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魏建同志多年来从事中国现代文学教学与研究工作,研究重点则侧重于创造社和郭沫若.学术著作《郭沫若,一个复杂的存在》作为他研究成果的一部分,最近被收入“山东评论家丛书”得以出版,并引起读者较大反响.元月十二日,泰安师专中文系现代文学教研室邀请校内部分教授、副教授和讲师,对魏建同志这部书稿进行了座谈,从选题角度、研究模式、论证方法、结构脉络等方面作了较深入的讨论,对作者锐敏的学术眼光和率真可贵的理论勇气给予了高度评价,肯定了这部著作在郭沫若研究方面所具有的开拓创新意义.同时,大家也接合自己的教学与科研工作,探讨了活跃学术研究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2.
一九二三年七月三日,郭沫若写了《道德与良心》一文,发表在同年七月七日《创造周报》第九号上。这篇文章对于研究郭沫若早期的伦理思想很有价值,但不知什么原因,作者所编的专集、文集和选集均未收录此文,有关研究郭沫若的论著、资料,也很少涉及这篇作品,实际上它已成为一篇佚文了。笔者撰写此文,试图对《道德与良心》作一简略的介绍、评论,希望能对认识郭沫若早期思想的特点有所帮助。因为郭沫若这篇文章篇幅很短,故全文照录如下:  相似文献   

3.
郭沫若的文学活动从创作《女神》开始,郭沫若研究从评论《女神》开始。《女神》问世已经90年,但是对于《女神》和《女神》时期的郭沫若,仍有需要重新思考的问题。《女神》不是一个完全意义的研究文本,郭沫若同时创作的还有其他许多新诗;《女神》是一个中国青年在日本留学时期创作的,那是它所由产生的社会文化环境;……缺失了这样许多考察内容和研究视点的《女神》研究,只能算是一个"跛足"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郭沫若的文学活动从创作《女神》开始,郭沫若研究从评论《女神》开始。《女神》问世已经90年,但是对于《女神》和《女神》时期的郭沫若,仍有需要重新思考的问题。《女神》不是一个完全意义的研究文本,郭沫若同时创作的还有其他许多新诗;《女神》是一个中国青年在日本留学时期创作的,那是它所由产生的社会文化环境;……缺失了这样许多考察内容和研究视点的《女神》研究,只能算是一个"跛足"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郭沫若与郁达夫恰如其自比的"孤竹君之二子"携手而立,在20世纪中国文坛留下了深远的足迹.数十年来,研究者们既对两人引人瞩目的友谊怀有不减的兴趣,更将研究的目光转向探考两位文豪文学创作和艺术个性的异同和互动.现对郭沫若、郁达夫比较研究作一个梳理,透视这一研究领域的现状、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而挖掘此项研究的价值和可持续的学术空间.  相似文献   

6.
郭沫若历史剧以抒情、瑰丽的浪漫主义为基调,但前、中、后三个阶段的创作风格却有一定的差异。前期的诗剧更近于同期的浪漫主义诗作,但有的短剧还不成熟。中期的《屈原》是浪漫主义的巅峰之作,《孔雀胆》则是一部具有转型意义的作品。其后,写实因素在郭沫若历史剧的创作中,不断有所介入并对创作风格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7.
《中国科技史杂志》2013,34(1):125-126
2012年12月18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联合主办,郭沫若纪念馆承办的"郭沫若诞辰120周年纪念会暨第四届中国历史学奖颁奖仪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武寅副院长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成员、秘书长、第四届郭沫若中国历史学奖评奖委员会秘书长黄浩涛介绍奖项并宣布第四届郭沫若中国历史学奖获奖著作和作者名单.出席会议的相关领导为获奖代表颁发荣誉证书(图1),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所郭书春研究员主编的《中国科学技术史·数学卷》——首次荣获一等奖(图2);张秀民著、自然科学史研究所韩琦研究员增订的《中国印刷史(插图珍藏增订版)》荣获二等奖.  相似文献   

8.
鲍晓东 《咸宁学院学报》2004,24(5):103-105,137
《文心雕龙研究史》堪称新世纪“龙学”的一部力作。该著将《文心雕龙》产生以来一千五百年的研究历史作了一个全面的介绍,总结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经验,同时也具体地指出还没有解决和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无疑是非常必要与及时的,为新世纪的《文心雕龙》研究提供了一个良性的操作平台,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9.
《远游》与《大人赋》存在语言、结构和思想方面的相似性。陆侃如认为《远游》有抄袭《大人赋》的嫌疑,郭沫若则认为《远游》可能是《大人赋》的初稿,其中郭沫若的看法影响深远。此后《远游》的作者归属众说纷纭,《远游》被排除在屈赋之外,经典性大打折扣。实际上,从逻辑学角度来说,陆、郭二位从两者的相似关系推导出模仿关系,从思想成分证明《远游》非屈原所作,实乃循环论证,结论无法成立。通过爬梳和整理司马相如的生平、《史记·封禅书》的相关描述、《大人赋》的具体文本和楚文化的习俗,论证《大人赋》其实是司马相如为了保全家人而对汉武帝的献媚之作,而《远游》则是楚文化的产物;后者并非前者初稿,而尽管词句不同,但司马相如的遗札无论从主题、意图还是功能均与《大人赋》相似,因此可以推断,《大人赋》的“初稿”有可能是遗札。  相似文献   

10.
郭沫若对李白与杜甫的评价和态度,不少人认为是扬李抑杜。文章认为,事实并非完全如此。从郭沫若对李白与杜甫的一贯态度和总体评价看,可以说,他一生对李白始终是偏爱和崇拜的;虽然不甚喜欢杜甫,但对杜甫也是尊敬、肯定的。在文化大革命中,郭沫若作《李白与杜甫》,强烈地表现出扬李抑杜的倾向,那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造成的思想逆转,有其复杂的原因,并不能代表他对杜甫的总体评价。“文革”结束以后,他又回到了肯定杜甫及其诗歌的正确立场。  相似文献   

11.
陈晓燕 《科技信息》2013,(1):203-203
郭沫若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是举足轻重的具有革命浪漫主义情怀的诗人和剧作家。而他大部分的作品都离不开一个关键词:女性。可以说《王昭君》就是借历史题材写"女性觉醒"问题的。本文即是着眼于女性主义的视角来分析郭沫若先生的《王昭君》所塑造的女性形象,从而进一步探究其背后深层次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的是中国现代作家郭沫若(1892—1978)创作于1904—1912年间的少年诗稿。郭沫若的出名更多地在于他那些创作于20世纪20年代的"早期诗歌",如《女神》,但他同时也写自传。论文从比较的视野对郭沫若的自传体作品《少年时代》和收录在《郭沫若少年诗稿》中的那些诗歌与传统的唐诗进行了对比分析。郭沫若从小熟读唐诗,所以他在1904—1912年间写作的诗歌深受唐诗影响。在他早年写作的诗歌中,郭沫若非常注重通过景物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他的这些诗歌可以看作他年幼心灵的独特理想和愿望的表达。  相似文献   

13.
艾丽斯.沃克是美国黑人妇女主义文学的先驱,她的代表作《紫颜色》不仅表现了作者的妇女主义,也从侧面表现了大量的非洲民俗。《紫颜色》这部小说对非洲民俗的描述数不胜数,这些民俗的描述对黑人美学的表现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民俗是一个民族的根,是小说情节发展的土壤。本论文将从非洲民俗的两个方面(布鲁斯音乐、百衲被)对作者在《紫颜色》中的表现及其所发挥的作用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4.
对郭沫若历史剧的真实性,曾不断有人提出疑问,较近的一次批评,大约要数文汇报80年11月16日周振甫《积学、酌理与文艺批评》一文了。文章列举史料加以分析,说明历史上东汉蔡邕之女文姬没有嫁给南匈奴左贤王;曹操赎文姬只是把她从奴隶的地位中救拔出来,没有要她续《续汉书》;蔡伯皆《续汉书》稿子早已散失,无法续写,又指出剧情几处明显的漏洞。虽然文章对郭沫若的《蔡文姬》的真实性并未作什么结论,但人们读后不能不认为郭沫若写了一个子虚乌有的故事,而且不合情理。  相似文献   

15.
就仁学起源于东夷族,孔孟思想是对先秦时期各民族优秀文化的总结;儒学文化对中国社会发展的意义;孔子没有删《诗》、《书》,作《春秋》等三个问题作了论述。认为儒学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也是当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问题,但当前儒学文化研究中还存在不少问题需要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6.
《果园城记》是师陀的代表作,标志着师陀小说创作的成熟.对《果园城记》的研究自作品问世至今也有60余年了,本文以1990年为界对现有的《果园城记》研究成果作一个综述,以利于该项研究的进一步拓展和深入.  相似文献   

17.
<正> ……。对于你提出的问题,在这封信里恐不能满足你的要求,只能作你初步的参考。首先,我希望你提高信心,以一个共产主义者的气慨,是没有不可克服的困难的,也没有什么作不到的事情。郭沫若同志原是学医的,范文澜同志原是研究经学和《文心雕龙》的,他们对历史和哲学并没有什么师承,而现在都成了名家。我自己在史学和哲学上是数不到的,也没有什么师承(仅从李达同志—现在是你们的校长—那里学过《社会科学概论》);曾学电,因参加革命活动,也没有学好;在革命过程中,由于要与伪马克思主义流派、反马克思主义流派等反动流派作斗争,只得苦钻,并常常是被迫应战。你的情况,总比我好得多。因此,我相  相似文献   

18.
《责任论》(中国林业出版社1994年10月版)是程东峰先生在考察责任实践状况,对“责任制”评析的基础上研究责任理论的成果,亦是责任理论研究中的开拓著述。作者从责任认识,责任实践,责任检验的逻辑联系,形成《责任论》的理论体系,揭示责任范畴的实质及内涵;从责任现状,责任本质的探究,进而对责任意识、责任感、责任态度、责任认同、责任行为、责任后果、责任评价、责任赏罚、责任监督等概念作了明确的界定;作者对责任与道德的关系、责任的根源、责任产生形成的发展规律、责任行为的原则、责任的价值、责任的发展趋势等所阐发的见解,不仅为责任实践规范化,也为责任理论的系统化、科学化提供了研究思路、研究框架和研究资料。作者关于责任的理论见解、思考方法、体系模式、均对责任研究有启迪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9.
《卜居》是《楚辞》名篇,本文从屈原对秦汉历史巨大影响的角度认同郭沫若先生的作者判断及游国恩先生的写作年代推断。同时,对《卜居》文义试作深层开掘,悼悯华夏的“民族魂”  相似文献   

20.
主编寄语     
“策划”,肯定是近年来各种媒体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为使《新余高专学报》能有更清晰的内容指向,更鲜明的主题,更好地为教学、科研和地方两个文明建设服务,从本期开始,我们打算对一些重要栏目的组稿方向预先进行策划──这样,读者在看到我们的刊物时,对下一期会有一种阅读期待,信任我们的作者在投稿时也能够有的放矢。这,也是我们尝试的一种改革。本期的《仰天岗论坛》推出了两篇探讨新余工业未来几年发展方向的文章。在深入细致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作者对新余工业的基础、运作现状作了透彻的分析,并结合我国及世界经济现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