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在一个未经信道编码的M-PSK/DPSK数字通信系统中,M—DPSK信号非相干解调比M-PSK信号相干解调要损失3dB的信噪比,该情况同样出现在采用卷积信道编码的系统中.为了提高差分调制系统的性能,从级联编码的角度分析卷积编码、M-DPSK调制系统,采用Turbo算法实现对级联编码信号的接收.仿真结果显示,Turbo算法得到了比SOVA算法多3.5dB的增益.在小BER情况下,M-DPSK信号Turbo接收的性能好于M-PSK信号SISO译码.这种Turbo迭代思想也适用于具有类似级联编码结构系统的译码.  相似文献   

2.
给出了几个关于非相干多输入输出系统的新的编码.在高信噪比的情况下,非相干空时编码问题等价于在格拉斯曼流型上的存储问题;通过指数映射,它被进一步简化成相干情况下的多输入输出系统的空时编码问题.在相干和非相干编码中,对于每个信号的平均发送功率有不同的考虑.通过改造已有的相干空时编码或者选择新的信号设计,我们构造出一些新的非相干空时编码.模拟计算表明,新码有更好的表现.与此同时,新码也全部运用了系统自由度.这意味着它们具有高光谱效率.  相似文献   

3.
针对非同一分布的输入信号序列,线性分组方法不能设计出最优编码的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一种以信道估计为基础,对非线性分组编码进行解码的信号检测方法,将基本的最小均方(LMS)自适应算法推广到对二维空时编码信号的权矩阵自适应迭代估计过程.同时,分析了对输入信号序列编码所生成的非线性编码矩阵之间的相关性,运用解相关LMS自适应算法对时间选择性衰落信道进行估计.在白噪声情况下,根据估计信道和噪声统计量,推导出对非线性编码进行解码的最大似然决策方法.仿真实验表明,扩展LMS方法和解相关LMS方法跟踪时变衰落信道响应都具有较强的快速收敛性和系统稳定性,非线性空时分组编码系统比线性编码系统编码能力提高了2dB,运用最大似然决策方法使系统误码率降低了32%.  相似文献   

4.
本文提出了一种混合低码率编码算法。原始语音首先经低通及高通滤波器分解成基带及高带信号,然后对基带信号采用高质量的码激励线性预测编码,对高带信号则采用码率低的改进声激励线性预测编码,以达到高质量低码率。实验结果表明,本算法在码率为4.0kb/s时,合成语音的质量与传统的4.8kb/s码激励线性预测编码相当,而计算量只有其1/5,是一种在低码率下可达到高质量的编码方案。  相似文献   

5.
在图像信号的传输过程中,为了降低比特率,必须进行图像数据压缩.数字图像中的一种重要技术是子带编码,在子带编码中最重要的是正交镜象滤波器组的选择,而紧支的正交规范小波与完全重建的正交镜象滤波器组相对应.笔者提出一种用于信号最佳逼近正交小波的选择方法,即选择满足一定条件的滤波器的方法,采用小波压缩编码方法,实现高效的图像数据压缩方法.  相似文献   

6.
要:新的嵌入零树小波ECG信号编码算法能够通过合理分配比特、改进零树集合、完善分类策略等措施进一步提高SPIHT算法的工作效率.实验结果表明:这种算法是一种高效的ECG信号编码算法,其压缩速度、信号复原质量等关键性技术指标均明显优于SPIHT算法.  相似文献   

7.
语音编码中一般用线性预测编码(LPC)建立信号的声道响应,如何提高LPC的预测增益并用尽可能少的比特数量化LPC参数将直接影响编码器的性能.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信号谐振结构的LPC技术(HLPC),利用HLPC可使LPC谱与信号谐振峰具有最佳的拟合,同时可获得0.36dB的额外预测增益.设计了LPC参数的线性预测多层分裂码本矢量量化(LPMSVQ)方法.数值实验表明,利用LPMSVQ可在21bit/帧下获得透明的量化质量.  相似文献   

8.
将尾抵消和循环重建应用于空频编码的正交频分复用(SFBC-OFDM)系统中,为了消除循环前缀对空频编码带宽损失的影响,使用了迭代算法来校正接收到的信号.由于采用了尾抵消和循环重建,较之传统的带有循环前缀的空顿编码,带宽效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仿真结果显示,该方法在迭代次数很小时性能便可接近带有循环前缀的SFBC-OFDM系统.  相似文献   

9.
胡剑凌  徐盛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2,36(12):1774-1777,1784
设计了一种多带线性预测编码(MBLPC)语音压缩算法,该算法结合正弦编码和线性预测编码的优点,对语音信号的包络谱用线性预测编码方法进行估计.而对激励谱用多带方式进行处理.改进了特征参数的提取和量化方法,包括基于谐振结构的基音检测算法、基于谐振结构的线性预测分析以及包络谱参数的线性预测多层分裂码本矢量量化.非正式主观测试表明,在1.8kb/s编码速率下,由MBLPC算法所重建语音的平均意见分为3.0,而清晰度指标约为91%.  相似文献   

10.
提出一种新的恒模复调制、单天线接收实现空时编码的OFDM(ST—OFDM)盲信道估计的算法.建立了2发1收的ST—OFDM系统模型;利用空时编码的特点,对发射信号采用恒模复调制,引入周期相关特性,将各子信道分开进行估计;利用循环前缀引入的信息冗余给出子空间算法,实现盲信道估计.恒模复调制可避免非常数调制导致的峰值功率问题.该算法不需要对OFDM信号进行冗余预编码,不会降低系统码率;  相似文献   

11.
格形编码调制(TCM)同交错器结合在一起,在衰落信道中有很好的差错性能,本文利用解析法详尽地分析了MPSK的格形编码的误码性能,导出了严格的和易于计算的在衰落信道上传输格形编码调制的平均误码率上限的表达式,并得出重要结论。  相似文献   

12.
提出了一种基于栅格编码TCQ的图象压缩编码量化方法。论述了TCQ量化方法的理论基础栅格编码调制TCM和维特比算法的基本原理。在研究普通TCQ量化方法和其中集合划分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另外一种划分方法的可行性,得到通用栅格编码量化方法UTCQ。根据对实际图象量化结果的比较,证明了UTCQ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多维格状编码调制 (MTCM)及其自适应格状编码调制的设计方法 ,并模拟了固定码率TCM与自适应TCM在衰落信道中的误码性能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空时编码,阐述了正交空时分组编码的编解码过程及其与网格编码调制相结合的系统,并对空时分组编码、空时格栅编码、网格编码调制和空时分组编码级联这三者在相同的发送功率、相同的信息速率和相同的频带利用率的条件下的BER(误比特率)性能进行了比较,得出简单的网格编码调制和空时分组编码级联后的系统,可以比同复杂度甚至更高复杂度的空时格栅编码系统节省SNR(信噪比)。结论是针对两根发送天线和一根接收天线的,但对于更多天线的无线系统同样适用。  相似文献   

15.
用路径度量的概率密度函数的迭代计算方法推导了4状态8PSK网格编码调制维特比译码的比特误码性能,并将该方法应用到8状态8PSK中.结果表明,即使是在信噪比很低的情况下,也能准确得出4状态和8状态下8PSK的错误性能,与2状态的8PSK相比分别可以获得1.2 dB和1.9 dB的编码增益.  相似文献   

16.
网格编码量化的算术编码(ACTCQ)是网格编码量化(TCQ)和算术编码(AC)的有机结合.本论文将ACTCQ应用于G.719,提出了一种改进的G.719音频编码器.主客观实验结果表明,与G.719音频编码器相比,改进的G.719音频编码器不仅降低了0.2%~5.0%的编码速率,而且提高了0.04~0.21的重建音频质量.   相似文献   

17.
提出了一种用欧氏距离分析并行级联网格编码调制(TTCM)的构成及误码率的方法,以最大自由欧氏距离(MFED)为依据,分析得到目前已有几种构成方案产非最佳TTC邮一种构成最佳TTCM的方案,得到了TTCM误码率的计算公式,并地结果进行了仿真,证明了这种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FQPSK(Feher-Patented QPSK)是一种高频谱效率和高功率效率的调制方式.在实现网格编码调制的基础上,最佳的解调方式是维特比算法解调;但FQPSK的状态较多,算法较为繁复,运算量大.文中主要研究了用简化的维特比接收机对FQPSK进行解调,并用MATLAB对其误码率特性进行仿真.结果表明,在运算量极大降...  相似文献   

19.
提出了一种用欧氏距离分析TURBO网各编码调制(TTCM)的构成及误码率的方法,以最大自由欧氏距离(MFED)为判据,分析比较不同构成TTCM的方案,得到2已有方案并非最佳,提出了一种新的构成TTCD)为判据,分析比较不同构成TTCM的方案,得到目前已有方案并非最佳,提出了一种新的构成TTCM方案,得到了TTCM误码率的计算公式,仿真结果证明了这种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用于宽带无线通信的空时频编码OFDM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进一步改善频率选择性衰落信道下的空时编码系统性能,提出了一种系统误码性能更为优越、功率效率更高的空时频编码OFDM(COFDM)技术.该技术采用子载波分组与线性预编码方案,通过适当的子载波分组,可以保证系统获得最大的分集增益,并使系统编译码的的复杂程度大为降低;同时将空时格栅码(STTC)与空时分组码(STBC)相结合,使得系统在获得最大分集增益的前提下,具有良好的编码增益;最后引入功率配置来进一步改善系统误码率性能和提高功率效率.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案具有良好的系统误码率性能和较高的功率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