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漫长的太空飞行中,宇航员们是否换自己身穿的内衣内裤呢?是的,他们每天要换下这些衣裤。但是天长日久,脏衣裤越积越多。俄罗斯太空站“和平号”上的宇航员们只能每年两次收到地球上用一艘供应飞船送来的干净内衣裤,并同时取走脏衣裤。“废物和脏衣裤的处理始终是这些宇航员们在太空所面临的最窘困的问题之一。”莫斯科国家研究中心的微生物生态学家维切斯拉夫·伊林指出。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俄罗斯科学家们正尝试收集一些能分解并完全“吃”掉棉织品的微生物。当宇航员把脏的内衣裤扔入微生物制成的“汤”中之后,它们几分钟就会被…  相似文献   

2.
微生物也许能让我们了解很多关于生命的奥秘,最近,在死海中发现的一种极微小的生物让科学家们探知了更多有关生物技术、癌症,甚至可能的外星生命的秘密,这种叫做嗜盐菌的极小微生物,也许还隐藏着解决宇航员在太空旅行中的一个难题:如何让宇航员在太空中免受宇宙射线的伤害。  相似文献   

3.
空中看地球     
9·11恐怖袭击事件5周年纪念之际,美国宇航局首次公布了一张在太空拍摄的9·11事件发生时的图片,以悼念那些在纽约世贸中心倒塌中死去的遇难者。2001年9月11日早晨,距离地球200多万千米的国际空间站的美国科研舱内,宇航员们一如平常地忙碌着。突然,他们接到一个来自地面的电话,  相似文献   

4.
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今后宇航员进入太空的机会将逐渐增多。日本、美国、瑞典的科学家们分别设计出各具特色的新型太空服。以保证未来的宇航员能在太空更为安全和舒适地执行任务。  相似文献   

5.
让科学家始料未及的是,把人送上太空容易,但是让宇航员在太空生存,准确地说是有质量地生存却困难重重。明摆着的,吃喝拉撒睡哪一项都令科学家们大伤脑筋——对于中国的航天技术研究来说,2011年11月真是个好月份,好消息不断。11月4日,中国志愿者王跃与其他国家的同伴结束了长达520天的"火星之旅",走出模拟飞船——位于莫斯科俄罗斯生物医学研究院(RIBP)的一个与世隔绝的设施。  相似文献   

6.
新的太空照片说明.小彗星还在不断地撞击地球外层空间。这些太空物体可能已给地球带来形成生命所需要的化学物质,证据是从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的北极卫星得到的。一个科研小组上周在美国地球物理学会会议上报告了这一发现。依阿华大学的路易斯·福克兰是这一小组的领导人。这些太空物体大约像一座小房子那么大.在地球上空几千公里处就被毁掉,所以对地球上的人和太空宇航员均无威胁。科学家把这些物体称做“雪球”,它包含的物质主要是水,而水是生命所必须的。它还可能含有在地球上形成生命时所需的简单有机物。科学家认为,在亿万…  相似文献   

7.
1968年12月,人类第一个近距离看到了月球的人--宇航员弗兰克·博曼这样描述月球:"它是一个巨大、孤独、令人生畏的实体,地域空旷、辽阔,看上去就像是云,绝对不像是一个能吸引人来这里生活的地方."然而30年后的今天,一座正在修建之中的国际空间站却即将在距地球400公里以外的太空沿轨道运行了,如果一切按计划进行的话,最迟到2004年就应该有人生活在太空了.可是人类要想在太空中生活,有许多问题还需要解决,如何使人的生理状况适应太空的环境就是科学家面对的挑战之一.  相似文献   

8.
科学家发现,当宇航员执行太空任务时,身体因摆脱地球引力而处于失重状态(飞船里的重力仅为地球重力的百万分之一,科学家因而称之为"微重力环境").此时,宇航员的骨骼无需再支撑其全部重量,功能的衰退可能导致骨骼中钙质的大量流失.研究证明,人因长期处于失重状态而导致的骨质流失量平均每月高达总量的1%左右.  相似文献   

9.
据科学家初步估计,目前在宇宙空间散布着由宇宙飞船残片等组成的太空垃圾为3000多吨,预计到2010年这种垃圾会达到10000吨,其中直径在10厘米以上的碎块就会有7500吨之多。这些碎块在地球轨道附近高速飞行,很可能与航天器相碰撞。目前在和平号轨道站上的俄国宇航员们已在抱怨,轨道站的舷窗被小碎块碰坏,因而妨碍了拍摄高质量的地球表面照片。现在在回收的卫星上已经可以看到,卫星表面常被嵌入直径为几毫米的残片。科学家目前对直径在1厘米以上的碎块碰撞的可能性十分忧虑,因为对于和平号轨道站来说有1%的可能性,而对于下个世纪建议的阿尔法国…  相似文献   

10.
《科学24小时》2013,(5):20-21
<正>美国某公司于近日制作完成了一种新型蜡烛,这种蜡烛燃烧时可释放出类似太空的味道,这让太空爱好者足不出户便能体验太空的气味了。太空中的气味包含着火药味,以及太空中独有的臭氧味。根据曾进行过太空行走的宇航员描述,太空中的气味具有奇特的辛味芳香,可能是原子氧附着  相似文献   

11.
除了科幻小说或科幻电影的幻想以外,还没有听说哪个人能冬眠的。不过,欧洲宇航局的科学家却相信,他们能够让幻想变成现实——发明一种方法,让宇航员能在“冬眠”状态下乘坐飞船穿越漫漫太空。宇航员可以在孤独的飞行中进入梦乡今年初,美国总统布什宣布载人火星任务为美国太空计划的新方向。根据计划,科学家将在2033年时进行一项载人火星太空任务。派人登陆火星是对世界航天业的一项巨大挑战,人类登陆火星从后勤学上来说是不可思议的。毕竟,火星离地球有5000万英里,太空船来回需要3年的时间。即使将来能采用更先进的技术,一趟前往火星的旅途…  相似文献   

12.
太空食谱将揭开新的一页不杀鱼,不杀牲畜而吃到肉,这可能吗?为太空飞行的宇航员研制新型食品的科学家们相信这是可以做到的。宇航员的烦恼  相似文献   

13.
如果膨胀式太空飞船的原型机在飞行测试中成功的话,那么终有一天这种膨胀式“救生艇”就可以将在太空陷入进退两难的宇航员安全地送回地球。  相似文献   

14.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现象的日益严重,这几年来地球像发高烧一样,一些地方的气温升到历史最高点,地表板裂,缺水严重……给人类的生活造成巨大的影响。然而,科学家们正在苦苦思索,并开出了一剂剂紧急“降温药”:在地球轨道上安装“遮阳伞”,让地球“凉快”下来;给天空“修补”云朵,让它们将更多的太阳光反射到太空中;或是在海洋中培育更多的浮游生物,让它们吸收更多的温室气体……  相似文献   

15.
正从第一座空间站(1971年的苏联"礼炮号")到至今依然环绕地球的国际空间站,这些太空营地为人类(还有植物、昆虫和啮齿类)在地球大气层之外的冒险提供了安全港。简言之,空间站的科学研究是围绕太空中所缺乏的东西——重力而展开的。如今已进入太空时代几十年,但科学家依然不清楚的是——从宇航员的骨质流失到钢笔和打印机里的油墨流动,微重力会造成哪些伤害和带来哪些好处。已经退役的航天飞机原本能提供一次持续两星期的太空测试,而空间站能提  相似文献   

16.
今年9月21日,美国宇航局(NASA)摧毁了其花费15亿美元精心打造的太空飞行器——伽利略探测器,以避免其附带的地球细菌污染木星卫星欧罗巴。在太空运行了14年的伽利略号探测器直到被摧毁前最后5分钟,仍在向地球传递木星的珍贵照片。这一悲壮的过程让科学家们潸然泪下。  相似文献   

17.
喜欢观天的人都知道,每当在暗夜观察弯月时,不仅能看见被太阳光照亮的月面部分,同时还能看到其余的月盘附近有“鬼影”闪烁。这个“鬼影”就是地照,即地球所反射的太阳光的光影。一些科学家最近提出,地照或许有助于检测地球全球变暖的程度,也有助于在其他行星上寻找生命迹象。科学家解释说,地照能反映地球的反射性,哪怕地球反射进太空的阳光数量只发生微小的改变,也能反映地球气候的大改变。如果地面上空的云层越来越厚,云层覆盖的地区越来越多,就意味着将有更多的阳光被反射进太空,即到达地面的阳光数量越来越少。科学家在对地照进行了长期跟踪研究后发现,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2000年,地球反射进太空的阳光数量持续下降。从那以后,这种趋势却转向了:到达地面的阳光数量开始下降,反射进太空的阳光数量则开始上升。科学家认为,这很可能是地球的自然循环的一部分,而不是人类活动所产生的“副作用”。不过,这一自然循环产生的原因尚不明朗。一些天文学家则对运用地照来探察遥远行星上的生命痕迹很感兴趣,这是因为地照不仅是一种光线,而且其中包含着地球生命的迹象。比如,从地照的光线波长中能够明显看出叶绿素(让植物将阳光转化成能量的绿色素)、氧、臭氧及水蒸气的存在,...  相似文献   

18.
日前,全球第五位太空游客安全返回地球,据说世界首富比尔·盖茨也动了心,想来一次太空游。普通人只要经过严格的体检和训练也可以上太空,这让更多的人充满期待。乘坐航天器进入太空飞行的人员被称为宇航员,近年又出现了以旅游为目的的游客宇航员。要想成为  相似文献   

19.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胡兰特·福特 (HollandFord)没有理由不骄傲 :他最新设计的 1 60 0万像素的先进勘测照相机 (ACS ,安装在哈勃太空望远镜的舷板上 )拍下了有史以来最为深邃的关于宇宙的照片。作为这个项目的主要研究人员 ,福特说 :“当我们第一次看到这些照片的时候 ,我和我的同事们都惊呆了。”“我们低估了这架照相机有多么好。”ACS是由在太空行走的宇航员在今年 3月一次长达一周的维修任务中安装到哈勃太空望远镜上的。在这次任务中 ,宇航员们修复了另一架NIC MOS远红外照相机。ACS拍摄到的图像中最微小…  相似文献   

20.
商业性太空旅游有四种方式,即抛物线飞行、接近太空的高空飞行、亚轨道飞行和轨道飞行. 抛物线飞行在宇航员训练当中,为了让宇航员体验失重感觉,通常采用这种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