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本文根据翻译效应学的美学效应标准来评估新疆英语导游词的翻译美学效应。依照导游词的翻译美学效应标准,阐述了新疆英语导游词语言层面的词汇美和结构美以及内容层面的文化美的翻译美学效应。  相似文献   

2.
美学要素的转换是文学作品翻译的重要一环。从美学表象要素和美学非表象要素这两个方面探讨了文学作品翻译中美学要素的转换。  相似文献   

3.
作为中国翻译理论的基本特征之一,翻译美学已被广泛应用于中国古典诗歌英译的研究。若仅从翻译审美客体和翻译审美主体角度探讨翻译审美再现缺乏新意,而将翻译美学与会话含义理论相结合则不失为新尝试。  相似文献   

4.
广告文本的翻译属于应用翻译范畴,以宣传商品、说服顾客、刺激消费为目的。翻译美学是运用美学和现代语言学的基本原理和信息,来探讨和研究语际转换的具体过程中的美学问题,帮助译者了解翻译审美活动的一般规律,从而提高语际转换能力和对译文的审美鉴别能力。从翻译美学的角度来看,中文广告语翻译的内涵美主要包括意蕴美、文化美和个性美这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接受美学的理论实质出发,列举并澄清了几种对于接受美学以及由此带来的文学翻译研究的流行性误解,认为接受美学不是读者中心论,而是一种对话和交流理论;不能因为接受美学强调读者地位就在文学翻译中过度归化;也不能因为接受美学承认阐释的多元就在文学翻译中肆意曲解原文。  相似文献   

6.
"伪翻译"作为翻译的一种变异形式已经引起译界较多关注,关注译者目的的伪译行为在庞德诗歌翻译中得到完整的体现。文章就其诗歌翻译的意象美展开"伪翻译"的美学解读,深入透视庞德诗歌翻译的特点和美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接受美学重视读者,把读者的接受放在首要地位。接受美学为儿童文学翻译提供了崭新的理论视角,使儿童的接受能力成为儿童文学翻译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本文以接受美学为理论基础,从词汇、句法、修辞和文化四个层面探讨了儿童文学翻译。  相似文献   

8.
上世纪60年代出现的接受美学理论,给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与方法,拓展了翻译研究的空间。将接受美学的主要概念和研究方法引入电影片名翻译中,从译语观众的接受角度来探讨如何做好英语电影片名翻译工作。  相似文献   

9.
从接受美学视角解释异常翻译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接受美学与翻译理论研究有着天然的内在联系。接受美学探讨读者对作品的理解、反应和接受以及阅读过程对创作过程的积极干预。但由于期望视野的不同,不同的译者对源作的解读也不尽相同,因而有些文本存在着一些异常翻译现象。接受美学很好地解释了某些异常翻译现象,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翻译理论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探讨电影片名的翻译方法,指出电影片名的翻译同样应该遵循接受美学的原则.在对电影片名的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一些实例说明如何运用接受美学原则进行指导翻译,从而达到电影片名的广告宣传功能。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翻译理论历来讲究译文的美。依照刘宓庆先生提出的翻译的美学标准,即相对性、时代性、社会性和依附性,审视《双城记》三个流行的译本,主要从耿智和萧立明教授翻译的《双城记》新译本引例,来讨论如何依照翻译的美学标准来实现译文的美。  相似文献   

12.
广告是一门科学,也是艺术.作为广告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广告语言也是一门艺术语言,体现出浓厚的美学色彩.本文从三个方面探讨广告语言的美学特征:音美、形美和意美.广告语翻译应该充分地再现广告英语的三美.许渊冲先生诗歌翻译的"三美"标准同样可以作为广告翻译的美学策略,对广告翻译也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赵大艳 《科技信息》2012,(29):297-297
应用翻译的美学观是有渊源的,应用翻译除了具备“实用性”以外,也具备“审美性”,有关学可言。为了加强应用翻译理论研究、丰富应用翻译理论成果,本文直接从美学视角对应用文本漫画英语翻译的审美进行研究分析,从而揭示美学对应用翻译的特殊意义.以指导应用翻译实践。  相似文献   

14.
翻译美学论     
蔡银慧 《科技信息》2007,(3):115-116
翻译与美的结合产生了另外一门年轻充满活力的学科:翻译美学。翻译美学以美为特征。本文先简述美的渊源及表现,接着强调了译者求美的要求,最后论述了如何求美。  相似文献   

15.
结合美学与儿童文学翻译在整体性、同一性和互动性方面的共性,通过对《奥兹国的稻草人》、《红色童话》、《橄榄色童话》、《伊索寓言》、《彼得.潘》等儿童文学中一些片段的翻译进行解析,分别从内容、形式及修辞手法等角度阐述翻译文本中儿童文学本身所蕴含的美,具体表现为译者不仅要通过词美、句美、意美来传达原文的含义,也使儿童本身成为构造儿童文学翻译作品意义的一部分,表明重视美学对儿童文学翻译的不可或缺,把握美学与儿童文学翻译之间的共性并合理利用、加以发展,将是儿童文学翻译的一个重要进程。  相似文献   

16.
陈鸿雁 《科技信息》2007,(1):131-132
本文阐述了从美学角度去翻译诗型广告。文章首先从诗歌的定义和特点得出诗型广告的特征,从音美、意美及辞美三个角度讨论了诗型广告的翻译,说明在翻译诗型广告的过程中也应像诗歌一样重视其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7.
本文运用接受美学相关理论分析广告双关语的翻译策略,接受美学使得译者在广告双关语的翻译过程中获得更大的发挥空间,因此译者可以从读者的角度出发对广告中的双关语进行翻译处理。  相似文献   

18.
意境是我国传统美学的灵魂,也是文学翻译的灵魂.原文的美学构成——表象要素和非表象要素是判断美学价值的依据和传达艺术意境的重要手段.将作品的艺术意境忠实而通顺地传译出来需要按照原文不同的美学构成,以"形似"或"神似"的手段最大限度地再现原文的审美价值.审美主体的再创造是文学翻译的最高标准.  相似文献   

19.
徐丹  陈月红 《科技信息》2009,(19):164-164
近十年来格式塔美学在中国的翻译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介绍了格式塔美学理论及其在翻译中的应用价值,并以夏济安翻译的“西敏大寺”这篇散文为例.解释了格式塔再造中篇章结构调整上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散文翻译的美学建构--评夏译散文《古屋杂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涛 《咸宁学院学报》2004,24(5):131-134
从语言的美、意象的美、情感的美三个方面来分析夏译散文的美学建构。文章认为,夏济安先生的散文翻译之所以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首先在于他的翻译方法是一种整体的美学建构。本文试图以格式塔意象为理论基础,以夏译《古屋杂忆》为例,评析夏先生的散文翻译在美学建构方面的成功之处,为散文翻译实践和理论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