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泸县玉蟾山地区地处川南地区,地下热矿水埋藏深度在1 700m左右,且周边地区未见热储层出露地表。从泸县地区地质背景条件、水文地质条件、热矿水赋存条件等方面,简要分析了玉蟾山地区热矿水深循环模式,为川南地区地下深层热矿水的合理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了具体说明化学温标中的阳离子温标在地热评价中的应用,以锦州市区地下热矿水为例,根据其有关化学组成,在进行了水-岩平衡的判断后,应用Na/K、Na-K-Ca、K/Mg等阳离子温标估算了这些热矿水的温度,并根据这些温标的原理和锦州热矿水的实际,重点讨论了化学温标适用性和估算结果的可靠性,推算了锦州市热矿水的热储温度.这将为地热的开发利用提供一些有利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阳离子温标在中低温地热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具体说明化学温标中的阳离子温标在地热评价中的应用,以锦州市区地下热矿水为例,根据其有关化学组成,在进行了水-岩平衡的判断后,应用Na/K、Na-K-Ca、K/Mg等阳离子温标估算了这些热矿水的温度,并根据这些温标的原理和锦州热矿水的实际,重点讨论了化学温标适用性和估算结果的可靠性,推算了锦州市热矿水的热储温度。这将为地热的开发利用提供一些有利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峨眉山高1井位于峨眉山市高桥镇。热矿水含水岩层埋深1 600 m左右,属于地压型地热资源,水化学类型为Cl-Na型水,Cl-、Na+浓度高,与区域水化学类型有明显的差异。该文分析了岩性、构造等热储藏条件,论述了热矿水成矿模式,并估算了补给区大气降水入渗补给量及高1井径流水资源量。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高1井热矿水Cl-、Na+高浓度成因。  相似文献   

5.
绵竹市土门镇热矿水井口高程630m,井深1888m,抽水试验出水量达440m3/d,井口水温37.5℃,水化学类型为HCO3-Na型。本文分析了热矿水补、径、排条件,论述了热矿水成矿模式,并估算了热矿水水资源平衡量。在此基础上利用统计学方式分析了该热矿水主要化学元素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根据九曲湾地热矿水的分析测试结果,按照《天然矿泉水地质勘探规范》GB/T 13727-92和《地热资源地质勘查规范》GB 11615-89中关于医疗热矿水水质标准要求综合评价九曲湾地热矿水水质,再根据九曲湾地热井抽水试验结果,经地热井热矿水储量计算开采量。九曲湾地热矿水为重碳酸钠型温热级含氡、偏硅酸的氟医疗热矿水,井口水温为53.5℃,可开采量为1009.06 m3/d。  相似文献   

7.
太原市地热资源概况及开发利用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太原市位于汾渭地堑地热带,地热资源丰富。文章对太原市热矿水分布状况、地热地质背景、热储模型、地热资源状况和开发利用前景等进行初步分析,为今后太原市可持续发展和合理开发利用地热资源、减少风险提供了水文地质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提高云髻山地热田的温度可大幅提高其开发利用价值。根据地形地貌、施工的钻孔、物探资料及构造研究探讨提高水温的前景,尤其对施工钻孔的增温剃度及施工过程中发现的存在可能提高地热田温度的中细粒花岗岩和寻找热储中心位置,因此在地热中心区寻找取得45℃以上可直接利用的热矿水,对地热田水文地质详查工作的决策与设计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提高云髻山地热田的温度可大幅提高其开发利用价值。根据地形地貌、施工的钻孔、物探资料及构造研究探讨提高水温的前景,尤其对施工钻孔的增温剃度及施工过程中发现的存在可能提高地热田温度的中细粒花岗岩和寻找热储中心位置,因此在地热中心区寻找取得45℃上可直接利用的热矿水,对地热田水文地质详查工作的决策与设计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石阡中坝地热矿区大地构造背景和小构造环境分析,认为该热矿水主要受红石断裂、石阡断裂带的联合控制,其形成原因是地下水经深部循环加热而成,热源主要是正常地温梯度之下地壳内部放射性元素(u238、u235、Th232、K40等)衰变时释放的巨大热能。  相似文献   

11.
水华期水体中DOM组成及其消毒副产物生成潜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太湖水华期原水为实验水样,初步研究水华期水体中溶解性有机质(Dissolved Organic Matter,DOM)的组成及其消毒副产物生成潜能(DisinfectionBy-Products Formation Potential,DBPFP).利用XAD-8大孔树脂,将水体中DOM分离为亲水性物质(Hydrophilic Substances,HIS)、疏水碱性物质(Hydrophobic Bases,HOB)、疏水酸性物质(Hydrophobic Acids,HOA)、疏水中性物质(HydrophobicNeutrals,HOB).4种DOM组分的溶解性有机碳(Dissolved Organic Carbon,DOC)浓度分布情况为:HIS最高为10.2mg/L,占原水DOC浓度的72.86%.不同DOM组分的DBPFP实验表明,HIS的三卤甲烷生成潜能(Trihalomethanes FormationPotential,THMFP)和卤乙酸生成潜能(Haloacetic Acids Formation Potential,HAAFP)分别占4种DOM消毒副产物生成潜能之和的63%和31.25%,为主要的消毒副产物前体物.由于HIS为水华期水体中DOM的主要组分,且具有DBPFP高、不易在水处理过程中去除的特点.因此进一步考查了不同氯化条件(氯化剂用量、氯化时间、水体pH值)对HIS氯化生成DBPs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DBPs生成量与氯化剂用量及氯化时间成正相关.pH对HIS氯化生成THMs和HAAs的影响并不相同.在实验所选取的pH范围之内,THMs生成量随pH的升高,呈逐渐增加的趋势,而HAAs产量却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少.  相似文献   

12.
油井选择性堵水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控制水从油层产出,建立找水堵水法和不找水堵水法.由于不需找水并能从油层深部控制水的产出,所以不找水堵水法更为重要.不找水堵水法使用选择性堵剂和堵剂选择性注入工艺,达到油井选择性堵水的目的.介绍了选择性堵剂的类型和作用机制,分析堵剂选择性注入工艺中如何利用出水层的特征(高渗透、低流动阻力、高含水饱和度和易于泄压),将堵剂选择性地注入出水层,给出一些油井选择性堵水成功的矿场试验实例.不找水堵水法的应用和发展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3.
高温高压条件下甲烷和二氧化碳溶解度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不同温度和压力条件下测得的甲烷和二氧化碳两种气体在碳酸氢钠型水中的溶解度数据,对两种气体的溶解度与温度、压力及地层水矿化度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地层水中的溶解机制不同,导致两种气体的溶解度值随温度、压力条件的变化具有不同的演变特征;综合前人低温(小于90℃)测试的溶解度数据,可将甲烷溶解度与温度之间的演变关系划分为缓慢递减(0~80℃)、快速递增(80~150℃)和缓慢递增(大于150℃)3个阶段;二氧化碳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逐渐降低,随压力升高而逐渐增大,其溶解与析离能力受压力影响更为明显;实际地层中,两种气体间溶解度的差异演变影响了天然气的空间分布。  相似文献   

14.
精确确定地层混合液电阻率和阿尔奇参数是剩余油饱和度评价的核心技术,但是在注水开发过程中地层混合液电阻率是动态变化的,同时当地层水矿化度变化较大时,胶结指数m和饱和度指数n随地层水矿化度的增大而增大,影响了由阿尔奇公式确定的含水饱和度的计算精度。提出首先采用变倍数物质平衡法得到地层混合液电阻率,再利用W-S模型和阿尔奇公式建立动态m、n值计算公式,在求准一系列地质参数的基础上再进行含水饱和度的计算。结果表明:采用变倍数物质平衡法能够得到精度较高的混合液电阻率;采用随地层水矿化度变化的m、n值能够显著提高含水饱和度的计算精度。  相似文献   

15.
运用化学理论对煤层气分子(主要成分为甲烷)在地层水的溶解和成泡过程进行了描述,对成泡过程的受力与做功进行分析,并结合生产实际讨论了温度、生产压差、地层水矿化度、压力降和孔隙介质的大小对甲烷分子成泡规律的影响.研究表明:甲烷分子在水中成泡包括甲烷分子在水中的溶解、局部聚集成核、成泡与气泡的破裂和气泡的生长与稳定4个过程.上覆压力越小,开发的压力降越大越有利于甲烷分子脱附后形成稳定的气泡;在煤层气开发初期,甲烷以扩散方式运移,低温和低矿化度有利于气泡的生成.  相似文献   

16.
为了发挥组成类别不同的防塌剂的协同效应,对防塌剂按作用方式进行了分类。根据防塌剂的一般作用方式,可把防塌剂分为两大类共八个亚类。第一大类为阻止或延缓水从井眼向地层内迁移的防塌剂;第二大类为增加地层矿物颗粒间联结力的防塌剂。第一大类分为六个亚类:(1)水活度降低型;(2)滤液增粘型;(3)封堵型;(4)润湿性改变型;(5)低水化能型;(6)泥饼致密型。第二大类分为两个亚类:(1)桥联型;(2)化学胶结型。对于防塌钻井液,一般必须使用封堵型防塌剂,其它七个亚类则根据岩层特点和钻井液体系的特点加以选用。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索1995年马寨油田注入水水体改性工程完成后,弱碱性注入水对地层造成的影响,从分析马寨油田地质特征、流体性质、开采现状以及注入水、产出水水体性质入手,研究了注入水、产出水中多种离子变化规律,对地层结垢、渗透率的影响,与地层矿物、地层水的配伍性.并通过注水压力、吸水指数、吸水剖面、腐蚀、结垢等矿场反应,评价了马寨油田经过2年注入202×104m3改性水后,随着注入水水体性质的变化,产出水的性质也发生了变化,但地层水能力没有减弱,没有堵塞现象和结垢现象发生.  相似文献   

18.
为明确中江沙溪庙组深源浅聚型致密砂岩气藏气水分布规律及主控因素,应用岩芯分析、测井、试气、生产、核磁共振和地层水化学分析等资料,对地层水的微观赋存状态、宏观分布规律及主控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中江沙溪庙组地层水矿化度为III$\sim$V类CaCl$_2$型地层水,地层水以束缚水和毛细管水的形式赋存于储层中,宏观上气水分布受断砂配置、局部构造和河道内部非均质性控制。断层既是天然气充注的基础,又是散失的通道,控制着气、水的宏观分布特征;近断层处天然气易散失,以气水同层为主。河道内部非均质性和局部构造共同控制气、水的局部分布特征,其中,河道内部发育的岩性(物性)封堵能阻止天然气向高部位断层处的运移和散失,并使得气水呈“香肠式”分布,构造低部位也可见气层发育。无岩性封堵河道气水呈“上气下水”分布模式,局部构造高部位为气层,构造相对低部位为水层或气水同层。  相似文献   

19.
针对现有的地层水启动压力梯度计算模型计算结果差异大的问题,选取四川盆地普光气田早三叠纪飞仙关组超深层碳酸盐岩储层标准岩心,开展了储层温度条件下的地层水启动压力梯度实验测试,根据实验测试结果建立了地层水启动压力梯度计算模型,对比分析了不同地层水启动压力梯度计算模型的计算结果,分析了影响地层水启动压力梯度的主要因素,以普光气田为例进行了实例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地层水启动压力梯度随渗透率的降低而增大,在渗透率相对较低时,地层水启动压力梯度随着渗透率的降低急剧增大;地层温度影响地层水黏度,从而改变地层水在细小孔道中流动时的非牛顿特征,进而影响地层水启动压力梯度的大小;储层渗透率和地层水黏度是影响地层水启动压力梯度大小的主要因素;普光气田Ⅱ、Ⅲ类储层地层水启动压力梯度较大,要准确描述气藏水侵规律,需考虑储层的地层水启动压力梯度。  相似文献   

20.
深水钻井中浅水流喷发会对钻井安全产生很大影响。基于浅水流形成条件和南海北部陆坡古地质环境,分析目标海域浅水流的潜在风险。根据水流喷出速率,量化浅水流危害等级,并建立能够模拟浅水流上喷或喷出的数值模拟模型,分析典型工况下浅水流层压力、规模、孔渗条件及钻速对其喷出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南海北部陆坡存在浅水流形成的古地质条件,但浅水流规模较小,压力系数较低,钻进中发生严重浅水流危害的概率较低;浅水流喷发具有"压力-水瞬间高速释放"的特征;采用低密度海水钻井液钻进,钻遇压力系数为1.15的浅水流层,钻井液停止循环后水流喷出速率和喷出量可达70 m~3/h和60 m~3;浅水流喷发主要受其压力和规模控制。针对目标海域浅水流特征及控制因素,提出了控制浅水流危害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