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认为文学语言的生成过程是由意的酝酿,象的构思,言的书写三个阶段构成的,这个过程,既是一个因“应物”而立“意”,为尽“意”而立“象”,为尽“象”而立“言” 的传达,交流的过程,也是一个在“立意”,立象,立言的三方面进行审美的发现和审美的创造的过程,这个过程的结果就是既有审美功能又有意指功能的由“言”,“象”,“意”三层次构成的文学文本的产生,因此,文本结构不是自我封闭的,它是文学语言生成过程的产物,同时又是文学语言读解过程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以“比物取象”的诗性言说方式传达出批评家对批评对象的审美感受和审美评判,是中国传统批评区别于西方文学批评的一个重要特点。文章勾勒了“比物取象”诗性言说方式形成、发展的过程,并揭示其作为中国古代主要的批评话语方式的基本特征和功能。文章还指出,面对中国传统批评“比物取象”的诗性言说方式,过于追求科学化和精确化的中国当代文学批评应当有所警醒、有所择取。  相似文献   

3.
辞章意象乃由"意"与"象"互动而形成。若着眼于某一种"意"来观察,可以发现它能透过多种不同的"象"来传达。这种互动模式表现在辞章作品中,即是"一意多象"。本文以"思乡意象"与"闲适意象"进行例析,除了能考察辞章具有"一意"可藉由"多象"来表抒的文学现象外,亦归纳出"思乡"与"闲适"在"一意多象"方面,较为典型的意象系统。  相似文献   

4.
“观物取象”的方式和观念,影响了中国自彩陶装饰艺术以来的所有造型艺术。作为中国传统装饰图形设计的基本创作原则和理念,其价值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依“观物”获得形式——由对自然物象的观察研磨获得概括的艺术形象;二是通过“观物”所取之象——艺术形象来传达其精神内涵凸现其象征性。对该论点的剖析和总结对于今天的设计艺术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将索绪尔的语言学理论、现代信息论思想与我国古人老子、王弼关于“象”、“言”、“意”关系之论述相结合,提出了“达意”与“得意”的概念。“达意”是就非原母语译的释而言的,其前提是译对原评议的理解;翻译的最终目的不是将原翻译,而是要让译的读领会原作所传达的信息,即“得意”。所以“达意”是对译的要求,而“得意”则是对译读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郭慧 《科技信息》2008,(5):238-238
本文首先介绍了视觉传达的涵义及其发展过程,着重分析了新时期视觉传达的新特点,并提出了视觉传达设计应该注意的问题,指出视觉传达在新时期应该注重把握时代脉搏,突出民族特色、人文特色,更加人性化。  相似文献   

7.
《青年科学》2008,(4):4-4
代表中国文化精髓的卷轴造型象、征华夏文化符号的云纹图案承、载千年中国印象的漆红接、近人体"握手感"的橡胶皮革漆——一朵寓意着渊源共生和,谐共融的"祥云",传达着"天地自然人,本内在宽,容豁达"的东方精神。  相似文献   

8.
应当结合视觉传达的规律来理解形式美的基本法则,以避免陷入形而上学的泥潭。作为审美的客体,立体艺术设计作品承担着对审美主体(人)的信息传达的任务,它必须符合人的视知觉规律,立体艺术设计作品的形式美,与视觉引导与信息传达有关,视觉引导是立体艺术设计作品成功的前提和基础;信息传达的效果如何,直接关系到设计的成败。  相似文献   

9.
视觉传达设计以大众传媒为载体,两者之间具有紧密联系。互联网络作为一种全新大众传媒,为视觉传达设计的传播提供了良好的务件,但基于互联网络传播的视觉传达设计又会受到互联网技术的制约。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给出了完全分配格上半拓扑生成序在序同态下的象和逆象的定义,分别研究了象和逆象的性质,为进一步研究完全分配格上拓扑共生结构的象结构和逆象结构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吕志莹 《科技信息》2008,(34):344-344
视觉传达设计在我国艺术设计领域深远传播的今天,中国书法艺术在视觉传达设计里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本文主要论述了书法的传达功能、艺术特征和民族性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句法象似性及其在文学中的文体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详细阐述句法象似性的三条原则,即距离象似性、数量象似性、顺序象似性,并尝试将句法象似性理论应用于文体学,探讨句法象似性对文学的重要性:一方面可促使作者努力增强作品的艺术效果,另一方面将有助于读者提高他们阐释、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庄子无意于严谨的逻辑和系统的分析,而更在乎描述整体动态,诙谲怪的寓言之象,正是这种寓言之象完成庄子的思想创造并抵达哲学之高峰。庄子寓言之象极富象征性、暗喻性、诡异性、神秘性和启示性,她是象的直观,悟性的艺术,更能代表东方文化神韵,庄子寓言的微妙在于把一切都隐在“象”中,又在“象”中启悟。她“生生不已”,与辨析性的说理方式相比,更具原创性与启迪性。  相似文献   

14.
小易 《科技智囊》2009,(11):71-71
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扐于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扐而后挂。 承接上文“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本句继续展示用蓍草进行演算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图形本身是视觉空间设计中的一种符号形象,是视觉传达过程中较直接、教准确的传达媒体,它在沟通人们与文化、信息方面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在图形设计中,符号学的运用,影响着图形设计的表形性思维的表诉。也正是由于它的存在,使平面图形设计的信息传达更加科学准确,表现手法更加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16.
在研究了完全分配格上半拓扑生成序的象和逆象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完全分配格上拓扑共生结构的象和逆象.  相似文献   

17.
书法的意象     
李洁 《晋中学院学报》2007,24(4):114-116
艺术的本体是意象,书法作为一种艺术样式,其本体也是意象。首先,意象世界是“人化”的世界,是审关的世界,是主客交融、物我合一的和谐世界。其次,根据格式塔心理同构理论,书法艺术中意象是超于物之上的一种意念形态,当外在力量与内在情感形成最和谐的“契机”时,关也就产生了。第三,书法艺术作品的意象一般表现为三个递进的方面,即:象内之象(笔画线条),象外之象(心物相契),无象之象(道体光辉)。  相似文献   

18.
关于近轴光线作图求象,传统的教科书中都是用三条基本光线中任意两条光线的交点来确定象点的.笔者在多年的教学中发现:过主点H(H′)的一对共轭光线,物理意义亦很明显,用来作图求象亦十分简捷方便,所以在作图求象的基本光线中,应补上这一条新光线,而将传统的作图求象的三条基本光线改为四条.  相似文献   

19.
纵观中国的诗论,其范畴、术语都十分繁杂,而且缺乏统一的定义.表面上看,它们十分混乱,没有内在的规律.其实,这种术语繁杂、缺乏统一定义的现象,正是为中国古典诗词的内在特点以及其发展过程中各个时期的不同特点所决定.诗论,作为一种以表现诗人主观的作品为其评论对象的理论,有着很大程度的随意性和主观性.特别是中国古典诗词注重表达诗人心中那些难以名状的感受,注重通过景物传达出“象外之象、言外之意”;而欣赏者也主要凭借其官能感受能  相似文献   

20.
小型光学惯性稳象跟踪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要认述了光学惯性稳象跟踪系统的原理,利用平行光路的相对稳象矩阵方程,设计了光学惯性稳象系统,对光惯稳跟系统的主要技术指标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