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卡夫卡是现代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卡夫卡的孤独来自于写作本身,写作对他意味着全部生命意义之所在,视为一种救赎的方式。卡夫卡高高屹立在现代主义文学长河之源,在他短暂的一中为后世留下了丰厚而宝贵的文学遗产。  相似文献   

2.
卡夫卡所精心营造的文学世界,总观来看是“一座永无出路的迷宫”,这便是他的小说的世界模式,本文从“永劫的流放地,迷失自我的主人公,令人窒息的梦魇气氛”在个方面,这一模式及其特征,成因,内涵诸方面作了分析与探讨,以期加深对卡夫卡小说的认识与理解。  相似文献   

3.
卡夫卡,这位20世纪西方文坛的“怪才”,他不属于任何一个具体的文学流派,他属于整个文学;他不属于某一民族,而属于超越了民族的片面性和狭隘性的世界性作家。正是因为他自成一体,所以各种“主义”都从他那里获得了启示,各种流派都从他那里找到了根源,许多当代伟大的作家都将他当作借鉴的榜样。  相似文献   

4.
卡夫卡在他的小说中充分展现了他眼中的梦魇世界,同时也以“卡夫卡式”的创作特色生动体现了“现代人的困惑”。在强大的梦魇世界面前,卡夫卡和他作品中的主人公并没有妥协,他们在绝望中奋起反抗,而这种反抗也带上了浓厚的卡夫卡特色。  相似文献   

5.
许多人把《变形记》当成是文学里反应异化问题的典型.其实,卡夫卡的用意何止如此,那里有他别样的人生和别样的快乐.因为他是“非凡”的,所以他对快乐的理解也必然是与众不同的.  相似文献   

6.
卡夫卡之于20世纪的现代人,其意义不仅在于揭示了世界的荒诞、人的异化、生存的不正常状态,更在于他力图寻求出能整合废墟的力量,使人类的生活趋于正常,他竭尽一生苦苦寻求承载人类抵达幸福的船儿。在作品中,他询问了人类获救的每种可能性:对公正法则的寻求,对人类原罪的审视,那隐约可见而K却终生走不进去的城堡……,而艺术——审美之途,这条一直在历史的河流中为哲人们所重视的路途,同样为敏锐的卡夫卡所关注,以安放人们的灵魂。本文拟就通过对《饥饿艺术家》、《歌手约瑟芬》、《一只狗的研究》的考察,把握卡夫卡的这一拯救之路。 卡夫卡的每部作品都是一个谜,他采用独特的表现手法:夸张、变形、寓言、象征等,构成与现实生活 相统一的“神话世界”,呈现出寓义的多面性。因此,破解卡夫卡作品的真谛在某种意义上正如卡夫卡所言,“目的只有一个,道路却无一条”,自以为理解了卡夫卡,却可能是对他的误解。但是,卡夫卡一生都在冒着被那个可能存在的“形而上”嘲笑的危险,寻求人类灵魂的福祉,我们又何尝不可以冒着被卡夫卡嘲笑的危险获取理解卡夫卡的可能性呢? 首先从文本的最表层开始分析卡夫卡的作品中是否存在艺术拯救的意图。 现代人的生存境遇在卡夫卡的笔下展现为本质逼真的谎言王国。  相似文献   

7.
卡夫卡的语言冷静、平板,却透出一种判决词似的寒冷;他的结构是“砖瓦历历屋将倾”,却于细节真实与整体不真实之间加深着不安;他的手法有变形、象征等,却与其说是一种手法勿宁说是一种至真体验中的必然。这些构成为人称道的“卡夫卡式”的形式因素,都不足以解释出现“卡夫卡学”、“卡夫卡热”的原因,本文拟就卡夫卡的世界、卡夫卡的生存突击、卡夫卡的意义几方面来略析一下这位孤独的作家。  相似文献   

8.
犹太人身份对卡夫卡的身心具有深远的影响,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在心理上就完全认同犹太民族.本文从卡夫卡与犹太民族、犹太复国主义、犹太教、犹太民族文学的关系分析中揭示卡夫卡内心复杂的犹太情结,以及对其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在二十世纪的文学界,卡夫卡(1883--1924)无疑是最优秀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以"通常是平淡的、累赘的,但气氛总是那么像梦魇似的,主题总是那么无法解除的苦痛"的奇异风格闻名于世.卡夫卡自幼喜爱文学,中学毕业后,一度学过文学与医学,不久屈于父命,在布拉格大学转攻法律,并取得法学博士学位.毕业后卡夫卡作了一名工伤保险公司职员,因为健康原因而提前退休后,他蛰居在柏林郊外埋头写作直到逝世.在其短暂的一生中,他写下了约三百万字的作品(包括小说、书信、日记等).  相似文献   

10.
“坚强的硬汉”海明威和“弱的天才”卡夫卡,分别以强者与弱者作为两种生命存在方式的选择,作为两种生命方式的承载,凸显出两种不同的文化模式,彰显出两种不同的生命之水和文学情调。  相似文献   

11.
恐惧感、绝望感和孤独感是20世纪西方现代人共有的精神特征,卡夫卡由于其独特的家庭、经历等,从而使他形成了特有的“顺从”与“反抗”的双重人格,造了非同寻常的沉重,苦涩的“三感”体验,并形象地展示了现代人“超现实”的灵魂痛苦,折射出世界、社会、人生的荒诞。文章也表达了卡夫卡对人类生存、处境、未来的关注  相似文献   

12.
卡夫卡是西方现代派的佼佼者,他的作品具有世界性的影响;郁达夫是中国创造社的台柱,他以独特的艺术风彩,扣动了一代青年的心弦。前者是表现主义的奠基人之一,后者所运用的创作方法比较驳杂,据郁达夫自称是“新旧浪漫主义”。他们二人有许多不同之处,但是,卡夫卡仅长于郁达夫13岁,属于同时代的人,他们的小说创作又有许多相同的地方,卡夫卡的表现主义与郁达夫式的浪漫主义实际上同属于浪漫抒情的大家族。卡夫卡的表现主  相似文献   

13.
卡夫卡在其小说《美国》中,借用主人公卡尔·罗斯曼无根的漂泊经历,准确地刻画并预言了属于人类的找寻自由,却注定被频频放逐的宿命。而对于命运的哲学思考,以及对于偶然性与必然性的辩证认识,也正是卡夫卡心中存在宿命感的体现。在卡夫卡眼里,于“寻找”和“发现”之间,也许唯有放弃寻找,才能最终发现人生的答案。  相似文献   

14.
卡夫卡和他的小说一样都已成了一种象征,象征西方现代文学在理性密林中运思的一种方向,也象征着作为一个文学先知所确立的一种拯救系统。犹太民族千百年来历史性的创伤和现代西方文明世界生存的荒谬是卡夫卡精神视域的背景。西方文化从整体上看是个理性渐次匮乏的过程.而文学路径的选择得力于卡夫卡特殊的人生体验——恐惧和罪感.隐喻是在理性语言的尽头发生的一种直觉思维,卡夫卡为了真理的缘故,同时为了抗拒强大的生活,用隐喻的方法去排斥单一解释存在的可能,这已成了他的思想宿命.在他那里,已经将生命的澄澈和思想的朦胧这两个极端神奇地加以弥合。但这种路径的选择本身却是一种迷失,因为在卡夫卡的自我拯救系统中,没有一个超越性的存在,无法提供一种生存的依据——信仰或价值。  相似文献   

15.
本世纪以来,波谲云诡的文学现象,常常使理论尴尬。现代派作家从传统文论的种种禁忌入手,花样翻新,创作出诸如《变形记》(卡夫卡)、《荒原》(艾略特)、《秃头歌女》(尤奈斯库)、《等待戈多》(贝克特)等这样一些被称为“至境的艺术品”。但是,这些作品中的艺术“至境”是怎样形成的呢?这些作品根本不从实境描写出发,也放弃了景描和煽情手法。这种文学现象往前追溯,在我国古代文学中,可以找到一些例子,如远古神  相似文献   

16.
“卡夫卡问题”是西方现代文学许论界的一个难题。围绕着这一问题.西方的评论界已进行了70多年的研究。笔者以为,“卡夫卡热”之所以经久不衰主要是由于卡夫卡作品思想内容的深刻和超越时空性及其“卡夫卡式”表现风格。另一方面,国内的卡夫卡研究虽然才刚刚起步.但为大多数研究者们所普遍采用的社会学的批评方法还是较为能够令人接受的。  相似文献   

17.
福柯注意细节的、具体的权力运作,他称之为“微观物理学”。“微观权力”有如下内涵:权力是行使中的不是被占有的;权力不只压抑,而会发生权力关系的颠倒;权力不是自上而下的,而是有无数的作用点。本文以福柯的“微观权力”观点解读卡夫卡的《城堡》,分析权力的无处不在、权力压抑和制造的双重性及权力双方的较量。  相似文献   

18.
在传统的文学理论或法学理论中,文学与法律互不相干,但德里达以他独特的方式把文学与法律放置在一起来探讨。德里达把文学带到了法律面前,这至少纠缠着二层关系:一是文学自身的法则问题,文学的法则到底如何确定,以什么法则来确定文学性?确定一部作品称之为文学?德里达甚至可以追问是否真的存在文学这种类型?相比较哲学、伦理学、历史学,哪些文本可以被断定为文学?另外,是否存在小说、散文、诗或其他文体的分类?它根据什么法则来分类?第二层关系更为重要,那就是文学与法律的关系。在现代以来形成的法律保障了文学作品的独立存在,保护了这个文本的署名权,版权、文本的独一无二的法律属性。但反过来看,文学也建构了法律。通过对卡夫卡的《在法的前面》的读解,德里达试图去解开法是如何被文学叙述建构起来的。文学处于法前面,又处于他处,它并不始终被法保护,在超越法的那个瞬间,文学又具有了超越文学的面向。德里达用法律来解构文学,又用文学来解构法律,他的观点激起我们对文学一些更本源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19.
卡夫卡作品中表现的荒诞与无奈,是通过现实主义的叙事手法来进行隐而不露的表达的。文章结合卡夫卡小说尤其是《变形记》的文学寓意,分析卡夫卡小说的文学语言及其背后的情感意识,意在于理解卡夫卡是如何通过反敘事手段来达成反讽式的意义表达,从而完成其自我的心理体验讲述。通过对卡夫卡小说中表现的人生哲学和心理意识的探索,来完成对其艺术建构形式的理解。  相似文献   

20.
卡夫卡是二十世纪西方最杰出的作家之一,其丰富庞杂、深奥隐诲的作品,在整个西方文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长期以来,从各个不同角度对卡夫卡及其作品予以观照、诠释,一直是评论界的一个热点。本文试图把卡夫卡及其作品的精神内涵,与犹太民族的精神信仰——犹太教相联系,从宗教影响的角度,对卡夫卡及其作品进行深层解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