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1 毫秒
1.
高锰酸盐预氧化强化去除藕池河原水中稳定性铁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高锰酸盐(PPC)预氧化处理强化去除洞庭湖藕池河地表水中稳定性铁锰.试验结果表明,高锰酸盐对藕池河地表水中稳定性铁锰去除效果好,但去除效果受到预氧化时间、pH值、水中本底物质浓度影响.预氧化时间30rain时,在原水锰含量低于0.71mg/L时,对锰的去除率可接近ioo%;预氧化时间为60min时,在原水铁含量低于0.6Zmg/L时,对铁的去除率可接近100%.当原水为酸性和碱性环境条件时,预氧化对铁锰的去除率较高,在中性条件下去除率则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在地下水源热泵回灌过程中铁细菌的存在对铁锰引起的生物化学行为的影响,进一步发现铁细菌与不同质量浓度的铁锰离子的反应情况,提供解决生化复合堵塞问题的方案.方法以有无铁细菌的含相同质量浓度铁锰回灌水试样进行试验对比,分析铁细菌存在对生化复合堵塞是否有加剧效果,另进一步设置不同质量浓度的铁锰回灌水进行对比试验,观察铁细菌对铁锰离子各自的氧化程度.结果铁细菌的存在明显加剧了纯化学堵塞,随着二价铁离子质量浓度增加,氧化现象更为剧烈,堵塞时间明显提前,而锰离子质量浓度并未过多影响整个生化复合堵塞.结论在地下水源热泵工程中,降低回灌水中铁离子的质量浓度,可以有效防治地下水中铁锰离子质量浓度较高的地区水源热泵回灌堵塞问题.  相似文献   

3.
接触氧化法除地下水铁锰时不同滤料性能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地下水接触氧化法除铁除锰过程中,分别对比了石英砂、优质锰砂及纤维球3种不同性能的滤料的除铁除锰效果及滤速、反冲洗强度及运行周期等运行参数。研究结果表明,纤维球和石英砂滤料均能除铁,但不能除锰,纤维球软性滤料用于除铁具有滤速高,运行周期长,反冲洗强度及水耗小、耐磨损等优点;优质锰砂滤料去除铁锰效果均较好,适用于铁锰共存水质。  相似文献   

4.
以锰超积累植物商陆(Phytolacca acinosa Roxb.)为研究对象,采用水培的方法,通过原子吸收光谱仪测定商陆根表铁锰氧化胶膜的含量,探讨Fe2+、Mn2+质量浓度,铁锰氧化菌MN1405接种量,pH等条件对商陆根表铁锰氧化胶膜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的培养条件下,商陆根表铁锰氧化膜的含量不同.当pH为6,铁锰氧化菌MN1405接种量为10%,培养液的初始Fe2+质量浓度为30mg·L-1,Mn2+质量浓度为700mg·L-1时,最有利于商陆根表铁锰氧化胶膜形成,铁锰氧化胶膜的含量分别达到(835.5±30.0)g·kg-1和(7 752.7±126.7)g·kg-1.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某市河段水源水进行了大量的混凝搅拌试验,证实高锰酸钾预氧化可以将地表水中的锰在混凝沉淀阶段很有效地去除,从而可以避免滤池除锰造成滤料发黑和滤头堵塞.同时,试验对高锰酸钾投加量、pH值、预氧化时间、混凝剂投加量、源水锰含量、源水有机物浓度对除锰效果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确定了该市河段水源水除锰效果最佳时的高锰酸钾投加量、预氧化时间、pH值和混凝剂投加量.  相似文献   

6.
针对高浓度铁锰地下水处理成本高且处理难度大问题,本试验采用研究了铁锰离子的去除效率与机理。结果表明:加入H2O2对铁锰的去除率明显提高,各因素最佳时铁去除率达到96%,锰的去除率达到83%。利用H2O2加入到高浓度铁锰地下水中巧妙的利用地下水中Fe2+与H2O2形成Fenton试剂它产生的羟基自由基.OH氧化能力仅次于F-的强氧化物质,它可以把地下水中Mn2+优先氧化成MnO2同时Fe2+与H2O2反应生成Fe2O3可以被石英砂过滤去除,并且去除率很高。  相似文献   

7.
不采用预氧化步骤,直接使用三氯化铁吸附沉淀三价砷,系统考察了pH值、铁砷比、干扰离子浓度等因素对三氯化铁吸附沉淀三价砷的影响.在pH=4~10的范围内,吸附率随着pH值的升高先升后降,当pH=7时,吸附率达到最大.在铁砷比为30、pH为7时,三价砷的吸附率高达82.88%.含氧酸根阴离子如硫酸根、磷酸根、碳酸氢根对三价砷的吸附有竞争抑制作用,而碳酸氢根离子由于其特殊的pH缓冲效应,当溶液pH7时,其对吸附的影响表现为使溶液pH值上升进而小幅提高吸附率.钙、镁金属阳离子对三价砷的吸附有协同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8.
生物催化铁锰离子及其氧化物的循环转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铁锰离子或铁锰氧化物可作为电子供体或受体被微生物催化氧化或还原,这种微生物催化作用是自然界金属循环、矿物形成与迁移的重要推动力。微生物的呼吸作用或特异性酶使铁锰氧化沉淀或还原浸出,同时其它有价金属共沉淀或浸出,所以铁锰及其氧化物的微生物循环转化作用是资源环境领域生物技术的重要的共性基础。基于对微生物催化铁锰氧化还原过程的机理探索,对自然界固有的缓慢生物过程进行人工强化、提取富集有价金属、消除环境金属污染,最终建立基于生物技术的循环经济和生态工业模式。  相似文献   

9.
文章采用化学中和法处理模拟酸性矿山废水(acid mine drainage, AMD),探究共存离子Fe2+、Mg2+和Al3+在曝气搅拌和机械搅拌2种条件下对锰的去除率及其固相产物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共存离子对锰的去除均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其中Al3+的作用最显著,但Al3+及其产物对锰离子的氧化有抑制作用;Al3+、Fe2+的存在会降低固相产物中锰元素的质量比并影响沉积物组成,不利于后续回收处理。研究结果可为化学中和除锰工艺优化及固相产物回收利用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不同滤料去除地下水中铁锰效果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地下水接触氧化法除铁除锰过程中,分别对比了优质锰砂、纤维球、活化沸石3种不同性能滤料的除铁除锰效果、反冲洗强度及运行周期等运行参数.研究结果表明,纤维球、活化沸石滤料均能除铁,具有反冲洗强度小,反冲洗耗水量小的优点;优质锰砂滤料具有较好的铁锰同时去除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LENIHAN JM  SMITH H  CHALMERS JG 《Nature》1958,181(4621):1463-1464
  相似文献   

12.
环境中微量砷及砷化合物的分析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彭欣  陈国树 《江西科学》2001,19(3):185-192
介绍了环境中砷及砷化合物的主要来源及危害,着重阐述了近年来国内外砷及砷化合物的分析检测方法及其进展,并对常见分析方法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3.
砷形态分析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了水环境中的4种砷形态亚砷酸(As(Ⅲ))、砷酸(AS(V))、一甲基砷酸(MMA)、二甲基砷酸(DMA)的形态分析方法.在pH 6.0磷酸盐作流动相、梯度洗脱条件下,4种砷形态在IC-Anion-PW阴离子交换色谱上获得了分离.以20g/L的KzS2 08溶液作氧化荆,紫外催化氧化消解,可使有机砷完全转化为无机态的As(V).并在10%的盐酸栽流、20g/LKBH4+5g/LKOH溶液为还原剂的条件下,实现了氢化发生原子荧光检测.将所建立的方法用于地下水样品的测定,4种形态砷系物在O~20mg/L的质量浓度范围内都表现出良好的线性关系.各检出限均保持在约0.1/g/L水平,回收率控制在95%~110%以内,相对标准偏差≤3%.  相似文献   

14.
砷与人体健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近些年来有关砷在机体中的代谢,砷对皮肤、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的损害的研究进行了整理分析,并提出高了砷防治可能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5.
铜冶炼过程中产生含砷的废渣,这种渣中的砷在溴化钾和硫酸联胺存在下能定量的溶解于1:1HCl中。本文据此对“GB/T3884.9—2000溴酸钾法测定砷量”进行了简化。简化后适用于这种砷渣中砷的测定。  相似文献   

16.
选取江西省10个县市的100份新收获稻米为实验材料,分别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了稻米中的总砷和无机砷含量。测定结果表明,该方法线性方程和相关系数良好,稻米粉标准物质测定结果良好。100份稻米中的总砷含量变化为0.045~0.382mg/kg,均值为 0.170mg/kg;无机砷含量变化为0.000~0.180mg/kg,均值为 0.067mg/kg;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江西省10个县市稻米中的总砷和无机砷含量之间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性,其中无机砷含量的差异性最为显著。实验结果证实,稻米无机砷中三价As3+含量较高,约占无机砷含量的90%。美国环境保护署健康风险评估结果表明,江西省稻米中无机砷含量的暴露对人体健康没有风险。  相似文献   

17.
采用国标第一法——银盐法,测定周口地区A、B、C三个厂家的面粉中砷的含量,参照国家食品卫生标准评价面粉中重金属砷的含量是否超标.该法降低了背景吸收干扰和灰化损失,提高了灵敏度、改善了精密度.方法检出限为20 pg,回收率为90%-94%.方法准确可靠,具有一定实用价值.结果表明:三家面粉均为合格产品,可放心食用.  相似文献   

18.
在炮制雄黄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参考研究了大量有关文献,综合地分析了雄黄的传统炮制法和近几年各地发展起来新特炮制法。并以炮制后的砷含量变化和药用特性等对各种方法给予评价。并指出值得推广的安全有效的炮制方法  相似文献   

19.
20.
炼砒遗址土壤及植物总砷分布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炼砒遗址的河流两岸,土壤受砷污染严重,含砷量比一般土壤高1~2个数量级。该区域的植物含砷量也比其它地区高。但砷在土壤中的分布和在植物各部位的分布仍然是有规律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