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志怪小说表面上“张皇鬼神,称道灵异”,其实质是对生死、性爱、安全的关注。而这种内心情感的萌动与渴望,在现实中是难以实现或根本无法实现的,但它却在神道世界中实现了,神道世界则成为志怪小说潜意识的载体,这才是志怪小说作家认为“神道之不诬”的真实原因。这也是鲁迅先生所说的文人创作志怪小说的一种潜藏心态,这是介于教徒“自神其教”与“有意为小说”者之间的一种创作心态。  相似文献   

2.
中国本信巫,秦汉以来,神仙之说盛行,汉末又大畅巫风,而鬼道愈炽,会小乘佛教亦入中上,渐见流传。凡此,皆张皇鬼神,称道灵异,故自晋迄隋,特多鬼神志怪之书。 —一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一 通常所谓的魏晋南北朝小说,即指从东汉末年魏、蜀、吴三国分立,经西晋、到南北朝对峙局面结束期间所产生的小说作品。这一时期的小说颇多,就其内容而言,大体可分为侈  相似文献   

3.
唐代文苑最为繁荣,成就最高无疑是诗歌。可与诗歌并举,在文坛上放出异采的,是被鲁迅称为“成就乃特异”的传奇小说。所谓传奇,即“传”写“奇”事。唐代传奇在某些方面虽沿袭六朝志怪、搜神、轶事琐闻的题材,但由于受唐代“古文运动”的影响,唐代传奇绝大部分是反映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脱离了六朝志怪、搜神、记轶的幼稚阶段,而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4.
六朝时代是中国文言短篇小说的初步形成阶段。大量出现的志怪、志人小说,虽然还只是一种“粗陈梗概”的小说雏形,但毕竟为成熟形态的唐传奇的产生与繁荣奠定了基础。那种刻意搜奇志异的写作旨趣,也对中国小说民族特色的形成产生过重大影响。但是,此时的小说写作,却还不是一种自觉的文学创作活动——“非有意作小说”(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人们对小说的理解和认识则更处在一个非常幼稚的阶段。以今天的眼光来看,六朝志怪、志人小说是史书和文学两种品格兼而有之,甚或文学价值要大大超过史学价值的。但在六朝人那里,却主要是以史的传统观念去衡量、评价小说  相似文献   

5.
人与鬼怪的关系是志怪小说表现的一个重要主题。纵观以《搜神记》为代表的六朝志怪小说和以《聊斋志异》、《阅微草常笔记》为主的清代笔记小说,即见一种由对立走向友善的人怪关系。这与佛教的影响分不开。同时,在由对立走向友善的过程中,也可窥见封建社会由“尚力”到“崇德”的心理变化。  相似文献   

6.
<正> 《聊斋志异》向来归于志怪笔记一流,这是有道理的。首先,让我们从题材看。一部《聊斋》分成大篇和短制两类,短制多承袭六朝志怪的遗风;大篇则用唐人传奇的手法,赋以志怪的内容,即所谓“用传奇法,而以志怪”(鲁迅语),故无论大篇和短制,都有充分的理由可以把它们列入志怪.其次,从篇章形式看。作者在写作时喜爱采用的笔记的形式,短制固不待说了,就是小说大篇,明明是想象的故事,偶尔也要点出时间、地点和人名(冯镇峦戳穿这内幕,说作者爱作此等摇曳之笔),虚晃一枪,将虚构化作真情,迷惑读者。所以就体裁形式论,更是道地的志怪笔记。志怪若不讲它的涵意,那么志怪本身也就变成了内容,这样,无论怎样铺陈人情,描绘世态,也还是脱离不了志怪。总之,从摄起题材,记叙内容到写作形式,大都无一而非志怪,  相似文献   

7.
成秀萍 《镇江高专学报》2000,13(3):26-28,88
魏晋六朝是志怪小说繁荣的时代。除了社会的影响和文体的演变外,志怪小说作家的创作心态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魏晋六朝志怪小说作家的潜意识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志怪小说作家潜意识的存在假象-神道实有,二是志怪小说作家潜意识的主要内容-关于生死、情爱、安全等三大主题。  相似文献   

8.
汉魏六朝志怪的预叙,最先源自以《左传》、《国语》等为代表的史学叙事中的梦预,继而在谶纬神学、神仙思潮、佛教信仰的多重影响下,呈现出复杂多样、相融相摄的特色。预叙叙事对志怪小说的重要意义,还在于通过世代累积和文学演绎,形成“预验休咎”的故事类型,它一方面凸显出“神道设教”的传统内涵,另一方面展示出佛道“自神其教”的叙事策略;而从根本意义上看,它表达出了人们探知命运和前途的生命渴望。  相似文献   

9.
六朝志怪作为中国古小说的发轫,其中的幻想因素对后世小说创作有着深远影响。中国当代奇幻小说作为新时期的一种新的文学体式,幻想更是成为了其中的主体部分。以幻想为基础,可以看到当代奇幻小说对六朝志怪小说在幻想方式上的继承与突破。  相似文献   

10.
肖智才  蒋利 《科技信息》2011,(13):114-114,75
王度《古镜记》是一篇唐朝早期志怪小说,小说从内容到形式有着许多六朝志怪小说的遗迹,因此对作品本身的研究而言有着很大的升华空间。从神秘性,历史性,文学性等三个方面对其加以具体的分析,找出其存在的多重阐释可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通过微观的个案考察 ,结合小说的历史发展规律 ,对六朝志怪的小说质性从内容到形式四个方面加以论证 ,认为六朝志怪中已然出现真正的文学意义上的小说。并认为那种一刀切式、以历史分期为小说硬性分期的做法 ,有突变论之嫌 ,是有欠科学的  相似文献   

12.
东晋时期的志怪小说家群考论欧阳健一志怪,是中国古代小说最受关注的题材。《庄子·逍遥游》云:“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陆德明音义云:“齐谐,户皆反,司马及崔并云人姓名,简文云书。志...  相似文献   

13.
张莉莉 《科技信息》2011,(28):177-177,179
传奇小说在唐朝时达到了鼎盛,由六朝志怪逐渐演变为成熟的唐传奇小说。在唐传奇的发展过程中,史传文学对其产生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唐传奇中既包含有明显的写史倾向,但同时又表现出较强的文学"虚构"色彩。这一点,从它的命名中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14.
人与鬼怪的关系是志怪小说表现的一个重要主题.纵观以<搜神记>为代表的六朝志怪小说和以<聊斋志异>、<阅微草堂笔记>为主的清代笔记小说,即见一种由对立走向友善的人怪关系.这与佛教的影响分不开.同时,在由对立走向友善的过程中,也可窥见封建社会由"尚力"到"崇德"的心理变化.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研究六朝志怪小说中屡次出现的精怪作祟截取人发的情节,从时代风气、宗教观念、历史背景以及文化心态等几方面探析这种志怪情节出现的原因。通过初步探析发现,其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魏晋神仙道教的“修炼”观念影响;二是文化观念与生活习俗的差异所导致的汉人对胡人的复杂心态。  相似文献   

16.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历来被看作是散文.但它早已收入志怪小说集《搜神后记》,并具备同时代小说“粗陈梗概”的基本特征,其实是一篇小说.作者“拳拳手鬼神”的志趣,是其创作此小说的性格基础。自古来视诗文为正统、小说为末流的传统观念,是误将其归属散文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子不语:怪,力,乱,神。怪异、勇力、悖乱之事,非理之正,固圣人所不语。鬼神,造化之迹,虽非不正,然非穷理之至,有未易明者,故亦不轻以语人也。谢氏曰:“圣人语常而不语怪,语德而不语力,语治而不语乱,语人而不语神。”——选自朱熹《论语集注》孔子不说的,直销都说了。何为直销?何为传销?两者关系如何?没人能说得清,这是概念之怪。外企一直主导着中国直销业的发展,甚至对立法也不无影响,这是外企之力。直销业一直是暗潮汹涌,合法与非法混合无别,管理难度极大,这是运营之乱。直销的成功是运营模式的成功,引得众多企业对其顶礼膜拜,这是模式之神…  相似文献   

18.
世代累积型小说文史互渗是这样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小说以一定历史事件为依托,在特定历史文化背景下整合相同或相似的历史故事、民间传说而渐次累积定型,在这个发展过程中,历史事件嬗变为虚构的文学作品;而文学作品一旦获得比较稳定的形态后又通过大众传播反向影响历史事件的书写,从而形成历史与文学的双向渗透.产生这一文化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传统文化的重史征实思维特征、古代小说“补史之缺”的审美文化心理和大众传播的舆论导向效应.  相似文献   

19.
《洛阳伽蓝记》一书很多人关注到他的历史、地理以及佛学价值,然而其中的叙事内容向来少为人所关注,尤其是叙事内容中体现的小说特色.根据书中出现的叙事内容,可以分类为轶闻传说和神怪传说两大类,而轶闻传说又有着历史逸闻、人物品评以及佛教传说;神怪传说又有谶纬异象、佛教志怪、道教志怪之分.  相似文献   

20.
东晋后期至南北朝,随着道教的发展进入高潮,道教志怪小说创作亦发展到新的阶段.继葛洪《神仙传》之后,众多真人传记风行一时;受其影响,一批有成就的道教志怪小说如《汉武帝内传》、《十洲记》、《周子良冥通记》等纷纷问世,由此带来了此时期道教志怪小说创作的大丰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