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 毫秒
1.
在大田条件下,采用人工授粉,同时在隔离条件下,用化学药剂(成份:500 m g·kg- 1对氯苯氧乙酸+ 100 m g·kg- 1激动素+ 1.5% 二甲基亚砜处理矮败小麦的子房,并以水处理为对照。取材后做石蜡切片,观察子房的发育进程。结果表明:(1)人工授粉的子房发育到一定时期形成成熟的胚和胚乳。(2)化学药剂处理的子房,开始时膨大,胚囊内八核体积增大。随后,胚囊内的八核逐渐解体,子房壁逐渐变薄,有的最后仅剩一薄层子房壁;有的靠近珠心内侧有胚乳细胞出现,但未出现胚。(3)水处理的子房,胚囊内的八核逐渐解体,无胚和胚乳出现,最后整个子房萎蔫。  相似文献   

2.
诱导矮败小麦孤雌生殖的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用二甲基亚砜、对氯苯氧乙酸、激动素、赤霉素、聚乙二醇、矮壮素、肌醇、烟酸 8种单一药剂 ,各种组合处理药剂及二次处理药剂 (赤霉素、肌醇、2 ,4 D和植物血清凝集素 )诱导矮败小麦孤雌生殖 ,共处理了750 0穗。结果表明 :单一药剂以 0 0 1 5mL/mL二甲基亚砜和 1 0 0mg·kg- 1 赤霉素诱导效果最好 ,两年诱导结实率分别为 0 1 67% ,0 1 94%和 0 1 1 1 % ,0 1 39%。筛选出最佳组合药剂为 50 0mg·kg- 1 对氯苯氧乙酸 1 0 0mg·kg- 1 激动素 0 0 1 5mL/mL二甲基亚砜 ,两年诱导结实率分别为 0 2 78%和 0 333 %。大多数组合药剂的诱导效果优于单一药剂的诱导效果。二次处理的每种药剂有一最适浓度  相似文献   

3.
矮败小麦群体连续选择早代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以单株产量为育种目标,采用含未选对照系统的二向选择方案,针对由不同亲本构建的“矮败”小麦群体DNS3,就株高、穗粒数、千粒重、小穗密度四个主要性状各自进行了三轮选择.结果表明,小穗密度选密、株高选矮的效果最佳,三轮平均进展分别是672%、602%,且其选择响应第1轮最大;穗粒数、千粒重的选择效果不理想.利用矮败小麦连续选择可克服株高升高的趋势,选择使群体的平均数向量位置迁移、群体内植株的分布频率改变.四个选择性状向下选择的变异系数呈现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4.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矮败小麦不育株和可育株的旗叶、穗下节间(以下简称节间)及雌蕊等不同器官、不同发育时期的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和酯酶(EST)同工酶分别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育株与可育株相比较,在相同发育时期同一器官中的两种同工酶酶谱带数均无差异,并且各条对应酶带的迁移率也相同,无异常同工酶产生,说明显性雄性核不育基因MS2对旗叶、节间、雌蕊中的POD基因和EST基因的表达无异常影响。  相似文献   

5.
苹果受粉前后子房的生化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报道了苹果受粉前后子房内Pr/RNA、蛋白水解酶活性及过氧化物同工酶的变化.花开后6d,受粉子房Pr/RNA维持在较高水平,未受粉子房则是在花开3d时比值升高,到6d时该比值又降低;蛋白水解酶活性的变化相似于Pr/RNA值在上述两种材料中的变化情况;与未受粉子房相比,受粉子房在受粉后新出现了两条大分子量的过氧化物同工酶带.本文还对受粉与否所引起不同的发育途径及蛋白水解酶活性、过氧化物同工酶变化与子房发育的关系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报道了化杀剂GENESIS诱导四川小麦雄性不育的效果。结果表明:喷施1~3kg/hm^2浓度时,可使参试材料的不育率达95%以上;浓度对不育率和异交结实率的影响差异显著;两种表面活性剂对不育率、异交结实率均无明显的影响,但M1862对叶片有损伤;不同基因型的小麦材料对GENESIS的敏感性存在显著差异,异交结实率随剂量的增加呈下降趋势,高剂量时,柱头活力的时间较短;所有供试剂量对株高、抽穗期、成熟  相似文献   

7.
用热分析法研究了花粉不同育期马协保持系与不育系水稻花药的热分解过程,获得了花粉不同育期马协保持系与不育系水稻花药的TG/DTA曲线初步探讨了马协水稻花药的热分解规律及发育过程中花药干物质含量与发育期的关系,计算了马协保持系水稻花药发育的表观动力学参数,建立了相应的动力学经验式,并讨论了马协不育系水稻花药的败育过程。  相似文献   

8.
在矿物加工中,化学药剂应用广泛且十分关键.该文分类阐述了在矿物加工中应用的无机物、革取物和聚合药剂等多种化学药剂,简要叙述了它们的使用方法,并探讨了它们的反应机理和在矿物加工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不同抗性玉米接种矮花叶病毒后的生理生化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对玉米矮花叶病毒的抗感病品种沈137和Mo17,以未接种植株为对照,接种矮花叶病毒后,对144 h内叶片中的可溶性糖、丙二醛和过氧化氢含量及防御反应酶系中的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变化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显示,接病后抗病品种的可溶性糖含量变化不大或有上升而感病品种则下降;丙二醛含量在抗感玉米中均变化不大;抗病玉米中H2O2含量下降,而感病玉米中无太大变化.接病后的玉米叶片中4种酶活性的变化表现为抗病品种的CAT活性呈现出先降低后升高,感病品种变化不大;抗病品种的POD活性高于对照,感病品种则以下降为主;SOD活性在感病玉米中呈升高,抗病品种中变化不大;PAL酶活的变化是抗病品种表现为先升高随后下降,而感病玉米则相反.用干燥和冷冻保存后的病叶接病,玉米的发病情况是冷冻保存的叶片比干燥保存的叶片发病率高.  相似文献   

10.
化学生物学是一门化学与生命科学高度交叉的前沿学科,它利用化学的方法、手段和策略从分子水平认识生命现象的本质,创造对生理或病理过程具有调控作用的活性物质,从而为生物医药、农业和环境科学的发展提供解决方案.本文就厦门大学化学生物学学科近5年在生命有机磷化学、生化分析与生物传感等特色研究领域的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采用一种生物化学及生物活性物复合制剂 ,无需外加微生物 ,直接发酵搓揉处理的秸秆 ,靠天然有益菌的快速的增殖 ,并抑制杂菌的生长 ,降解秸秆粗纤维 ,增加菌体蛋白质 ,提高秸秆的生物学价值和有效养分的利用。用该生化培养剂处理稻草 ,蛋白质含量可提高 2 6 0~ 3 39个百分点 ,可降低粗纤维 1 0 4 2~ 1 6 5 9个百分点。以秸秆生化培养剂发酵稻草 70 86 %、发酵脱毒棉籽饼 1 2 2 7%、大豆粕 1 5 34 %、食盐 1 5 %组成的饲粮 ,饲喂舍饲杂交肥育肉牛 ,日增重达到 1 5 0 0~ 1 833g ,增重料比达 3 5 6~ 4 35。  相似文献   

12.
条纹叶甲不同发育时期卵巢解剖表明,卵巢发育可分5级:乳白透明期、卵黄沉积期、成熟待产期、产卵盛期、产卵末期.本文描述了卵巢不同发育时期的识别特征,为预测发生期与发生量提供依据.同时对条纹叶甲的羽化节律作一研究:(1)在室外自然暗条件下,成虫的羽化高峰为11—17时;(2)在室内自然温度下进行连续光照与连续黑暗处理,两种处理的羽化高峰均为11—17时;(3)在25℃恒温下进行连续光照与连续黑暗处理,黑暗条件下羽化高峰期为8—14小时;光照条件下羽化高峰期为14—20时,在2—5时羽化率最低.这表明成虫羽化受光周期和温度的影响且具有明显的昼夜节律.  相似文献   

13.
通过 3年的盆栽、田间小区及示范试验表明 ,用壳聚糖复合型和生物型种衣剂分别处理小麦种子 ,均可促进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 ,提高植株抗逆能力。壳聚糖复合型和生物型种衣剂处理分别比对照增产19.6%和 9.4 %。  相似文献   

14.
拔节氮肥增加了小麦穗弱势部位(顶部、基部小穗及中部小穗的第三小花)的籽粒总重,其原因是这些部位籽粒的退化率降低,结实粒数增加,单粒重变化则不规律;中部小穗第1~2籽粒的发育不受氮肥的影响,结实率及单粒重均无显著变化。这表明,拔节氮肥有助于改善小麦穗强、弱势花(籽粒)发育不平衡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定量化学分析的微型化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定量分析中低浓度及微型化问题.利用自制的微型滴定管,耐酸碱滴定、络合滴定、沉淀滴定及氧化还原滴定中的10个有代表性的实验进行了研究,并与常规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6.
油套环空和空心抽油杆掺化学剂抽油井举升工艺计算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稠油井井筒流体流动难的特点 ,利用节点系统分析方法 ,建立了空心抽油杆和油套环空掺化学剂的抽油机井举升工艺计算模型 ,并研究利用化学方法改善井筒流体流动的条件。结果表明 ,M型化学剂通过乳化和热力降粘作用可改善流体的流动性和抽油杆柱的受力状况 ;在启动过程中掺入化学剂的温度对油井生产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油套环空和空心抽油杆掺化学剂抽油井举升工艺计算模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针对稠油井井筒流体流动难的特点,利用节点系统分析法,建立了空心抽油杆和油套环空掺化学剂的抽油机并举升工艺计算模型,并研究利用化学方法改善井筒流体流动的条件。结果表明,M型化学剂通过乳化和热力降粘作用可改善流体的流动性和抽油杆桩的受力状况;在启动过程中掺入化学剂的温度对油井生产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对水泥生产用的3种煤及其所组成的混煤进行了热重分析,研究了混煤燃烧性能改变的规律,并探讨了它们对水泥熟料煅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