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冯流君曾说过:在中国古代哲学家中,只有三个人是真能懂得文学的,一是孔子,一是朱嘉,一是王夫之。在中国文化史上,朱熹素以哲学家、思想家著称。他在理学领域里的成就令人高山仰止,反倒忽视了他的同样深厚丰富、博大精深的文学思想。对他的文学思想,似乎除了一些道学家的陈腔滥调外,无甚可取。在世界性的朱子学研究中,对朱熹文学思想的探讨始终是最薄弱的一环。长期以来,人们多从否定的、负面的、批判的意义上谈到朱熹的文学思想,并且主要只抓住他的文道论大做文章,把他的文学思想简单归结为干瘪的文道论,从而也就把他简单地划…  相似文献   

2.
上饶师专吴长庚等7位教师的科研成果获“江西省高校第五届人文、社科优秀科研成果奖”。其中吴长庚的专著《朱熹文学思想论》获二等奖;揭新华《效率中的公平与公平中的效率》、程继红《七百年词学批评视野中的辛弃疾》、樊明亚《交际逻辑初论》、吴晓东《对现行形而上学解释的几点否定》、任春晓《爱国主义是民族生存意识的体现》、汪继南《文摘与引文的评价功能及特点的比较涛6篇论文获三等奖。这7人中有教授1人,副教授5人,讲师医人。在获奖的6篇论文中,有5篇是在《上饶师专学报》上发表的。吴长庚等七位教师的科研成果获奖@徐平…  相似文献   

3.
陈丽 《南昌高专学报》2005,20(4):88-89,98
朱熹的美学思想主要由“文道之辨”、“理象之辨”和“诗辨”构成。朱熹认为“文”与“道”是合一的;在“理”与“象”的关系问题上则认为理为象之根本,象为理之应用;关于“诗”。朱熹情有独钟,所论涉及诗学的方方面面,并特别推崇以《诗经》、《楚辞》为代表古风古意。  相似文献   

4.
汉代以来,非议屈原之词甚众,王船山一概弃而不论,却对给予屈原以相对好评的朱熹耿耿于怀,在《楚辞通释》中多次责难朱熹的"过于忠"论。究其原因,是因为《楚辞通释》的创作目的在于传承蕴含于楚辞之中的刚烈雄健的文化精神,以号召救亡图存运动;朱熹"过于忠"论所倡导的儒雅温驯的文化精神,与船山的文化精神取向和《楚辞通释》的创作意图相左。  相似文献   

5.
茅盾与自然主义的关系,并不是一个新鲜的研究课题。近几年来,有关这方面的研究文章已经发表了很多,如张明亮的《茅盾创作与左拉》,徐学的《茅盾早期创作与左拉自然主义文学理论》等;在一些茅盾研究专著中,也多涉及到这一问题,如杨建民的《论茅盾的早期文学思想》,朱德发等人合著的《茅盾前期文学思想散论》等,他们都有一些精辟的见解。本文只是在这些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再做些进一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6.
题目作者转载报刊名称期数马克思和“不断革命论”匡革坚马克思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形成怎样进行学生个性心理鉴定试谈句群的句法和章法特点首届全国蒋士栓学术讨论会综述建议制定人格保护法论高校学报编辑坚毅宋俊霖肖悉燕李建朱玉爱李建从科技发展趋势看科学领导者的素质和 作用朱熹的“一旦豁然贯通”和禅宗的“顿 悟”是一回事吗?明末南北农民运动之比较研究朱熹教育思想论稿鲍振元《新华文摘》81_年8期(全文转载列入封面要目)《新华文摘》83年7期《新华文摘》85年9期《高校文抖学报文摘》84年3期《高校文科学报文摘》86年2期《高校文科…  相似文献   

7.
对朱熹工夫论思想可以从四个方面进行探讨:1.简要梳理朱熹格物论形成过程中的问题意识,指出朱熹在建构其工夫理论时,对“二程”的工夫论述有取有舍,凸显出朱熹工夫论思想的独特立场;2.考察朱熹“格物致知是《大学》第一义”这一重要论述,分析其在何种理论企图之下,再三强调格物在《大学》工夫程序中的首要地位;3.分析伊川“察之于身”的格物论及其与朱熹“反身穷理”之命题的理论关联,在此,朱熹已意识到居敬与穷理应当是一种“互相发”的关系;4.朱熹所言“格物致知与诚意正心不是两事”之说乃是其工夫论思想的终极之论,此论意味着格物与诚意既可两立又不可分离,但这种不可分离又不具有浑然合一性。朱熹若能坚持格物致知至诚意正心乃同属“明明德之事”的立场,则格物诚意不是两事的观点始能真正落实,由此可以建构起一套义理自足的儒学工夫论的理论形态。  相似文献   

8.
朱熹用韵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熹,字元(口每),1130年生在福建尤溪,1200年卒于福建建阳。他的《诗集传》在相当多的韵脚下都注上反切、直音或叶音,按照所注音读《诗》,在当时是很和谐的,而读叶音的韵脚,一般是朱熹读来不和谐而改读的。据此,我们便可以通过《诗集传》韵脚的注音归纳朱熹的用韵实际。作为一大学者,朱熹注音不可能用方音,所以,考察朱熹的用韵,实际上就是考察南宋前期的韵部情况。  相似文献   

9.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10,(6):F0002-F0002,F0003
《真美在民间》(载《文艺研究》1990年第1期)成了他应邀出席国际学术会议的通行证。1992年以来,他出席国际学术会议达23次之多,并宣读和发表论文《古朴新奇,美善相乐——论桂东南乡傩艺术》(被称为"填补空白之作")、《客家民俗文化美——从桂东南客家说起》(被称为"新的突破之作")、《中国古代文艺思想的现代转换》(引发全国学界1995年以来关于“中国古代义论的现代转换”的长期热议)。  相似文献   

10.
司马迁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同时也是著名的文学理论家,他有着丰富而独到的文学思想。就丰富性而言,他有着汉代一般文论家不具有的理论的体系性;就独到性而言,他的文论思想,不仅在汉代文论中是一种深刻而卓越的见识,即使对后代中国文学思想和中国传统文化意识的发展,如“诗骚”传统的建立、文学创作论等,都有不可限量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1.
基于传播学的视域下,从兴办私学、传注经文、周游列国、依托传媒四个维度,对《论语》的文学思想传播渠道的建构进行解读,希望从中探求出孔子文学思想传播绵延数千年而长盛不衰的理论依据,归纳出其传播脉络,深入挖掘《论语》文学思想的内涵。  相似文献   

12.
1.欧阳修教育思想探微/陈元,杜学元//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期2.从欧阳修对石介的批评看他的文学思想/黄海//安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期3.吕祖谦与“唐宋八大家/”杜海军//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1期4.宋代金石学的双璧:《集古录》、《金石录》比较论/余敏辉//徐  相似文献   

13.
《诗集传》、《韩文考异》、《楚辞集注》是朱熹一生进行文学研究的代表作。早期的《诗经》研究深化了他的文学观念,晚年的《韩文考异》用文学规律于校勘考证之中,绝笔修《楚辞》则找到了一条文道融合的自由之路。  相似文献   

14.
从二程洛学到朱熹闽学、从二程理学到朱熹理学,有一个传承发展过程。在程门弟子中,福建人杨时、罗从彦是闽学的开创者,也是二程洛学和理学思想的传承者,他们全面继承二程的理学思想,但无大发展。到了李侗,除了继承师说之外,又有新的发展。他把程颐的理本论和周敦颐的太极论糅合起来,用理深化了太极。朱熹是闽学的集大成者,又是二程洛学的发扬光大者。他系统化了程颐的理本论,完善了理在气先论,发展了格物致知论,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程朱理学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5.
今人认为朱熹《诗集传》废《毛诗序》不用,直接从文学角度求之于《诗经》。而《诗集传》对诸诗的题解。有近三分之二沿袭《毛诗序》,故“废《毛诗序》不用”的说法不能成立。朱熹反《毛诗序》的言论主要集中在“淫诗”和《诗经》尤其是“小雅”诸篇的写作时代两点上。“淫诗”说为朱熹承袭《论语》及《礼记·乐记》之说而来。但朱熹的推论犯了逻辑方面的错误,其“淫诗”说缺乏可靠的依据。《诗序》作者离开《诗经》写作时代下限不远、其所说时世较为可信。朱熹反《毛诗序》的主要目的,一是认为《毛诗序》为汉儒或村野妄人所作;二是认为《毛诗序》有害于温柔敦厚之“诗教”。其反《毛诗序》的根本目的,是想借解《诗》来为其理学思想服务。  相似文献   

16.
新时期的学术界将孟子心性论与其他相近或相关学说进行比较研究,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果,其中最受关注的是孟子荀子心性论的关系及优劣是非问题。学者们普遍认为孟子荀子心性论有内在联系,荀子对孟子批评中实际上又有继承;但二者论断的优劣是非问题仍迄无定论。学者还将孟子心性论与以下的心性学说相比较或联系进行考察,包括:孔子心性论、《管子》心性论、朱熹及宋明儒学心性论、老庄心性之学、佛教心性学说、近代来华传教士心性论、弗洛姆性善论、卢梭等西方哲学家人性论。  相似文献   

17.
自1987年以来,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一直承担着中国科技人员在国内外发表论数量和影响的统计分析工作。2003年度的科技论与引统计工作现已完成。国际论数据取自三种在国际上颇具影响的检索工具:《科学引索引》(SCI)、《工程索引》(EI)和《科学技术会议录索引》(ISTP);国内论数据取自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研制的《中国科学论与引数据库》(CSTPCD),该数据库2003年度收录的中国科技论统计源期刊为1576种。  相似文献   

18.
记得去年我在《岳麓书院史略》的序中说过:“惟楚有材,于今为盛”。它表达了我青年同志们的期望。时过一年,江西上饶韩君钟文《朱熹教育思想论稿》大著成,问序吾。阅读大作,耳目一新,昔贤今彦,交相辉映,令人叹美久矣! 朱熹是南宋著名的理学家和教育家,集宋代理学之大成,开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七百余年教育之路径,成为中国教育史上继孔子之后第二个最有影响的杰出的教育实践家和思想家。他学问渊博,思想精深,著作宏富,全祖望以“致广大、尽精微、综罗百代”来称誉之,实不为过!研究这样的大教育家如没有相当的功力是不可思议的,而钟文君勤奋好学,敢  相似文献   

19.
朱熹和戴震《诗》学关系密切,朱戴有着共同的学术精神和治学风格,大胆怀疑,客观求真。朱熹《诗》学诸多思想和方法对戴震有明显影响,戴震《诗》学借鉴了朱熹《诗》学的具体思想和方法,肯定和引用了朱熹大量的《诗》学研究成果,在某些方面戴震《诗》学对朱熹《诗》学有所超越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马基雅维利,近代以来国际关系政治现实主义的奠基人,埘这一学派有着巨大而又深远的影响。然而若干年来,受《君主论》影响,他却饱受争议,事实上《君主论》只反映了他政治思想的部分而并不是全部,其共和思想也熠熠生辉,尤其在共和国与君主国关系上,马基雅维利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