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较详尽地综述了1994年7月发生的苏梅克-列维彗星撞击木星的前因,全过程,激烈程度,初步观测成果及撞击的后果,以期有助于人们对彗星和木星木质的深入了解,对人类如何避免这类灾仅性天象在地球上重演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彗星与木星相撞和天文基础研究ImpactofCometSL-9onJupiterandFundamentalResearchinAstronomy¥//吴铭蟾(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研究员昆明650011)一、彗木相撞实况简介从1994年7月16日格...  相似文献   

3.
4.
介绍中山大学室温引力波检测器近年来在数据录取和处理方面的改进,并用以分析1994年7月苏梅克-列维9号彗星与木星碰撞期间的记录,结果未能证实有来自碰撞的引力辐射。  相似文献   

5.
彗星是些独特的天体,像独行侠游荡在宇宙深空,深居简出,神秘莫测。它们也是人类最早关注的天体之一,长长的尾巴,婀娜的行姿,曾引起人们许多的遐想。据说彗星中还隐藏着太阳系起源的秘密。因此,近年来探测彗星的热潮就不难理解了。  相似文献   

6.
叶清 《厦门科技》2005,(5):24-27
2005年太平洋时间7月3日22时52分(北京时间4日13时52分),美国宇航局(NASA)耗资3.3亿美元的“深度撞击”探测器释放的撞击器以10.2公里/秒的速度向“坦普尔一号”彗星撞击(图1)。在太空中绽放出美丽的焰火。这是人类第一次实际接触并探索彗星的空间活动。  相似文献   

7.
长久以来,天文学家一直在争论这样一个问题:要成为一个人类和生物可居住的星球,究竟需要哪些条件?众所周知,对生命而言,水是首先必备的条件。这意味着行星必须具有合适的温度,也就是说,距离恒星的位置既不能过远也不能太近。在我们身处的太阳系中,  相似文献   

8.
最近,美国巴法罗大学和美国宇航局推进技术实验室联合进行的一次观测和研究显示,表面上布满火山的木星卫二“爱莪”(英文名“Io”,以希腊神话中的女神“爱莪”取名)可能为科学家提供了研究地球早期活动的重要资料,它目前的状况就像早期地球的缩影。通过观测“爱莪”,美国科学家发现它就像想象中的早期地球,好比一个刚刚降生的婴儿,降生后几秒中就会发生神秘莫测的变化。科学家们很早以前就开始注意“爱莪”上的大型火山之一Loki,他们试图通过对Loki的观测和研究找到这颗行星上是否有正在活动的岩浆湖的存在。利用模型模拟,研究人员进一步…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彗星的物理及化学动力学模型、彗发、等离子体彗尾的现代研究进展进行了评述,并结合本人对Halley彗星观测所获得的资料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10.
《科学世界》2008,(6):31
一项最新研究声称,太阳系穿过银河系的“弹跳”运动有规律地使彗星飞驰冲向太阳系内部,这种彗星碰撞事件可以解释远古地球上大量生命的灭绝。该研究表明,彗星“炮轰”太阳系和太阳系在银河的运动具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1.
据英国《新科学家》周刊1997年4月5日报道,伽利略号宇宙飞船可能已拍摄到木星的两个卫星(fIOU-tymede和Calisto)表面含有碳分子和氮分子的闪光。碳和氨是创造生命的关键元素,它们在木星的卫星L出现,说明在太阳系的其他天体曾经有活的生命存在。科学家们在上个月休斯顿月球和行星研究学术讨论会上宣布了这一结果。他们根据伽利略宇宙飞船上的近红外线测绘光谱仪收集到的数据,分析了木星这两颗卫星表面的化学成分,发现了有机分子。近红外线科研小组的科学家之一,夏威夷大学的托马斯·麦科德指出,木星的这两个卫星上出现的四种新物…  相似文献   

12.
说起木星,肯定有人会不悄地说:“哼,不就是我们夜晚仰望地平线的南方天空时,能看到的那颗最亮的星星吗?”可是你知道它的“脸蛋”为什么红彤彤吗?——是“大红斑”?YES,你猜对了!可是大红斑又是什么东西呢?且听我慢慢道来。  相似文献   

13.
发生于1994年7月17—22日的苏梅克—列维9号彗星撞击木星引起了世人的瞩目。这一撞击过程将为天体学界研究木星的大气层和内部结构提供的有力证据,也为研究天体撞击过程,特别是地外物体撞击地球提供第一手资料。但对大多数人来说,最为关心的是彗木撞击作用对木星的影响和假如苏—列彗星撞击地球,地表环境可能发生的变化。下面利用我们研究小组对地  相似文献   

14.
2006年1月15日,美国的星尘号历时7年完成“太空长征”,其返回舱携带怀尔德-2彗星样本成功返回地球。这是人类首次把彗星物质带回地球,这可是些宝贝,它们可能比地球还古老。为了“鉴宝”,星尘项目正在全球征集自愿者协助筛选星际尘埃。[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天象记录史料是一个宝库,封建社会结束以来,朱文鑫首开风气,开始对这类史料进行全面系统的整理研究.他运用现代天文学知识,兼采用实验方法、分析方法,注重古人的实测,对多种天象记录都作了或全面、或断代、或专项的整理、考订.通过对朱文鑫整理的成果与现代整理成果的比较,指出他工作已经相对完备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科技潮》1998,(11):90-90
中国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彭汉昌,历经十多年潜心研究,从太平洋深海中采得的微玻璃陨石层中找到了200多万年前彗星撞击地球的证据。 1979年,彭汉昌首次从太平洋深海沉积物样品中发现了一种针尖般大小的"滚圆"形和强磁性矿物。矿物成分和微结构明显不同于地球矿物,推测可能是由于大陨石穿越地球大气层时燃烧的灰烬。从此,彭汉昌与这种"天外来客"结下不解之缘。他联合了国内8个科研单  相似文献   

17.
18.
引进行星系统的基本作用量子η=λGM*/c≈9.28×1014m2s-1和行星椭圆轨道的无量纲根数,推导以这种根数表示的小行星轨道受木星的平均摄动函数和三体摄动方程;再由摄动方程计算小行星轨道受木星的平均摄动;最后,给出了几颗特殊小行星轨道受木星的一阶平均摄动数值  相似文献   

19.
《创新科技》2006,(11):57-57
来自哈勃太空望远镜最新数据显示,木星上一年多前还呈现灰白色的一个小斑,现在的颜色变得越发接近其长兄“大红斑”,并且自身还刮起了时速400英里的暴风。科学家们也不十分确信发生了什么,他们送其雅号小红斑或红斑,官方称作“OVAL BA”。  相似文献   

20.
德国马普太阳系研究所、德国马普核物理研究所和美国马里兰大学研究人员共同研究发现,太阳系中不仅土星存在围绕自身旋转的由尘埃粒子组成的环,木星也存在相应旋转的环,其直径约64万公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