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类冒险进入太空探索已有50年历史,伴随着人类的太空探索过程,太空中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太空垃圾.从微小的螺栓到整个空间站,人类在太空中丢弃了大量的物质。以下列举八种最离奇的太空垃圾:  相似文献   

2.
在浩瀚的宇宙中,地球只是一个很小的星体。自古以来,生活在"地球村"的人类,对苍茫的人体充满了无限美好的遐想。自从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把第1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升空后,人类跻身太空的种种梦想逐渐变为现实。茫茫无际的太空是一个失重的环境,又有较强的辐射线,当生活习惯了重力环境的植物进入太空后会产生什么反应?怎样生存、  相似文献   

3.
张楠 《天津科技》2004,31(1):56
2003年10月15日,一个令所有中华儿女骄傲的日子.上午9时整,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载着中国航天第一人杨利伟进入预定轨道,就在那一刻,浩瀚太空迎来了第一位中国人!从此,太空俱乐部写下了中国人的名字,中国继前苏联、美国之后,中国成为太空俱乐部的第三位成员,杨利伟也成为举国景仰的民族英雄.那么,太空俱乐部中进入太空并进行地球轨道飞行的前两位"第一"都是谁呢?他们和杨利伟一样,都是自己祖国的民族英雄,他们分别是前苏联的尤里·加加林和美国的约翰·格伦.  相似文献   

4.
正如果把宇宙137亿年的历史压缩成一年,那么,人类其实在最后一分钟才进入文明,最后一秒钟才进入太空。对人类来说,要想在一秒钟的时间里,去探寻一年的谜题,去解答宇宙从何而生、向何处去、地外是否有文明存在……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相似文献   

5.
<正>人类正在进入太空时代。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太空技术迅猛发展,方兴未艾。太空与人类社会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一方面,人类对太空的探索和利用造福于人类,发展出使千百万人每天都受惠的各种与太空技术有关的产品。另一方面,超级大国把太空视为新的军事竞争制高点、加强对太空的军事利用和发展太空武器,这可能给世界带来灾难。美国太空战略是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服从和服务于美国国家安全战略。它包括国家太空政策  相似文献   

6.
正近几十年来,人类频繁发射航天器,探索太空。其实,在人类动身前往太空之前,有许多动物先抵达太空,为人类探路。首批太空探险者在没有大气层保护的空间,生物能否存活?1947年2月20日,一批果蝇搭乘美国发射的V-2火箭"探索"太空。当时,人们为这些小生命捏了一把汗。最后,降落伞带着搭载果蝇的返回舱着陆。看到果蝇还活着,科学家松了一口气。  相似文献   

7.
太空气味馆     
<正>创业构想哪家强,《趣味科学》找阿亮。继上次的"翼龙飞行馆"失败后,阿亮就励精图治,准备开启一个新项目。这次,他把目光投向了太空。虽然人类已经探索太空很多年,但说起太空气味,知道的人还是少之又少。因此,阿亮准备开一间大型太空气味馆,让大家一次闻个够。  相似文献   

8.
《科技潮》1998,(4)
自从苏联发射的"月球9号"宇航器在月球上软着落成功之后,掀起了一些国家开发月球,拟筹建太空城市、空间站、太空旅馆和开展太空旅游度假等的热潮。现有2.5万会员的美国国家宇宙学会于1990年举办了"宇宙住宅设计比赛"。美国国家的航空航天局正在主持一项计划;拟到2012年为太空度假者建造一座空间站。目前另一座地球外"人类村"即国际空间站,正准备实施筹建,按原计划从1997年11月开始建设,到2002年6月完成,其轨道高度为400公里,长约112米,宽约75米,总重量达300吨,建成后的空间站内共有6个实验舱:俄罗斯3个,美、欧、日各1个,同时俄和美还拥有住宿舱;目前买一张进入太空的票需500万美元。其他各国正在设计中的太空旅馆还有供客人散步的场所、球类运动场地和进行淋浴的设施等。  相似文献   

9.
<正>《纵论太空》杨乐平/著2017年4月版世界知识出版社浩瀚的星河,寄寓了人类浪漫的迷思。深邃、静谧的无垠太空,千百年来曾高悬穹顶,不可接近。然而,1957年10月4日,人类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斯普特尼克"闯入太空,瞬间将人类头顶那古老的寂静打破。短短百年的科技,凝成绕地环行的"星座";亘古未熄的攻伐,化作监视大地的卫星。"边疆"追随火箭,向着高空无限蔓延。  相似文献   

10.
太空探索是人类利用航天器和太空探测仪器研究、开发近地空间和宇宙的科学实践活动。自上个世纪60年代(前)苏联宇航员加加林乘"东方1号"飞船首次遨游太空,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乘"阿波罗11号"飞船首次踏上月球以来,人类在太空探索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  相似文献   

11.
正人类不断超越的自然极限莫过于上天入地,从飞天、奔月的古老传说到近日神舟十号顺利升空,人类古老的愿望一步一步成为现实。在这里让我们一同揭秘真实版的"天庭"太空生活北京时间6月11日17时38分,神舟十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准确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13日16时17分,神舟十号航天员成功开启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舱门,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以漂浮姿态进入天宫一号。入驻"新家"后,航天员在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中开展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等活动,开始了他们为期15天的太空生活。柴米油盐酱醋茶——别看宇航员们离开了地球,可他们毕竟不是神仙,吃喝拉撒睡依然是必不可少  相似文献   

12.
人们一直相信,神秘莫测的飞碟来自外太空。它们之所以能够穿越时空的"屏障"纵横宇宙,是因为外星人发现、研究并利用了宇宙中存在的时空隧道,并且借助时空隧道进行太空旅行。而人类迄今仍在太阳系内"蹒跚学步",就是因为人类的科学发现尚不足以探索到时空隧道的奥秘,时空隧道与我们在"捉迷藏"。然而,在进入到21世纪后,蓦然回首,却发现,时空隧道就在我们身边。而且,在不经意间,已经向世人展现了它的翩然风采和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3.
正"第一辆商用的载人太空电梯正式投入使用,现急聘清洁工数名,负责电梯日常养护。该岗位待遇福利从优,定期体检,年假10个月,45岁可退休。"自从2042年"天梯2号"正式投入商用以来,进入太空这件事儿突然变得极其方便了。在"天梯1号"太空货运电梯投入运营近十年后,载人的太空电梯终于通过了国务院的审  相似文献   

14.
正开普勒退休了在历经9年多的太空旅行后,开普勒太空望远镜光荣完成自己探索宇宙的使命.正式"退休"。这台2009年发射的太空望远镜,是人类首个用于探测太阳系外类地行星的航天器。在它9年多的工作历程中,总共发现2700多颗系外行星,占人类目前发现系外行星总数的七成以上!其中,甚至有一些星球可能孕育着生命。至于它获得的其他观测宇宙数据,更是多得数不胜数,为天文学的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现在开普勒太空望远镜已完全耗尽燃料,所有仪器停止了工作。NASA决定让  相似文献   

15.
博闻     
《创新科技》2012,(1):56-57
<正>盘典太空探索的"重要时刻"《时代》周刊网站近日公布了2011年度太空探索"重要时刻"的评选结果。所选择的项目涉及地球生命的外星起源、性质奇诡的钻石行星、由巅峰到低谷的美国载人航天事业等等。而回首这一年来太空中发生的重大事件,无不展示了人类对更广阔遥远空间的觊觎,以及我们的智慧是怎样推动着人类的梦想不断向前。  相似文献   

16.
奇云 《科技潮》2011,(9):56-63
太空与深海,是人类长久以来一直梦想征服的秘境。在"嫦娥一号"开启中国人探月之门之后,黑暗寒冷的深海海底,也出现了中国人的身影。会婵娟、探龙宫,世代相传的神话变成了现实。  相似文献   

17.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航天技术的发展,人类进入太空去生活、去开发资源,甚至去作战,正在逐步变成现实。18世纪,法国人制成了气球,从此,人类真的可以离开地面了。1783年9月19日,一名叫蒙特哥欠佛的人,操纵着一只巨大的热气球,在巴黎上空冉冉升起,引起了巨大的轰动。更有趣的是,这位气球运动的爱好者,还随手带上了一只鸡和一只  相似文献   

18.
正"猎鹰9号火箭成功回收后,马斯克的下一步计划是将火箭发射成本降低九成,送10万人进太空——他的征途,是宇宙星辰!"美国当地时间2015年12月21日晚,佛罗里达州。这一天,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发生了:美国Space X公司(太空探索技术)成功发射并回收了猎鹰9号火箭——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实现火箭回收。  相似文献   

19.
标签新闻     
《世界知识》2012,(13):12
"中国成就值得赞扬是因为,人类进入太空、登上月球永远是壮举,这远比纠缠于宇航服上绣着哪国国旗有意义。"——中国"神九"顺利升空在国际上赢得广泛赞誉,某些外国媒体却不能放下意识形态和国家对立的态度而发表了一些冷嘲热讽。针对这些不实之词,美国  相似文献   

20.
《世界知识》2012,(21):71
英国著名歌手莎拉·布莱曼近日在莫斯科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宣布,她已经通过医学检测,将成为下一位太空游客。作为全球首位遨游太空的专业歌手,她还将在太空"引吭高歌"。俄罗斯联邦航天署载人飞行处称,今年7月,布莱曼接受了体能和医学检测。结果显示,布莱曼适合太空飞行,她最快可能在2015年10月或11月搭乘"联盟"号飞船进入太空,前往国际空间站。此次飞行将持续十天。若成功实现太空之旅,她将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