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籼米黄淀粉中蛋白质提取工艺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分析法优化了耐高温α-淀粉酶提取籼米黄淀粉中蛋白质的主要工艺参数。试验结果表明,当黄淀粉浆浓度为10%、酶量为4 500U/mL、酶解温度为95.00℃、酶解时间为4.60h、CaCl2添加量为0.086g/mL时,籼米黄淀粉酶解产物中的蛋白质含量最高达80.52%,蛋白质提取率可达到95.42%。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决粉条加工中甘薯淀粉不纯,混掺玉米淀粉造成碎粉率增加的弊端,根据玉米淀粉与甘薯淀粉组成结构的不同,二种淀粉遇碘制剂呈现不同的显色反应原理,将纯甘薯淀粉、纯玉米淀粉以及含有不同比例玉米淀粉的混合淀粉配制成一定浓度的淀粉试液,在各种淀粉试液中加入一定剂量的复合碘制剂,根据其颜色变化的不同,确定甘薯淀粉中是否混掺玉米淀粉。用光电分光光度计测定混合淀粉试液的吸光率值,通过数据回归方程确定混合淀粉中玉米淀量的含量。  相似文献   

3.
马铃薯渣中含有大量的淀粉,探索双酶法逐步水解马铃薯薯渣中的残留淀粉的研究,目的是解决马铃薯薯渣提取果胶的中性糖残留问题提高果胶纯度。结果表明,耐高温a-淀粉酶和高转化率糖化酶组合使用可有效的水解马铃薯薯渣中的残留淀粉,其最优工艺条件为:液化时耐高温a-淀粉酶的最适条件为,为pH为6.3,液化温度为95℃,加酶量为90u/g,液化时间为30min;高转化率糖化酶的最适条件为pH为4.3,液化温度为60℃,加酶量为198u/g,糖化时间为2.0h,在最适条件下,最终后续产品果胶的纯度上升至80%以上。  相似文献   

4.
以玉米淀粉为原料,研究了玉米多孔淀粉制备过程中各种因素对产物成孔效果的影响,探讨了酶解成孔的机理,并对制备工艺进行了初步优化.在糖化酶和耐高温α-淀粉酶混合成的复合酶作用下,玉米淀粉水解制备玉米多孔淀粉的最佳工艺为:加酶量为按照理论水解55%淀粉的30倍加入量,糖化酶与耐高温α-淀粉酶的配比7:1,反应体系pH值5.6,酶解温度60℃,淀粉浓度60%,反应时间20h.反应后玉米淀粉的吸油率由16.15%提高到了47.59%.  相似文献   

5.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苄基淀粉苄基取代度的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原定粉水解溶液作参比,不断改变参比液中原淀粉水解溶液的质量浓度,消除醛端基对苄基吸收峰的干挠,提高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苄基淀粉中苄基取代度的准确度.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准确性实验和精密度实验误差不超过6.01%.与NMR方法相比,该方法操作简单,准确度较高.  相似文献   

6.
安玉民  王菊葵  景明月 《科技信息》2012,(36):I0065-I0066
碘与淀粉的显色反应实验是验证碘或淀粉性质的验证性实验,在分析化学实验中的一些氧化还原滴定里可以通过碘与淀粉的显色来判断滴定的终点,在判断纯卤素非金属性强弱用到的淀粉碘化钾试纸也是依据碘与淀粉的显色来判断的。本文通过测定不同浓度、不同温度、不同酸碱度、不同溶剂对显色反应的影响,找出碘与淀粉显色的最佳条件,改进碘与淀粉显色的演示实验。直链淀粉与碘作用呈蓝色,支链淀粉与碘作用呈紫色。  相似文献   

7.
1.用多原子π键的形成和σ键的消失来解释复合物中碘链的稳定性、反磁性、原子间等距排列和碘离子参与碘链等事实。 2.用量子力学的圆柱体自由电子模型计算了共轭碘链的能级,不仅得到第一吸收峰,而且还得到第二、三、四吸收峰。 3.研究了紫外和可见区的全部吸收光谱,得到淀粉团——碘复合物在570mμ,344mμ和224mμ的三个吸收峰(前人一般只研究第一、二吸收峰),在200mμ以下还可能有一吸收峰,但限于仪器的波长范围未能观察到。以上实验结果和理论计算颇为接近。  相似文献   

8.
以4种不同直链淀粉含量的玉米淀粉为研究对象,利用Brabender黏度仪与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对淀粉糊性质与热力学性质进行了表征;考察了糊化及糊化后4℃条件下保藏24h两种处理方式对玉米淀粉消化性能的影响,分析了直链淀粉含量与玉米淀粉消化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直链淀粉含量对淀粉的峰值黏度、消减值、DSC糊化温度影响显著;在in-vitro消化模型中,4种玉米淀粉经两种方式处理后产生的消化产物总量以及消化速度均随着直链淀粉含量的升高而降低;4℃条件下保藏24h处理后,凝沉淀粉消化产物总量与消化速度均低于糊化淀粉,且降低程度与直链淀粉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9.
通过正交试验,探讨了反应温度、体系pH值、反应时间和淀粉乳浓度对取代度的影响,得出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制备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35℃、体系pH值8.5、反应时间3h、淀粉乳浓度40%.且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的红外光谱图显示在1 570.06cm-1和1 726.34cm-1处出现RCOO-和C=O的特征吸收峰,表明淀粉分子上引入了酯基和羧酸基.  相似文献   

10.
白豆α-淀粉酶抑制剂糖蛋白的提纯及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白豆中分离纯化得到α-淀粉酶抑制剂(α-AI),研究其抑制动力学特征及化学稳定性,为其作为降糖减肥药物的开发提供技术资料。方法采用乙醇分级沉淀、CMII纤维素离子交换柱层析及凝胶柱层析,从白豆中分离纯化得到白豆α-AI;通过在不同底物及抑制剂浓度下的酶反应速度,研究其抑制动力学特征;通过在不同温度及pH条件下的抑制活性,研究其对温度及pH的稳定性。结果纯化得到一相对分子质量为36 ku的α-AI糖蛋白;其对α-淀粉酶的抑制类型为非竞争性抑制,ID50=1.7×10-5mol/L,抑制常数Ki=9.412 5×10-6mol/L;白豆α-AI在pH 3.0~10.0,温度70°C活性稳定。结论从白豆中分离得到的α-淀粉酶抑制剂糖蛋白对猪胰α-淀粉酶具有较高的抑制活性,对温度及pH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其作为一种安全、天然降糖药物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1.
绿豆抗性淀粉的制备及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绿豆淀粉为原料,通过压热处理、压热协同酶法处理制备高含量抗性淀粉,研究了淀粉乳含量、加酶量、脱支时间、凝沉温度和时间对抗性淀粉形成的影响,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和差示扫描量热仪分别对淀粉颗粒形貌、结晶结构和热特性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原淀粉在121℃下压热处理20min后得到的糊化淀粉,在55℃、普鲁兰酶用...  相似文献   

12.
介绍反应温度、时间、氧化剂和pH等因素对木薯淀粉分子上伯醇基氧化为醛基团的影响,为制醛淀粉工艺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偶联剂对淀偻的物理改性,改性淀粉加入量对填充PE塑料体系相态结构,力学性能的影响,认为偶联剂的加入量大于淀粉含量的1.0%时,可获得具有较好的对LLDPE掺混性的疏水化改性淀粉;提出了物理改性淀粉、增容剂等填充PE塑料多组份共混体系的“夹心面包”模型和Al^3+与淀粉间的配位络合物模型。  相似文献   

14.
交联淀粉在土豆粉丝生产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冬季室温(9℃)静置过夜的工艺条件下制备高度抗糊化的土豆交联淀粉,将此交联淀粉与土豆原淀粉按1:1的比例配料生产粉丝,有效地克服了土豆淀粉生产粉丝易粘连,搓粉难及韧性差的缺点,并明显地提高了粉丝的质量,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建立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淀粉及淀粉制品中的顺丁烯二酸、顺丁烯二酸酐和反丁烯二酸含量的检测方法。样品经ProElut PWA混合型弱阴离子交换固相萃取柱净化,超高效液相色谱分析,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 HSS T3色谱柱,洗脱液为(磷酸)=0.10%水溶液与甲醇的体积比为98∶2,检测波长214nm,流速0.2mL·min-1。在此条件下,顺反丁烯二酸分离良好且无杂质峰干扰,样品加标回收率83.81%~108.03%,相对标准偏差(n=8)小于10%,顺丁烯二酸和反丁烯二酸的定量限为0.25mg·kg-1,能够满足实际检测需要。  相似文献   

16.
多孔淀粉的研究和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酶法进行多孔淀粉的制备,并通过得率、吸水率、吸油率指标来衡量多孔淀粉的制备效果,从而得出结论:pH=3.5,反应温度=50℃、反应温度在24h及α-淀粉酶:糖化酶=1:8,是多孔淀粉的最佳制备条件.  相似文献   

17.
以初显分离时间和沉降率为量化指标,定量研究了淀粉氧化后的乙酰化变性对它与1799 、1788 和0588 三种聚乙烯醇混溶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淀粉的氧化程度和乙酰化变性、PVA分子结构以及混合浆组分都会对其混溶性产生一定的影响。淀粉乙酰化变性和PVA 分子结构对淀粉与PVA 混溶性的影响是有限的,远不如氧化深度的影响程度大。此外,本文也为进一步提高浆纱质量、降低浆料成本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对醋酸淀粉酯的变性工艺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探讨,以浆纱性能为依据,确定了次氯酸钠氧化预处理工艺和醋酸乙烯酯乙酰化工艺的最佳反应条件,进一步提高了醋酸淀粉酯浆料的性能,扩大了醋酸淀粉酯在纺织经纱上浆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高碘酸氧化木薯淀粉制备双醛淀粉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木薯淀粉为原料,高碘酸作氧化剂制备双醛淀粉,研究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反应物料摩尔比、高碘酸的浓度对产品中双醛含量的影响,在选定的实验条件下,产品中双醛的平均含量为86.5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