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悠悠河洛,郁郁北邙,爰有名城,号称洛阳。洛阳,是盛唐文化的中心,而唐三彩正是中国唐代洛阳的艺术精华。唐三彩是指唐代俑器和陶器上的釉色而言。唐  相似文献   

2.
唐三彩,是中国古代陶瓷艺术宝库中一朵绚丽夺目的奇葩。唐三彩是唐代铅釉陶器的总称,因其以黄、绿、褐(或红、绿、白)3种釉色为主而得名,在烧制过程中由于铅釉的流动,各色均呈现出浓淡的层次或各色巧妙地交织在一起,形成错  相似文献   

3.
构建大洛阳旅游圈可以为洛阳区域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大洛阳旅游圈是以河洛文化为特色的优秀资源依托型旅游圈,依据河洛文化的核心区域对其所涵盖的地域范围进行界定,从优势和劣势的角度分析其现状,最后提出大洛阳旅游圈的发展模式为"点—轴—圈"区域旅游合作结构模式,对其三级结构体系进行梳理,设计了一些适应市场需求的旅游线路。  相似文献   

4.
5.
唐五代洛阳的科举活动与河洛文化的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洛阳在唐代、武击和五代做过都城,举办过科举活动。唐高宗时,利举制一些做法的创立成型,与洛阳有关。武则天把洛阳科举活动和执政柄革命唐命紧密结合起来,突出儒学的经世致用功效;首创武举,拓宽科举制领域;强调和发挥河洛文化的主导作用。武则天之后,唐廷或在洛阳出台科举制政策,或在洛阳举行考试。五代时期,洛阳依然有科举活动,十国举子也前来应试。科举制既以河洛文化为主导思想,又作为新成分补充河洛文化,在国家分裂之后复归于统一的过程中起到了推波助 澜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洛阳水席与河洛饮食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7.
《洛阳文化与洛阳经济》是紧扣洛阳未来命运而撰写的学术专著。专著作者纵论洛阳古今的沧桑变化 ,从古都洛阳文化的独特性出发 ,作出了振兴洛阳现代经济的战略思考。作为区域文化和区域经济的研究成果 ,专著高度重视对史实和资料作理论上的概括 ,从文化与经济的互动关系出发 ,提出了一些带规律性的见解。专著采用文化学、历史学、经济学、社会学多学科交叉研究的方法 ,具有极大的开拓性和参照价值  相似文献   

8.
9.
论洛阳古代墓葬的价值和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洛阳是中国古代墓葬的重要地区之一。洛阳古代墓葬具有重要的史学价值,可以补充文献资料的不足;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有助于推动艺术研究的深入;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可以丰富中国的文化宝库;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可以为洛阳的经济发展创造效益;洛阳古代墓葬古老而奇特,具有潜在的、重要的开发价值。洛阳古代墓葬的研究、保护和开发,可以促进学术的发展;可以推动文化、艺术、经济等方面的深入研究;可以提高洛阳的知名度,推动洛阳文化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0.
历史使命感、办学特色、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创建一流高校、加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建设一支高层次、高素质、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坚持“三个面向”,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等,是洛阳大学建校20年的经验总结,也是地方大学发展规律的反映;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世界高等教育的个性化、终身化、国际化、大众化、现代化已成时尚,中国  相似文献   

11.
我国北宋时期,陶业极盛一时,名窑辈出.陕西省耀县耀州窑的青瓷也因其独特的艺术风格与钧、汝、官、哥、定等历史名窑齐名显著,在我国陶瓷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在近几年的考古发掘和整理中,除出土大量青瓷和其他各色瓷器外,还发现了耀州窑烧制的唐三彩.从考古学的角度来看,确定陶瓷的年代、原料产地、烧制工艺(包括烧  相似文献   

12.
13.
结合其他地区陶俑的名称,从史料记载、服饰和神态等方面,对洛阳安菩墓出土的男立俑的定名及其相关问题进行了比较分析,认为其男立俑是唐代从事简单戏剧表演的戏弄俑.  相似文献   

14.
洛阳市第二文物工作队于2005年3月,在洛阳新区翠云路施工现场新发现了两座大型唐代墓葬,其壁画保存较为完整。两座壁画的内容、布局相似,主要分布在墓道、甬道、过洞、天井两侧。从墓道向北依次绘有青龙、白虎等。唐氏壁画绘有30个人物、4匹马、2匹骆驼、1条青龙、1只白虎。其次是由前牵马人,马、骆驼形成的队伍。人物、青龙、白虎、马匹、骆驼皆生动逼真,线条流畅。整个壁画主要用色以红、黄、青蓝和少量绿色为主。  相似文献   

15.
唐代支谟及其家族墓志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墓志记载晚唐朝廷高官支谟生平历事与晚年(乾符五年冬季)积极投入进兵讨伐沙陀李克用的战斗,取得胜利的战绩,可以补充正史未立传记的缺佚。长达3 162字的鸿篇巨制,为近代洛阳出土墓志所仅见。20世纪二三十年代,洛阳邙山盗掘出土了支谟先人及其兄弟姊妹的墓志9种,是研究志主生平与支氏祖先源于西域月支国等问题的可靠资料。  相似文献   

16.
洛阳市第二文物工作队于2005年3月,在洛阳新区翠云路施工现场新发现了两座大型唐代墓葬,其壁画保存较为完整.两座壁画的内容、布局相似,主要分布在墓道、甬道、过洞、天井两侧.从墓道向北依次绘有青龙、白虎等.唐氏壁画绘有30个人物、4匹马、2匹骆驼、1条青龙、1只白虎.其次是由前牵马人,马、骆驼形成的队伍.人物、青龙、白虎、马匹、骆驼皆生动逼真,线条流畅.整个壁画主要用色以红、黄、青蓝和少量绿色为主.  相似文献   

17.
薛峰 《洛阳大学学报》2005,20(1):103-105
论述了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唐朝书法家及书法艺术的形成特点;唐书尚法在理论和实践的表现。  相似文献   

18.
在釉料中引入一定量的刚玉晶体可以明显提高其釉面耐磨性能,而且比引入普通氧化铝效果显著.引入刚玉对釉面烧成温度影响很小,但刚玉在釉料中引入的量过多会使总孔隙率和闭孔孔隙率增大,一般引入8%~10%的刚玉晶体效果最为显著,不会增加釉层的孔隙率,而且可以明显提高釉面的耐磨性能.  相似文献   

19.
隋唐洛阳城布局与地理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隋唐时期洛阳城的城内布局情况的分析,探讨其在营建的指导思想方面对传统法式的继承和在具体布局规划过程中所做的创新之举,并分析了其在我国古代都城发展史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和对后世建筑思想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也谈唐代太原"黄坑"葬俗的宗教属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代太原有过宗教徒“尸体送近郊以饲鸟兽”的葬俗,有两位学者认为是中亚袄教葬俗。袄教葬俗是:由办理丧事的专门人员前往收取尸体,放置到城外特建的处理丧事院落中,由院内所养家狗吃掉尸体上的肉,然后将骸骨埋葬,不用棺材。太原葬俗和这种情况不一样,应是佛教“野葬”葬俗,即僧人尸体由其弟子或同寺僧人放置于郊野、山谷,施舍给鸟兽(包括野狗)作食物,然后收遗骨起塔埋葬。这种佛教葬俗隋唐时期实行于长安、洛阳地区,太原佛教氛围浓厚,当不例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