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远涉 《科技潮》2007,(3):44-45
美国的火星协会制定出一套详细的改造火星计划,而且计划正如“愚公移山”一般地逐步实施,也许1000年后,我们的子孙将生活在火星上。这颗让古代人类充满幻想的星球,如今又成为人类的希望所在,因为火星是目前科学家探测到的环境最接近地球的星球。如果要寻找另外一个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火星肯定是第一候选。  相似文献   

2.
火星变地球?自从“勇气”号和“机遇”号火星车成功登陆火星以来,科学家们就在讨论如何把火星改造成另一个地球。一部分科学家说,只要火星上有了稠密、温暧的大气层,火星土壤中的冰就会融化,那么人类就可以  相似文献   

3.
绿化火星     
美国宇航局和墨西哥国内大学的科学家们目前正在对墨西哥最高山脉奥里萨巴火山上的松树进行研究,希望能从中找出植物在险恶环境下生存的秘诀。科学家预言,人类有望于100年内在火星上种上树木,从而在未来几个世纪中将火星改造成一个绿色星球,成为人类的居住地。研究奥里萨巴火山松树  相似文献   

4.
蓝色的海洋是地球最宝贵的资源,如果没有海洋,地球将成为荒芜的星球。“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咏颂大海的诗篇多如星辰,但只有曹操这样雄才大略的诗人,才能把大海和天地万物、日月运行联系到一起。可大诗人也不会想到,海洋不但是人类生命的摇篮,而且是地球留给人类最后的财富了。  相似文献   

5.
当我们从太空中观望地球时,我们看到的是一个蓝色的星球,这是因为地球表面三分之二以上都是海洋,在蔚蓝色的海洋包围之中可以见到棕色的土地,地球既显得充满生机,又宁静和谐,好象一切从来就是这样,而且永远不会改变。然而现代科学证实,地球的表面在数亿年前并不是现在这个样子,实际上它始终在运动之中。科学家解释说,地球表面就象是一个裂了缝的巨大  相似文献   

6.
人类已经迈入二十一世纪,火星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因为太空专家预言,移民太空肯定会在这个世纪实现,火星将是优先选择。现在的问题已经不在火星上到底有没有生命,而是人类依靠哪些科技把火星改造成“第二个地球”。今天就让我们来看看《小哥白尼》编辑部里的这些未来科学家们都是怎么想的。要移民火星,首先应解决交通工具  相似文献   

7.
地球是宇宙中人类惟一能栖居的星球吗?这个困惑推动着天文学家不断望向宇宙深处。目前,科学家宣布首次在太阳系外发现了一颗可能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它的温度、体积估计与地球相似,而且还可能有液态水,这一发现被认为是"搜寻宇宙生命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相似文献   

8.
《广西科学》2007,14(2):146-146
11名欧洲科学家组成的天文观测组首次在太阳系之外发现了一颗可能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这颗星球被命名为“581c”,重量大约是地球的5倍。这颗星球有类似地球的温度,距离地球大约120万亿英里远。该星球围绕着一颗“红矮星”运转,这颗“红矮星”要比我们的太阳小很多、暗很多、温度也低很多。天文学家目前无法确定“581c”是否像地球那样为多岩石星球,还是表面有液态水的冰球。  相似文献   

9.
孝文 《科技潮》2008,(3):36-38
据美国著名高科技杂志《连线》报道,全球变暖无疑是人类当今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为解决这个问题,科学家近年来绞尽脑汁,提出了各种方法,但科学家在今年提出的一些方法无疑是最激进的:人造火山、轨道太空镜、海洋肥化。科学家的目的只有一个.用这些方法来给地球降温.吸收二氧化碳。以下就是9个改造地球的最疯狂生态工程点子:  相似文献   

10.
地球不是宇宙中唯一有生命的星球,相信所有的科学家对此都不持异议。然而茫茫宇宙,人类何时才能与另一星球的生灵联系上呢?《神秘的太空来客》正一步步向人类走近—是凶是吉,只待时间评说。  相似文献   

11.
兰西 《科技潮》2007,(8):50-51
据报道,地球上目前拥有65亿人口,这也是地球上人类最拥挤的时候,许多科学家都在谈论“人类时代”给地球带来的破坏,譬如人类排放的二氧化碳造成全球变暖,人类释放的化学物污染了海洋和河流,人类的乱砍滥伐造成森林面积急剧减少。那么,假如人类在一夜之间突然从地球上全部消失,那么地球将会变成什么样子?美国亚利桑那州大学科学家艾伦·威斯曼博士,对没有人类的地球将会怎样戏剧性变化进行了大胆的科学狂想。  相似文献   

12.
最近一段时期——更确切地说,是环境侦探穆兹芭寻找完美星球无果而返之后,地球上都快要沸腾了,空气里散发出恐惧和不安的气息。科学家们、电视里、包括街坊邻居们见面时,大家都在重复着一件事情:现在的气候已经和从前大不一样了,不是热得令人窒息就是冷得要命。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简直成了家常便饭——人类时代给地球带来的危害已经让这颗好脾气的星球不堪重负,没准儿哪天它就会展开报复,命大自然重新接管世界,  相似文献   

13.
<正>一项研究表明,自从石器时代以来,人类面部的变化相当大,而且这种进化可能还会继续,总的趋势是额头越来越宽、眼睛越长越大、鼻孔越发扩张、皮肤越来越黑。美国科学家艾伦·关博士假设,人类在未来10万年内很可能离开地球,移居到别的星球。这个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将离太阳很远,由于日照减少而光线不足,人类需要更大的眼  相似文献   

14.
数年前当彼得·沃德和唐纳德·布朗利合著写下《稀奇的地球》之时,也正是学术界激辩地球是否是宇宙间唯一生命载体之时,两人用当时所能掌握的科学理论,通过定量、定性的研究,再加上大量确凿的实践证据,给这场辩论画上了一个逗号。他们在著作中指出,生命的存在是个偶然,地球的温度海洋、地外条件太过独特,别的星球难以"仿制",因而地球和人类成了宇宙间的孤独者。  相似文献   

15.
秋凌 《前沿科学》2012,(1):88-88
美国科学家研发出一项新的通信技术,利用中微子束发送信息,所发送的信息能够直接穿过地球或者其他行星。这项技术不仅允许潜艇在海洋深处潜伏时进行远距离通信,同时也有助于与其他星球上的生命取得联系。  相似文献   

16.
《科技潮》2002,(Z1)
陆地、海洋、大气层是我们人类和地球上所有生物所处的生存环境,在这些地方几乎处处有生命现象存在。陆地是地球表面没有被海水淹没的地方,是人类最主要的活动区域,称为人类的第一环境。而地球表面的大部分区域被海水所浸没,也就是常说的海洋,称为人类的第二环境。地球还被一层厚厚的大气层覆盖,大气层虽然没有陆地和海洋那样容易直接观察,但它是气候变化的重要因素和保护人类免遭宇宙线和陨星袭击的保护层,被称为第三环境。1981年,第32届国际宇航联合会把外层空间定为人类的第四环境。所  相似文献   

17.
探海新利器     
<正>海洋,覆盖着地球表面大约71%的面积,包围着人类繁衍生息的土地,滋养着地球上的每个生命。但是,迄今力止,我们对海洋了解得还远远不够。为了探索海洋的奥秘,科学家一直在研究新型水下设备。一位科学家曾这样说:"我们能很容易地飞离地球12千米,但从未做到在海里潜到这么深。"  相似文献   

18.
《甘肃科技纵横》2004,33(2):1-1
地球上出现生命已有大约37亿年。在这漫长的岁月中,各种生命不断地进化,并且逐渐适应了地球上从赤道到两极、从陆地到海洋的各种环境。形形色色的生物使地球变成了一个充满生气的星球。评判地球上最成功的物种有以下这些标准:它们的种群遍布整个星球;个体数量巨大;具有极强的适  相似文献   

19.
在浩瀚宇宙的众多星球中,究竟有没有外星人(ETTheExtra-Terrestrial)存在?多年来,人类从未停止寻觅的脚步。现在,有10个星系进入了美国科学家确定的最有可能存在类似地球生命候选名单。  相似文献   

20.
《甘肃科技纵横》2004,33(5):1-1,12
曾经想像过吗,二十世纪的地球人类,并不是宇宙间唯一的知性动物?因为没有从另一个星球来的人体,陈列在博物馆中供我们参观,所以,“地球是唯一有人类星球”的这一说法,仍然颠扑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