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中国古代艺术是“线的艺术”,与西方艺术相比,具有典型的意义。可以说,“线”性特征是中国古代艺术最大的形式特征。“线”在中国古代艺术中具有多重审美特性,本文从情感性、装饰性、时间性、时代性、民族性五个方面对此进行了具体的考察,认为正是这些审美特征使中国古代艺术之“线”成为一种“有意味的形式”。  相似文献   

2.
20世纪初的中国画坛,经历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洗礼,经受着中西相融、新旧交替的阵痛。清束民初,不少留学西方或日本的中国画家接受了西方现代艺术的一些观念和表现技法,他们大多于“五四”前后归来,投身到社会洪流中去。于是,拉开了中国现代艺术运动的序幕,出现了如决澜社、艺术运动社、中华独立美术协会等颇具影响力的现代艺术团体。他们在30年代兴起了中国的现代艺术运动高潮。  相似文献   

3.
罗曼 《科技信息》2011,(6):268-268
歌唱是情感的艺术,有“声”而无“情”,只是声音的炫耀而不是歌唱艺术,“唱情”才是歌唱艺术的灵魂所在。有“情”而无“声”则是装腔作势,没有传“情”的手段,没有艺术的技巧也不是真正的艺术。歌唱艺术中的情感表达来源于歌者对现实生活的体验。在歌唱艺术中,情感表达是重中之重。只有充分分析、理解作品,准确地运用各种表现手段,才能深刻地反映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相似文献   

4.
说“黄鹤”     
说“黄鹤”严军“黄鹤”一词多见于古代诗文之中。北周庚信《小国赋》有“黄鹤戒露,非有意于轮轩,爱居避风,本无情于钟鼓”之句;唐李白《蜀道难》亦有“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猱欲度愁攀援”之感叹;唐崔颢《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  相似文献   

5.
“前《蜀道难》”是对李白《蜀道难》以前的萧纲、刘孝威、阴铿、张文琮等诗人的古乐府旧题之作的统称。李白的《蜀道难》成就和影响最大,但前《蜀道难》也各有特色。它们作为一个整体全方位展现了蜀道之艰险难行,同时还以典型的现实主义特征和严整、简洁、平实与谐和的语言风貌,在内容角度、情感表达、句法音韵等方面共同为李白《蜀道难》的继承创新奠定了基础。前《蜀道难》,其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6.
提出了美学形态中“异形”的概念.分析了在原始艺术、中国艺术、西方古典艺术、西方现代艺术、后现代艺术等不同历史时期或不同地域“异形”的形态和产生的原因.认为“异形”不能笼统地概括为“变形”,而是“常态形”形态发生质变后的一种新的造型形态,呈现出一种怪诞和奇异的美学特点.在艺术史中,“异形”这种乖张的造型部分受到主流意识形态的压抑,因而,呈现为一种非主流的状态,但却显示了一种鲜活的创造性.它跨越千年,始终在暗示人类想要超越理性与现实的冲动、想象和浪漫.  相似文献   

7.
简论歌唱艺术的声与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歌唱艺术活动中,声与情是不可分割的艺术整体。“声”为情的物质载体,是歌唱艺术存在的先决条件;“情”是音的表达内核,是歌唱艺术存在的必要条件,歌唱者只有不断地努力完善自己的歌唱技巧,以心灵去感受,表现出声乐作品的思想感情,才能创造出真正的艺术。  相似文献   

8.
“行为”和“装置”艺术,作为后现代主义美术现象,是前卫艺术家们试图在社会性的精神废墟上重建理念、精神、价值、方法的艺术表现方式,由于前卫、先锋的概念错悟或语境误导,使前卫艺术活动产生了一些虚妄、无序的混乱现象,如何在审视中国当代前卫艺术的现状的同时,发现和维护其应有的艺术价值,使之成为当代社会动力结构中的活力因素和积极力量,应该是当前艺术界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试论在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一位美国教育家也曾说过:“最精湛的教学艺术所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在数学教学中,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尤其重要。高中数学新课程目标第3条明确指出:“应当提高学生数学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包括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这里强调的是“数学地提出”,  相似文献   

10.
处在世纪之交的寓言作家群,以创新开拓精神出版了近百种著作,值得总结和展望:一、艺术形式和体裁上的多姿多彩。反映出寓言艺术的深化和发展;二、题材上的扩大,体现出时代性和现代化特征;三、艺术方法上继承和发扬传统的“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和“言不尽恚”、“顿悟”的艺术经验;既能注意情节的曲折性、荒诞性,又能“寓诸庸、发觉人们不能立即觉察的普遍”;四、追求和发掘“寓言个性”,创造出新的辉煌。但在迈进21世纪之际需要反思展望,如何注意新世纪的哲学特征和未来动向,在开阔视野和相互渗透中开拓新局面。  相似文献   

11.
丰子恺艺术生活中的边缘化倾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丰子恺一生文艺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 “边缘化”倾向作了分析, 认为这种倾向与艺术在丰子恺整个价值观念体系中所处的独特地位有着密切的关系。文章提出了丰子恺的价值结构秩序: 科学、民主、艺术三足鼎立的价值建构,认为这种建构摆脱了单纯的民主、科学论者对于艺术居高临下的俯视心态以及把艺术当成是两者附庸的功利做法, 而始终把握住了艺术的审美特性。这正是 “边缘化”倾向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中国古典诗学的核心范畴“兴”,其内涵十分丰富,涵概了中国诗歌的的创作与欣赏两个层面,具有强大的艺术功能,主要体现为艺术表现功能、艺术创造功能、艺术价值评价功能和艺术教育功能四方面,具有海纳百川、以一总万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表现说”是20世纪中国艺术理论史中很有影响的艺术理论,它影响了20世纪中国的艺术实践和艺术理论,也影响了对艺术起源、艺术本质的理解。20世纪中国社会的变化,既丰富了“表现说”,又使“表现说”偏离了艺术对它的内在要求。因此,结合历史语境,细致分析“表现说”发展中的各种具体观点及其得失,将有利于今后艺术实践和艺术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当今时代出现的所谓“审美-艺术的生活化”和“生活的审美-艺术化”的趋向,并不意味着艺术与生活合一,而只意味着艺术形态的改变、存在状态的改变、价值趋向的改变、艺术手段(媒介、工具)的改变、艺术思维的改变、创作者和接受者的改变等等。“艺术——生活特异化”的特色没有改变。  相似文献   

15.
美术史上以塞尚为分水岭,有“塞尚以前”、“塞尚以前”、“塞尚以后”的说法,塞尚被称为“现代艺术之父”也由此而来,塞尚的艺术,第一个冲破了文艺复兴传统的束缚,打破了以前的绘画观念,使西方绘画进入一个新的时代。  相似文献   

16.
有人曾说过:“消失了的时代的社会结构对于我们已经没有实际的意义了,但它的艺术仍然有一种无法替代的作用。”研究史前文化艺术,对于我们来说,犹如成年人回顾无拘无束的童年,可以从中悟解诸如“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到哪里去”之类令人困惑然而又极富魅力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沈从文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美在生命”的美学理念,创作上以热烈的笔调肯定和赞扬了“湘西”在世界的生命活力和激情,揭示了原生状态下生命内涵的美,抛开意识深处的民族依恋情结,演绎了“湘西”世界深藏的先天不足和致命弱点,表达了对生命停滞乃至衰退的恐慌和焦虑,在艺术创造中,由于情感把握的理性缺失,对生命的赞美和否定构成了艺术传达和话语接受的矛盾性。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论述了“韵”与“气”的关系,对比了中国艺术与外国艺术,揭示了中国艺术中“韵”的深刻含义。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传统的“教育艺术技艺论”的错误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并对教育艺术的本质作出了新的界定。  相似文献   

20.
通常人们认为美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艺术,认为美学与自然科学无关,甚至对立。所以,18世纪以来,人们通常有“科学求真,艺术求美”的划界。其实,在占代,科学与艺术是并不分家的。公元前500多年,占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就说过:“万物皆是数”,他认为美就是由一定数量关系构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