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制备了壳聚糖-沸石杂化膜,对其进行热重和扫描电镜表征,就壳聚糖-沸石杂化膜对pb2+的吸附行为进行了探讨.沸石的加入使壳聚糖膜产生了孔穴,增大了比表面积,提高了吸附性能.实验结果还表明沸石与壳聚糖质量比4∶5为最佳配比,吸附的最佳溶液pH为5.0,温度对吸附作用的影响比较小.壳聚糖沸石杂化膜对pb2+的吸附符合Lang... 相似文献
2.
以壳聚糖/TiO2杂化材料为功能基体,采用分子印迹技术制备了Cu2 印迹杂化膜,并利用红外光谱分析对其进行了表征.吸附选择性研究结果表明:在含等浓度Cu2 、Zn2 和Pb2 的水溶液中,印迹杂化膜表现出对Cu2 具有良好的吸附选择性.通过SAS软件对印迹杂化膜吸附Cu2 的吸附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佳吸附条件为:pH约3.6,铜离子浓度99 mg/L,温度60℃,理论吸附率最大响应值为88.97%. 相似文献
3.
经预处理的花生壳颗粒(20~60目)与环氧氯丙烷接枝,引入活泼氯;活泼氯被硫脲取代后,成为硫脲基螯合树脂。最佳工艺条件;(1)合成醚化颗粒,反应时间为4h,反应温度为90℃;(2)取代引入硫脲基,反应温度及时间分别为90℃和2h。在溶液pH=5.4~5.8时,螯合树脂对Ag(I)的吸附容量为100mg/g。 相似文献
4.
以壳聚糖、Fe2+/Fe3+盐为水相,环已烷/正已醇为油相,Triton X-100为乳化剂,通过在W/O微乳体系中加NaOH溶液沉淀剂,原位制备磁性壳聚糖纳米粒子(MCN),用于吸附Ag(Ⅰ).考察了pH值、Ag (1)浓度和温度对MCN吸附Ag(Ⅰ)的影响.结果表明,MCN分散良好,粒径15 ~40 nm,饱和磁化强度25.6 emu·g-1,pH6.0时吸附最佳,Ag(Ⅰ)吸附容量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吸附动力学符合拟二级方程,且为自发放热过程.吸附等温线分别用Langmuir,Freundich和D-R模型拟合,表明Langmuir模型拟合最好,为单分子层吸附,最大吸附容量2.06 mmol/g.吸附活化能E为8.94 ~9.10 kJ/mol,表明以化学吸附为主. 相似文献
5.
以壳聚糖、Fe2+/Fe3+盐为水相,环已烷/正已醇为油相,TritonX-100为乳化剂,通过在W/O微乳体系中加NaOH溶液沉淀剂,原位制备磁性壳聚糖纳米粒子(MCN),用于吸附Ag(I)。考察了pH值、Ag(I)浓度和温度对MCN吸附Ag(I)的影响。结果表明,MCN分散良好,粒径15~40nm,饱和磁化强度25.6emu·g-1,pH6.0时吸附最佳,Ag(I)吸附容量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吸附动力学符合拟二级方程,且为自发放热过程。吸附等温线分别用Langmuir,Freundich和D-R模型拟合,表明Langmuir模型拟合最好,为单分子层吸附,最大吸附容量2.06mmol/g。吸附活化能E为8.94~9.10kJ/mol,表明以化学吸附为主。 相似文献
6.
交联壳聚糖膜对偶氮染料的吸附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晓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2(3):59-62,108
以戊二醛为交联剂,制备交联壳聚糖膜(CCS),研究其对不同偶氮染料的吸附脱色机制;以甲基橙为对象染料,比较了不同吸附剂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结构复杂的染料,其脱色效果较差;以交联壳聚糖膜作为吸附剂,其稳定性比单纯壳聚糖膜好,脱色效果优于活性碳. 相似文献
7.
以壳聚糖为成膜聚合物,聚乙二醇(PEG)为致孔剂,掺入碳纳米管(CNTs),经机械共混制备了纳米级孔径且分布良好的复合多孔膜.扫描电镜(SEM)图片显示,CNTs的加入使得膜产生许多分布均匀30~50nm的纳米孔,且膜的孔隙率随CNTs含量的增加而增加.甲基橙吸附实验结果表明膜对甲基橙的吸附量随CNTs含量的增加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膜对硫酸铜溶液的过滤实验表明,CNTs的加入改善了膜的通水能力,膜的水通量随CNTs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当CNTs增加到一定量后,膜的水通量出现减小;膜对Cu2+的截留能力随CNTs含量的增加而提高,当CNTs增加到一定量后,截留率也出现了下降. 相似文献
8.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43(1)
为了提高对Pb~(2+)的吸附选择性及吸附量,采用共沉淀法,以CaCl_2和(NH_4)_2HPO_4为原料、葡萄糖碱性溶液为反应介质,制得羟基磷灰石(Ca_(10)(PO_4)_6(OH)_2,HAP)。采用X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纳米粒度仪、物理吸附仪对样品进行表征,并考察HAP对Pb~(2+)的最优吸附条件和在Pb~(2+)和Cd~(2+)混合溶液中HAP对Pb~(2+)的吸附选择性。结果表明:制备的HAP呈细小的颗粒状,粒径均匀分布,平均粒径为220 nm左右,结晶度较差;将HAP样品在600℃马弗炉中煅烧2 h后,样品结晶度变大,但吸附效果远低于未煅烧的样品,因此选择未煅烧的样品作为吸附剂。在HAP用量为0.1 g/L、pH=6、温度为30℃、Pb~(2+)初始质量浓度为140.3 mg/L、饱和吸附时间为60 min的条件下,HAP对Pb~(2+)的吸附量达到1 412 mg/g左右;在Pb~(2+)和Cd~(2+)混合溶液(Pb~(2+)初始质量浓度为70.8 mg/L,Cd~(2+)初始质量浓度为83 mg/L)中,HAP对Pb~(2+)的吸附量是Cd~(2+)吸附量的2.26倍,对Pb~(2+)的选择性系数达到1 961.73。 相似文献
9.
以天然高分子壳聚糖为原料,与聚乙烯醇进行溶液共混,研制壳聚糖与聚乙烯醇共混膜.探讨了共混膜对微量Hg2 ,Cr(Ⅵ)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共混膜具有韧性、壳聚糖不易流失等特点,并且对离子的去除率较高,提高了其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多孔壳聚糖膜的渗透性及其对Cd(Ⅱ)离子的吸附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邻苯二甲酸二丁酯为致孔剂,制备了一系列多孔壳聚糖膜,SEM研究了各膜的表面及断面结构,FTIR分析了其组成,测定其对小分子物质的渗透性及对Cd(Ⅱ)离子吸附性,探讨了Cd(Ⅱ)离子的浓度、吸附时间、体系pH值、温度等因素对吸附的影响,同时考察了膜再生的方法.结果表明:该多孔壳聚糖膜具有孔隙率高、孔分布均匀、比表面积较大、对小分子物质有强渗透性、不流失、易再生等特点,而且当pH在6.0~7.3范围内,对Cd(Ⅱ)离子的吸附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11.
12.
以杨梅单宁为原料,采用氯代的方法制备得到氯化单宁,再与氨基水杨酸反应得到氨基水杨酸改性单宁,然后经多聚甲醛交联得到氨基水杨酸改性单宁基树脂.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氨基水杨酸改性单宁基树脂的结构进行表征,并探究了溶液pH值、Ag(I)初始质量浓度、温度、时间等因素对氨基水杨酸改性单宁基树脂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温度为318 K、pH值为5.0、吸附时间为7 h、Ag(I)初始质量浓度为260 mg/L时,氨基水杨酸改性单宁基树脂对Ag(I)的最大吸附量可达239.6 mg/g,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这说明氨基水杨酸改性单宁基树脂具有良好Ag(I)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13.
壳聚糖衍生物的制备及其对Cr(Ⅵ)离子的吸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化学法对壳聚糖进行改性,分别制备了交联壳聚糖、丁烷基壳聚糖和O-羧甲基壳聚糖,用γ射线辐照降解制备了低摩尔质量的壳聚糖,研究了它们对废水中较难处理的污染物Cr(Ⅵ)的吸附情况,壳聚糖对Cr(Ⅵ)吸附的最佳pH值范围为5.0~6.0,最佳吸附时间大约为2h,每克壳聚糖可吸附约3mg Cr(Ⅵ),吸附率最大可达90%以上。交联壳聚糖、丁烷基壳聚糖和低摩尔质量壳聚糖对Cr(Ⅵ)的吸附效果都比壳聚糖本身要好得多:交联壳聚糖吸附1h即可达到吸附饱和;丁烷基壳聚糖吸附Cr(Ⅵ)的最佳pH值出现在5.0附近,更能适应酸性环境;辐照降解后,壳聚糖在(0.4~0.8)×105g/mol的范围内存在一个吸附最大值。 相似文献
14.
以过硫酸铵为引发剂,制备壳聚糖(CS)和丙烯酸(AA)的接枝共聚物(CS-g-PAA),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将其制备成纤维膜,考察不同接枝率、电纺溶液浓度、直流电压对电纺纤维的影响,用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对共聚物和纤维膜的结构进行表征,测试该纤维对Cu2+、Cd2+离子的吸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接枝率越高电纺纤维形貌越好,相对最佳电纺条件为溶液质量分数15%和电纺电压11 kV;CS-g-PAA电纺纤维膜对Cu2+、Cd2+的吸附量相比CS提高了25.39%和82.28%,相比CS-g-PAA其吸附速度更快,但其饱和吸附容量比较接近。 相似文献
15.
采用电化学及X射线衍射法研究了硫脲在铜电极表面的吸附作用及其对铜沉积织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硫脲在铜阴极表面的吸附遵守Frumkin吸附等温式,促进铜电沉积(111)晶面的择优取向,而抑制(220)晶面的生长。 相似文献
16.
采用壳聚糖小球吸附废水中的腐殖酸,探讨了反应时间、pH值、温度、壳聚糖小球用量、腐殖酸初始浓度等因素对壳聚糖小球吸附腐殖酸效果的影响,并测定了吸附等温线.结果表明壳聚糖吸附腐殖酸的速率很快,50 min可达到吸附平衡;pH值和温度对吸附效果的影响不明显;壳聚糖小球用量对吸附效果的影响显著;在30℃下其吸附等温线符合Freundlich方程. 相似文献
17.
选取玉米芯作为吸附剂,对废水中Cr6+进行吸附研究,因玉米芯本身吸附效果不佳,故对其进行改性。经H3PO4、NaOH、NaNO2溶液改性后的玉米芯可以使其孔隙扩展、比表面积变大,能够较高效地去除废水中Cr6+。实验结果表明:当模拟废水中Cr6+初始浓度为20 mg/L、体积为50.00 mL时,玉米芯经NaOH溶液改性后,投加量为0.040 g,pH为5.00,吸附时间为20 min时,吸附效果最佳,废水中Cr6+的去除率为96.83%。此时,改性后玉米芯吸附Cr6+的过程与Freundlich吸附等温模型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拟合度较高。 相似文献
18.
改性玉米芯及其对废水中Cr+的吸附研究 《山东科学》2010,33(3):133-140
选取玉米芯作为吸附剂,对废水中Cr6+进行吸附研究,因玉米芯本身吸附效果不佳,故对其进行改性。经H3PO4、NaOH、NaNO2溶液改性后的玉米芯可以使其孔隙扩展、比表面积变大,能够较高效地去除废水中Cr6+。实验结果表明:当模拟废水中Cr6+初始浓度为20 mg/L、体积为50.00 mL时,玉米芯经NaOH溶液改性后,投加量为0.040 g,pH为5.00,吸附时间为20 min时,吸附效果最佳,废水中Cr6+的去除率为96.83%。此时,改性后玉米芯吸附Cr6+的过程与Freundlich吸附等温模型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拟合度较高。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腐殖土对废水中Cu2+的吸附,并考察了吸附时间、Cu2+的初始浓度、腐殖土投加量、初始pH值和温度等因素对吸附过程的影响.通过吸附动力学、吸附等温线和红外光谱(FTIR)等方法探讨了吸附机理.试验条件下,单位腐殖土对Cu2+的吸附量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直至达到吸附平衡,随Cu2+的初始浓度增大和初始pH值的上升而增加,随腐殖土投加量的增加而减少,吸附过程温度的影响不显著.腐殖土吸附Cu2+的过程符合Lagergren准二级吸附速率方程和Freundlieh吸附等温方程,吸附过程以化学吸附为主,红外光谱分析表明,参与吸附的主要基团是羟基和芳香基等化学基团. 相似文献
20.
以钠基膨润土为原料制备插层有机复合膨润土吸附剂.讨论表面活性剂和壳聚糖不同比例和不同的加入方式对吸附剂吸附性能的影响,探讨插层有机复合膨润土的再生方法.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和壳聚糖配比为2∶1时,分步合成的吸附剂吸附性能良好,当废水溶液pH为8时,吸附率达96.3%.再生后的吸附剂吸附率可达95.6%.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