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厦门福隆大厦为背景,对不规则高层结构的1/20整体模型进行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研究,测试了模型结构的动力特性、阻尼比及其在7度多遇、7度基本、7度罕遇烈度地震作用下的加速度和位移反应等,研究了模型结构的破坏机理和破坏模式.结果表明:模型结构前三阶振型频率依次为:1.74Hz(Y向平动)、2.28Hz(X向平动)和3.12Hz(整体扭转),其中X向和Y向平动对应阻尼比分别为6.5%和6.3%.在7度多遇和罕遇地震作用下,X向结构最大层间位移角分别为1/956和1/147,Y向结构最大层间位移角分别为1/570和1/83.因此原型结构的布置基本合理,整体抗震性能较好.最后对原型结构的抗震设计方案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某栋框架结构为例,采用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SAP2000分别对其建立传统抗震结构、普通叠层橡胶支座隔震结构和铅芯橡胶支座隔震结构模型,通过在罕遇地震作用下对结构进行动力时程分析,得出3种结构的楼层加速度、楼层剪力和层间位移反应,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框架结构在应用铅芯橡胶隔震支座时隔震设计效果明显,采用铅芯橡胶支座结构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隔震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非线性响应规律,对某高层隔震剪力墙结构,分别考虑上部结构为弹性与弹塑性,进行中震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动力时程分析研究,同时分析整体弹塑性模型中保持楼板弹性假定对结构响应的影响.分析表明,考虑整体弹塑性作用的隔震结构减震系数减小,罕遇地震下层间位移角增大,顶点位移时程滞后于仅考虑支座非线性作用的分析结果,隔震层位移减小,支座滞回曲线面积减小,同时剪力墙和楼板实际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弹塑性损伤.弹塑性楼板模型的层间剪力和位移角均大于弹性楼板假定模型的,顶点位移时程则滞后于弹性楼板模型的顶点位移时程,幅值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4.
采用摩擦摆隔震支座对某部队营房的六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进行基础隔震设计。通过理论推导得到摩擦摆支座的初始刚度和等效刚度,利用有限元软件ETABS对结构进行动力时程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设防地震作用下,结构的层间位移角、层间剪力响应比抗震结构减小十分明显;在罕遇地震作用下,支座水平位移未超出限值,表明摩擦摆支座隔震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因为地震的巨大破坏,人们对结构的安全性更加重视。现今隔震技术应运而生并在近些年开始应用于实际工程中,基于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OpenSees对五层隔震RC(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在七度罕遇地震波(峰值加速度220gal)作用下进行动力时程分析。研究表明采用隔震框架结构在地震波作用下,相对传统抗震结构抗震结构,各楼层剪力明显减小,随着隔震支座位置的升高,楼层间的剪力减小幅度也随着减小,隔震结构在隔震层上部的减震效果比下部结构明显,隔震层位置处的楼层剪力减小最明显,具有重要工程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极罕遇地震作用下大底板双塔楼PC隔震结构的抗震性能,采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大底板双塔楼RC隔震结构和PC隔震结构进行了有限元模拟.对比分析了罕遇、极罕遇地震作用下两种结构的楼层位移响应、底板应力分布等动力响应和能量耗散情况.结果表明:相比RC结构,PC结构的自振周期和楼层位移响应增大,顶层加速度减小,上部结构塑性耗能增加,损伤严重;极罕遇地震作用下,两结构的隔震层变形显著增大,但耗能能力相对降低,上部结构耗能占比增大,建议在隔震设计时考虑使用较大直径隔震支座;极罕遇地震作用下,两结构塔楼连接位置处的大底板应力峰值均明显增大,故设计时应对塔楼连接位置采取相应的加强措施.  相似文献   

7.
利用大型结构有限元分析软件SAP2000对采用基础隔震框架结构在不同地震波作用下进行了动力时程分析,分析了基础隔震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位移、剪力,并与未隔震相同结构建筑的位移、剪力进行了对比,以评断隔震结构的减震效果,得到一些有意义的结论.结果表明,隔震结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仍处于弹性工作状态,具有优越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8.
针对电力系统大型变压器,对汶川地震震害进行了调研,总结了大型变压器的震害特征.并根据震害特点,提出了对大型变压器隔震的策略,设计了适合于大型变压器隔震的水平刚度小、低面压和满足竖向稳定性的铅芯橡胶隔震支座,并应用于实际750 kV大型变压器的隔震.分析结果表明,采用隔震后,750kV变压器弱轴向最大倾覆力矩减小为非隔震结构的17%,弱轴向最大剪力减小为非隔震结构的23%,变压器本体的加速度减小为未隔震的29.5%,8度罕遇地震作用下,隔震层最大位移满足支座最大容许位移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采用PERFORM-3D软件分别对设置消能减震楼梯、滑动楼梯和普通楼梯的框架结构进行罕遇地震下的地震反应分析.结果表明:1消能减震楼梯削弱梯板在顺梯板方向的等效强支撑效应;2与普通楼梯结构相比,消能减震楼梯结构X向楼层剪力减小,层间位移角和顶点位移相差不大;Y向楼层剪力、层间位移角和顶点位移均减小.与滑动楼梯结构相比,消能减震楼梯结构X向楼层剪力相差不大,层间位移角和顶点位移减小;Y向楼层剪力除底层外,其余楼层基本相同,层间位移角和顶点位移减小;3消能减震楼梯结构楼梯间构件损伤程度小于普通楼梯结构和滑动楼梯结构.  相似文献   

10.
低位层间隔震技术在某框架结构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7度抗震设防的某七层框架结构,采用底层柱顶隔震技术进行设计与分析,包括减震方案和底层结构形式的确定,有限元分析和隔震设计,构造设计以及工程经济性.结果表明:在多遇地震作用下,上部结构水平向减震系数为0.34,底层层间剪力减震效果同样明显;在罕遇地震作用下,上部结构基本处于弹性,底层位移角为1/1 682,隔震层有足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表明隔震设计提高了结构安全性;设计的底层柱和拉梁截面尺寸较大,但不影响底层的使用功能;工程造价有小幅提高,但综合效益好.  相似文献   

11.
研究履带车辆动力传动装置摇架式隔振系统的隔振特性。应用动力学相似理论设计制作了摇架式隔振系统的试验模型并进行了理论分析和试验。试验表明,摇架式单层隔振系统的传递率下降斜率为12dB/oct,双层隔振系统的传递下降斜率为24dB/oct。  相似文献   

12.
Isolation of the 434 phage repressor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V Pirrotta  M Ptashne 《Nature》1969,222(5193):541-544
  相似文献   

13.
就高层民用建筑中给水加压系统使用水泵所引起的振动和噪声问题,从设计的角度提出了橡胶隔振垫的倡导应用,并就应用中的各种数据测算及实际效果,效益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May T 《Nature》2004,429(6992):603
  相似文献   

15.
Isolation of the dorsal locus of Drosophila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R Steward  F J McNally  P Schedl 《Nature》1984,311(5983):262-265
The establishment of embryonic polarity is a crucial step in pattern formation and morphogenesis. In the fruitfly Drosophila melanogaster, embryonic polarity depends primarily on genes expressed in the female during oogenesis. Mutations in these 'maternal effect' genes can lead to major disruptions in normal pattern formation. Two classes of maternal genes essential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polarity in the embryo have been identified. Lesions in one class, the 'bicaudal' genes, disrupt the anterior-posterior axis; lesions in the other class disrupt dorsal-ventral polarity, and in the most extreme cases embryos fail to form any ventral or lateral structures. Genetic studies suggest that the anterior-posterior and dorsal-ventral axes may be independent as the defects observed in mutants from each class seem to be restricted to one axis only. The dorsal (dl) locus is one of the maternal effect genes involved in the establishment of dorsal-ventral polarity. Homozygous dl females produce embryos exhibiting the mutant phenotype--complete lack of dorsal-ventral polarity in the strongest alleles--irrespective of the genotype of the father. Although dl is a maternal effect locus and must be expressed during oogenesis, the gene product, or a substance depending on the normal function of the dl gene, seems to be active early in embryogenesis, as the dl phenotype can be partially rescued by injection of cytoplasm from wild-type cleavage-stage embryos. Here we report the molecular cloning of the dorsal locus and a study of its expression.  相似文献   

16.
阐述了分类排架号与分类目录号分离的必要性.从读检索需要及开架借阅的实际出发,提出了分类目录号与分类排架号的设计方案,以及实施两号分离的具体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17.
对半纤维素水解产物的分离进行了研究。在适当的条件下,半纤维素被半纤维素酶水解后,用聚丙烯酰胺凝胶(Bio-Gel P-2)柱层析法及纸上分配层析法分离半纤维素的水解产物,可以得到木低聚糖、木糖、阿拉伯糖和甘露糖等组分。  相似文献   

18.
19.
20.
天然水蛭素的提取和纯化(简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蛭素(hirudin)是存在于水蛭唾液中的一种酸性多肽类物质,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强的凝血酶抑制剂,在治疗各种血栓性疾病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中均有很好的预防及治疗效果,并且没有副作用,因而它比肝素更有优越性。研究表明,水蛭素还能防止肿瘤细胞的转移,用水蛭素配合化疗和放疗,可促进肿瘤中的血流而增强疗效,因而具有宽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