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老子的哲学思想成就,特别是对于管理国家和处理人际关系的许多主张在中国历史上都有巨大的影响.本文围绕老子的无为、德治、人本思想等几个方面,时老子管理哲学对于市场经济管理的价值进行了分析和论述.同时也指出了老子管理思想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2.
3.
李劲辰 《海军工程大学学报(综合版)》2010,7(1):89-92
《老子》蕴涵了丰富的管理思想,其哲学基础是“道”。“道”可以作为企业管理领导者的指导原则。挖掘老子管理哲学思想的现代意义,有利于提高和增强现代管理者的管理能力,有助于加强和深化现代企业管理的理论。 相似文献
4.
把老子哲学简略地分为道与人两个层面的做法无法准确把握老子思想,必须加上道与人之间的两个重要环节"天地"和"万物",只有这样,才能获得对老子哲学整体结构的完整认识。老子哲学整体架构确定了人与物和道的基本关系,勾勒出人认识道的基本途径,其目的是使政治符合"道",或者说以"天道"矫正"人道",以使天下"自正"。 相似文献
5.
王强模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2):92-96
“法自然” ,乃老子提出的哲学命题 ,他的写作观正是从这一哲学命题中显示出来的。对“道”的基本涵义的解释 ,及分别从“道”的本原说、“道”的功能说以及“道”的人格说诸方面加以阐述 ,以论证老子写作观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6.
7.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
"取下求上"是《墨经》概括老子实践哲学的命题。分析"取下求上"命题的产生过程,用《老子》中的大量论述来说明"取下求上"的命题可符号化为"取非A求A",还可泛化变形为"非A则A"、"大A若非A"等多种实践哲学公式。论述老子辩证理论哲学的精神及其现代价值。老子实践哲学可作为中华民族振兴的谋略借鉴。 相似文献
8.
老子哲学蕴含着浓厚的存在论思想。具体地说,通过对“道”的源先存在的形而上主体地位的确立,老子哲学对人类存在的基本结构与要素作出了如下界定:一方面,人类的存在具有自身的“有身性”与外部的“有法性”之双重局限;另一方面,人类却可通过“贵身”“无为”“柔弱”“图难于其易”“不欲盈”等存在方式对这些局限予以化解,从而实现存在的超脱。老子哲学的这一存在论思想,对于人类存在的自身局限与外部局限予以了统一的化解,同时也对单数的存在问题(个体)与复数的存在问题(国家社会)作出了统一的解答。对于人类的存在问题而言,老子哲学具有普遍的有效性,并具有圆融、简约与宽容的思想特质。进一步说,老子哲学对于资本、科技与权力所主宰的现代语境中人的存在问题,或可带来某种反思与警醒。 相似文献
9.
10.
11.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实现商品经济现代化。从市场经济的历史地位、一般特点、功能作用等多角度论述了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12.
生产的社会性与生产资料的私人或局部占有之间的矛盾。是市场经济的共性。个别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生产快速发展与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也是市场经济的共有现象,激化到一定程度都会发生经济危机。 相似文献
13.
14.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经济体制改革的质的规定性,它规定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和方向,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量的规定性,它明确了我国在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市场化的程度和标准。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区域经济差距进一步拉大,既有体制和政策原因,又有各个地区自身因素.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大力发展区域市场.首先要扫除体制障碍;其次要明确中央和地方的权利和义务,要真正做到政企分开,消除地方保护主义,实现区域开放;最后,要充分发挥企业的主动性,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区域经济市场竞争态分析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景宜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39(4):85-87,92
市场经济体制下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制定,必须以准确的市场分析与把握为前提。依据市场占有率和增长率的双指标组合,构建出一个能综合定量描述区域经济市场竞争格局的模型,据此将区域经济市场划分为明星市场、金牛市场、幼童市场和瘦狗市场4种类型,应用这一模型,对我国31个省级区域的经济发展竞争态进行定量计算和分析,为区域经济规划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先秦道家的治道思想以"道法自然"为本质,以"清净为天下正"为目标,以"无为而无不为"为行为标准,以"太上,下知有之"为最高境界,构成了道家思想的管理观,即包括管理的本质观、目标观、行为观、境界观,以此构建了管理型道家的治道模式。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拓宽了大学生的视野,活跃了大学生的思想,同时也带来了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变化.我们应适应发展变化了的形势的需要,在德育教育策略方法上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定位.重新审视教育的价值;理顺高校德育工作的思路,突出爱国主义的教育主线,加强对树立正确人生观的引导,树立新时期人才质量的德育观,确保德育管理制度和手段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深入进行道德教育理论的研究,推进德育创新.以确保德育工作的实效性,达到育人目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