未变形条件下的连续冷却相变行为及微观组织演变规律,绘制了该实验钢静态和动态连续冷却转变(CCT)曲线,分析了合金元素、冷却速度和变形条件等对其连续冷却相变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20CrNi2MoV钢中Cr、Ni、Mo等合金元素使得过冷奥氏体稳定性增强,贝氏体相变可以在较宽的中温转变温度区间发生;随着冷却速度的增加,20CrNi2MoV钢的铁素体相变温度下降,铁素体扩散型相变受到抑制,贝氏体中温区相变得到加强;变形使得20CrNi2MoV钢CCT曲线的铁素体和珠光体转变线明显左移,并且由于变形作用,贝氏体相变温度提高。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索高品质低成本车轮钢生产工艺,比较了两种二冷区冷却方式(气雾冷却和全水冷却)对车轮钢铸坯表面温度、凝固组织与宏观偏析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冷却方式下的二冷区矫直段铸坯表面温度均高于950℃,处于高温塑性区,可避免产生矫直裂纹;两种冷却方式均得到了均匀对称的凝固组织;虽然气雾冷却可略微增加等轴晶比例和降低铸坯中心偏析,但是使铸坯枝晶间距变得较为粗大,并且加重了1/2半径附近处的偏析,对随后的加工和成品的质量更为不利.综合考虑实验结果和生产成本,认为全水冷却方式更适合高品质车轮钢的生产.  相似文献   

10.
利用热模拟试验机对SCM435钢的奥氏体连续冷却转变(CCT)曲线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SCM435钢对冷速极为敏感,在冷却速度为005℃/s时,可以得到铁素体、珠光体及少量贝氏体组织;当冷速增加到1℃/s时,铁素体转变结束,同时开始产生少量马氏体组织.在实际生产中,通过与模拟预测相结合来控制冷却,抑制块状先析铁素体的生成,同时避免马氏体的大量产生,生产出冷镦性能及球化效果较为理想的基体组织.  相似文献   

11.
弛豫-析出-控制相变技术中冷却速度对组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热模拟实验,对在非再结晶温度变形后弛豫一段时间,再以不同冷速冷却的低碳贝氏体钢的相变组织进行了研究,并与同等条件不弛豫的试样组织进行了对比.给出了弛豫和冷速对中温转变组织类型及组织细化程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弛豫及冷却速度对变形奥氏体的相变组织是有影响的.低冷速下主要得到边界及取向不清晰的粒状贝氏体,这时弛豫时间对细化程度影响不明显,在10℃/s以上冷速下得到的是以板条贝氏体为主的组织,与未弛豫试样比较,其组织更细,板条形状更清晰,弛豫试样组织中残余奥氏体或M/A岛的形状更细长,弛豫有利于在同等冷却条件下得到板条组织,并且在高冷速下,弛豫试样中M/A量较未弛豫试样中的要少.  相似文献   

12.
在MMS-100热力模拟实验机上采用热膨胀法结合硬度测试,对耐候钢进行了未变形和变形后的连续冷却的实验研究,建立了未变形和变形奥氏体的CCT曲线.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分析研究了冷却速度、变形条件对显微组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从未变形到变形的过程,多边形铁素体相变开始温度升高,相变区左移,获得铁素体加珠光体混合组织的临界冷速增大.变形奥氏体的位错缠结抑制贝氏体长大,从而细化转变后的显微组织.  相似文献   

13.
冷却速率对低碳钢线材表面氧化皮微观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X射线衍射与Mossbauer谱分析相结合,研究了不同冷却速率下低碳钢表面形成氧化皮的微观结构;借助磁力显微镜的抬高模式测量氧化皮的磁畴图,获得了氧化皮内Fe3O4的分布形态及冷却速率对其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快速冷却时氧化皮中Fe2O3的含量减少;FeO与Fe3O4的比例增大;化学计量的FeO含量和Fe3O4的缺陷程度也随冷却速率的变化而变化.氧化皮的相组成和氧化皮内Fe3O4的分布形态是影响氧化皮性能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用MMS-200热力模拟试验机研究了含钒汽车大梁钢P510L在连续冷却条件下的组织演变规律,采用热膨胀法结合金相法建立了P510L的静态CCT曲线和动态CCT曲线,分析了变形条件、冷却速度对P510L显微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奥氏体低温区的变形促进了铁素体相变和珠光体相变,抑制了贝氏体相变;并且随着冷却速度的增大,铁素体的量减少,贝氏体的量增多.  相似文献   

15.
采用光学显微镜、背散射电子图像、X射线衍射、电子探针、差示扫描量热法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了Ni2Ta合金的微观组织结构和相变特性.结果表明:Ni2Ta合金在经过1 200 C保温4h的热处理后,主要由大量Ni2Ta相和少量Ni2Ta析出相组成,其中Ni2Ta相有单斜和四方两种结构.单斜Ni2Ta相为典型的细小板条状马氏体形状,其板条宽度为0.1~0.3μm,且存在以(001)晶面为孪品面的典型孪品结构.Ni3Ta合金在升温和降温过程中存在单斜Ni2Ta相和四方Ni3Ta相的可逆相变,相变开始温度分别约为310和245℃.另外,在升温过程中还存在单斜Ni3Ta相向正交Ni3Ta相的转变,其相变开始温度约为310℃,但降温过程中并不存在由正交Ni3Ta相到单斜Ni3Ta相的逆转变.  相似文献   

16.
利用Gleeble1500热模拟机测定了薄板坯连铸连轧EAF-CSP工艺生产的低碳含锰钢经奥氏体区二次变形后的CCT曲线.实验钢含有0.17%C,1.21%Mn和0.28%Si(质量分数).研究表明:提高热轧后的冷却速度使Ar3温度降低,导致试验钢的晶粒进一步细化;冷速大于20℃/s时,出现贝氏体和铁素体的混合组织,可降低钢的屈强比;790℃终轧,550℃卷曲时出现铁素体/珠光体带状组织,提高冷速使溶质(如Mn和C)富集区在形成珠光体之前完成奥氏体-铁素体相变是避免生成铁素体/珠光体带状组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通过热模拟实验研究了分段冷却模式下变形温度、保温温度及保温时间对Nb-Ti微合金热轧双相钢组织演变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降低变形温度可促进铁素体的转变,使马氏体形态由大块状过渡到岛状;保温温度从740℃逐渐降至580℃时,铁素体转变量先增加后减少,保温温度为660℃时铁素体转变量达到峰值;随保温时间延长铁素体转变量增加,且铁素体转变量与时间的关系曲线呈“S”型.采用超快冷+空冷+层流冷的冷却模式并通过调整终轧温度及空冷时间获得了630~710MPa的热轧双相钢,屈强比≤061,相应的组织为铁素体+马氏体或铁素体+马氏体+少量的贝氏体.  相似文献   

18.
倾斜式剪切冷却制备1Cr18Ni9Ti不锈钢半固态材料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利用自制的实验装置对倾斜式剪切冷却技术制备1Cr18Ni9Ti不锈钢半固态合金进行了研究.倾斜式剪切冷却技术使熔融1Cr18Ni9Ti不锈钢合金在剪切冷却作用下形成组织优良的半固态材料;在冷却板的冷却作用与重力的剪切作用下1Cr18Ni9Ti不锈钢半固态合金逐渐由树枝晶演化为细小的球形晶;倾角、冷却板长度、冷却板表面性质对合金组织具有重要影响;在倾角为45°,冷却板长度为650mm,冷却板采用紫铜材质的条件下可制备出细小球形的1Cr18Ni9Ti不锈钢半固态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