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哥白尼革命”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肯定哥白尼“日心说”之于发动近代科学革命的伟大意义的同时,指出哥白尼学说本身也禀承了古代“拯救现象”的传统,意在对和谐完美宇宙论的复归,而并不具备近代实验科学的品质。真正的科学革命,是经过了开普勒、伽利略等人的努力,到了牛顿确立经典力学体系才终于实现的。  相似文献   

2.
创新文化与创新社会建设是时代发展的迫切要求:50多年前,英国“百科全书式”的学者李约瑟在其巨著《中国古代科学与文明》留下的“李约瑟难题”,即“中国古代有杰出之科学成就,何以近代科学崛起于西方而不是中国?”,讨论至今尚无定论,然而,大量相关的研究成果都直指中国近代科技创新背后文化环境这一潜在的深层次的因素。类似的问题与讨论很多:杨振宁教授一句“中国大学办得很成功”,立即引起了相当多的议论;每年诺贝尔奖颁奖时节,国人总要习惯性地表现出“既爱又恨”的复杂心理。毋庸置疑,创新文化是一个国家跻身世界民族强林的“身份证”,也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实现持续创新和社会快速发展的强力支撑,其实质是科学文化与人文创新互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欧洲中世纪晚期的文艺复兴,最伟大的意义在于人类开始摆脱宗教的精神枷锁,关注真实的世界,关注人本身。神学想要继续凌驾于科学之上,已经不可能了。自由的理性思考必然导致科学。 科学对神学的挑战 科学对神学的挑战是从天文学开始的。1512年,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经过潜心的天文观测研究;在他的著作《浅说》中阐明;地球和其他行星围绕着太阳运行,而不是人们所笃信的公元2世纪一位天文学家托勒密所说的那样:“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包括太阳在内,一切天体都绕着地球旋转”。教会一直维护托勒密的宇宙观,绝对不允许有其他的宇宙观。哥白尼的著作被斥为欧洲最大的“异端邪说”。经过31年沉默之后,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在1543年正式发表,系统地阐述了他的天文观测和理论研究结果,指出托勒密的宇宙观是错误的,太阳才是宇宙的中心。人们把哥白尼的理论简称为 “日心说”。这一年,哥白尼在世人惊愕与愤怒的目光中离开了人间。赞同支持“日心说”的学者相继遭到教会的迫害。充满激情传播哥白尼学说的意大利学者布鲁诺, 1592年被教会逮捕,经过8年审讯之后,被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在行刑前,他的舌头被特制的钳子从嘴里拉出来,用木头夹住,使他不能再向公众讲话。 哥白尼去...  相似文献   

4.
约翰·霍根 (JohnHorgan)在其名为《科学的终结》的著作中认为 :以求知为目的的纯科学 ,存在着并已抵达了自身难以逾越的限度 ,而现有的科学概念框架已是其最终的成就。因此 ,他宣称 ,科学 (尤其是纯科学 )已经终结 ,伟大而又激动人心的科学发现时代已一去不复返了 !这话着实让人吓了一跳 ,也的确“惊世骇俗”。该书的英文原版 1 997年在美国出版 ,其中文译本也于同年出版。该书一出版 ,立即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与媒体的强烈反响与广泛关注 ,从而成为畅销书。作为《科学美国人》杂志的专职撰稿人 ,霍根利用自己广泛接触科技界名流…  相似文献   

5.
杨舰  刘丹鹤 《科学》2005,57(5):44-48
创办于1915年的中国科学社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民间综合性科学团体。它凝聚了一大批科学家和社会活动家,并通过创办科学期刊、从事科学教育和开展科学研究等活动.开拓了近代科技在中国普及和发展的新局面。本文试图追寻历史上中国科学社与清华之间的联系,为理解近代科技在中国的早期传播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6.
论伽利略在科学史上的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炜 《大自然探索》1999,18(3):117-120
伽利略是意大利杰的科学家,近代科学的奠基者,被称为近代科学之父,对力学和天文学等学科有许多伟大的贡献,还创立了理性与实验相结合的新的科学研究方法,并有丰富的科学思想,本文对伽利略在科学史上的地位进行评述。  相似文献   

7.
在科学发展史上,他创造的辉煌业绩可与哥白尼、牛顿的成就比肩,被认为是近代史中古典科学革命的领导者;他是近代化学的奠基人,总结出一套崭新的理论,对人类文明历史的进程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邓力 《世界科学》2012,(12):18-19
托马斯·库恩所著《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于1962年出版;出版之后,本书并没有立刻获得成功。但是在接下来的岁月里,本书总共售出超过100万本,能够与其相比的科学著作只有理查德·道金斯的《自私的基因》。现在,人们认为《科学革命的结构》是二十世纪最重要的著作之一。接下来,我们将讨论库恩笔下的四次重大的科学革命,从中您能够一窥本书的精彩内容。我们还会讨论库恩忽略的另外一场同样重要的科学革命。哥白尼革命为中世纪天文学定下基调的是古希腊罗马时期的学者托勒密,按照他的观点,太阳和其他行星是围绕地球运转的。  相似文献   

9.
张剑 《科学》2005,57(2):42-45
1914年从美国倚色佳小镇走来,到1960年黯然退场于上海.中国科学社经历了北京政府、南京国民政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三个历史时期近半个世纪的风雨沧桑。作为近代中国社会影响最大的综合性科学社团,中国科学社团聚了数千名当时的学术精英,在科学传播、科学研究、科学交流、科学家社会角色的形成等科学体制化诸方面对中国近代科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0.
肖巍 《大自然探索》1999,18(2):98-101,106
本文考察了近代早期提出“引力”假说的几个阶段,特别阐发了有关引力从趋于自然位置的目的论解释,向给予严密数学证明的机械(力学)论解释转变的哲学意义,并以此作烃科学术语重新解读通常概念的一个典型案例。  相似文献   

11.
科学.技术.经验:也谈“李约瑟难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钱兆华 《大自然探索》1999,18(2):107-111
本文着重阐述了科学与技术之间的区别及其它们与经验之间的关系,同时还论述了经验技术和科学技术的不同本质特征。在此基础上,作者对学术界一直十分关注的“李约瑟难题”进行了剖析,并指出了中国为什么没有诞生近代科学在古代社会一直领先西方的中国技术为什么近代会突然落后的真正原因。  相似文献   

12.
方鸿辉 《科学》2005,57(3):59-61
人类近代史上曾发生过两次具有里程碑性质的科学革命:一次是17世纪以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为标志的科学革命,一次是20世纪初以爱因斯坦和普朗克为代表的、以相对论和量子论为标志的科学革命. 这两次革命的科学大师都站到了巨人的肩上.牛顿不仅站在伽利略、哥白尼的肩上,也站在阿基米德和托勒玫的肩上,他运用微积分等数学工具,初步地、闭合地、确定性地回答了人类曾苦苦思索了两千年的问题:物体是怎么运动的?爱因斯坦和普朗克则站到了牛顿等大师的肩上,他们的视野更开阔,看到了以经典力学为代表的科学革命的局限性,利用近世数学工具,描绘了一个更接近"真实"的、开放的、动态的世界,并无情地击碎了第一次科学革命给人们带来的基于经典时空观的"确定性"理念.相对论摧毁了经典的时空观,量子论推翻了经典的确定论.人们不由得开始追问理性思考的合理性在哪里.伴随着自然科学各分支领域不断深入地探索和进展,拨开了层层迷雾,给迷惑、沮丧和彷徨中的人们打开了一扇扇窥视未知世界的窗口.  相似文献   

13.
陈宝国 《自然杂志》2008,30(5):304-308
当中国科学与文化在近代中国多舛发展并渐进到20世纪的时候,丁文江的名字是应当被人们记起并应该给予格外注意和加以研究的人。丁文江首先是一位地质科学家,同时又是一位兼具了作为“学者”所应具备的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信仰与为科学真理的探求所应具备的深邃的思维、不懈的探索,坚强的毅力的科学的思想者。本文仅就丁文江作为中国近代科学与文化的倡导者,中国地质科学的奠基人。为中国近代科学与文化的发展所做的推动与贡献作了一介绍。  相似文献   

14.
郭燕杰  李好 《科学之友》2009,(5):146-148
近代经典物理学奠基人牛顿,是一位有着浓厚神学思想的近代科学家。文章首先介绍了牛顿的神学自然观,从分析其特征出发探讨了近代科学和神学的关系,得出近代科学史上神学和科学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互动关系。最后以牛顿的相关神学自然观思想为视角,剖析牛顿机械论思想在具体科学思想中的体现和作用,并以此来探讨神学和科学结合的可能性和途径。  相似文献   

15.
在科学思想界,达尔文革命是继哥白尼革命之后的一次最深刻、影响最久远的革命;它将从根本上改变整个人类的世界观。诱发这一革命并驱动它不断前行的主要引擎是几个伟大的科学猜想以及人们对这些猜想执着的求证。达尔文之前的拉马克猜想初步奠定了进化论的基础;尽管达尔文及其后继者的几个猜想正使进化论日臻完善,但革命远未成功。  相似文献   

16.
Ж.  ВИ  罗长海 《世界科学》1989,11(10):46-50
简单性原则和对称性原则,是两个方法论上的调节器;随着自然科学知识的发展,这两个原则的关系变得越来越重要。在哥白尼、布拉格、开普勒、伽利略、牛顿的时代,认为科学理论具有简单性这种观点具有巨大的意义,“简单意味着能够解释一系列现象,因而可以把它比作已经解释清楚了的东西。相应地,复杂就意味着在简化世界图景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障碍”。A.菲  相似文献   

17.
顾凡及 《自然杂志》2016,38(6):461-466
像哥白尼和伽利略这样的近代科学开创者已经为绝大多数公众所熟知,但是和他们同时代的另一位可以与之比肩的科学巨匠维萨里,一般公众却很少听说。因此, 向广大读者介绍一下他的生平事迹还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8.
<正>人类从未停止过对宇宙的探索。西方科学传统中,最早建立的宇宙理论当属公元2世纪古希腊学者托勒密的"地心说",这一学说被信奉了1400年,影响深远。16世纪,哥白尼提出"日心说",按照库恩的说法,科学革命产生了。之后,人们的视野不断扩大,有了恒星世界、银河系等等概念。20世纪初,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和引力场方程开启了人类认识宇宙的新视野,现代宇宙学由此走向科学的前沿。也正是宇宙学与粒子物理学相交汇,大爆炸宇宙观得以产生和发展,不断揭示着宇宙起源及演化的奥秘。  相似文献   

19.
<正>哥白尼学说与《圣经》背道而驰,彻底动摇了宗教统治的根基,教会对传播颂扬"日心说"的人士加以迫害,尘封的历史档案中记载着罗马教廷对乔尔达诺·布鲁诺的暴虐……在自然科学发展史上,1543年是极不平常的一年,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出版了《天体运行论》,比利时解剖学家维萨里的著作《人体的构造》也问世了,这两位科学巨人向"神学"发起挑战,吹响了近代科学革命的冲锋号。哥白尼革命带动了人类观念上的一系列变革,经历了血雨腥风的岁月后,人类在黑暗中沿  相似文献   

20.
李元 《科学通报》1973,18(2):94-94
哥白尼(1473年2月19日—1543年5月24日)是伟大的波兰天文学家,日心学说的创始人。今年是他诞生的五百周年,我国科学工作者怀着对哥白尼的崇高敬意,纪念他对科学的进步所作的杰出贡献. 今年2月19日,《人民日报》发表了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写的“天文学的伟大革命”的文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