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大山雀(Parus major)巢箱和天然洞繁殖参数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在天然次生林内悬挂巢箱的方法比较研究了大山雀在人工巢箱和天然巢洞的繁殖情况.结果表明,悬挂的113个巢箱中,有75巢大山雀筑巢成功并产卵孵化;与同一地点的19巢天然洞繁殖的大山雀的几项主要繁殖参数进行比较后发现,窝卵数、孵化率、出飞率和繁殖成功率不具有统计意义上的显著差异(T-test,P>0.05),但上述指标巢箱均优于天然洞,尤其体现在窝卵数大、生产力高、捕食水平低等方面.  相似文献   

2.
大山雀一次和二次繁殖参数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2009年3—7月在吉林左家自然保护区,利用人工巢箱对大山雀一次和二次繁殖的繁殖参数进行了比较,共分析了43窝一次繁殖和19窝二次繁殖的数据资料.结果表明:大山雀一次和二次繁殖过程中选择了明显不同的繁殖对策,一次繁殖的窝卵数明显高于二次繁殖,一次和二次繁殖的平均窝卵数分别为(11.79±1.34)枚和(8.89±1.73)枚;二次繁殖的筑巢期、产卵期、孵化期都短于一次繁殖;但一次繁殖和二次繁殖的巢材质量不存在显著差异;一次和二次繁殖的孵化率和出飞率无显著差异,平均出飞数分别为(10.40±2.29)只和(8.05±1.90)只.大山雀二次繁殖主要通过减少窝卵数和缩短筑巢期减短繁殖周期,二次繁殖能增加大山雀的年繁殖生产力.  相似文献   

3.
鸣禽类和非鸣禽类在鸣叫行为和发声核团等结构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别.为了全面地了解它们的生理特点及其差异,对鸣禽类的[蒙古]百灵、燕雀和非鸣禽类的雀鹰的主要生理常数进行了分析测定与比较。结果表明:三种鸟在体形上有明显的形态学差异,其食性不同,呼吸、体温、心率、血细胞数和血红蛋白值等生理常数指标有显著地差异(P<0.05~0.01).鸣禽类的心率较快,而且体形大的鸟、呼吸频率、心率都比体形小的鸟慢。此外、3种鸟的体温在一天内均呈周期性的变化,中午体温最高,晚上体温最低.  相似文献   

4.
2006年和2007年,在人工巢箱条件下对大山雀(Parus major)雏鸟的生长发育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窝雏数不同,大山雀雏鸟的生长发育存在显著差异(P<0.05),且各生长参数出现差异的日龄不同;两个繁殖高峰期的生长参数除尾长无显著性差异外,其他各项生长参数(体重、体长、翅长、嘴峰长和跗蹠长)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5.
2009年,我们利用人工巢箱在吉林省左家自然保护区次生林中对大山雀亲鸟营巢投入对繁殖功效的影响开展了初步研究。大山雀平均巢材重量为33.90&#177;13.44g,不同繁殖个体的巢材重量存在极显著差异(t=18.336,Sig=0.000),表明大山雀不同个体的营巢投入不同。大山雀种群内个体的繁殖时间存在明显差异(Z=1.422,Sig=0.35),但巢材重量与大山雀产首枚卵日期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较晚繁殖的个体并未减少筑巢投入。大山雀巢材重量与窝卵数(r=0.292,P=0.034)和出雏数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r=0.294,P=0.033),巢材越重,窝卵数越大,出雏数越多,表明大山雀能通过调节营巢投入增加窝卵数和提高出雏率。但巢材重量与雏鸟出飞数无显著相关性,说明可能存在其它生态因子影响大山雀育雏期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燕雀前脑古纹状体粗核超微结构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用鸟经脑灌流后于RA取材,用Epon 812包埋剂浸润地,经铀-铅电子染色后,H-600投射电镜下观察,IBAS图像分析仪进行处理,结果发现,燕雀RA的轴-一体突触较多见,突触类型包括Gray I型和Gray II型,I型突触后膜显著增厚,突触前含有清亮圆形小泡,II型突触前后膜对称,突触小泡多为扁平囊, 经统计学t检验,突触总数,Gray I型突触数和棘突解数,雄鸟多于雌鸟,性别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7.
2004—2006年的3—7月,通过人工招引的方法对大山雀的窝卵数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人工巢箱内繁殖的大山雀的常见窝卵数为10—12枚,平均窝卵数为10.24±1.87枚(n=157巢),卵重为1.47±0.12克(n=484枚),卵大小为1.646±0.063cm×1.287±0.045cm(n=484枚).卵重差异显著(P<0.05),卵长径无显著性差异(P>0.05),卵短径差异显著(P<0.05).此研究方法为其它鸟类窝卵数的研究提供了一种参考.  相似文献   

8.
利用组织方法及微机处理技术测量了成年鸣禽燕雀( Fringilla m ontifrigilla)发声相关核团 H Vc、 R A、 X 区与发声无关核团 Sp M (螺旋内核)及睾丸的体积。结果表明,发声相关核团 H Vc、 R A、 X、区的体积与睾丸的体积变化具有明显的正相关,而发声无关核团 Sp M 与睾丸体积变化相关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10.
对鸣禽燕雀前脑、中脑和延髓的四个发声控制核团进行了测量。结果发现:前脑HV_c,RA核团的体积存在着明显的性别差异,雄鸟核团均大于雌鸟。中脑IC_o核与延髓的IM核无明显性双态性。这表明,造成燕雀鸣啭能力的性别差异主要是由前脑高位中枢的性双态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1.
脉冲电磁场对小白鼠血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研究了脉冲电场和脉冲磁场对小白鼠血细胞计数及血细胞带电的影响,实验发现:在一定的脉冲电磁场作用下,小白鼠的细胞会明显减少,红细胞电泳率也会下降,通过建立电磁场作用的介电等效模型,对其作用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应用常规血涂片Wright染色法对环颈雉(Phasianus colchicus)红细胞进行显微观察和形态参数测定.结果表明:环颈雉成熟的红细胞呈长椭圆形,长轴18.88 μm,短轴10.00 μm,表面光滑,有核,其发育经过幼稚红细胞、未成熟红细胞和成熟红细胞3个阶段,还观察到直接分裂的红细胞和分裂后产生的梨形红细胞...  相似文献   

13.
袁海  龙桂芳 《广西科学》2007,14(2):132-136
从孕妇外周血中获取胎儿有核红细胞是安全、方便,易于被孕妇接受的无创性产前诊断。提取孕妇外周血中胎儿有核红细胞最理想的方法是首先富集孕妇外周血,用胚胎或者胎儿血红蛋白抗体进行标记、识别,应用显微操作技术得到单个有核红细胞,继而扩增单个有核红细胞的基因组DNA,并进一步应用STR连锁分析验证为胎源性,进行遗传病诊断。  相似文献   

14.
针对细胞图像分割中红细胞目标提取和重叠红细胞分割两个难点,提出一种基于支持向量机(SVM)的红细胞彩色图像分割算法,并通过实验对算法进行验证.该算法利用SVM对原始图像进行红细胞提取,把原始细胞分割成红细胞和背景两类目标区域,然后使用改进距离标记的分水岭算法对红细胞区域进行重叠分割.算法选择线性不可分的SVM模型和核函数RBF(C=1,ξi=0.2)时能够较好的分割红细胞彩色图像.  相似文献   

15.
首次介绍了通过血液培养制作蜘蛛染色体装片的技术以及应注意的一些问题。采用此技术具有能够收集较多的细胞;制备的标本分裂指数高;可获得良好的细胞分裂相;尤其是能适用于包括原始蜘蛛、微小蜘蛛等在内的所有蜘蛛染色体研究的优点。  相似文献   

16.
大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保存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军英  秦丹  徐存拴 《河南科学》2009,27(2):183-186
通过观察大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的形态,了解不同保存方法和不同保存时期对PBMCs活性和细胞周期分布的影响,建立其短期保存方法.用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得大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别在RPMI1640培养液中4℃保存和冷冻保护剂中-80℃保存,并分别在第1-4天和第7天,14天,21天,28天,35天用台盼蓝染色法测定细胞活力,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结果分离获得的PBMCs成活率为97.69%±1.59%,基本处于G0/G1期.PBMCs置4℃保存4d后,存活率在60.84%±2.75%;置-80℃保存35d后,存活率在78.54%±2.97%,PBMCs基本处于G0/G1期.最后得出-80℃低温保存方法对PBMCs活性和细胞周期检测有一定影响,但其活性率接近80%,是一种简便易行短期保存PBMCs的方法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用激光诱导荧光光谱技术研究了重度酒精中毒全血溶液的光谱特性,得到了光谱特征的变化规律,分析了乙醇在生物体内的代谢过程,以及乙醇对血细胞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重度酒精中毒全血溶液的荧光强度随时间衰变表现出明显的规律性,分析认为酒精作用于血细胞引起血液粘滞性以及血红细胞体积的增大,最终导致荧光强度的规律变化.研究结果对乙醇与生物组织特别是细胞的相互作用及其机理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8.
探讨了从脐血单个核细胞定向诱导 DC的方法以进一步研究树突状细胞的功能与特性。从脐血中获取单个核细胞 ,在培养液中加入 GM- CSF、TNF- α、IL- 3、IL- 4,培养 1 4d后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表面标志 CD1 a;培养末期加入 LPS,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表面标志 CD83及 HLA- DR。发现用 GM- CSF+TNF-α+IL - 4可获得 ( 3 6 .79± 3 .1 5 ) % CD1 a+ 细胞 ,LPS可使 CD83及 HLA- DR的比例从 ( 0 .5 7± 0 .5 6 ) %及 ( 40 .2 7± 6 .3 3 ) %分别升至 ( 3 2 .79± 1 2 .90 ) %及 ( 95 .5 2± 3 .45 ) %。实验证明脐血单个核细胞作为另一种主要来源 ,经特定细胞因子诱导可生成大量 DC,并能通过 LPS刺激 DC成熟  相似文献   

19.
脐血干细胞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脐血干细胞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在最近的一、两年中获得了快速的发展,对脐血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采集与冻存、体外扩增及其临床使用情况进行研究有利于其更广泛地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